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月懸掛,星海密布。


    夜風徐徐而來。


    枯葉紛飛,樹影搖。


    燈光縹緲,偶有在外活動的人捂麵縮頭,衣擺被寒風帶動飄起。


    透過縫隙穿堂而進的冷風難以阻撓,宋歡哆哆嗦身關好堂屋門,掉頭就直接鑽進了廚房。


    傅淵之已經收斂好情緒,頭發依舊還垂著,見宋歡進來,直接就倒茶,“暖暖身。”


    茶是院子裏的,之前宋爹移栽進來的。


    具體是什麽品種宋歡也不認識。


    自記憶中,宋爹就是將一把茶葉放進去,再加一顆拇指大的薑,拍散直接煮開就可以喝了。


    宋歡來了後也經常喝,味道她挺喜歡的。


    等到了穀雨時分,就可以采摘一道茶了,立夏時分就是二道茶。


    隻要采摘及時,葉嫩,味道就容易出來,茶水香濃。


    要是葉子長開了,也可以泡茶,隻是味道會淡些,而且茶葉也得放多。


    宋歡喝下一口,胃裏暖洋洋。


    隨手撿起紅棗,咬了一口,不脆,還得再烤烤。


    花生倒是行了,幹脆濃香,宋歡一邊吃一邊把自己的計劃說了出來,“明年到了耕田的時候,我打算讓阿弟上午學習,下午去跟梁大勇他們去地裏。”


    傅淵之蹙眉,有些不理解,“他年紀還小,是不是為時尚早?”


    宋歡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首先,她並沒有讓阿弟一定要在科舉路上走到尾,如今他是有這個天賦,但是以後也說不定。


    孩子就得從小抓起,而且她打算存夠錢就搬去縣城,那裏有更好的師資力量,有別於這裏的生活,讓阿弟對所見所聞有屬於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書上的東西永遠在書上,隻有自己的東西才會屬於自己。


    讀萬卷書,行萬裏路。


    她有能力,也會帶著阿弟遊學。


    真正做到,看世間百態,察人情冷暖,觀形形色色,品滄桑變化。


    或許自己不能帶著他走完全程,但有了種子,遲早也會發芽。


    所以四時農耕具體每個階段要做什麽,他即便現在不會,但是他得有這個概念。


    話說的糙一些就是,最起碼要做到“沒吃過豬肉也要見過豬跑。”


    其次,若是阿弟以後考上了,得了個一官半職,那就更應該把這些了解清楚。


    為官的固定任務不就是勸課農桑?


    他不清楚具體流程如何勸課農桑?


    如何從百姓的角度出發?


    如何讓百姓豐衣足食?


    從古至今,哪個皇帝不重農的?


    當然,除了個別求仙問道,沉迷美色,安於享樂的。


    曆代均在法律上賦予農業以最崇高的地位。


    前有秦始皇重農抑商。


    後有清朝政府為了獎勵墾荒,還將墾荒作為官吏的考評內容之一,規定墾荒有功的官吏可以升職。


    鼓勵耕作,禁止拋荒。


    明代對不務耕種的無業遊民嚴加懲處。


    設立專條,維護墾荒者的經濟利益,嚴懲故意拋荒者。


    保證有足夠的農業勞動力。


    為了提高農業生產力,甚至鼓勵生育。


    漢代以晚婚罰加賦稅的辦法強製早婚,以減免賦稅徭役,頒發鼓勵人口的繁殖。


    元代初年,強調抓住農時。


    唐太宗強調“不以失農時為本。”


    製定農業操作規範。


    明代初年,興修水利。


    曆朝曆代都以農耕為重。


    所以宋歡是不能讓阿弟對此毫無所知,錯把稻苗認成韭菜?


