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進奏院妙女懷春
自唐中期以來,各地節度使為行事方便,紛紛在京城設立了進奏院。
漁陽、盧城的節度使褚漠寒也不例外,斥重金在崇仁坊設了駐京辦事處,任命駱峰為進奏官。駱峰年近五旬,長的眉目清秀、麵白須長。他除了聯係皇上、中書省,負責處理褚漠寒所交辦的事項外,還多方結交各部官員,暗中打探情報。
為了省事,駱峰將進奏院與住宅合二為一;他為人機警又精明能幹,將進奏院的各項事務打理得有條不紊。
每隔一月,進奏院會從皇帝詔令、重大朝政、地方官員任免、邊關軍情等方麵遴選出一些內容,抄寫成二百餘份邸報,分送給漁陽、盧城兩鎮的各級將、官,餘下的則贈與京城的一些官員、王公貴戚等。
同時,駱峰再從中精挑出一些他認為至關緊要的事項,以及私下搜集來的情報,暗中匯總成一份密件,隻寫給褚漠寒一人看。
妙錦回到了寢室,望著桌麵上李雲翰所贈的那一本書冊《文賦》,隨手翻看了幾頁,又輕輕的合上。她心神不定靜坐了一陣,又回想起了三年前返京途中,與李雲翰在梁園初次相遇時的情景……
那日,妙錦和一群少女在草地上放風箏,比試誰的風箏飛的高、飛的遠。
妙錦的母親劉氏站在一邊駐足觀看。
李雲翰帶著一位身材頎長的白衣少年——武七,沿著河邊緩緩行走。武七本為西域粟特人,自幼隨父到中原經商。一次到江南進了些絲綢,船行至揚州江麵突遭大風,船翻貨沉,其父不幸溺水而亡。幸遇李雲翰從江邊路過,救下了武七,見其靈心慧質格外喜愛,遂將其收為弟子,悉心傳教。
武七麵如孩童,雖年紀尚小,不過十五六歲,可是腰細膀闊長於輕功,更兼使得一手五行劍法,武功十分了得。
妙錦的風箏在空中做出了各樣動作,贏得了眾人的一片讚歎之聲。妙錦見了不免有些得意,一不留神她的愛犬小黑跌落進了河穀。
水流十分湍急,很快將小黑衝進了深水潭。
妙錦見小黑在水裏不停的掙紮哀號,卻一時救它不得,不禁驚慌失措急忙呼救。
忽然一隻酒葫蘆落到了小黑身邊,小黑費力的抓住了它,趁勢浮出了水麵。
妙錦回頭一看,隻見李雲翰用風箏線纏繞著葫蘆,將小黑緩緩拖向了岸邊。
小黑跳上了岸,妙錦將它攬在懷裏,一邊輕撫著一邊為它擦去身上的水漬。她走到李雲翰近前,心懷感激道了聲謝。
“舉手之勞,不必客氣。”李雲翰微微一笑。
武七將葫蘆掂了下,嘟囔道:“可惜哪,這半壺酒不能喝了。”
“不知先生如何稱呼?”妙錦輕聲問。
“蜀人李雲翰。請問姑娘芳名?”
妙錦聽了臉色羞紅,微微低了下頭,道:“姓駱,名妙錦。”
這時,劉氏走了過來,對著女兒嗬斥道:“錦兒,你也太大意了。”
“娘——”妙錦噘著嘴。
“夫人,小狗貪玩,怨不得她。”李雲翰忙在一邊為她開脫。
劉氏聽了稍稍欠身謝過了他,道:“先生若不嫌棄,可否到雲楓客棧飲酒一敘?”
“不討擾夫人了;此番遊園,我已約好了幾位故友。”李雲翰微微頷首道。
妙錦又回憶起了另一件事……
微風輕輕掠過雲楓客棧,半空中飄過一陣陣悠揚的曲樂聲。
妙錦獨倚欄杆,蹙眉遠望著樓下的亭子,隻見李雲翰、達複、王詰、杜少淩等人依次站立,舉著酒杯對天發誓,結拜為兄弟。
她看了一會,轉身下了樓;到了院內,倚在竹林邊望著李雲翰等人,一邊悄悄聆聽。
隻見達複道:“此次遊園我等四人義結金蘭,實乃人生一大幸事。”
王詰朗聲道:“沒錯,加之達兄又官複原職,可謂雙喜臨門。”
“達某仕途坎坷,此番若非姨娘相助,今生怕是再無出頭之日了。”達複輕歎道。
杜少淩勸達複勿憂;說他日若得太子登基,何愁仕途不會暢達!
