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怒激侯爺北回師
黃昏時分,李雲翰、杜少淩到了月泉藥鋪,見過了樓月,得知王詰仍沒回來,不由得惆悵萬分。二人一邊喝著酒,一邊說些安慰樓月的話兒。
屋外細雨紛飛,冷風刺骨;幾個人圍坐在火爐邊聊了許久,雖說身子早已困倦,但是誰也不肯離去。
這個夜晚是那麽的漫長,難熬……
樓泉小睡了一陣,聞聽窗外風雨更大了,於是披上件厚衣出了屋子。見李、杜二人仍未走,又不好意思下逐客令,於是借口查看店門是否關好了。
借著燭光,從門縫的間隙他看到了門口似乎有什麽東西。他打開門一看,發現是兩袋米,於是樂嗬嗬的抱回了店裏。
“爹,又白撿了兩袋米。”樓月道。
“嗯,老天爺送的,”樓泉喜滋滋的,“這半年真是怪了,每隔上十天半月,就有幾袋米呀鹽呀什麽的落在了門前,可從不見有人來找。”
李雲翰走上前,說京城有錢人多,丟一兩袋米當然不在乎了。
“那可不是,”樓泉頓了下,“還有,這丟東西的像是一家子,米和鹽呢都是一模一樣的袋子。”
李雲翰瞅了眼米袋,淡然一笑:“樓伯,看來這一家人是跟您結上緣了。”
說完,李、杜二人告辭而去。
次日,閑來無事,杜少淩又背上包裹,去京城的一些達官顯貴府第散發名貼,希望能得到他們的接見。
杜少淩一路走走停停,一連走訪了好幾戶高官富貴人家,可仍一無所獲。
他有些沮喪,沿著溪水散步,行至太清觀前,但見觀前的空地上黑壓壓圍滿了人,他心生好奇擠上前去一打聽,方知是拔都在設擂比武,欲迎娶榮義郡主。
那拔都虎目虯髯,身高九尺開外,連著勝了好幾場,光著膀子對著台下觀眾一陣狂言,自吹打遍京城無敵手,氣焰十分囂張。
杜少淩佇立靜觀了一陣,耳聽得身邊眾人議論紛紛,不免有些喪氣,輕歎了聲走開了。
他心事沉沉到了月泉藥鋪,李雲翰才幫樓月晾曬完藥材,正坐在院內喝茶、歇息。
一說起王詰,樓月黯然神傷,道:“春夜漫漫寒氣襲人,也不知他在獄中如何熬過的?”
“王詰吉人天相,又有佛法護身,不會有事的。”李雲翰說著裝模作樣掐算了一番,“不出兩日,他準會平安歸來。”
“真是那樣就好了,”樓月眉頭舒展,給他續了些茶水,“來,再喝一杯。”
杜少淩在門邊聽了幾句,幹咳了聲,繃著臉走到了近前,道:“二位好情致,不知又閑聊些什麽?”
“想王詰了。”李雲翰見他回來了,微微一笑,“怎麽你不高興……”
“當然不高興了。”杜少淩說著放下了包裹,說有一位叫拔都的力士在太清觀前設擂比武;那小子力大無比,連打了三五場,竟沒一個是對手。
李雲翰問,拔都是何許人也?
少淩道:“此人乃褚漠寒義子,號稱幽雲第一力士;這小子仗著武功高強,口出狂言,笑我中原無人……”
李雲翰聽了不以為然,道:“自古幽燕多俠勇,出了個拔都又有何稀奇!”
杜少淩將李雲翰拉到了一邊,壓低了聲音,道:“聽說要是三日之內沒人勝他,皇上不僅要將李嫿郡主賜之成婚,還要封他做大唐第一力士!”
“當真?”李雲翰心頭一震。
“我說的當然不會錯了。”
李雲翰思忖了下,道:“可惜王詰不在;他若有知,必會前去挑戰。”
“算了唄,人家早有心上人了。”杜少淩瞅了眼樓月。
李雲翰聽後淡然一笑,說他倒想會會拔都……
這日,炫帝在龍池湖畔設下宴席,與太子、荊王、褚漠寒和阿思諾、林弗、楊嗣郎等人一邊宴飲,一邊欣賞著歌舞。
炫帝瞅了眼群臣,問戈長風為何沒來?
