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東的外因?孫權不會用兵?”
“非也。”
郭嘉擺手回應曹操,然後正色解釋:“目前江東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淮南和廣陵,西麵豫章相對空虛,如果陳元龍和黃祖同時出兵,明公認為周瑜該怎麽應對?”
“嘶”
曹操聽完心說可行,捋須歎曰:“豫章比不得淮南那麽近,周瑜想兩麵兼顧不容易,奉孝給他出了個難題啊.”
郭嘉頷首點頭:“孫權在淮南不救孫河,若是再不救豫章孫賁,估計江東直接內亂,所以我篤定周瑜必定西去,陳元龍或許能收複些失地。”
“也不知元龍是否痊愈,此二虎競食之計的確不錯,隻不過”
曹操頓了頓,突然皺起眉:“我猜黃祖水軍尚未恢複,而且怎麽把劉備帶進去?若讓此人閑下來必定生事。”
郭嘉笑曰:“如果江夏水軍沒恢複,劉表不是還有襄陽水軍?好像還是蔡德珪掌控,讓他帶上劉備不就行了?”
“妙啊,妙.”曹操撫掌肯定。
郭嘉再言:“無論荊州還是江東取勝,最後都應該是慘勝,勢必削弱他們的兵力,為明公今後南征打下基礎,不過單就論用兵來說,我個人更傾向周瑜贏。”
“奉孝此計正合我心。”
曹操微微頷首:“我待會給蔡德珪修書,明天就派人趕赴襄陽,好期待荊州、江東這對冤家廝殺。”
郭嘉受到表揚向曹操拱手行禮,跟著又和旁邊的人點頭致意,但目光掠過荀彧的臉上時,發現對方仍蹙著眉頭。
曹操也發現荀彧神色不對,便好奇問道:“我觀文若愁眉不展,莫非你不讚同奉孝之計?”
“非也。”
荀彧搖頭否認,連忙解釋:“奉孝之計甚善,挑起荊州、江東的戰爭,明公就能放心北伐,隻不過南陽的威脅仍在,若明公與袁紹激戰正酣,關羽突然殺入潁川後方,大家都知道此人是萬人敵,我擔心前線糧草供應受到影響,所以最好把這個威脅拔除。”
曹操皺起眉頭:“雲長勇武讓人難忘,隻不過我不想打宛城,以劉表不冒進的性格,他即便入侵江東,也必在後方留有重兵,如果又在宛城附近僵持,袁紹難保不偷襲兗州.”
荀彧頷首附和:“為今之計,隻有留兵守昆陽附近,兵太少必然擋不住關羽,那樣明公又不能全力以赴,故而為此煩惱.”
“諸位可有妙計?”
曹操看著眾人提問,結果都在低頭沉思,似乎沒有好的計策,但問題又必須解決。
就在殿內寂靜的時候,曹操突然記起幾個月前,賈詡提到漢中張魯,隻是沒有展開分析,於是直接點名。
“文和,記得你在年初和奉孝共同獻策,若有好謀不妨說出來一起參詳?”
“是。”
聽到賈詡簡短且肯定的回答,曹操心說你和郭嘉真是兩個極端,隻要我不問一定不會主動回答。
賈詡拈著胡須,先是閉眼想了想,然後拱手反問:“既然明公要唆使劉表入侵江東,為何不唆使張魯入侵荊州呢?”
“詳細說說。”
曹操聽得十分感興趣,隨即把腿盤在身前,指著賈詡道出自己計劃。
賈詡答曰:“張魯竊據漢中,阻塞益州進京道路,實乃賊寇也,前次劉備舉劉琦為茂才,明公不妨順水推舟封為漢中太守,再詔劉表出兵朔漢水而上討賊;
張魯為求自保,必然興兵抵抗,屆時荊州西北燃起戰火,關雲長所在的宛城,便無法置身事外。”
“封劉琦為漢中太守,用來離間張魯是個妙計,隻不過劉表是何許人也?他怎會輕易調兵攻張魯?”曹操不解地看著賈詡。
賈詡捋須笑道:“如果劉表不願出兵,明公不妨幫他一幫?”
曹操麵帶疑惑打算追問,賈詡卻繼續解釋:“我的意思是冒充荊州之兵,入侵房陵、上庸、西城,張魯感到威脅自然回擊,兩邊的矛盾不就加深了麽?聽說張魯麾下楊鬆貪財,明公可遣人秘密接觸,內外一起使力必然計成。”
“然則,關雲長屯兵宛城,我軍如何穿過他的防區?從而抵達房陵、上庸等地呢?”曹操仍一臉嚴肅看著賈詡。
“何必定要從宛城過去?您可以派人繞道關中,或者直接調關中駐軍,出武關回到南陽,然後.”
