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是用上好的玉扣紙寫的。
內容也很簡單。
“宗兄大鑒:
昨日招待不周,多有怠慢,特奉上嚴家特調粉囊三隻,聊表歉意,黑囊為迷騰散撒播後務必屏息遠離,吸入後將會出現肌肉酥軟的症狀,效果可維持一個時辰以上。
白囊為隱味香可以隱去自身氣味,渾然還真,維持時間約三個時辰。
青囊為醒神香,嗅之可提振精神,但不宜頻繁使用,效果可維持兩個時辰。
另附對應解丸數枚,煩請留意。
順祝武道精進。
友:嚴啟豪”
……
宗閑看完了這封信以後,頓時覺得有些奇怪。
這封信表麵上是為了傳達招待不周的歉意,並贈送歉禮。
但他卻從中看出了一絲訣別的意味,好似從此無法再次相見一樣。
他想了想,卻沒有想出個什麽所以然來,隻能搖搖頭將信紙丟進灶膛內銷毀,然後研究起那三隻粉囊來。
每一隻粉囊大小都和魚泡差不多,質地堅韌,略顯通透,看起來像是由羊肚腸膜之類的東西製成的,密封極好,泡水也不漏。
不同粉囊上塗抹了一點不同的顏色,正好對應了信上所說的“黑、白、青”三種。
每種粉囊另配了一個小葫蘆瓷瓶,裏邊裝著綠豆大小的解丸,用以在緊急情況下解除這些香粉的效果。
不管怎樣,這份禮物說不定還真能派上用場。
至於嚴啟豪那裏,隻有等他完成試煉回來以後再找機會一敘了。
從昨日的閑聊中他已經知道嚴家的產業主要是胭脂水粉、藥鋪、醫館。
水粉涉及到了調粉配比和材料研磨方麵的學問。
藥、醫行當就不用多說了。
兩者結合起來,對於嚴家能調配出效果各異的毒粉來,宗閑並不覺得奇怪。
稍微感歎了一會兒,他重新在腦海裏回憶了下這些粉囊的效果,隨後將其小心收好,以備不時之需。
轉眼就到了晌午,戚師終於回來了。
他沒有多說什麽反而像往常一樣先和大家一起吃了個飯。
等到飯後他才單獨帶走了宗閑。
門口早有馬車等待,戚師與之同行,前往安平碼頭準備登船。
在馬車上,戚師另有東西要給他,同時還有幾句話要叮囑。
“阿閑,這是那頭四眼蠻牛之皮鞣製的皮甲。”
“實際的防禦效果可抵尋常的熟牛皮甲三件以上!”
“尤其是對箭矢和暗器的防禦效果更佳,但是麵對鈍擊就稍顯乏力了。”
戚師取出了一件無袖的黑色牛皮甲交給了宗閑。
他接過這件牛皮甲,堅定地點了點頭。
這件牛皮甲具有近乎四眼蠻牛本體的防禦能力,隻不過因為缺少減震脂肪層,所以對鈍擊傷害的防禦效果較差,對於刺擊和遠程攻擊的防禦效果較好。
尋常的硬木弓恐怕都無法有效地穿透。
當然,若是宗閑遇到了當日刺殺南開武那人射出的黑鐵箭矢,那這件皮甲可就力有不逮了!
無論如何這都是戚師的心意,給他帶來一份額外的安全感。
宗閑當場就換上了牛皮甲,外邊再套上尋常的短打布衣。
“等到上船之後,會有人要你蒙眼,不要抗拒,這是玉蘭會的流程和規矩。”
“試煉所在的區域大抵都存在著不穩定的因素,哪怕走在路上都有可能會遭遇危險,不要輕易相信任何人!”
