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天色剛亮,宗閑就已經醒來。
他用冰涼的溪水簡單了擦拭了一下身子,洗了洗肮髒的亂發。
隨後就著火炭烘烤幹爽。
若不是他體內氣血強橫,還真吃不消大冬天用涼水擦身的壯舉。
簡單的收拾了一下,他就朝著城東門走去。
今日他準備進城找家武館拜師學藝,順便找個落腳點和活兒。
現在的宗閑徒有一身蠻力卻沒有掌握任何技巧,身體也依舊是原來那副瘦弱的樣子,歸根結底他這一世也才剛滿十四歲,從小營養就跟不上,身體壓根還沒有長開,百年大力丸賦予他的底蘊也未能全部開發出來。
因此他需要一個安穩的生活環境,再加上武技的修習,來徹底開發自己的身體和大力丸的潛力。
別的不說,就憑他所掌握的巨力,練起武來必定事半功倍,發揮出的威力也是常人無法比擬的!
亂世之中什麽最靠譜?
巧言令色的喉舌?
芝蘭玉樹的相貌?
還是金銀滿山的財富?
宗閑認為上述雖然都有些作用,但歸根結底還是無根浮萍。
隻有拳頭夠硬、力量夠大、出手夠狠才是棲身的秘訣!
邊走邊思索,他的腳步飛快。
約莫兩刻鍾之後,他就來到城東門外。
高大青石城樓巍然聳立,上方站著持弓披甲的北安縣軍。
城門入口處也駐紮著兩隊軍士,主幹道的兩邊布置有拒馬和鐵蒺藜,戰時可以快速封鎖道路。
這些軍士對於入城的商隊盤問嚴格,反倒是對散人比較鬆懈。
宗閑並非第一次進城,他低垂著腦袋,跟隨著幾個背著竹筐、包袱的流民一同走進了城內,全程都很順利。
進入縣府之後,宗閑匯入到如織的人流當中,就好似掉落湖泊裏的水滴,沒有半點存在感。
他先是就地找了一家成衣店,買了兩套內外衣物,連帶著束發帶、生革短靴、布襪,以及練功用的交領長衫一並買齊。
換下襤褸的舊衣之後,他倒也像模像樣。
根據此前乞討積累的經驗,宗閑很快就鑽進了一條小巷子裏,朝著城東區深處走去。
北安縣府占地極廣,主要分為內外兩個城區。
其中內城區是整個縣府的核心地帶,由八大豪族和縣府衙門共同把持,尋常的幫派和結社難以觸及內城區的產業。
想要進入內城首先得在縣府內有土地宅院,每次還得繳納一定的入城稅。
那兒是真正的銷金窟,遠近聞名的百花坊、琳琅酒樓和折梅曲園都在內城區,除此之外還有北安縣府內規模最大的賭坊——金夢閣。
隻要有足夠的錢便能在內城區過上活神仙般的日子。
至於外城區的情況就比較複雜了。
按照方位被分成了東、西、南三個城區,北邊是安平碼頭區。
每個城區內都有不同的幫派勢力負責。
這些幫派靠收取保護費、放貸、開賭坊、青樓、酒肆為主業。
如此世道,喝酒玩樂、勾欄聽曲的行當是根本不愁生意的。
許多刀口舔血賺取不菲傭金的武者都願意為了一夜風流、醉生夢死而豪擲千金,縱然花光所有錢財也不在乎!