林弗說他舊傷複發,正在家養病呢。
炫帝聽後不禁有些失落,歎息道:“唉,他老了,已不比當年之勇了。”
楊嗣郎奏道:“陛下,戈長風戎馬一生勞苦功高,今河西已定,為表陛下恩澤,臣以為不妨免去其一切軍務,讓他安心休養。”
炫帝當下應允了,命戶部為戈長風新建一座郡王府,讓他頤養天年。
“戈長風一走,河西諸事又該由何人接管?”炫帝忽然發問。
林弗說,荊王智勇過人,可讓他遙領此職。
炫帝瞅了眼荊王,問他可願兼管河西軍務?
荊王心頭暗喜,欣然答應了。
炫帝起身道:“各位愛卿皆當朝重臣、朕之股肱,朕平素也難得與你們齊聚一堂、宴飲暢談。今日召爾等前來,還望各位能擯棄前嫌和好與共,為我大唐再續輝煌。”
林弗、楊嗣郎等人齊聲道:“陛下聖明,臣等願誓死效命。”
炫帝心情舒暢,掃視了下眾人,命人給褚漠寒賜酒。
一個小黃門急忙上前,給褚漠寒斟滿了一杯禦酒。
褚漠寒彎腰接過了,可是手握酒杯不飲,連聲歎氣。
炫帝有些不解,問他為何歎息?
褚漠寒黑著臉道:“臣深受陛下厚恩,年過半百卻不能為陛下蕩平突厥、契丹,俘獲敵寇也越來越少了,常恨自己不爭氣有愧於您哪。”
“原來是此事。”炫帝嗬嗬一笑,撫慰道,“褚愛卿不必憂慮,這些年你鎮守邊關保境安民,已是盡力了。”
林弗道:“陛下,突厥、契丹乃草原遊牧,平時逐水而居,戰時嘯聚以騎兵為主,來去自如、疾若閃電;而我方則據城而守多用步兵、機動不足,故而難以蕩平敵寇。”
“沒錯,步兵雖勇,可是雙腿哪能跑得過騎兵?”褚漠寒拍了下胸脯,“陛下,若是再有一支鐵騎,臣敢保證不出三月定會蕩平突厥。”
楊嗣郎聽了很是不滿,說他已領授三鎮兵馬,麾下有十餘萬之眾,怎麽還不知足?
褚漠寒說,兵貴在精而不在多;以步兵對騎兵,怎能製勝?
“沒錯,欲平突厥,少不得一支精騎哪,”炫帝思量了片刻,對著褚漠寒道,“褚愛卿,你想再建一支鐵騎?”
褚漠寒訥訥道:“這……”
“陛下,大唐休養生息多年,早已不缺戰馬;不過要重建一支鐵騎、形成戰力,不僅兵、馬皆需長期訓練,且會耗費大量人力、財力。”林弗提醒道。
“唉,看來朕有生之年,是難以剿滅突厥了。”炫帝臉起愁色。
林弗高聲道:“陛下勿憂,目下不正好有一支現成的鐵騎可用嗎?”
“哦?”炫帝聽了一愣。
“同羅鐵騎。”林弗肅然道,“自黑石城大捷後,我軍打通了河西走廊,西域諸邦往來中原暢通無阻,同羅鐵騎已然完成了使命;臣以為不如將其遷回原地——受降城,會同褚將軍共禦突厥。”
炫帝聽後將視線轉向了阿思諾,問他可否願意?
“陛下不可!”阿思諾語氣堅定,“同羅鐵騎與吐蕃鏖戰數月傷亡慘重,三軍亟待休整,不可輕動!”
炫帝皺眉道:“你真不想回遷?”
