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春現階段任務是防守,在沒徹底擊敗河北以前,曹操不打算到江淮浪費時間,畢竟在水路四通八達的江淮地區,需要一支訓練有素的水軍。
此時曹操沒精力組建水軍,也沒精力去打造一支船隊,留給夏侯惇的主要是步卒,壽春隻有少量軍官配備坐騎。
淝水之上出現大量戰船,夏侯惇急切間點了五千兵冒雨出城,把愛‘說教’的軍中小輩李典,留下協助刺史劉馥守城。
下雨天道路泥濘,氣溫也因雨水寒冷。
壽春將士身穿冬衣帶甲而行,快速奔走以致疲累不堪。
等到夏侯惇行至淝水之畔,才發現不遠處的‘戰船’個頭不對,怎麽看上去像是漁船一般?
校尉秦翊也發現端倪,急忙出言提醒:“夏侯將軍,您看這.”
“這什麽?快讓將士們靠上去,阻止江東鼠輩上岸,船雖小,但架不住數量多,這河裏起碼有二百艘。”夏侯惇不願承認錯誤,強行給自己找借口。
“唯。”
秦翊不敢違抗軍令,抱拳回應去傳達。
那二百條都是普通小漁船,船頭船尾各有一個穿蓑衣的水手劃槳,棚蓋兩邊都用青幔遮住,看不到船艙內是不是藏了人。
見到夏侯惇大軍向河邊靠近,船隊立刻由魚鱗陣變成一字長蛇陣,並且貼著淝水西岸緩緩而行。
前有淝水阻路,曹軍大多不通水性,搭設浮橋又不現實,夏侯惇隻得望河興歎。
漁船載人數量有限,且對方以青幔遮住棚蓋兩端,秦翊懷疑船棚下根本沒人,再次提醒:“夏侯將軍,這些漁船沒打旗號,而且船艙內可能沒有人,末將估計他們就幾百人,甚至本來就是漁民,不如讓我率本部人馬留下監視,您就不必跟著一起淋雨了。”
夏侯惇表情凝重,捋須說道:“若船艙裏沒人,他們為何要以青幔遮擋?分明是有什麽詭計,不過你的猜測也有道理,派個嗓門大的去問問,問問他們從哪裏來?想要幹什麽?”
秦翊尋思何必找人?他催馬往河邊走了幾步,把雙手放在鼻翼兩側,大聲呼喊:“喂,你們是幹什麽的?從哪裏來?要去哪裏?”
喊話一遍沒有反應,秦翊又跟著喊了第二遍,雄渾的聲音在淝水上方震蕩。
正當秦翊重複第三遍時,隻見對麵一條船上有人摘下鬥笠,虯髯上掛滿了數不清的水珠,而後大聲回道:
“俺們是打漁的,從東邊大海而來,聽說許都有種特別的魚,黑黢黢的隻有一隻眼睛.”
“什麽亂七八糟.”
秦翊正納悶的時候,隻見夏侯惇氣呼呼縱馬來到身邊,看到他臉上那個黑色眼罩,旋即明白對麵‘漁夫’的內涵,心說你們真是來者不善。
夏侯惇持刀向對岸大罵:“你們這群鼠輩故弄玄虛,當我不知是孫權小兒的兵?龜縮在對岸作甚?有膽到東岸來登陸。”
“瞎子,眼瞎心不瞎,你在教我做事?有種遊到對岸來,我讓你一隻眼睛,不對是讓你一隻手,你過來呀。”
船頭虯髯漢子時而用手捂眼,時而勾手作出挑釁的姿勢,氣得夏侯惇全身發抖,身下的坐騎也躁動不安。
秦翊見狀慌忙提醒:“夏侯將軍,不要中賊人的激將法。”
“哼,本將豈能中計?再說這淝水也不好過去”夏侯惇冷眼冷語。
秦翊又問:“如今賊在彼岸,我們無船不能自渡,如之奈何?”
