怒海,原名怒江,有千裏之寬,卻不知河長多少,更不知延伸多遠。


    要說起這怒江,可並非是天地造就,起源於禹王時期,亦就是祁堯神朝前期。天災四起,更有各方凶獸趁機霍亂三界。禹王雖未曾坐上人皇之位,但在人間界心中,這人皇之稱非其莫屬。


    天災起,三界亂,最亂是人間。


    三界中,地界陰暗,習慣藏拙,更有地獄十八府鎮守地界氣運。而神界,作為三界中的至高天,更是高高在上,不諳凡世,所謂“超然世外”。所以最苦也是最倒黴的便是這人間界。


    無論是戰亂,亦或是災禍,首當其衝的便是人間遭難。而禹王,傳聞並非是純種人族,而是自無盡海域中衍生而出。據野史記載,禹王生時,天地為之歡呼,海浪騰空,奔湧了數個歲月,更是天降暴雨,來迎接這位未來海之帝王的誕生。


    禹王也不愧是天縱奇才,甫一落地,便能張口說話,抬腳走路,盡管因為腿部肌肉和神經還太弱小,倒是無法真正的行走,可倒也是一番奇談。


    後,有一家貧苦百姓,見到這位奇異的嬰兒,便將之抱回了家中撫養。隻是,或是因為禹王天生地養,福分極大,所以導致這對夫婦福緣太淺,早早便重病去世,留下年僅九歲的孩童。


    但這九歲的孩童就像是生活多年的老怪物一般,不單單心機城府深,就連處事為人,都讓人挑不出毛病,就這樣吃了兩年的百家飯,後遊曆到胃域,被一個姓齊的少年遇見,見與其親絡,便將之帶回了家中。


    要說這胃域齊家,倒也是傳承數萬年的大世家,早先齊家之時,齊家跟隨當今初元神帝四下征戰,立下汗馬,待神朝初定,神帝為了掩蓋自己當年為爭帝位,做下的那些肮髒之時,便卸磨殺驢,將無上功臣,打入凡塵。齊家便是其中之一,但因為齊家是初元神帝在作為人皇時的內家班底,所以倒是下場極好的,隻是被趕出了人皇域,在胃域做了第一大世家。


    齊家長輩見這孩子,如見天人,於是將其當做是親生孩子一般撫養成人。而這齊姓少年,名叫江源。而這個生於汪洋的孩子,被其名為禹。


    就這樣,禹與江源相伴成長,一起修行,一起曆練,漸漸的長大成人。齊江源本性跳脫,辦事不牢靠,經常闖禍,齊家也為這個家裏唯一的獨苗,感到身份的頭痛。好在,禹天性沉穩,做事靠譜,無論是幹什麽,都讓人安心,這二人相輔相成,也倒起了互補的作用。


    時間一晃,又是數十載而過,二人也成為了這胃域數一數二的天才世家子。而這時,初元神帝壽元將盡,本就修行天賦不高的他,幾乎耗盡了這一生,才僥幸踏入神帝境界,原本以為可以從此無敵,逍遙世間,可先是被啟明神帝壓製了千年,後又被稱為陰陽聖祖的道明神帝踩在腳下整整三十萬載。終於將這些人熬死熬傷,自己從那個有名無權的人皇之位,一步踏上了三界最高統治者的位子上。但卻隻是逍遙了十多萬年,自己的壽命終近,無論想盡任何法子,都於事無補,最後這位曆史上,


    (本章未完,請翻頁)


    第一位被稱為昏庸的神帝,想到了家天下!


    在他心裏,隻要這個天下還姓萊(初元神帝本家俗姓),這個天下就還是他的。


    於是,他來到了齊家,齊家家主不單單是他征戰的自家班底,也是他為數不多的道友,他向自己的這位道友說起了自己的想法,卻遭到了齊家家主的反對,齊家家主極力勸諫。剛愎自用的初元神帝,怎肯聽?於是乎,齊家險些遭受滅門之災,也正是由此,齊家開始逐漸走向沒落。


    初元神帝力排眾議,堅持要家天下,引起各方諸侯不滿,這也正是初元神朝覆滅的導火索。


    初元神曆第十二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年,初元神朝出現動搖,初元神帝堅持立帝子旭為太子,接手東宮,並在來年登基,坐鎮三界。


    一時間,諸侯並起,殺向神界,可憐一代神帝,非但身邊沒有可以信任的護衛,就連數十數百的各方諸侯登上淩霄,殺光後宮嬪妃、帝後,將東宮太子、西宮帝子,全數清滅時,隻能行將就木般攤在帝位。


    就這樣,初元神朝覆滅,三界再次陷入奪帝之戰。然在這一年,禹和齊江源已經修行千餘載。這正是齊家家主的卓高遠見,在初元神帝一氣之下離開齊家之後,他便傾盡全族之力,培養禹和齊江源,這也是齊家走向沒落的真正原因。要知道,在這個時代,資源匱乏,甚至有價無市的修行物品,根本開掘不到,而齊家之所以有這般魄力,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禹,在齊家家主第一次見到禹的時候,此時的做法,便已經是注定的。


    當禹和齊江源破關而出之時,三界已經完全陷入了戰亂,各方勢力都想分一杯羹,比啟明神帝那時期,還要亂,因為這個時代,沒有神帝!