“是的,還請陛下另尋應敵之策。”阿思諾應道。
韋溯說,河西走廊屏障京畿,自漢以來乃中原與西域各國之絲綢、茶葉貿易要道,不可不駐以重兵。
太子跟著說,河西地勢險要如大唐前伸之臂膀,其物產豐饒,約占全國三成以上。他認為河西初定,吐蕃未必真心誠服,尚需同羅鐵騎駐守以示威懾。
汪拱說,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既然北境有難,同羅鐵騎就該揮師北上,全力禦敵!
炫帝聽了一時有些猶豫。
林弗道:“想不到靖遠侯為了保存實力,連陛下的話也不聽了。”
阿思諾登時有些惱火,問他何出此言?
林弗麵無表情,道:“想必將軍是懼怕突厥吧。”
“不會吧,”褚漠寒對著阿思諾哈哈一笑,“靖遠侯久經沙場、屢勝強敵,怎會畏敵如虎呢!”
阿思諾急了,哼了聲,道:“俺征戰二十餘年,什麽惡仗、硬仗沒見過?去就去,誰怕了!”
“將軍,用兵之事甚大,你可要三思哪。”太子見狀,忙在一邊提醒他。
阿思諾聽了太子所言,一時不知如何答好。
“陛下,”汪拱頷首道,“靖遠侯言辭慷慨,此去必成!”
炫帝微微點頭,問阿思諾,你可願為朕再立新功?
“陛下,臣願效命疆場。”阿思諾高聲答道。
“好,有將軍這番豪言壯語,朕甚是寬慰。”炫帝說完,命人給他賞賜了一杯禦酒。
阿思諾接酒後一飲而盡。
“靖遠侯此舉,實在令人欽佩!”林弗緩了下,對著炫帝,“不過臣以為,以往對敵,邊關諸將計出不一、各自為戰,致使突厥有隙可乘、屢屢脫逃;為防此情再度發生,臣以為還需選派一員主帥統一指揮。”
“嗯,朕也有此慮,”炫帝雙眉一蹙,“這些年我軍各自為戰形同散沙,確是收效甚微哪。”
炫帝掃視了下群臣,道:“眾位愛卿,不知何人可為領兵主帥?”
殿內一時鴉雀無聲。
褚漠寒起身,哈哈笑道:“當然是俺了。”
阿思諾一見急了,稟奏炫帝,說他願做主帥!
“別爭了,二位愛卿;”炫帝笑道,“你們一爭,朕倒是沒了主意。”
林弗認為兩位老將皆為忠勇之士,難分伯仲;不過,若論對突厥、契丹之戰功、經驗,他以為還是褚漠寒更為合適。
炫帝見林弗所言有理,於是接受了他的建議,命褚漠寒為主帥,阿思諾為副帥,兩人平時駐守各自防區;到了戰時,由褚漠寒統一指揮共同禦敵。同時命阿思諾率軍七日之內趕往受降城。
阿思諾無奈答應了。
汪拱說,主帥、副帥已定,為便於兩位老將溝通聯絡、協調指揮,還需選派一名監軍才是。
“嗯,是有這個必要,”炫帝掃視了下眾人,問,何人可為監軍?
眾朝臣聽了一時沉默不語。
林弗說他願保舉一人——大理寺少卿季溫。此人忠心,長於辭令,且早年曾在軍旅服役過,深諳用兵之道,此任非他莫屬!
炫帝笑了下,道:“不錯,季溫確是幹練之才,半年來他接連破獲韋直、蕭鬱兩件大案,頗有建樹,就讓他做監軍吧。”
褚漠寒對著炫帝眨巴了幾下眼,說他還有一個小小的請求:“既然阿思諾已歸我指揮,為便於用兵,那北鄰的九原郡也該交與臣下。”
“九原郡……”
“是的,陛下。”
“九原郡乃朔方節度使褚言忠的地盤,”炫帝皺緊了眉,“褚愛卿,你這手也未免伸得太長了。”
褚漠寒身子一顫,道:“陛下——”
林弗說,褚漠寒也是為大局考慮。當下褚言忠正好在京休養,不妨征求一下他的意見。
“好,就這麽定了。”炫帝點了下頭,“二位愛卿,此番平定突厥、契丹,就全賴你們了。”
待阿思諾、褚漠寒領命拜謝一畢,楊嗣郎走上前兩步,說他還有一件喜事稟奏。
炫帝愣了下,問,何喜之有?
