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鎮海衛與荷蘭人一戰之後已是過了一個月的時間,福建沿海再次恢複了平靜,費爾伯格果真遵守了自己的承諾,離開福建後便率領殘餘艦隊退出了澎湖。


    據福建水師偵報,荷蘭艦隊離開澎湖後便轉向了小琉球方向,並未在福建水域逗留。


    據楊應乾所知,此時的小琉球島應是大海商顏思齊的勢力範圍,荷蘭人此時若要去插一腳,雙方少不了一番狗咬狗,正好省了朝廷的事,為他日朝廷分出精力經略南海,也少了些阻力。


    為了防止澎湖再出狀況,除了澎湖巡檢司之外,朱一馮特命福州營兵一部一千五百人鎮守澎湖,並將那群荷蘭人上繳的三艘戰艦和一半的火器交給他們使用。


    另外的一半火器卻是交給了楊應乾作為此次戰役的戰利品,這群荷蘭人使用的火槍已經有了燧發槍的影子。


    這段時間羅立一直在研究燧發槍,隻是有些技術難點始終無法突破,得到這些火槍之後,楊應乾便都給了羅立去研究,這個火器癡不禁一陣大喜,回到永寧衛後便一頭紮進火器工坊忙碌了起來。


    回到永寧衛後,楊應乾著實過了一段愜意的時光,每日便是逛逛淩煙閣的生意,去校場看看官兵操練的情況。


    這時候永寧衛的各項事務均已是上了軌道,指揮使曹弘先早就樂得清閑退居幕後把一切都交由楊應乾操辦,雖是每天十分忙碌,可是每到深夜,楊應乾卻總是回想起那日在眉樓與顧橫波相談的場景。


    這一日清晨,楊應乾吃過飯早早的來到衙門,點過卯後便想著去衛城中轉一圈,還未出門,湛濯之便慌慌張張的跑了過來。


    “大人,外麵來了一隊錦衣衛!”


    聽到湛濯之的話,楊應乾心中不禁一驚,錦衣衛上門可不是什麽好事,難道是因為自己和佛郎機私自通商的事,可是楊應乾轉念一想又覺得不太可能,朱一馮應該不會在奏章裏上報這件事,再說了雖說朝廷禁海,但是官員親眷私自經營海商的也不在少數,不可能因為這個便讓錦衣衛來抓自己。


    楊應乾心裏正是奇怪的時候,一隊十幾人的錦衣衛已是來到衙門院中,為首一個錦衣衛千戶的手中還托著一卷黃綢。


    見到楊應乾和湛濯之站到院中,這一隊錦衣衛徑直走到二人麵前。


    領頭的錦衣衛千戶看了看二人說道。


    “二位哪位是楊應乾楊大人?”


    見這兩個錦衣衛還真是來找自己的,楊應乾的內心不禁微微一動,不過看這錦衣衛千戶的表情倒不像來找茬的,當下楊應乾上前一步說道。


    “下官永寧衛指揮同知楊應乾,不知上差到此有何差遣?”


    那錦衣衛卻是麵色一正,將手中的黃綢展開:“楊應乾接旨!”


    見這錦衣衛竟是來宣讀聖旨的,楊應乾趕忙和湛濯之跪在了地上,隨即那錦衣衛開始宣讀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現有永寧衛指揮同知楊應乾公忠體國,戰陣之上奮勇爭先,念其攘紅夷有功,特許帶所部精銳編入京營,擢升永寧營參將,即刻入京,欽此!”


    楊應乾聽著聖旨心中不禁一陣翻湧,連忙高呼一聲萬歲隨即雙手高舉過頭頂將聖旨接到手裏。


    那個錦衣衛千戶卻是一反剛才的嚴肅表情,哈哈一笑將楊應乾從地上扶了起來。


    “下官錦衣衛北鎮撫司千戶駱養性,恭賀大人榮升參將!”


    楊應乾之前是衛指揮同知,雖也是從三品的身份,但是衛所官本來就不值錢,況且楊應乾上麵還有個曹弘先。


    這參將雖隻比指揮同知高了半級,但卻是京營一營之主官,關鍵是這個參將據說是當朝魏公公親自批的前程。


    這魏公公現在仗著東廠,東廠有監察錦衣衛之責,就連指揮使許顯純都巴結著魏公公,眼前這個楊參將如此得魏公公賞識,駱養性自然也就對楊應乾客氣了不少。


    見這錦衣衛千戶對自己如此客氣,楊應乾自然也是對駱養性微微一拱手:“駱上差千裏迢迢前來福建宣旨,風餐露宿十分辛苦啊!”