所以在外城區也有不少酒肆歌坊的銷金之地,隻是在檔次和名氣上和內城區的產業無法比較。
總而言之,這城內龍蛇混雜,經常有幫派覆滅於暗潮爭鬥當中,同時會有新的幫派崛起,城外寨區的幫派也都想盡辦法想要入城分一杯羹。
衙門隻能勉強控製住城內的局勢,使其不至於完全糜爛。
但是衙門也有妥協,每日的巡捕隊由捕頭帶領,豪族和幫派出人,算是聯手震懾宵小維護秩序。
每晚亥時準時封閉城門,驅逐乞丐流民,想要在城內過夜就得有一處落腳點才行,否則就會被巡捕隊抓住服三個月勞役。
宗閑對於城內的勢力並不算多了解,隻是略有耳聞知道大致情況。
他穿街走巷,途中經過了不少坊市和宅院。
城內的建築鱗次櫛比,灰色的院牆、朱紅的門欄、淡青色的飛簷翹角隨處可見,遠處的樓歌舞榭有飄忽的曲樂鼓點傳來。
不少丹楹刻桷的高門大屋,應當是外城區的富戶宅院。
偶爾還能看到那麽幾處插著鏢旗的大院,幾匹棗紅色的大馬被栓在門邊的廄裏,打著響鼻嚼食著拌了雞蛋的草料,空馬車上鋪著草席,邊上不乏刀砍劍削、弩箭穿透留下的痕跡,足以證明走鏢的凶險。
街邊的食攤和酒樓熱氣騰騰、人聲鼎沸喧囂,人間百態不過如此。
城東區的正中有一處四方廣場,此地乃是周圍商街坊市的交匯之處。
廣場地麵由一米多寬的青石板鋪成,不少石板上都有著細密的裂紋和各種踩踏、爆碎的痕跡。
每月這兒都會舉辦幾次趕圩散集,平日也是城東區最熱鬧的地方。
宗閑到這裏的時候,廣場內既有慷慨激昂誦經傳道的鶴發道人,也有雜耍賣藝的江湖藝人,往來行人如織。
乞丐們端著破瓷碗跪坐在道邊等待著施舍。
竊幫扒手則混在人群中伺機而動。
甚至他還看到了拿著平津帆的算命瞎子以及周圍三五紮堆的勁裝漢子、他們的胳膊上綁著不同的袖巾,全都是附近的幫派成員。
宗閑低調而行,毫不起眼,他雙手環胸護著錢袋快步地穿過了廣場。
圍繞著廣超四麵的街道上有不少客棧、酒樓、茶館。
除此之外,城內十三家武館中位於城東區的四家武館的大場都設在此地,包括他此前曾經打聽過的那家學費最廉的李氏開山掌也在這裏!
幾家武館的大場臨街,分別相距數百米,平時倒也相安無事。
不過今日卻是有些不同,宗閑還沒走幾步就發現了異樣。
不遠的一處臨街大院掛上了喜慶紅布彩頭,正在“劈裏啪啦”的燃放爆竹,還有鑼鼓嗩呐,吹得熱火朝天。
不少路人紛紛停下腳步,圍觀駐留。
也讓那裏人頭攢動,竟讓宗閑想起了前世元宵花燈遊街時的熱鬧場麵。
他隻是微微放慢腳步,並不打算看熱鬧。
就在他準備走向李氏開山掌大場的時候,那裏的鑼鼓嗩呐驀然停止,取而代之的是一道聲勢如擂鼓般洪亮的話音!
“今日恰逢我戚氏躍山長拳在北安縣開館收徒!”
“希望諸位朋友,江湖兄弟多多捧場!”
“首年修金隻需三十兩銀子,每日領一碗三元滋補湯!”
“若是根骨資質不凡者,可免全部修金!”
……
他用冰涼的溪水簡單了擦拭了一下身子,洗了洗肮髒的亂發。
隨後就著火炭烘烤幹爽。
若不是他體內氣血強橫,還真吃不消大冬天用涼水擦身的壯舉。
簡單的收拾了一下,他就朝著城東門走去。
今日他準備進城找家武館拜師學藝,順便找個落腳點和活兒。
現在的宗閑徒有一身蠻力卻沒有掌握任何技巧,身體也依舊是原來那副瘦弱的樣子,歸根結底他這一世也才剛滿十四歲,從小營養就跟不上,身體壓根還沒有長開,百年大力丸賦予他的底蘊也未能全部開發出來。
因此他需要一個安穩的生活環境,再加上武技的修習,來徹底開發自己的身體和大力丸的潛力。
別的不說,就憑他所掌握的巨力,練起武來必定事半功倍,發揮出的威力也是常人無法比擬的!
亂世之中什麽最靠譜?
巧言令色的喉舌?
芝蘭玉樹的相貌?
還是金銀滿山的財富?
宗閑認為上述雖然都有些作用,但歸根結底還是無根浮萍。
隻有拳頭夠硬、力量夠大、出手夠狠才是棲身的秘訣!
邊走邊思索,他的腳步飛快。
約莫兩刻鍾之後,他就來到城東門外。
高大青石城樓巍然聳立,上方站著持弓披甲的北安縣軍。
城門入口處也駐紮著兩隊軍士,主幹道的兩邊布置有拒馬和鐵蒺藜,戰時可以快速封鎖道路。
這些軍士對於入城的商隊盤問嚴格,反倒是對散人比較鬆懈。
宗閑並非第一次進城,他低垂著腦袋,跟隨著幾個背著竹筐、包袱的流民一同走進了城內,全程都很順利。
進入縣府之後,宗閑匯入到如織的人流當中,就好似掉落湖泊裏的水滴,沒有半點存在感。
他先是就地找了一家成衣店,買了兩套內外衣物,連帶著束發帶、生革短靴、布襪,以及練功用的交領長衫一並買齊。
換下襤褸的舊衣之後,他倒也像模像樣。
根據此前乞討積累的經驗,宗閑很快就鑽進了一條小巷子裏,朝著城東區深處走去。
北安縣府占地極廣,主要分為內外兩個城區。
其中內城區是整個縣府的核心地帶,由八大豪族和縣府衙門共同把持,尋常的幫派和結社難以觸及內城區的產業。
想要進入內城首先得在縣府內有土地宅院,每次還得繳納一定的入城稅。
那兒是真正的銷金窟,遠近聞名的百花坊、琳琅酒樓和折梅曲園都在內城區,除此之外還有北安縣府內規模最大的賭坊——金夢閣。
隻要有足夠的錢便能在內城區過上活神仙般的日子。
至於外城區的情況就比較複雜了。
按照方位被分成了東、西、南三個城區,北邊是安平碼頭區。
每個城區內都有不同的幫派勢力負責。
這些幫派靠收取保護費、放貸、開賭坊、青樓、酒肆為主業。
如此世道,喝酒玩樂、勾欄聽曲的行當是根本不愁生意的。
許多刀口舔血賺取不菲傭金的武者都願意為了一夜風流、醉生夢死而豪擲千金,縱然花光所有錢財也不在乎!