楊嗣郎說他一早接報,惠王府內仙瓊開花了,其花嬌豔奇香無比;此乃天降祥瑞,勸炫帝前去賞花。
“仙瓊開花了;”炫帝聽後心頭大喜,“太好了,朕明日即帶懿妃前往賞花。”
韋溯道:“陛下不可。”
炫帝問有何不可?
韋溯道:“自陛下即位以來,勵精圖治,開創一代繁華盛世,此豐功偉業亙古未有也。此番瓊花開放,兆示我大唐國力蒸蒸日上,一歲更比一歲強。不過,陛下可別忘了,明日要舉辦萬邦朝賀大典,您還要在麟德殿接見各國使臣呢。”
“你不說朕還差點給忘了,”炫帝耷拉著臉,“唉,上次仙瓊開花,朕去泰山封禪給誤了;這一次再不去,實在也太可惜了。”
“陛下勿憂。”楊嗣郎道,“據臣所知,此瓊每十年開一次花,花期雖短,卻也有三日。陛下明日可行朝賀大典,後日再率各國使節一同前往。如此一來既可彰顯陛下禮遇非凡、又可宣示我大唐國威。”
“好,那就定於後日吧,”炫帝緊盯著楊嗣郎,“不過,花要是謝了,朕可饒不了你!”
“是,陛下。”楊嗣郎哆嗦了下。
林弗提議,為防不測可派南衙禁軍前去惠王府守護仙瓊。
炫帝“嗯”了聲,正欲宣布散朝,忽聽太子在一邊唉聲歎氣,於是扭過了頭,問他為何不高興?
太子細聲道:“父皇,瓊花開放,兆示我大唐繁盛永固;不過,盛世還需居安思危哪。”
“恒兒,你這是何意?”炫帝聽後登時變了臉色。
太子說他前幾日出城踏青,路過城東災民區,那兒聚集了數以千計的災民,個個衣不遮暖、食不果腹,亟需引起朝廷重視。
炫帝聽後不免有些掃興,黑著臉一言不發。
汪拱對著太子道:“殿下可真是多心,區區幾個災民也要煩擾陛下!”
韋溯說,據他所知這些災民多是從冀州一帶逃荒而來的。
楊嗣郎得意的看了一眼褚漠寒,道:“冀州可是將軍的轄地哪。”
“褚愛卿,這到底是怎麽回事?”炫帝麵帶怒氣。
褚漠寒打了個寒戰,趕忙解釋;說百姓以農為生靠天吃飯,而北地旱澇無常,每年都會有一些地方受災,他因忙於軍務而一時疏漏了此事。
太子說,當下災民越聚越多,加之疾疫流行,要是再不妥善處置,恐生禍亂。
炫帝瞪了一眼陳業碩,道:“陳愛卿,去歲秋末戶部不是已開始賑濟了,為何仍不見成效?”
“陛下恕罪,”陳業碩哆嗦了下,強打著精神,“隻因救濟政策過於寬厚,舊人不僅不走,反而引來了其他各地的流民加入。僅憑戶部這些人手,真是疲於應對哪。”
“哼,你身為戶部尚書,為何不及時稟報於朕?”
“陛下放心,從明日起,臣定會加大安撫力度。”陳業碩道。
“陛下,臣有一言,”林弗幹咳了兩聲,“調糧救災、施藥、助葬,乃賑災第一要義;臣以為當由戶部、工部協同處置為好。工部負責搭建臨時房舍,安置災民;戶部負責調運、發放賑糧;賑糧呢,以京城義倉為主,以附近各州縣常平倉、太倉為輔。”
太子說,賑濟災民事關係朝廷顏麵,為安撫好災民,防止有人假公濟私,奏請派一得力之人督辦此事。
炫帝聽後頓覺欣慰,問太子該委派何人?
