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煜在練劍之餘,會與李瀟那個愛讀書的朋友請教儒家的學問。


    儒家是東洲當之無愧的規矩製定者,在整個天下也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曾是諸子百家中當之無愧的第一大家。


    不過,千年之前,有位儒家集大成者,離經叛道,建立所謂儒教教義,將儒家聖人、賢者、君子,分為三六九等。又以輔佐人間國度為第一要義,大有向法家靠攏的趨勢。


    於是,就走了一場著名的儒家‘兩派之爭’,雖最後和解,合而為一,卻也導致儒家元氣大傷。


    反觀儒釋道三家當中的道家,大有日漸興盛之勢。中泰嶽洲龍虎山道統,西北大荒洲崆峒山道統,東勝神洲武當山道統。三大道統當中,龍虎山、崆峒山皆有一位渡劫境坐鎮,武當山掌教雖不是渡劫境,也隻一步之差。


    並且道家龍虎山一脈,如今是中泰嶽洲名副其實的執牛耳者。而泰嶽洲又是居中、天下最大的一個洲,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因此當今的儒家,屈居道家之後。


    倒是那佛家體現的與世無爭,當著‘萬年老三’,隻取西方牛賀洲與本就佛教氣息濃厚的西南羅薩洲,本就比鄰的兩個大洲,為佛家留下一片淨土,世稱“西方極樂”。


    現在的儒家占據東勝神洲,一洲之地,隻有一位渡劫境老祖,除此之外,三宮與五院之首的京麓書院,都有大乘境賢人坐鎮。


    當然,儒家也不光這三宮五院。


    天下的書院數不勝數,能入選這三宮五院的,除了本身弟子出眾,還要為百姓做出極大貢獻,遞交章程後,經過賢人一一過目蓋章,最後交由那位聖人定奪。


    軼筠提到即將去往北俱蘆洲,會帶著一批弟子開設書院,自然不可能在五院之列,因此君子的頭銜還是得一直戴在頭上。


    如今的儒家雖源出同流,三宮山主卻也都有各自的主張,分做三脈。都有在儒家大學說之內各自的小支流。


    軼筠自然屬於玉山學宮先生這一脈。


    推崇以為人、持家、立國三點延伸,為人以‘仁’,人性本善,後行惡者,教化為重。因此這一脈的學生也是當下最能講道理的一脈。


    ‘以小為大’為持家之說,‘小’為小家,‘大’為大家,大有‘舍小為大’之寓意,自然引出治國一說。


    治國仍舊是以‘仁’為本,是以天下蒼生為己任,治國之首是為百姓謀,民生則國盛,民苦則國衰。


    這一脈治國學說,最具代表性的是大夏國。


    大夏輔佐皇帝治國之人,是與玉山學宮那位山主的同門師兄,在這個人間國度任相國,也是大夏國那心比天高的皇帝,分封的唯一一個異姓王。


    事實上,大夏國能有如今蒸蒸日上的繁榮勢頭,都要歸功於那位大名鼎鼎的相國大人。


    不然那迂腐的大夏劉氏,早就麵臨國破人亡的尷尬處境了。


    說起這位相國大人,軼筠在發自內心的尊重的同時,也有些嗤笑。


    “不知我那位先生的師兄,如今有無後悔輔佐這大夏劉氏。”


    軼筠從不稱呼他為師叔,隻因那位長輩,與他的先生向來不和,他先生堅持以推廣儒家為己任,而那位長輩,卻更喜歡以一洲之地做棋盤,以人間國度做棋子,將一洲大勢玩弄於股掌之間。


    那位軼筠從不叫師叔的師叔,棋術很高,可惜眼光不高。而眼光又何嚐不是棋術的體現?將那大夏國劉氏作為至關重要的一子,真是一步臭的不能再臭的臭棋。


    軼筠與史煜說起這些的時候,並無半點藏掖。


    天下盡知的事,沒什麽好隱瞞的。


    史煜對這些事之前從沒有過接觸,聽得格外出神。


    “儒家有太多可取之處,當然也不乏一手好牌打的稀爛的,更不一定都是君子,小人也有不少,而且讀書人算計人,才是最致命的,屬於那種……悄咪咪的就要你小命。”


    這是軼筠的蓋棺定論,也是對史煜這個晚輩的警示。


    千萬不要以為儒家都是像我這樣好說話的,會算計人的多著呢,尤其那些自問棋術不低的。


    與這位讀書人相處久了,聊的多了,史煜對這個儒家君子好感大增。


    也平白增了幾分書生氣。


    都是這位儒家君子的功勞。


    李瀟大部分時間都在獨自練劍,這位讀書人無趣,大部分時間倒是與史煜待在一起,閑談中灌輸了許多儒家的規矩。


    耳濡目染,如今也算是半個讀書人了。


    在斷魂崖,除了三天一次去山下小鎮,大部分時間隻有三件事,一是飛瀑底下練拳練劍,二是茅廬中休息,三是與讀書人閑聊。


    三點一線的枯燥模式,史煜偶爾會感到無聊,卻從不會覺得孤獨,對於一個自幼孤獨慣了的少年來說,孤獨早就不是什麽難以忍受的事情了,最難的時候是連生活都很難生活下去的時候,況且現在還有軼筠陪她說說話,他已經很知足了。