不待賈詡把話說完,曹操忍不住拍案叫絕,指著賈詡猛誇:“卿之才智,當不亞於張良、陳平也!”
“明公謬讚,我實不敢當。”
賈詡拱手謙虛的同時,還不忘記補充:“冒充荊州之兵不宜多,我認為有幾百精兵就可以,人少才方便輾轉騰挪,另外也可讓這隊人馬,直接打關羽的旗號行事,再選一個長髯大將隨軍,強行把關羽拖入戰爭漩渦,這樣還能讓劉表、劉備生隙。”
“好,說得好。”
曹操拍著大腿,他越看賈詡越喜歡,心說這家夥不抽鞭子不幹活,但是一旦幹活就絕不含糊。
這樣一箭數雕的計謀,不管劉表、劉備還是張魯,隻怕都很難抵擋。
欣喜之際,曹操看向荀彧,囑咐道:“文若,回頭尚書台擬詔時,不妨多給雲長擬一份。”
“啊?明白了。”
荀彧先是一怔,旋即就明白其中道理。
曹操這是要關羽名正言順,用嫁禍劉表的方法嫁禍給關羽。
與謀士團推敲完細節,曹操立刻就著手實施計策,除了讓親信持書去見蔡瑁,又讓荀彧找一個舌辯之人,扮著客商準備潛入漢中賄賂楊鬆。
荀彧在郭嘉的建議下,推舉曾經的隊友蔣幹,讓他喬裝秘密前往漢中。
間隔十數天,朝廷傳詔的使者也出許都奔荊州,而那支行繞行武關的重要隊伍,曹操不放心交給外人去辦,便讓負責他宿衛的都尉曹休,點了五百虎豹騎戰士輕裝西進。
當許都的陰雲飄向荊州時,劉備幫劉表平了江夏賊寇回到襄陽。
蔡瑁見劉備帶回的兵,比出襄陽的時候還要多。
小聲詢問隨行的族弟蔡中,得知劉備在江夏轉戰幾個月,非但沒有損兵折將,還收降叛軍俘虜三千餘人。
這哪兒叫削弱?分明是資敵好麽?
(本章完)
“非也。”
郭嘉擺手回應曹操,然後正色解釋:“目前江東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淮南和廣陵,西麵豫章相對空虛,如果陳元龍和黃祖同時出兵,明公認為周瑜該怎麽應對?”
“嘶”
曹操聽完心說可行,捋須歎曰:“豫章比不得淮南那麽近,周瑜想兩麵兼顧不容易,奉孝給他出了個難題啊.”
郭嘉頷首點頭:“孫權在淮南不救孫河,若是再不救豫章孫賁,估計江東直接內亂,所以我篤定周瑜必定西去,陳元龍或許能收複些失地。”
“也不知元龍是否痊愈,此二虎競食之計的確不錯,隻不過”
曹操頓了頓,突然皺起眉:“我猜黃祖水軍尚未恢複,而且怎麽把劉備帶進去?若讓此人閑下來必定生事。”
郭嘉笑曰:“如果江夏水軍沒恢複,劉表不是還有襄陽水軍?好像還是蔡德珪掌控,讓他帶上劉備不就行了?”
“妙啊,妙.”曹操撫掌肯定。
郭嘉再言:“無論荊州還是江東取勝,最後都應該是慘勝,勢必削弱他們的兵力,為明公今後南征打下基礎,不過單就論用兵來說,我個人更傾向周瑜贏。”
“奉孝此計正合我心。”
曹操微微頷首:“我待會給蔡德珪修書,明天就派人趕赴襄陽,好期待荊州、江東這對冤家廝殺。”
郭嘉受到表揚向曹操拱手行禮,跟著又和旁邊的人點頭致意,但目光掠過荀彧的臉上時,發現對方仍蹙著眉頭。
曹操也發現荀彧神色不對,便好奇問道:“我觀文若愁眉不展,莫非你不讚同奉孝之計?”
“非也。”
荀彧搖頭否認,連忙解釋:“奉孝之計甚善,挑起荊州、江東的戰爭,明公就能放心北伐,隻不過南陽的威脅仍在,若明公與袁紹激戰正酣,關羽突然殺入潁川後方,大家都知道此人是萬人敵,我擔心前線糧草供應受到影響,所以最好把這個威脅拔除。”
曹操皺起眉頭:“雲長勇武讓人難忘,隻不過我不想打宛城,以劉表不冒進的性格,他即便入侵江東,也必在後方留有重兵,如果又在宛城附近僵持,袁紹難保不偷襲兗州.”