太子說,大理正第五祺秉公無私、為官清廉,可擔此任。
炫帝聽後隨即應允了。
黃昏時分,李雲翰、杜少淩到了月泉藥鋪,見過了樓月,得知王詰仍沒回來,不由得惆悵萬分。二人一邊喝著酒,一邊說些安慰樓月的話兒。
屋外細雨紛飛,冷風刺骨;幾個人圍坐在火爐邊聊了許久,雖說身子早已困倦,但是誰也不肯離去。
這個夜晚是那麽的漫長,難熬……
樓泉小睡了一陣,聞聽窗外風雨更大了,於是披上件厚衣出了屋子。見李、杜二人仍未走,又不好意思下逐客令,於是借口查看店門是否關好了。
借著燭光,從門縫的間隙他看到了門口似乎有什麽東西。他打開門一看,發現是兩袋米,於是樂嗬嗬的抱回了店裏。
“爹,又白撿了兩袋米。”樓月道。
“嗯,老天爺送的,”樓泉喜滋滋的,“這半年真是怪了,每隔上十天半月,就有幾袋米呀鹽呀什麽的落在了門前,可從不見有人來找。”
李雲翰走上前,說京城有錢人多,丟一兩袋米當然不在乎了。
“那可不是,”樓泉頓了下,“還有,這丟東西的像是一家子,米和鹽呢都是一模一樣的袋子。”
李雲翰瞅了眼米袋,淡然一笑:“樓伯,看來這一家人是跟您結上緣了。”
說完,李、杜二人告辭而去。
次日,閑來無事,杜少淩又背上包裹,去京城的一些達官顯貴府第散發名貼,希望能得到他們的接見。
杜少淩一路走走停停,一連走訪了好幾戶高官富貴人家,可仍一無所獲。
他有些沮喪,沿著溪水散步,行至太清觀前,但見觀前的空地上黑壓壓圍滿了人,他心生好奇擠上前去一打聽,方知是拔都在設擂比武,欲迎娶榮義郡主。
那拔都虎目虯髯,身高九尺開外,連著勝了好幾場,光著膀子對著台下觀眾一陣狂言,自吹打遍京城無敵手,氣焰十分囂張。
杜少淩佇立靜觀了一陣,耳聽得身邊眾人議論紛紛,不免有些喪氣,輕歎了聲走開了。
他心事沉沉到了月泉藥鋪,李雲翰才幫樓月晾曬完藥材,正坐在院內喝茶、歇息。
一說起王詰,樓月黯然神傷,道:“春夜漫漫寒氣襲人,也不知他在獄中如何熬過的?”
“王詰吉人天相,又有佛法護身,不會有事的。”李雲翰說著裝模作樣掐算了一番,“不出兩日,他準會平安歸來。”
“真是那樣就好了,”樓月眉頭舒展,給他續了些茶水,“來,再喝一杯。”
杜少淩在門邊聽了幾句,幹咳了聲,繃著臉走到了近前,道:“二位好情致,不知又閑聊些什麽?”
“想王詰了。”李雲翰見他回來了,微微一笑,“怎麽你不高興……”
“當然不高興了。”杜少淩說著放下了包裹,說有一位叫拔都的力士在太清觀前設擂比武;那小子力大無比,連打了三五場,竟沒一個是對手。
李雲翰問,拔都是何許人也?
少淩道:“此人乃褚漠寒義子,號稱幽雲第一力士;這小子仗著武功高強,口出狂言,笑我中原無人……”
李雲翰聽了不以為然,道:“自古幽燕多俠勇,出了個拔都又有何稀奇!”
杜少淩將李雲翰拉到了一邊,壓低了聲音,道:“聽說要是三日之內沒人勝他,皇上不僅要將李嫿郡主賜之成婚,還要封他做大唐第一力士!”
“當真?”李雲翰心頭一震。
“我說的當然不會錯了。”
李雲翰思忖了下,道:“可惜王詰不在;他若有知,必會前去挑戰。”
“算了唄,人家早有心上人了。”杜少淩瞅了眼樓月。
李雲翰聽後淡然一笑,說他倒想會會拔都……
這日,炫帝在龍池湖畔設下宴席,與太子、荊王、褚漠寒和阿思諾、林弗、楊嗣郎等人一邊宴飲,一邊欣賞著歌舞。
炫帝瞅了眼群臣,問戈長風為何沒來?