    此後,便是一如今日的生活規律。


    ……


    輾轉之間,又到了下山打酒的日子。


    這次李瀟來了趟史煜的茅廬,把酒袋也交給了他,意圖很明顯,無非就是讓他這次多打一壺酒。


    史煜將酒袋和酒葫蘆都懸在腰間,然後下山去了。


    小鎮與上次來的時候,並沒有什麽變化,酒鋪的生意依舊是不溫不火。


    關於酒鋪,其實有件事很值得說道的,就是酒鋪的名字。


    看著尋常的酒肆,有個寓意極好的名字,‘酒不見’。


    有那久別重逢,好久不見之意。


    史煜覺得肯定不是酒肆的人取的,那個五大三粗的掌櫃,沒這些書生氣。


    而這酒鋪的名字,還有一點好,好在夠實誠。


    酒鋪的酒對史煜來說當真是“酒不賤”。


    一斤招牌桃花釀,得二兩銀子。


    今日店裏酒客極少,小二趴在桌子上打盹,掌櫃的也在。


    “小二,打酒。”


    史煜依舊是坐在靠窗的位置。


    小二應聲望去,瞌睡立馬跑了,展顏笑道:“先生,您來了。”


    掌櫃的聞言也看過來,見是史煜後,攔下正要去打酒的小二,親自從從桌案上拿兩個碗,又提了壺酒,笑眯眯的走過來。


    手腳麻利的將兩個碗敗擺在桌子上,揭開泥封,各倒了一碗酒,一碗推給史煜,一碗拿在手裏,坐到史煜對麵。


    不待史煜開口,掌櫃的就率先說道:“今天這壇酒,我請先生喝。”


    史煜卻搖搖頭,說道:“無功不受祿。”


    掌櫃的嗬嗬笑道:“就當敬重先生了。”


    史煜笑道:“敬重談不上,交朋友可以。”


    掌櫃的哈哈大笑,說道:“那就當是交朋友了。”


    史煜點頭,笑著舉起碗。劉掌櫃也回敬,兩人各自喝了一碗酒。


    “你這酒鋪,名字很好,你取的?”史煜看向掌櫃。


    掌櫃的卻是撓撓頭,憨笑道:“哪兒能呢,我這腦子,生了鏽的,最開始取名都是‘老劉酒鋪’、‘劉記酒鋪’之類,後來還是請教了學塾那位先生,這才有了‘酒不見’這個名字。”


    “學塾那位先生是有大學問的。”史煜點點頭,一時竟對小鎮的學塾有些向往之情。


    “先生您也是有大學問的。”掌櫃的誠心道。


    史煜苦笑著搖頭,說道:“我腦袋裏就幾個鬼神故事,聖賢道理是半點不知,哪兒來的學問?”


    “先生過謙了。”


    說到此處,史煜倒是很想去拜會一下那位學塾先生。他被小鎮上的人口口聲聲叫做‘先生’,卻連儒家門生都不是,多少有點說不過去。若是有機會找那學塾先生,讀些聖賢書,別人再叫他先生時,也心安理得些。


    史煜在九劍門的時候,是讀過書的,那時候隻有一個朋友,那雜役的朋友又比較忙,因此他平時除了練劍,就是讀書。


    “先生一會還是要說書?”店小二湊上前來,問了個很多此一舉的問題,無非是想與這位先生說句話,他是真的很喜歡聽先生的故事。


    史煜點點頭,笑問道:“你要去嗎?”


    小二看了掌櫃一眼,麵露難色,無奈道:“我去不了咯,還要看店呢。”


    史煜隻是點點頭,沒有說話。


    掌櫃的卻說道:“小王,今天可以去聽先生說書。”


    小二驚喜,看向掌櫃,卻又微微皺眉,說道:“我去了沒人看店嘞。”


    劉掌櫃笑著說:“我今天就不去了,留下看店。”


    小二麵露喜色。


    劉掌櫃便又叮囑了一句:“路上記得幫先生拿酒。”


    “知道啦。”


    小二笑逐顏開。


    史煜將腰間的酒袋和酒壺都放在桌上,說道:“這次打兩壺。”


    小二抓起酒袋和酒壺,興高采烈的去打酒。


    喝完酒,史煜和店小二一前一後離開了酒肆。


    白喝了一碗酒,腹中墨水不多的少年還是送了一首詩:


    麵如潭水色更清,未識蹉跎欲半生。


    春至桃林不見鋪,時新入座酒聞名。


    有詩,無題。


    走在街上,小二給史煜說了句話。


    “我們掌櫃其實很想先生把說書的地方搬到我們鋪子的,不過一直沒好意思開口,先生覺得可以搬過來嗎?”


    史煜隻以一字作答:“可。”


    沉吟片刻,又說道:“不過要掌櫃親口與我說了。”


    “好嘞。”小二咧嘴而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禦劍八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金城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金城驛並收藏禦劍八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