    這時湛濯之已是帶著一個府中的雜役走了過來,雜役的手裏托著一個托盤,托盤上還覆著一塊紅綢。


    楊應乾從雜役手中端過托盤,將托盤遞到駱養性麵前將紅綢掀開,上麵整整齊齊碼著是二十個大銀錠,這一盤就是二百兩銀子。


    “小小敬意,給上差和諸位兄弟買幾杯水酒解解乏!”


    駱養性雖是錦衣衛千戶,卻少有出皇差的機會,偶然的出一次皇差竟是遇到出手如此闊綽的楊應乾,這兩百兩銀子,就是分給手下的這些錦衣衛一些,自己少說還能有個百十兩的剩餘,駱養性當下高興的嘴都有些合不攏了。


    “大人何須如此客氣,小的做的這都是分內之事!”


    楊應乾卻是微微一笑:“駱兄客氣了,他日到了京城,還少不得勞你提點啊!”


    簡單幾句,楊應乾便將二人之間的關係拉近了不少。


    見楊應乾如此說,駱養性也就不再客氣,便將那托盤接過笑吟吟說道:“既如此,那下官便卻之不恭了!”轉身便將托盤中的銀兩交給身後的錦衣衛。


    “還請楊大人盡快與曹指揮交接軍務,魏公公還有一件急差等著咱倆去辦呢!”駱養性說道。


    楊應乾聞聽此言卻是有些奇怪,見楊應乾麵有疑惑之色,駱養性又是嗬嗬一笑。


    “本來這宣旨的差事一直是由內官負責的,不過這次我們錦衣衛要到南京抓個犯官,魏公公便讓我們錦衣衛捎帶著一塊把事兒辦了,公公特意交代,讓咱們一起押解那犯官進京。”


    聽到這裏楊應乾心中不禁奇怪,當下便問道:“不知是要抓誰,竟是驚動了錦衣衛?”


    駱養性嗤笑一聲:“南京禮部主事沈從周,也是個不開眼的,竟敢上書彈劾魏公公為閹黨,惹怒了公公,這次怕是免不了丟官破家嘍!”


    駱養性說著又是一陣幸災樂禍。


    再次聽到這個名字,楊應乾不禁又是想起了同安縣的那些事情,世事難料,想到此,楊應乾的腦海中竟是忽然閃過了那個在同安縣城外官道上的馬車中那個一閃而過的美麗女子…….


    “楊大人,楊大人?”


    楊應乾竟是一時失了神,看著正一臉不解的望著自己的駱養性,連忙打了個哈哈:“竟是聽得入神了!”


    駱養性隨即也是一笑:“還請大人快些準備,等去南京辦完差事,下官請大人在南京小酌幾杯。”


    楊應乾很快便拿著聖旨去見了曹弘先,對於楊應乾能夠高升,曹弘先自是高興,隻是對於楊應乾要調入京師,曹弘先卻是有些不舍得。


    一是因為有楊應乾在這裏,他的日子過得很愜意,二就是因為,現在永寧衛這一大攤子,該怎麽交割。


    二人商議許久,最後決定,淩煙閣的生意還是以南方為主,因為這裏出海方便,距離南洋也近,楊應乾將楊伯和吳謙留在了這裏,協助曹弘先打理生意和衛所的事務。


    而軍隊方麵,楊應乾則是將大部分精幹的力量全部帶走了,僅留下一千官兵鎮守永寧衛,雖隻一千,但以永寧兵現在的戰鬥力,保一方平安還是可以做到的。


    謝尚政兄弟三人、孫大勇和劉大牛則帶領剩餘三千兵馬隨楊應乾進京,火器工坊也是整體搬遷,湯若望和南懷仁兩位神父聽說要去這個帝國最繁華的首都,也都是一臉的興奮。


    交代好一切之後,楊應乾便帶著湛濯之和劉大牛率一千永寧軍和駱養性前往南京,謝尚政則帶著洪安瀾等人在永寧衛打點行裝,帶著楊應乾的全部家當先期趕往京城。


    一行人除了永寧衛城,回頭望著漸行漸遠的城牆,楊應乾不禁在心中微微一歎,這一走,這閹黨的帽子怕是戴定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振大明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江天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江天遠並收藏重振大明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