達複聽了淒然一笑,道:“小弟有所不知哪。這些年東宮屢受林弗一黨打擊陷害,儲位岌岌可危,能否等到他登基那一日可就難說了。”
“可不是麽,”王詰神情有些激憤,“今朝政腐敗、奸人得道,大唐看似盛極一時,卻也積弊太多,亟需一場猛烈的暴風雨,方可除盡汙垢煥然新生。”
“暴風雨……”李雲翰聽了心頭一震,問達複有何想法?
達複麵色鎮靜掃視了一眼眾人,慨然道:“此番進京,達某誓死護佑東宮、剪滅奸黨!各位兄弟皆忠義之士,如不嫌棄的話,可否隨我一同進京、共襄大業?”
王詰搶先應道:“好,我願意。”
“達兄之邀誠意拳拳,小弟謝過了,”少淩向達複拱了下手,麵帶難色道,“隻是小弟乃一貧賤書生耳,不知又該如何報效?”
達複愣怔了片刻,道:“杜弟不必自怨自艾,隻需一腔熱血、提得起三尺龍泉便可建功,又何談什麽貴賤之分!”
杜少淩聽後身子猛的哆嗦了下,為掩飾內心驚慌,他拿起了酒壺斟酒,不料壺內已空,不免有些尷尬,道:“還是等小弟中了進士、博得了功名再說吧。”
達複聽了頓覺失落,將目光移向了李雲翰,問他有何打算?
李雲翰將身子稍稍向後一靠,似有些漫不經心,說他該回蜀地了。
“這是為何?”達複急問。
“長安繁華,宛若人間仙境,我豈能不想去?”李雲翰說著皺緊了眉,“隻是前日突接家父病危之消息,我呢,得回去看望他了。”
達複聽了雖有些失望,但仍心有不甘,道:“盡孝乃人之本分,小弟自然不會勉強;隻是李兄才識過人,且有匡時救世之誌,他日若能與我等一道扶助東宮,仕途必不可限量!”
一聽此言王詰很是認可,說確是機會難得哪。
李雲翰想了想,微笑道:“能與兄弟們同飲同醉,我已知足,又何談什麽仕途!”
話音才落,妙錦拎了隻酒壺輕步到了近前,高聲道:“酒來了。”
杜少淩見了急忙誇讚道:“喲,想不到駱姑娘古道熱腸如此體貼人哪。”
妙錦聽了臉起一片紅暈,笑著給李雲翰斟滿了一杯酒,遞到了他手裏。
李雲翰心底頓起一股暖意,謝過了她。
達複見二人舉止親昵,於是幹咳了聲,道:“李兄此去盡管放心;待料理完家事,還請進京找我便是。”
“好,我記住了。”李雲翰欣然應道。
轉眼間又到了分別的日子……
那一日氣溫驟降,陰風怒號,細雨連綿飄灑不止。
李雲翰告別了達複等人,離開了雲楓客棧,和武七牽著馬兒頂著風雨上了路。
兩人約莫走了一裏開外,到了一排古柳下,忽見妙錦和仆人阿春迎上前來,李雲翰不禁一愣,問她為何在此?
妙錦雙眸脈脈含情遞上了一把油傘,說雨大,請他帶上。
“不必了。”李雲翰晃了下手中的雨傘,“這兒有一把呢。”
“你這把傘也太破舊了,況且兩人也不夠用。”
李雲翰聽了心裏一熱,默然凝視著她一時不知如何答好。
武七似乎看出了他的尷尬,上前一把抓過了雨傘,爽快的向她道了聲謝。
李雲翰緩過了神,轉身從馬背上的包裹裏取出了一本《文賦》,雙手遞與她,說此書乃他近年所作,權且留作個記念。
妙錦臉帶羞澀接過了書,深情地點了下頭……
回想起了雲楓客棧的往事,妙錦有些悶悶不樂、茶飯不思。
得知女兒不肯用餐,駱峰當即離開了書房去寢室催問。
“爹,別催了,這幾日胃口不好,就是不想吃嘛。”妙錦並不以為然。
“你呀,還是這般任性。”駱峰見一時勸她不動,責斥了幾句正欲轉身離去,忽瞥見桌上那一本《文賦》,似乎想起了什麽,道,“上次讓你抄寫《道德經》,可寫完了?”