    於是,禹抓住這個手機,打算一舉證帝,但證帝不單單需要足夠的底蘊,還需要一定的機緣,這也就是常說的帝緣。於是乎,禹大肆挑釁爭帝位的諸侯們,並在胃域設下擂台。


    一時間,諸侯齊聚,卻又一一敗在了禹的手中,對於那些自持身份的諸侯,禹則是登門拜訪。


    那段時光,可以說是三界諸侯的噩夢,那一時期的大能們,永生無法忘卻那個睥睨天下的身影。


    禹成帝了,平定了天下,一統三界,被尊稱為禹王。但是,他卻沒有走上帝位,用他的話來說“吾一生求道證道,所圖所謀並非此也”。在他心中,已經有了神帝的人選,他鎮守三界,為那個人選護道,直到此人踏入帝境,而這人便是齊家子齊江源,也就是之後名落史冊的祁堯神帝。


    而禹王也在這鎮守三界的時光中,鑄造除了自己的道兵,那是一條長鞭,但細細感應而去,卻像是一片汪洋大海,讓人心神沉陷,禹王為之起名為怒江。


    祁堯神帝登上帝位,本以為自己使命結束的禹王,正欲退隱,後生專心求那“聖祖之道”時,一場毀天滅地的災難發生了。


    那是一場無法想象的洪災,這場洪水的源頭不知是何處,有監天司道,在刹那間,三界中所有的水,沸騰噴湧。可以說,這場洪水的


    (本章未完,請翻頁)


    源頭,就是“水”!


    祁堯神帝雖初登帝位,卻臨危不亂,對救災賑災安排的井井有條,更是在吩咐三界加強戒備,以他的直覺,這場洪災來的太不同尋常。


    當祁堯神帝將一切都安排好之後,禹王便與神帝告辭,他要去尋找這場災難的真正原因。而祁堯神帝也沒有想到,這一別,竟是永遠。


    洪災還在繼續,盡管又神界和地界的救援,但是人間界因為地域遼闊,所謂龍蛇混雜,所以一時間仍是哀嚎四起,悲劇叢生。


    禹王走下神界,穿過一個個地域,踏遍一片片土地,遇水阻水,見河平河,他打算將蔓延在人間界的水全部引渡到大海大江中去,他挖渠、建橋、栽樹、修壩。在這一過程中,越來越多的神人,乃至平凡人都參與這一行動。終於,數年之後,洪災終於得到了緩治,而禹王這一生的敵人,也因此出現了。


    那是尾域和角域的交界地,一隻九頭黑蛟再次霍亂。禹王出手鎮壓,更是動用了擎天巨柱,費了好些力氣,才將這隻黑蛟鎮壓在了一口深井之中,並將那擎天寶柱壓在井口,用以封印。


    但就在他將黑蛟封印之時,一股根本無法估測的神秘力量出現了,那是個風華絕代的女子,美豔又攝人心魄,最讓禹王感到恐懼的不是這個女子深不可測的實力,而是自己竟然對這個女子又極強烈的依附和歸屬感,若不是他定力強,說不定已經匍匐在其腳下。


    這是個勁敵!


    禹王出手了,他不得不出手,他知道,恐怕此人便是這場洪災的源頭,隻有殺了此人,災難才能結束,可是,他敗了,他的道被絕美的女子轟擊的支離破碎,敗他的道兵粉碎,殘餘的碎片不知散落在何地。麵對那個女子,他一敗塗地,沒有任何還手之力,若不是祁堯神帝的偷襲,恐怕自己,已經殞命了。穩重堅強如他,竟在這一刻,道心支離破碎,化作了一尊石像,與擎天寶柱相伴。


    祁堯神朝也因此招來了覆滅之災,為了保住血脈,祁堯神帝將太子風耀送到了囚龍井,也就有了後世,林塵機緣巧合下走進囚龍井...


    而此刻林塵等人麵對的怒海,便是禹王道兵所殘留的碎片,在七十萬年後的恒元神朝,有一位滿腹經綸,卻名不經傳的讀書人來到此地,並留下一詩,傳之後世,為這怒江正名。後詩有雲:


    天賜仁王落九塵,命生坎坷掩絕才。


    流浪福緣遇良人,回首過往不複再。


    求神問道終成名,睥睨諸侯踏蓬萊。


    一統江河還舊恩,煌煌帝位令時改。


    可憐人間平凡物,難抵滅地毀天災。


    譽尊禹王下界去,築堤掩土梧桐栽。


    協力同心為三界,終將喜顏開。


    可恨九頭黑龍蛟,擎天鎮世石井懷。


    聖母降臨為妾奴,一代人王身名敗。


    道破兵散不知己,長授囚龍墓前拜。


    後生卻聞君名在,不見當年禹王來。


    可歎一世逍遙子,誰敢怒江自稱海。


    (本章完)


    7017k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道聖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馬小坑V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馬小坑V並收藏人道聖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