林弗說他舊傷複發,正在家養病呢。
炫帝聽後不禁有些失落,歎息道:“唉,他老了,已不比當年之勇了。”
楊嗣郎奏道:“陛下,戈長風戎馬一生勞苦功高,今河西已定,為表陛下恩澤,臣以為不妨免去其一切軍務,讓他安心休養。”
炫帝當下應允了,命戶部為戈長風新建一座郡王府,讓他頤養天年。
“戈長風一走,河西諸事又該由何人接管?”炫帝忽然發問。
林弗說,荊王智勇過人,可讓他遙領此職。
炫帝瞅了眼荊王,問他可願兼管河西軍務?
荊王心頭暗喜,欣然答應了。
炫帝起身道:“各位愛卿皆當朝重臣、朕之股肱,朕平素也難得與你們齊聚一堂、宴飲暢談。今日召爾等前來,還望各位能擯棄前嫌和好與共,為我大唐再續輝煌。”
林弗、楊嗣郎等人齊聲道:“陛下聖明,臣等願誓死效命。”
炫帝心情舒暢,掃視了下眾人,命人給褚漠寒賜酒。
一個小黃門急忙上前,給褚漠寒斟滿了一杯禦酒。
褚漠寒彎腰接過了,可是手握酒杯不飲,連聲歎氣。
炫帝有些不解,問他為何歎息?
褚漠寒黑著臉道:“臣深受陛下厚恩,年過半百卻不能為陛下蕩平突厥、契丹,俘獲敵寇也越來越少了,常恨自己不爭氣有愧於您哪。”
“原來是此事。”炫帝嗬嗬一笑,撫慰道,“褚愛卿不必憂慮,這些年你鎮守邊關保境安民,已是盡力了。”
林弗道:“陛下,突厥、契丹乃草原遊牧,平時逐水而居,戰時嘯聚以騎兵為主,來去自如、疾若閃電;而我方則據城而守多用步兵、機動不足,故而難以蕩平敵寇。”
“沒錯,步兵雖勇,可是雙腿哪能跑得過騎兵?”褚漠寒拍了下胸脯,“陛下,若是再有一支鐵騎,臣敢保證不出三月定會蕩平突厥。”
楊嗣郎聽了很是不滿,說他已領授三鎮兵馬,麾下有十餘萬之眾,怎麽還不知足?
褚漠寒說,兵貴在精而不在多;以步兵對騎兵,怎能製勝?
“沒錯,欲平突厥,少不得一支精騎哪,”炫帝思量了片刻,對著褚漠寒道,“褚愛卿,你想再建一支鐵騎?”
褚漠寒訥訥道:“這……”
“陛下,大唐休養生息多年,早已不缺戰馬;不過要重建一支鐵騎、形成戰力,不僅兵、馬皆需長期訓練,且會耗費大量人力、財力。”林弗提醒道。
“唉,看來朕有生之年,是難以剿滅突厥了。”炫帝臉起愁色。
林弗高聲道:“陛下勿憂,目下不正好有一支現成的鐵騎可用嗎?”
“哦?”炫帝聽了一愣。
“同羅鐵騎。”林弗肅然道,“自黑石城大捷後,我軍打通了河西走廊,西域諸邦往來中原暢通無阻,同羅鐵騎已然完成了使命;臣以為不如將其遷回原地——受降城,會同褚將軍共禦突厥。”
炫帝聽後將視線轉向了阿思諾,問他可否願意?
“陛下不可!”阿思諾語氣堅定,“同羅鐵騎與吐蕃鏖戰數月傷亡慘重,三軍亟待休整,不可輕動!”
炫帝皺眉道:“你真不想回遷?”