“很多時候,樸素的外表和身份隻是惡毒的偽裝。”
“另外,食物方麵隻能自帶少許,大多數時候需要自己想辦法。”
“抵達試煉地以後,他們會告訴你集合點,自試煉開始的三個月之後,會有人帶著玉蘭徽在集合點接應並等待你三日,過時不候,所以務必不能亂了日感。”
“最後,無論在試煉地惹了多大的麻煩,隻要活著跟接應者離開,後續自然會有人去處理,不需要有任何負擔。”
戚師交代著注意事項,目光真切,像是在叮囑著一位即將出遠門的孩子。
此情此景讓宗閑心中動容,眼角竟有些發酸。
伴隨著一聲聲叮囑和交代,馬車來到了安平碼頭埠口。
一艘商船早已等候在埠口內,船邊有一位黑衣老者在等待接應。
……
兩個時辰以後,宗閑身處於船艙之中。
他被蒙上了眼睛,身邊有兩個冷漠的家夥負責接引,以解決吃飯、洗漱、上恭等問題,這套規矩相當死板,但也證明了這次試煉確實是玉蘭會的安排。
此外他也弄清了試煉的本意和一些玉蘭會的宗旨。
這個名為玉蘭會的組織,奉行的是以武救世的口號。
是個由各方誌同道合的武者聚集在一起形成的一個影響力極大、並且擁有完善暴力機構的武者組織。
戚師是會內的中層骨幹,真正的武道修為並非他此前所說內勁期,而是正兒八經的化勁期宗師!
要知道會藏拙的可不僅僅隻有他宗某人,事實上武者普遍擅於藏拙,很少會直接攤開底牌,即便是宗閑當下所了解到戚師擁有化勁期的境界這個消息,都無法確定是否還有其它隱藏的部分。
這些還是接引他上船的那位老者透露的,背後得到了戚師的授意。
故而也能解釋為什麽戚師麵對北安縣府的風雲變化,始終都能保持雲淡風輕的原因了,有實力自然不需要擔心。
內河航行很是安穩,隻是偶爾會有起伏顛簸。
每隔一個時辰他都能聽到船夫在下層搖櫓的號子聲和歌唱聲。
期間宗閑還嚐試過偷看,但立馬就被守在身旁的二人給發現了。
他們嚴厲警告了一番,讓宗閑打消了偷看的想法。
在這樣的情況下,不知不覺兩日就過去了。
此時的宗閑對於時辰的概念已然變得模糊了些。
隻曉得船似乎靠岸了,他在二人的攙扶下先是乘上了馬車,半日後又換成了牛車,直到最後幾個時辰,甚至變成了一個壯漢背著他在上山。
這些變化他都是有隱約感知的。
當他的蒙眼布被摘下,已經是三日之後的事情了。
經過這麽一番折騰,他終於到達了目的地。
短暫的適應了一下光線,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間幽靜的林間小木屋。
幾位身穿黑衣鬥篷的漢子站在他身前似乎還有什麽話要說!
內容也很簡單。
“宗兄大鑒:
昨日招待不周,多有怠慢,特奉上嚴家特調粉囊三隻,聊表歉意,黑囊為迷騰散撒播後務必屏息遠離,吸入後將會出現肌肉酥軟的症狀,效果可維持一個時辰以上。
白囊為隱味香可以隱去自身氣味,渾然還真,維持時間約三個時辰。
青囊為醒神香,嗅之可提振精神,但不宜頻繁使用,效果可維持兩個時辰。
另附對應解丸數枚,煩請留意。
順祝武道精進。
友:嚴啟豪”
……
宗閑看完了這封信以後,頓時覺得有些奇怪。
這封信表麵上是為了傳達招待不周的歉意,並贈送歉禮。
但他卻從中看出了一絲訣別的意味,好似從此無法再次相見一樣。
他想了想,卻沒有想出個什麽所以然來,隻能搖搖頭將信紙丟進灶膛內銷毀,然後研究起那三隻粉囊來。
每一隻粉囊大小都和魚泡差不多,質地堅韌,略顯通透,看起來像是由羊肚腸膜之類的東西製成的,密封極好,泡水也不漏。
不同粉囊上塗抹了一點不同的顏色,正好對應了信上所說的“黑、白、青”三種。
每種粉囊另配了一個小葫蘆瓷瓶,裏邊裝著綠豆大小的解丸,用以在緊急情況下解除這些香粉的效果。
不管怎樣,這份禮物說不定還真能派上用場。
至於嚴啟豪那裏,隻有等他完成試煉回來以後再找機會一敘了。
從昨日的閑聊中他已經知道嚴家的產業主要是胭脂水粉、藥鋪、醫館。
水粉涉及到了調粉配比和材料研磨方麵的學問。
藥、醫行當就不用多說了。
兩者結合起來,對於嚴家能調配出效果各異的毒粉來,宗閑並不覺得奇怪。
稍微感歎了一會兒,他重新在腦海裏回憶了下這些粉囊的效果,隨後將其小心收好,以備不時之需。
轉眼就到了晌午,戚師終於回來了。
他沒有多說什麽反而像往常一樣先和大家一起吃了個飯。
等到飯後他才單獨帶走了宗閑。
門口早有馬車等待,戚師與之同行,前往安平碼頭準備登船。
在馬車上,戚師另有東西要給他,同時還有幾句話要叮囑。
“阿閑,這是那頭四眼蠻牛之皮鞣製的皮甲。”
“實際的防禦效果可抵尋常的熟牛皮甲三件以上!”