“敵不動,我不動,先靜觀其變,孫權小兒喜用詭秘,我今天就陪他好好玩。”夏侯惇想起去年孫權燒青苗,心中怒火不由得往上升騰。
“是。”
秦翊抱拳不敢反駁,心說五千曹軍跟幾百人耗,而且還是淋著雨對峙,要是因此患上傷寒之症,似乎不太劃算的樣子。
畢竟地位與夏侯惇懸殊,想起城中李典被懟的樣子,秦翊隻能陪在河邊淋雨。
為了牽製住夏侯惇,對麵那些‘漁夫’時不時嘲諷幾句,後麵竟拿出魚竿坐在船頭垂釣,就像一群釣魚人在黑坑盤老板一樣。
春天下雨很難上魚,不但船上的‘釣魚佬’沒魚獲,夏侯惇此次也必然空軍,因為中了陳蘭調虎離山之計。
對峙約兩個時辰,天上細雨慢慢停住,但依舊灰蒙蒙的樣子,河上寒風吹打在身上,不少曹軍都打起了哆嗦。
夏侯惇此時騎虎難下,他隱隱感覺自己中計了,但等了兩個時辰雨都停了,現在離開有些顏麵掃地。
下馬抖了抖衣甲上的雨水,企圖減輕身上一些負重,突然聽到秦翊慌張的呐喊。
“夏侯將軍不好了,夏侯將軍不好了”
夏侯惇聽得臉一黑,記得自己因為這種事斥責過秦翊,心說這廝一點記性都沒有麽?
什麽叫夏侯將軍不好了?本將軍不好端端站在原地麽?
旁邊將士讓出一條路,秦翊穿過人群來到河邊,嘴裏還在重複:“夏侯將軍不”
“有事說事,本將軍好得很。”夏侯惇語氣深沉,責備之意非常明顯。
秦翊聽的一愣,連忙抱拳稟報:“是是是,末將口誤,李將軍急報,壽春城東發現大量軍隊,他們直奔您的稻田而去”
“什麽?”
夏侯惇獨眼圓睜,厲聲怒罵:“孫權小兒,欺我太甚!我不種稻子他不來,剛剛完成育苗插秧,這廝居然又來搗亂,是可忍孰不可忍!”
“夏侯將軍,咱們要回軍嗎?”秦翊小聲問。
夏侯惇瞟了對岸一眼,隨著春雨緩緩停了下來,居然有人慢慢在上魚,簡直沒把五千曹軍放在眼裏。
“江東鼠輩偷襲稻田,李曼成應該出兵了吧?”
“沒沒有”
秦翊輕輕搖頭,見夏侯惇怒色明顯,連忙補充解釋:“李將軍說賊軍數量太多,他擔心壽春安危不敢貿然出城禦敵,請您速速回軍再做計較。”
“回城再做計較?”夏侯惇聽得一怔,沉聲追問:“倘若沒人牽製,我的稻子還能剩下多少?多少人把李典嚇成這樣?去年張文遠那麽點兵,就敢向孫權發起衝鋒,與李典一比高下立判。”
(本章完)
此時曹操沒精力組建水軍,也沒精力去打造一支船隊,留給夏侯惇的主要是步卒,壽春隻有少量軍官配備坐騎。
淝水之上出現大量戰船,夏侯惇急切間點了五千兵冒雨出城,把愛‘說教’的軍中小輩李典,留下協助刺史劉馥守城。
下雨天道路泥濘,氣溫也因雨水寒冷。
壽春將士身穿冬衣帶甲而行,快速奔走以致疲累不堪。
等到夏侯惇行至淝水之畔,才發現不遠處的‘戰船’個頭不對,怎麽看上去像是漁船一般?
校尉秦翊也發現端倪,急忙出言提醒:“夏侯將軍,您看這.”
“這什麽?快讓將士們靠上去,阻止江東鼠輩上岸,船雖小,但架不住數量多,這河裏起碼有二百艘。”夏侯惇不願承認錯誤,強行給自己找借口。
“唯。”
秦翊不敢違抗軍令,抱拳回應去傳達。
那二百條都是普通小漁船,船頭船尾各有一個穿蓑衣的水手劃槳,棚蓋兩邊都用青幔遮住,看不到船艙內是不是藏了人。
見到夏侯惇大軍向河邊靠近,船隊立刻由魚鱗陣變成一字長蛇陣,並且貼著淝水西岸緩緩而行。
前有淝水阻路,曹軍大多不通水性,搭設浮橋又不現實,夏侯惇隻得望河興歎。
漁船載人數量有限,且對方以青幔遮住棚蓋兩端,秦翊懷疑船棚下根本沒人,再次提醒:“夏侯將軍,這些漁船沒打旗號,而且船艙內可能沒有人,末將估計他們就幾百人,甚至本來就是漁民,不如讓我率本部人馬留下監視,您就不必跟著一起淋雨了。”
夏侯惇表情凝重,捋須說道:“若船艙裏沒人,他們為何要以青幔遮擋?分明是有什麽詭計,不過你的猜測也有道理,派個嗓門大的去問問,問問他們從哪裏來?想要幹什麽?”
秦翊尋思何必找人?他催馬往河邊走了幾步,把雙手放在鼻翼兩側,大聲呼喊:“喂,你們是幹什麽的?從哪裏來?要去哪裏?”