“是的,還請陛下另尋應敵之策。”阿思諾應道。
韋溯說,河西走廊屏障京畿,自漢以來乃中原與西域各國之絲綢、茶葉貿易要道,不可不駐以重兵。
太子跟著說,河西地勢險要如大唐前伸之臂膀,其物產豐饒,約占全國三成以上。他認為河西初定,吐蕃未必真心誠服,尚需同羅鐵騎駐守以示威懾。
汪拱說,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既然北境有難,同羅鐵騎就該揮師北上,全力禦敵!
炫帝聽了一時有些猶豫。
林弗道:“想不到靖遠侯為了保存實力,連陛下的話也不聽了。”
阿思諾登時有些惱火,問他何出此言?
林弗麵無表情,道:“想必將軍是懼怕突厥吧。”
“不會吧,”褚漠寒對著阿思諾哈哈一笑,“靖遠侯久經沙場、屢勝強敵,怎會畏敵如虎呢!”
阿思諾急了,哼了聲,道:“俺征戰二十餘年,什麽惡仗、硬仗沒見過?去就去,誰怕了!”
“將軍,用兵之事甚大,你可要三思哪。”太子見狀,忙在一邊提醒他。
阿思諾聽了太子所言,一時不知如何答好。
“陛下,”汪拱頷首道,“靖遠侯言辭慷慨,此去必成!”
炫帝微微點頭,問阿思諾,你可願為朕再立新功?
“陛下,臣願效命疆場。”阿思諾高聲答道。
“好,有將軍這番豪言壯語,朕甚是寬慰。”炫帝說完,命人給他賞賜了一杯禦酒。
阿思諾接酒後一飲而盡。
“靖遠侯此舉,實在令人欽佩!”林弗緩了下,對著炫帝,“不過臣以為,以往對敵,邊關諸將計出不一、各自為戰,致使突厥有隙可乘、屢屢脫逃;為防此情再度發生,臣以為還需選派一員主帥統一指揮。”
“嗯,朕也有此慮,”炫帝雙眉一蹙,“這些年我軍各自為戰形同散沙,確是收效甚微哪。”
炫帝掃視了下群臣,道:“眾位愛卿,不知何人可為領兵主帥?”
殿內一時鴉雀無聲。
褚漠寒起身,哈哈笑道:“當然是俺了。”
阿思諾一見急了,稟奏炫帝,說他願做主帥!
“別爭了,二位愛卿;”炫帝笑道,“你們一爭,朕倒是沒了主意。”
林弗認為兩位老將皆為忠勇之士,難分伯仲;不過,若論對突厥、契丹之戰功、經驗,他以為還是褚漠寒更為合適。
炫帝見林弗所言有理,於是接受了他的建議,命褚漠寒為主帥,阿思諾為副帥,兩人平時駐守各自防區;到了戰時,由褚漠寒統一指揮共同禦敵。同時命阿思諾率軍七日之內趕往受降城。
阿思諾無奈答應了。
汪拱說,主帥、副帥已定,為便於兩位老將溝通聯絡、協調指揮,還需選派一名監軍才是。
“嗯,是有這個必要,”炫帝掃視了下眾人,問,何人可為監軍?
眾朝臣聽了一時沉默不語。
林弗說他願保舉一人——大理寺少卿季溫。此人忠心,長於辭令,且早年曾在軍旅服役過,深諳用兵之道,此任非他莫屬!
炫帝笑了下,道:“不錯,季溫確是幹練之才,半年來他接連破獲韋直、蕭鬱兩件大案,頗有建樹,就讓他做監軍吧。”
褚漠寒對著炫帝眨巴了幾下眼,說他還有一個小小的請求:“既然阿思諾已歸我指揮,為便於用兵,那北鄰的九原郡也該交與臣下。”
“九原郡……”
“是的,陛下。”
“九原郡乃朔方節度使褚言忠的地盤,”炫帝皺緊了眉,“褚愛卿,你這手也未免伸得太長了。”
褚漠寒身子一顫,道:“陛下——”
林弗說,褚漠寒也是為大局考慮。當下褚言忠正好在京休養,不妨征求一下他的意見。
“好,就這麽定了。”炫帝點了下頭,“二位愛卿,此番平定突厥、契丹,就全賴你們了。”
待阿思諾、褚漠寒領命拜謝一畢,楊嗣郎走上前兩步,說他還有一件喜事稟奏。
炫帝愣了下,問,何喜之有?