“尤其是對箭矢和暗器的防禦效果更佳,但是麵對鈍擊就稍顯乏力了。”
戚師取出了一件無袖的黑色牛皮甲交給了宗閑。
他接過這件牛皮甲,堅定地點了點頭。
這件牛皮甲具有近乎四眼蠻牛本體的防禦能力,隻不過因為缺少減震脂肪層,所以對鈍擊傷害的防禦效果較差,對於刺擊和遠程攻擊的防禦效果較好。
尋常的硬木弓恐怕都無法有效地穿透。
當然,若是宗閑遇到了當日刺殺南開武那人射出的黑鐵箭矢,那這件皮甲可就力有不逮了!
無論如何這都是戚師的心意,給他帶來一份額外的安全感。
宗閑當場就換上了牛皮甲,外邊再套上尋常的短打布衣。
“等到上船之後,會有人要你蒙眼,不要抗拒,這是玉蘭會的流程和規矩。”
“試煉所在的區域大抵都存在著不穩定的因素,哪怕走在路上都有可能會遭遇危險,不要輕易相信任何人!”
“很多時候,樸素的外表和身份隻是惡毒的偽裝。”
“另外,食物方麵隻能自帶少許,大多數時候需要自己想辦法。”
“抵達試煉地以後,他們會告訴你集合點,自試煉開始的三個月之後,會有人帶著玉蘭徽在集合點接應並等待你三日,過時不候,所以務必不能亂了日感。”
“最後,無論在試煉地惹了多大的麻煩,隻要活著跟接應者離開,後續自然會有人去處理,不需要有任何負擔。”
戚師交代著注意事項,目光真切,像是在叮囑著一位即將出遠門的孩子。
此情此景讓宗閑心中動容,眼角竟有些發酸。
伴隨著一聲聲叮囑和交代,馬車來到了安平碼頭埠口。
一艘商船早已等候在埠口內,船邊有一位黑衣老者在等待接應。
……
兩個時辰以後,宗閑身處於船艙之中。
他被蒙上了眼睛,身邊有兩個冷漠的家夥負責接引,以解決吃飯、洗漱、上恭等問題,這套規矩相當死板,但也證明了這次試煉確實是玉蘭會的安排。
此外他也弄清了試煉的本意和一些玉蘭會的宗旨。
這個名為玉蘭會的組織,奉行的是以武救世的口號。
是個由各方誌同道合的武者聚集在一起形成的一個影響力極大、並且擁有完善暴力機構的武者組織。
戚師是會內的中層骨幹,真正的武道修為並非他此前所說內勁期,而是正兒八經的化勁期宗師!
要知道會藏拙的可不僅僅隻有他宗某人,事實上武者普遍擅於藏拙,很少會直接攤開底牌,即便是宗閑當下所了解到戚師擁有化勁期的境界這個消息,都無法確定是否還有其它隱藏的部分。
這些還是接引他上船的那位老者透露的,背後得到了戚師的授意。
故而也能解釋為什麽戚師麵對北安縣府的風雲變化,始終都能保持雲淡風輕的原因了,有實力自然不需要擔心。
內河航行很是安穩,隻是偶爾會有起伏顛簸。
每隔一個時辰他都能聽到船夫在下層搖櫓的號子聲和歌唱聲。
期間宗閑還嚐試過偷看,但立馬就被守在身旁的二人給發現了。
他們嚴厲警告了一番,讓宗閑打消了偷看的想法。
在這樣的情況下,不知不覺兩日就過去了。
此時的宗閑對於時辰的概念已然變得模糊了些。
隻曉得船似乎靠岸了,他在二人的攙扶下先是乘上了馬車,半日後又換成了牛車,直到最後幾個時辰,甚至變成了一個壯漢背著他在上山。
這些變化他都是有隱約感知的。
當他的蒙眼布被摘下,已經是三日之後的事情了。
經過這麽一番折騰,他終於到達了目的地。
短暫的適應了一下光線,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間幽靜的林間小木屋。
幾位身穿黑衣鬥篷的漢子站在他身前似乎還有什麽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