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三位異姓王(求收藏推薦)
大明太子:最強幕後黑手 作者:那片江湖大又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
第二天一大早,朱標早早起來穿好了朝服,便直接趕往奉天殿。
在大殿門口,一些文武大臣正聚在一起,看到太子出現後,便立馬行禮。
“今日有大事!”那些人見太子也來參加朝會,便如此想著。
文臣門交流眼色而竊竊私語,而武將們則大大咧咧地走上前,直勾勾地盯著朱標,問道:“殿下,殿下今日可要封爵,您可給咱們交個底呀!”
朱標微笑著搖搖頭,說道:“父皇交代過,此事不能泄露,等會你們就知道了。”
如此說,那便是八九不離十了。
那群武將是心癢難耐,都渴望自己能封得爵位,光宗耀祖。
不多時奉天殿的大門打開,朱標領著文武百官走進了大殿,而在九層台階之上的皇帝寶座上,已然坐著一個身穿紅色龍袍的身影,正俯視著前方。
無人敢直視龍顏,這群天底下最具權勢之人,便紛紛動作整齊地跪拜了下去:“臣等參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元璋麵露笑容,微微一抬手:“眾愛卿平生吧。”
等所有人起身後,朱元璋又朝朱標道:“太子上來站著吧。”
在遠處,負責給大殿看門的東宮侍衛方進,見到這一幕,目光也是微凝了一下。
太子朱標尚未開始監國,便站在皇帝身邊,曆史似乎發生了變化,難道是因為我的原因。
他知道自己偶爾閑暇時,會對朱標透露一些遠超這個時代的見識。
想必朱元璋也對自己的嫡長子刮目相看了。
朱標在文武群臣的注視下,緩步走到了第六層的平台上,向著朱元璋行禮後,便側身站在一旁。
站在這個位置,他的內心情緒複雜而激動。
此處雖然不是至尊位置,卻也不是任何一個臣子能站的地方。
朱標是儲君,才能站在此處,君臣之別就在這短短的六層台階上。
他站了一會兒,等朱元璋將政務處理得差不多了,整個朝堂突然安靜了下來,所有人都在等著皇帝提起那件事情。
朱元璋目光平靜地掃視了一遍,然後開口說道:“今日能站在這裏的,都是隨著咱屍山血海裏打天下的弟兄,都是知根知底的!咱知道你們這麽都在等什麽!”
老朱緩緩起身,看著那些低頭不語的眾人說道:“咱知道你們等著心急,甚至有人擔心咱會過河拆橋。你們大可放心,大家的功勞都在咱的心裏記著!咱也不是能共患難不能共富貴的人!”
說完這些話,朱元璋扶了扶腰間的玉帶,整個人頓時容光煥發:“你們都起來!標兒,你來念這冊封詔書!”
朱標應諾,就有一個太監捧著早就準備好的聖旨恭敬的雙手遞給太子。
朱標麵色嚴肅,捧起詔書向朱元璋一彎腰,然後又麵對群臣高舉了一下,然後對著下方的臣子們,雙手緩緩拉開了聖旨,隨即平穩而又鏗鏘有力的聲音在大殿裏響起。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左丞相徐達進封奉天開國推誠宣力武臣中山王,祿五千石。”
此言一出,大殿上的眾臣不禁倒吸一口涼氣,似乎聽到了不可思議的事情。
朱標卻還是淡然地繼續念著聖旨。
“大將軍常遇春進封天翊運推誠宣德靖遠功臣開平王,祿五千石!”
“大將軍李文忠進封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岐陽王,祿五千石!”
朱標說到此處,話音戛然而止,目光俯視著大殿,掃了一眼。
一下子封了三個郡王王爵,頓時大殿的文武百官大氣都不敢喘一聲,安靜地落針可聞。
徐達、常遇春、李文忠三人,先是你看看我,再是我看看你,確認這並不是在做夢,而眼裏滿是震驚之色。
遠處的方進,深吸了一口氣,雙眼睜大,心跳也不禁加速。
這是什麽情況?