    這種笑話宋歡是不會讓他範的。


    一番話說下來,傅淵之也沉默了。


    這番新穎的說辭,他從來沒聽說過。


    但是,他竟然覺得她說的很有道理。


    這番話不是一個囿於一方小天地的女子會有的。


    她,堅強,獨立,大方,有毅力。


    什麽都知道,不知道的事情,過段時間她也能琢磨明白。


    想法很多,敢想敢做,這是一些男子都難以達到的地步。


    就像那碳,就這麽被她琢磨出來了。


    她是人間少有的女子,阿弟能有一個這樣對他的阿姐,是他的幸運。


    說不定,他成長以後會有不朽的光輝。


    她就是他成長路上的引路燈。


    傅淵之眼底劃過一絲複雜,其中摻雜著羨慕,詫異以及欣賞等等。


    潑墨般夜空綴著繁星。


    一盞燈,一座院子,兩個人,一壺茶,零零散散的點心糖果,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


    時間過的很快,子時一到,山下就傳來聲聲響亮的響炮聲。


    爆竹,當地喊響炮,它的起源很早。


    按上輩子的記載,到現代她那個年份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曆史。


    早在南朝時期就有詳細的記載。


    梁代的《荊楚歲時記》中說:


    “正月一日,


    雞鳴而起。


    先於庭前爆竹,


    以辟山臊惡鬼。”


    這是最早關於“爆竹”的說法。


    現在的民俗,燃響炮(爆竹)是為了驅除妖魔鬼怪。


    跟桃木牌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一係列活動習俗都是人們在春節期間,為祈求平安而進行的活動。


    宋歡也買了響炮,跟著傅淵之一起到了院門口把響炮點然,點燃的線快速縮短,在沒入鞭炮裏的同時,劈裏啪啦的聲音瞬間響起,一起加入了山下的隊伍。


    連綿的響炮聲,響徹雲霄,響炮的迸發更是讓整個夜空變得熱鬧非凡。


    大榕樹村裏激昂的炮聲,歡樂的笑聲也盡收夜裏。


    在小孩子們的歡聲笑語中,大人們也露出來真誠的笑意,那是對未來的期盼,對新年的展望,對孩子的期望。


    放完響炮後,大家就滅火睡下。


    宋歡把炭盆加了炭,放在房間裏,窗欞用木棍撐開一絲縫隙,保證空氣流通。


    自從宋歡把炭燒出來後,她們晚上就是這麽睡的。


    如此既能保證房間能夠溫暖,也能不一氧化碳中毒。


    說實話,就這木房子,壓根攔不住寒風的侵襲。


    但宋歡就是那種怕萬一的性格,隻能把窗欞打開縫隙,如此更加安全保險。


    她重來一世,總不能死於一氧化碳中毒吧?


    多虧!


    身邊有個人暖被窩是真舒服,宋歡鑽進被窩,把阿弟一抱,小火爐似的,瞬間讓自己暖和起來。


    不過一息,綿長平緩的呼吸聲就傳了出來。


    傅淵之則相反。


    睡意全無。


    他還在想宋歡今夜說的那段話,剝離分析,分析再整合。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傅淵之一笑。


    猶如曇花一現,不含一絲一毫的雜念。


    不囿於物,不困於形,不縈於心。


    不讓往事成為自己的牽絆,束縛自己的思想。


    不論是誰讓他出現在那裏,他都要感謝對方。


    是對方讓自己提前來到宋歡身邊,也讓自己不囿於心,方有此時的寧靜。


    他無法想象,如果他真的踏上了院試的路,即便有了更好的當下,自己的心能夠解放嗎?


    他心裏其實早就有了答案。


    不能。


    他重物,重形,重心,因為那些都是屬於他的,他不貪不屬於自己的一分一毫,可是即便那原本應該屬於自己的,也不再是了。


    宋歡讓他看到了,不役於物,不囿於心,不困於情,刪繁就簡,才是最好的狀態。


    人,不役於物,方得灑脫。


    不囿於心,方得寧靜。


    不困於情,方得自在。


    宋歡,謝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淵歡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柒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柒耶並收藏宋淵歡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