荀彧頷首附和:“為今之計,隻有留兵守昆陽附近,兵太少必然擋不住關羽,那樣明公又不能全力以赴,故而為此煩惱.”
“諸位可有妙計?”
曹操看著眾人提問,結果都在低頭沉思,似乎沒有好的計策,但問題又必須解決。
就在殿內寂靜的時候,曹操突然記起幾個月前,賈詡提到漢中張魯,隻是沒有展開分析,於是直接點名。
“文和,記得你在年初和奉孝共同獻策,若有好謀不妨說出來一起參詳?”
“是。”
聽到賈詡簡短且肯定的回答,曹操心說你和郭嘉真是兩個極端,隻要我不問一定不會主動回答。
賈詡拈著胡須,先是閉眼想了想,然後拱手反問:“既然明公要唆使劉表入侵江東,為何不唆使張魯入侵荊州呢?”
“詳細說說。”
曹操聽得十分感興趣,隨即把腿盤在身前,指著賈詡道出自己計劃。
賈詡答曰:“張魯竊據漢中,阻塞益州進京道路,實乃賊寇也,前次劉備舉劉琦為茂才,明公不妨順水推舟封為漢中太守,再詔劉表出兵朔漢水而上討賊;
張魯為求自保,必然興兵抵抗,屆時荊州西北燃起戰火,關雲長所在的宛城,便無法置身事外。”
“封劉琦為漢中太守,用來離間張魯是個妙計,隻不過劉表是何許人也?他怎會輕易調兵攻張魯?”曹操不解地看著賈詡。
賈詡捋須笑道:“如果劉表不願出兵,明公不妨幫他一幫?”
曹操麵帶疑惑打算追問,賈詡卻繼續解釋:“我的意思是冒充荊州之兵,入侵房陵、上庸、西城,張魯感到威脅自然回擊,兩邊的矛盾不就加深了麽?聽說張魯麾下楊鬆貪財,明公可遣人秘密接觸,內外一起使力必然計成。”
“然則,關雲長屯兵宛城,我軍如何穿過他的防區?從而抵達房陵、上庸等地呢?”曹操仍一臉嚴肅看著賈詡。
“何必定要從宛城過去?您可以派人繞道關中,或者直接調關中駐軍,出武關回到南陽,然後.”
不待賈詡把話說完,曹操忍不住拍案叫絕,指著賈詡猛誇:“卿之才智,當不亞於張良、陳平也!”
“明公謬讚,我實不敢當。”
賈詡拱手謙虛的同時,還不忘記補充:“冒充荊州之兵不宜多,我認為有幾百精兵就可以,人少才方便輾轉騰挪,另外也可讓這隊人馬,直接打關羽的旗號行事,再選一個長髯大將隨軍,強行把關羽拖入戰爭漩渦,這樣還能讓劉表、劉備生隙。”
“好,說得好。”
曹操拍著大腿,他越看賈詡越喜歡,心說這家夥不抽鞭子不幹活,但是一旦幹活就絕不含糊。
這樣一箭數雕的計謀,不管劉表、劉備還是張魯,隻怕都很難抵擋。
欣喜之際,曹操看向荀彧,囑咐道:“文若,回頭尚書台擬詔時,不妨多給雲長擬一份。”
“啊?明白了。”
荀彧先是一怔,旋即就明白其中道理。
曹操這是要關羽名正言順,用嫁禍劉表的方法嫁禍給關羽。
與謀士團推敲完細節,曹操立刻就著手實施計策,除了讓親信持書去見蔡瑁,又讓荀彧找一個舌辯之人,扮著客商準備潛入漢中賄賂楊鬆。
荀彧在郭嘉的建議下,推舉曾經的隊友蔣幹,讓他喬裝秘密前往漢中。
間隔十數天,朝廷傳詔的使者也出許都奔荊州,而那支行繞行武關的重要隊伍,曹操不放心交給外人去辦,便讓負責他宿衛的都尉曹休,點了五百虎豹騎戰士輕裝西進。
當許都的陰雲飄向荊州時,劉備幫劉表平了江夏賊寇回到襄陽。
蔡瑁見劉備帶回的兵,比出襄陽的時候還要多。
小聲詢問隨行的族弟蔡中,得知劉備在江夏轉戰幾個月,非但沒有損兵折將,還收降叛軍俘虜三千餘人。
這哪兒叫削弱?分明是資敵好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