所以在外城區也有不少酒肆歌坊的銷金之地,隻是在檔次和名氣上和內城區的產業無法比較。
總而言之,這城內龍蛇混雜,經常有幫派覆滅於暗潮爭鬥當中,同時會有新的幫派崛起,城外寨區的幫派也都想盡辦法想要入城分一杯羹。
衙門隻能勉強控製住城內的局勢,使其不至於完全糜爛。
但是衙門也有妥協,每日的巡捕隊由捕頭帶領,豪族和幫派出人,算是聯手震懾宵小維護秩序。
每晚亥時準時封閉城門,驅逐乞丐流民,想要在城內過夜就得有一處落腳點才行,否則就會被巡捕隊抓住服三個月勞役。
宗閑對於城內的勢力並不算多了解,隻是略有耳聞知道大致情況。
他穿街走巷,途中經過了不少坊市和宅院。
城內的建築鱗次櫛比,灰色的院牆、朱紅的門欄、淡青色的飛簷翹角隨處可見,遠處的樓歌舞榭有飄忽的曲樂鼓點傳來。
不少丹楹刻桷的高門大屋,應當是外城區的富戶宅院。
偶爾還能看到那麽幾處插著鏢旗的大院,幾匹棗紅色的大馬被栓在門邊的廄裏,打著響鼻嚼食著拌了雞蛋的草料,空馬車上鋪著草席,邊上不乏刀砍劍削、弩箭穿透留下的痕跡,足以證明走鏢的凶險。
街邊的食攤和酒樓熱氣騰騰、人聲鼎沸喧囂,人間百態不過如此。
城東區的正中有一處四方廣場,此地乃是周圍商街坊市的交匯之處。
廣場地麵由一米多寬的青石板鋪成,不少石板上都有著細密的裂紋和各種踩踏、爆碎的痕跡。
每月這兒都會舉辦幾次趕圩散集,平日也是城東區最熱鬧的地方。
宗閑到這裏的時候,廣場內既有慷慨激昂誦經傳道的鶴發道人,也有雜耍賣藝的江湖藝人,往來行人如織。
乞丐們端著破瓷碗跪坐在道邊等待著施舍。
竊幫扒手則混在人群中伺機而動。
甚至他還看到了拿著平津帆的算命瞎子以及周圍三五紮堆的勁裝漢子、他們的胳膊上綁著不同的袖巾,全都是附近的幫派成員。
宗閑低調而行,毫不起眼,他雙手環胸護著錢袋快步地穿過了廣場。
圍繞著廣超四麵的街道上有不少客棧、酒樓、茶館。
除此之外,城內十三家武館中位於城東區的四家武館的大場都設在此地,包括他此前曾經打聽過的那家學費最廉的李氏開山掌也在這裏!
幾家武館的大場臨街,分別相距數百米,平時倒也相安無事。
不過今日卻是有些不同,宗閑還沒走幾步就發現了異樣。
不遠的一處臨街大院掛上了喜慶紅布彩頭,正在“劈裏啪啦”的燃放爆竹,還有鑼鼓嗩呐,吹得熱火朝天。
不少路人紛紛停下腳步,圍觀駐留。
也讓那裏人頭攢動,竟讓宗閑想起了前世元宵花燈遊街時的熱鬧場麵。
他隻是微微放慢腳步,並不打算看熱鬧。
就在他準備走向李氏開山掌大場的時候,那裏的鑼鼓嗩呐驀然停止,取而代之的是一道聲勢如擂鼓般洪亮的話音!
“今日恰逢我戚氏躍山長拳在北安縣開館收徒!”
“希望諸位朋友,江湖兄弟多多捧場!”
“首年修金隻需三十兩銀子,每日領一碗三元滋補湯!”
“若是根骨資質不凡者,可免全部修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