如果不算南明,大明朝終其276年,也沒有一個活著的異姓王。
這一次一向吝嗇的朱重八竟然一口氣連封了三個王爵,曆史變得麵目全非了。
“難道是朱標?”方進突然扭過頭望向朱標,似乎想尋找什麽。
他並未在朱標身上發現任何異常之處。
這麽說是自己引起的蝴蝶效應了。
畢竟他經常略帶目的性的在朱標麵前透露一些自己的想法。
比如方進經常會提起,自三代以來,得國之正莫過於明,又說老朱建大明,乃驅除韃奴,對中華有再造之功。
這話說多了,朱標作為一個十三四歲的熱血少年,自然會心潮澎湃。
方進一臉嚴肅,雙目炯炯有神,緊緊盯著朱標。
站在六層台階上的朱標,卻一臉淡然笑道:“三位愛卿,父皇仁義封了你們王爵,但事先說明王爵不世襲,將來你們的兒子也隻能降等繼承國公的爵位。”
一向懂得明哲保身的徐達,連忙說道:“陛下,這王爵的賞賜太重了,臣實在是承受不起啊!”
常遇春的腦袋瓜沒徐達靈活,遲遲才回過神,說道:“陛下,臣那點微末功勞,又豈敢竊居王位,臣等叩請陛下開恩!”
李文忠看這兩位軍中一二把手如此說,輕歎一聲,也識時務地表現受不起王爵,希望朱元璋收回此命。
朱標沒答話,而是目光漫不經心地往李善長的方向一瞥。
此時的李善長,為太子少師、銀青榮祿大夫、上柱國,是當之無愧的文臣第一人。
可太子朱標聖旨讀下來,連封三王,卻沒他的份,李善長哪怕是涵養再好,臉色也有一些陰鬱。
還有一些站在稍後的武將,卻是眼睛都紅了。
他們瞪著紅紅的眼睛,心裏想著:這可是王爵啊,你們拿了這麽多的好處,還裝模作樣推辭什麽。
在王朝鼎盛時期,異姓封王的確太少見了,當年漢高祖劉邦封王也是形勢所逼被迫的。
唐太宗李世民的淩煙閣二十四臣,也沒異姓王。至於唐中後期那一堆異姓王,那也是皇室權利衰弱後不得不為之。
畢竟那時候,連太監都能廢立皇帝了。
開國封異姓王,又出於皇帝自願,大明朝那是破天荒第一次。
……
第二天一大早,朱標早早起來穿好了朝服,便直接趕往奉天殿。
在大殿門口,一些文武大臣正聚在一起,看到太子出現後,便立馬行禮。
“今日有大事!”那些人見太子也來參加朝會,便如此想著。
文臣門交流眼色而竊竊私語,而武將們則大大咧咧地走上前,直勾勾地盯著朱標,問道:“殿下,殿下今日可要封爵,您可給咱們交個底呀!”
朱標微笑著搖搖頭,說道:“父皇交代過,此事不能泄露,等會你們就知道了。”
如此說,那便是八九不離十了。
那群武將是心癢難耐,都渴望自己能封得爵位,光宗耀祖。
不多時奉天殿的大門打開,朱標領著文武百官走進了大殿,而在九層台階之上的皇帝寶座上,已然坐著一個身穿紅色龍袍的身影,正俯視著前方。
無人敢直視龍顏,這群天底下最具權勢之人,便紛紛動作整齊地跪拜了下去:“臣等參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元璋麵露笑容,微微一抬手:“眾愛卿平生吧。”
等所有人起身後,朱元璋又朝朱標道:“太子上來站著吧。”
在遠處,負責給大殿看門的東宮侍衛方進,見到這一幕,目光也是微凝了一下。
太子朱標尚未開始監國,便站在皇帝身邊,曆史似乎發生了變化,難道是因為我的原因。
他知道自己偶爾閑暇時,會對朱標透露一些遠超這個時代的見識。
想必朱元璋也對自己的嫡長子刮目相看了。
朱標在文武群臣的注視下,緩步走到了第六層的平台上,向著朱元璋行禮後,便側身站在一旁。
站在這個位置,他的內心情緒複雜而激動。
此處雖然不是至尊位置,卻也不是任何一個臣子能站的地方。
朱標是儲君,才能站在此處,君臣之別就在這短短的六層台階上。
他站了一會兒,等朱元璋將政務處理得差不多了,整個朝堂突然安靜了下來,所有人都在等著皇帝提起那件事情。
朱元璋目光平靜地掃視了一遍,然後開口說道:“今日能站在這裏的,都是隨著咱屍山血海裏打天下的弟兄,都是知根知底的!咱知道你們這麽都在等什麽!”