“爹,別難為孩兒了,你知道我不喜歡舞文弄墨的。”
駱峰聽後倏的沉下了臉,道:“此經博大深厚,乃百經之首;爹讓你熟讀此經,一可通曉事理,再者也是為了磨練你的心誌。”
“爹,我懂。”妙錦怕他生氣不想再糾纏下去,轉而笑著答應了。
自唐中期以來,各地節度使為行事方便,紛紛在京城設立了進奏院。
漁陽、盧城的節度使褚漠寒也不例外,斥重金在崇仁坊設了駐京辦事處,任命駱峰為進奏官。駱峰年近五旬,長的眉目清秀、麵白須長。他除了聯係皇上、中書省,負責處理褚漠寒所交辦的事項外,還多方結交各部官員,暗中打探情報。
為了省事,駱峰將進奏院與住宅合二為一;他為人機警又精明能幹,將進奏院的各項事務打理得有條不紊。
每隔一月,進奏院會從皇帝詔令、重大朝政、地方官員任免、邊關軍情等方麵遴選出一些內容,抄寫成二百餘份邸報,分送給漁陽、盧城兩鎮的各級將、官,餘下的則贈與京城的一些官員、王公貴戚等。
同時,駱峰再從中精挑出一些他認為至關緊要的事項,以及私下搜集來的情報,暗中匯總成一份密件,隻寫給褚漠寒一人看。
妙錦回到了寢室,望著桌麵上李雲翰所贈的那一本書冊《文賦》,隨手翻看了幾頁,又輕輕的合上。她心神不定靜坐了一陣,又回想起了三年前返京途中,與李雲翰在梁園初次相遇時的情景……
那日,妙錦和一群少女在草地上放風箏,比試誰的風箏飛的高、飛的遠。
妙錦的母親劉氏站在一邊駐足觀看。
李雲翰帶著一位身材頎長的白衣少年——武七,沿著河邊緩緩行走。武七本為西域粟特人,自幼隨父到中原經商。一次到江南進了些絲綢,船行至揚州江麵突遭大風,船翻貨沉,其父不幸溺水而亡。幸遇李雲翰從江邊路過,救下了武七,見其靈心慧質格外喜愛,遂將其收為弟子,悉心傳教。
武七麵如孩童,雖年紀尚小,不過十五六歲,可是腰細膀闊長於輕功,更兼使得一手五行劍法,武功十分了得。
妙錦的風箏在空中做出了各樣動作,贏得了眾人的一片讚歎之聲。妙錦見了不免有些得意,一不留神她的愛犬小黑跌落進了河穀。
水流十分湍急,很快將小黑衝進了深水潭。
妙錦見小黑在水裏不停的掙紮哀號,卻一時救它不得,不禁驚慌失措急忙呼救。
忽然一隻酒葫蘆落到了小黑身邊,小黑費力的抓住了它,趁勢浮出了水麵。
妙錦回頭一看,隻見李雲翰用風箏線纏繞著葫蘆,將小黑緩緩拖向了岸邊。
小黑跳上了岸,妙錦將它攬在懷裏,一邊輕撫著一邊為它擦去身上的水漬。她走到李雲翰近前,心懷感激道了聲謝。
“舉手之勞,不必客氣。”李雲翰微微一笑。
武七將葫蘆掂了下,嘟囔道:“可惜哪,這半壺酒不能喝了。”
“不知先生如何稱呼?”妙錦輕聲問。
“蜀人李雲翰。請問姑娘芳名?”
妙錦聽了臉色羞紅,微微低了下頭,道:“姓駱,名妙錦。”
這時,劉氏走了過來,對著女兒嗬斥道:“錦兒,你也太大意了。”
“娘——”妙錦噘著嘴。
“夫人,小狗貪玩,怨不得她。”李雲翰忙在一邊為她開脫。
劉氏聽了稍稍欠身謝過了他,道:“先生若不嫌棄,可否到雲楓客棧飲酒一敘?”
“不討擾夫人了;此番遊園,我已約好了幾位故友。”李雲翰微微頷首道。
妙錦又回憶起了另一件事……
微風輕輕掠過雲楓客棧,半空中飄過一陣陣悠揚的曲樂聲。
妙錦獨倚欄杆,蹙眉遠望著樓下的亭子,隻見李雲翰、達複、王詰、杜少淩等人依次站立,舉著酒杯對天發誓,結拜為兄弟。
她看了一會,轉身下了樓;到了院內,倚在竹林邊望著李雲翰等人,一邊悄悄聆聽。
隻見達複道:“此次遊園我等四人義結金蘭,實乃人生一大幸事。”
王詰朗聲道:“沒錯,加之達兄又官複原職,可謂雙喜臨門。”
“達某仕途坎坷,此番若非姨娘相助,今生怕是再無出頭之日了。”達複輕歎道。
杜少淩勸達複勿憂;說他日若得太子登基,何愁仕途不會暢達!