喊話一遍沒有反應,秦翊又跟著喊了第二遍,雄渾的聲音在淝水上方震蕩。
正當秦翊重複第三遍時,隻見對麵一條船上有人摘下鬥笠,虯髯上掛滿了數不清的水珠,而後大聲回道:
“俺們是打漁的,從東邊大海而來,聽說許都有種特別的魚,黑黢黢的隻有一隻眼睛.”
“什麽亂七八糟.”
秦翊正納悶的時候,隻見夏侯惇氣呼呼縱馬來到身邊,看到他臉上那個黑色眼罩,旋即明白對麵‘漁夫’的內涵,心說你們真是來者不善。
夏侯惇持刀向對岸大罵:“你們這群鼠輩故弄玄虛,當我不知是孫權小兒的兵?龜縮在對岸作甚?有膽到東岸來登陸。”
“瞎子,眼瞎心不瞎,你在教我做事?有種遊到對岸來,我讓你一隻眼睛,不對是讓你一隻手,你過來呀。”
船頭虯髯漢子時而用手捂眼,時而勾手作出挑釁的姿勢,氣得夏侯惇全身發抖,身下的坐騎也躁動不安。
秦翊見狀慌忙提醒:“夏侯將軍,不要中賊人的激將法。”
“哼,本將豈能中計?再說這淝水也不好過去”夏侯惇冷眼冷語。
秦翊又問:“如今賊在彼岸,我們無船不能自渡,如之奈何?”
“敵不動,我不動,先靜觀其變,孫權小兒喜用詭秘,我今天就陪他好好玩。”夏侯惇想起去年孫權燒青苗,心中怒火不由得往上升騰。
“是。”
秦翊抱拳不敢反駁,心說五千曹軍跟幾百人耗,而且還是淋著雨對峙,要是因此患上傷寒之症,似乎不太劃算的樣子。
畢竟地位與夏侯惇懸殊,想起城中李典被懟的樣子,秦翊隻能陪在河邊淋雨。
為了牽製住夏侯惇,對麵那些‘漁夫’時不時嘲諷幾句,後麵竟拿出魚竿坐在船頭垂釣,就像一群釣魚人在黑坑盤老板一樣。
春天下雨很難上魚,不但船上的‘釣魚佬’沒魚獲,夏侯惇此次也必然空軍,因為中了陳蘭調虎離山之計。
對峙約兩個時辰,天上細雨慢慢停住,但依舊灰蒙蒙的樣子,河上寒風吹打在身上,不少曹軍都打起了哆嗦。
夏侯惇此時騎虎難下,他隱隱感覺自己中計了,但等了兩個時辰雨都停了,現在離開有些顏麵掃地。
下馬抖了抖衣甲上的雨水,企圖減輕身上一些負重,突然聽到秦翊慌張的呐喊。
“夏侯將軍不好了,夏侯將軍不好了”
夏侯惇聽得臉一黑,記得自己因為這種事斥責過秦翊,心說這廝一點記性都沒有麽?
什麽叫夏侯將軍不好了?本將軍不好端端站在原地麽?
旁邊將士讓出一條路,秦翊穿過人群來到河邊,嘴裏還在重複:“夏侯將軍不”
“有事說事,本將軍好得很。”夏侯惇語氣深沉,責備之意非常明顯。
秦翊聽的一愣,連忙抱拳稟報:“是是是,末將口誤,李將軍急報,壽春城東發現大量軍隊,他們直奔您的稻田而去”
“什麽?”
夏侯惇獨眼圓睜,厲聲怒罵:“孫權小兒,欺我太甚!我不種稻子他不來,剛剛完成育苗插秧,這廝居然又來搗亂,是可忍孰不可忍!”
“夏侯將軍,咱們要回軍嗎?”秦翊小聲問。
夏侯惇瞟了對岸一眼,隨著春雨緩緩停了下來,居然有人慢慢在上魚,簡直沒把五千曹軍放在眼裏。
“江東鼠輩偷襲稻田,李曼成應該出兵了吧?”
“沒沒有”
秦翊輕輕搖頭,見夏侯惇怒色明顯,連忙補充解釋:“李將軍說賊軍數量太多,他擔心壽春安危不敢貿然出城禦敵,請您速速回軍再做計較。”
“回城再做計較?”夏侯惇聽得一怔,沉聲追問:“倘若沒人牽製,我的稻子還能剩下多少?多少人把李典嚇成這樣?去年張文遠那麽點兵,就敢向孫權發起衝鋒,與李典一比高下立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