老朱緩緩起身,看著那些低頭不語的眾人說道:“咱知道你們等著心急,甚至有人擔心咱會過河拆橋。你們大可放心,大家的功勞都在咱的心裏記著!咱也不是能共患難不能共富貴的人!”
說完這些話,朱元璋扶了扶腰間的玉帶,整個人頓時容光煥發:“你們都起來!標兒,你來念這冊封詔書!”
朱標應諾,就有一個太監捧著早就準備好的聖旨恭敬的雙手遞給太子。
朱標麵色嚴肅,捧起詔書向朱元璋一彎腰,然後又麵對群臣高舉了一下,然後對著下方的臣子們,雙手緩緩拉開了聖旨,隨即平穩而又鏗鏘有力的聲音在大殿裏響起。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左丞相徐達進封奉天開國推誠宣力武臣中山王,祿五千石。”
此言一出,大殿上的眾臣不禁倒吸一口涼氣,似乎聽到了不可思議的事情。
朱標卻還是淡然地繼續念著聖旨。
“大將軍常遇春進封天翊運推誠宣德靖遠功臣開平王,祿五千石!”
“大將軍李文忠進封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岐陽王,祿五千石!”
朱標說到此處,話音戛然而止,目光俯視著大殿,掃了一眼。
一下子封了三個郡王王爵,頓時大殿的文武百官大氣都不敢喘一聲,安靜地落針可聞。
徐達、常遇春、李文忠三人,先是你看看我,再是我看看你,確認這並不是在做夢,而眼裏滿是震驚之色。
遠處的方進,深吸了一口氣,雙眼睜大,心跳也不禁加速。
這是什麽情況?
如果不算南明,大明朝終其276年,也沒有一個活著的異姓王。
這一次一向吝嗇的朱重八竟然一口氣連封了三個王爵,曆史變得麵目全非了。
“難道是朱標?”方進突然扭過頭望向朱標,似乎想尋找什麽。
他並未在朱標身上發現任何異常之處。
這麽說是自己引起的蝴蝶效應了。
畢竟他經常略帶目的性的在朱標麵前透露一些自己的想法。
比如方進經常會提起,自三代以來,得國之正莫過於明,又說老朱建大明,乃驅除韃奴,對中華有再造之功。
這話說多了,朱標作為一個十三四歲的熱血少年,自然會心潮澎湃。
方進一臉嚴肅,雙目炯炯有神,緊緊盯著朱標。
站在六層台階上的朱標,卻一臉淡然笑道:“三位愛卿,父皇仁義封了你們王爵,但事先說明王爵不世襲,將來你們的兒子也隻能降等繼承國公的爵位。”
一向懂得明哲保身的徐達,連忙說道:“陛下,這王爵的賞賜太重了,臣實在是承受不起啊!”
常遇春的腦袋瓜沒徐達靈活,遲遲才回過神,說道:“陛下,臣那點微末功勞,又豈敢竊居王位,臣等叩請陛下開恩!”
李文忠看這兩位軍中一二把手如此說,輕歎一聲,也識時務地表現受不起王爵,希望朱元璋收回此命。
朱標沒答話,而是目光漫不經心地往李善長的方向一瞥。
此時的李善長,為太子少師、銀青榮祿大夫、上柱國,是當之無愧的文臣第一人。
可太子朱標聖旨讀下來,連封三王,卻沒他的份,李善長哪怕是涵養再好,臉色也有一些陰鬱。
還有一些站在稍後的武將,卻是眼睛都紅了。
他們瞪著紅紅的眼睛,心裏想著:這可是王爵啊,你們拿了這麽多的好處,還裝模作樣推辭什麽。
在王朝鼎盛時期,異姓封王的確太少見了,當年漢高祖劉邦封王也是形勢所逼被迫的。
唐太宗李世民的淩煙閣二十四臣,也沒異姓王。至於唐中後期那一堆異姓王,那也是皇室權利衰弱後不得不為之。
畢竟那時候,連太監都能廢立皇帝了。
開國封異姓王,又出於皇帝自願,大明朝那是破天荒第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