楊嗣郎說他一早接報,惠王府內仙瓊開花了,其花嬌豔奇香無比;此乃天降祥瑞,勸炫帝前去賞花。
“仙瓊開花了;”炫帝聽後心頭大喜,“太好了,朕明日即帶懿妃前往賞花。”
韋溯道:“陛下不可。”
炫帝問有何不可?
韋溯道:“自陛下即位以來,勵精圖治,開創一代繁華盛世,此豐功偉業亙古未有也。此番瓊花開放,兆示我大唐國力蒸蒸日上,一歲更比一歲強。不過,陛下可別忘了,明日要舉辦萬邦朝賀大典,您還要在麟德殿接見各國使臣呢。”
“你不說朕還差點給忘了,”炫帝耷拉著臉,“唉,上次仙瓊開花,朕去泰山封禪給誤了;這一次再不去,實在也太可惜了。”
“陛下勿憂。”楊嗣郎道,“據臣所知,此瓊每十年開一次花,花期雖短,卻也有三日。陛下明日可行朝賀大典,後日再率各國使節一同前往。如此一來既可彰顯陛下禮遇非凡、又可宣示我大唐國威。”
“好,那就定於後日吧,”炫帝緊盯著楊嗣郎,“不過,花要是謝了,朕可饒不了你!”
“是,陛下。”楊嗣郎哆嗦了下。
林弗提議,為防不測可派南衙禁軍前去惠王府守護仙瓊。
炫帝“嗯”了聲,正欲宣布散朝,忽聽太子在一邊唉聲歎氣,於是扭過了頭,問他為何不高興?
太子細聲道:“父皇,瓊花開放,兆示我大唐繁盛永固;不過,盛世還需居安思危哪。”
“恒兒,你這是何意?”炫帝聽後登時變了臉色。
太子說他前幾日出城踏青,路過城東災民區,那兒聚集了數以千計的災民,個個衣不遮暖、食不果腹,亟需引起朝廷重視。
炫帝聽後不免有些掃興,黑著臉一言不發。
汪拱對著太子道:“殿下可真是多心,區區幾個災民也要煩擾陛下!”
韋溯說,據他所知這些災民多是從冀州一帶逃荒而來的。
楊嗣郎得意的看了一眼褚漠寒,道:“冀州可是將軍的轄地哪。”
“褚愛卿,這到底是怎麽回事?”炫帝麵帶怒氣。
褚漠寒打了個寒戰,趕忙解釋;說百姓以農為生靠天吃飯,而北地旱澇無常,每年都會有一些地方受災,他因忙於軍務而一時疏漏了此事。
太子說,當下災民越聚越多,加之疾疫流行,要是再不妥善處置,恐生禍亂。
炫帝瞪了一眼陳業碩,道:“陳愛卿,去歲秋末戶部不是已開始賑濟了,為何仍不見成效?”
“陛下恕罪,”陳業碩哆嗦了下,強打著精神,“隻因救濟政策過於寬厚,舊人不僅不走,反而引來了其他各地的流民加入。僅憑戶部這些人手,真是疲於應對哪。”
“哼,你身為戶部尚書,為何不及時稟報於朕?”
“陛下放心,從明日起,臣定會加大安撫力度。”陳業碩道。
“陛下,臣有一言,”林弗幹咳了兩聲,“調糧救災、施藥、助葬,乃賑災第一要義;臣以為當由戶部、工部協同處置為好。工部負責搭建臨時房舍,安置災民;戶部負責調運、發放賑糧;賑糧呢,以京城義倉為主,以附近各州縣常平倉、太倉為輔。”
太子說,賑濟災民事關係朝廷顏麵,為安撫好災民,防止有人假公濟私,奏請派一得力之人督辦此事。
炫帝聽後頓覺欣慰,問太子該委派何人?
太子說,大理正第五祺秉公無私、為官清廉,可擔此任。
炫帝聽後隨即應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