達複聽了淒然一笑,道:“小弟有所不知哪。這些年東宮屢受林弗一黨打擊陷害,儲位岌岌可危,能否等到他登基那一日可就難說了。”
“可不是麽,”王詰神情有些激憤,“今朝政腐敗、奸人得道,大唐看似盛極一時,卻也積弊太多,亟需一場猛烈的暴風雨,方可除盡汙垢煥然新生。”
“暴風雨……”李雲翰聽了心頭一震,問達複有何想法?
達複麵色鎮靜掃視了一眼眾人,慨然道:“此番進京,達某誓死護佑東宮、剪滅奸黨!各位兄弟皆忠義之士,如不嫌棄的話,可否隨我一同進京、共襄大業?”
王詰搶先應道:“好,我願意。”
“達兄之邀誠意拳拳,小弟謝過了,”少淩向達複拱了下手,麵帶難色道,“隻是小弟乃一貧賤書生耳,不知又該如何報效?”
達複愣怔了片刻,道:“杜弟不必自怨自艾,隻需一腔熱血、提得起三尺龍泉便可建功,又何談什麽貴賤之分!”
杜少淩聽後身子猛的哆嗦了下,為掩飾內心驚慌,他拿起了酒壺斟酒,不料壺內已空,不免有些尷尬,道:“還是等小弟中了進士、博得了功名再說吧。”
達複聽了頓覺失落,將目光移向了李雲翰,問他有何打算?
李雲翰將身子稍稍向後一靠,似有些漫不經心,說他該回蜀地了。
“這是為何?”達複急問。
“長安繁華,宛若人間仙境,我豈能不想去?”李雲翰說著皺緊了眉,“隻是前日突接家父病危之消息,我呢,得回去看望他了。”
達複聽了雖有些失望,但仍心有不甘,道:“盡孝乃人之本分,小弟自然不會勉強;隻是李兄才識過人,且有匡時救世之誌,他日若能與我等一道扶助東宮,仕途必不可限量!”
一聽此言王詰很是認可,說確是機會難得哪。
李雲翰想了想,微笑道:“能與兄弟們同飲同醉,我已知足,又何談什麽仕途!”
話音才落,妙錦拎了隻酒壺輕步到了近前,高聲道:“酒來了。”
杜少淩見了急忙誇讚道:“喲,想不到駱姑娘古道熱腸如此體貼人哪。”
妙錦聽了臉起一片紅暈,笑著給李雲翰斟滿了一杯酒,遞到了他手裏。
李雲翰心底頓起一股暖意,謝過了她。
達複見二人舉止親昵,於是幹咳了聲,道:“李兄此去盡管放心;待料理完家事,還請進京找我便是。”
“好,我記住了。”李雲翰欣然應道。
轉眼間又到了分別的日子……
那一日氣溫驟降,陰風怒號,細雨連綿飄灑不止。
李雲翰告別了達複等人,離開了雲楓客棧,和武七牽著馬兒頂著風雨上了路。
兩人約莫走了一裏開外,到了一排古柳下,忽見妙錦和仆人阿春迎上前來,李雲翰不禁一愣,問她為何在此?
妙錦雙眸脈脈含情遞上了一把油傘,說雨大,請他帶上。
“不必了。”李雲翰晃了下手中的雨傘,“這兒有一把呢。”
“你這把傘也太破舊了,況且兩人也不夠用。”
李雲翰聽了心裏一熱,默然凝視著她一時不知如何答好。
武七似乎看出了他的尷尬,上前一把抓過了雨傘,爽快的向她道了聲謝。
李雲翰緩過了神,轉身從馬背上的包裹裏取出了一本《文賦》,雙手遞與她,說此書乃他近年所作,權且留作個記念。
妙錦臉帶羞澀接過了書,深情地點了下頭……
回想起了雲楓客棧的往事,妙錦有些悶悶不樂、茶飯不思。
得知女兒不肯用餐,駱峰當即離開了書房去寢室催問。
“爹,別催了,這幾日胃口不好,就是不想吃嘛。”妙錦並不以為然。
“你呀,還是這般任性。”駱峰見一時勸她不動,責斥了幾句正欲轉身離去,忽瞥見桌上那一本《文賦》,似乎想起了什麽,道,“上次讓你抄寫《道德經》,可寫完了?”
“爹,別難為孩兒了,你知道我不喜歡舞文弄墨的。”
駱峰聽後倏的沉下了臉,道:“此經博大深厚,乃百經之首;爹讓你熟讀此經,一可通曉事理,再者也是為了磨練你的心誌。”
“爹,我懂。”妙錦怕他生氣不想再糾纏下去,轉而笑著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