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慶元向來是穩重的性子,心中雖有疑問,麵上的驚疑也是一閃而過。
林紫蘇能堂而皇之出現在這裏,那定然是得了皇帝的允許,人都來了,又何必去觸皇帝的黴頭?
隨之而來的皇帝給出了他答案,皇帝見到林紫蘇,笑著問道:“蘇丫頭,讓你等這麽久,怕是等的心煩了吧。”
林紫蘇笑道:“陛下隆恩,臣女從進宮時起,就隻顧著高興了,倒是沒注意過時間。”
皇帝聞言大笑,指著林紫蘇同群臣說道:“這丫頭前些日子住在宮裏,說是想長長見識,朕隨口就應了下來。”
錢敏中和陸誌遠並排站著,聽皇帝如此說,皆是互相望了一眼。
“朕左思右想,這宮裏能長見識的地方著實不多,本想就此賴掉。可你們都說朕是金口玉言,真要是不作數,那就傷了朝廷的臉麵,朕隻好勉為其難,讓她到經筵上,一來踐行朕的諾言,讓她見識一下學問,二來也給她一個差事,不能讓她在這裏偷懶。”
皇帝說著,又轉而對林紫蘇說道:“蘇丫頭,今日就由你來擔任展書官罷。”
所謂的展書官,其實就是為講官翻書的,不需要太多的學問,但是得人機靈,最好是能看懂講官的暗示,這樣才能和講官配合的天衣無縫。
當著滿朝文臣的麵,林紫蘇沒有回應太多,她循規蹈矩地給皇帝行了禮節之後。由岑貴引著,站在了大殿正中央的書案旁。
下麵的文臣們皆是身居高位,皇帝話中飽含的親切,個個都是聽在耳中。
康寧伯林遠誌家的這個小姑娘,畢竟醫治好了皇帝的病症,得了皇帝的青眼,那也沒什麽可說的。
況且,岑貴是曹守禮的得力幹將,由他親自將林紫蘇引過來,自然是得了皇帝的首肯。
這個時候去指摘皇帝的過錯,說皇帝此舉違反了禮製,不是等於打皇帝的臉麽?
一個禦史卻是不服氣,欲和皇帝建言,痛陳心中想法,他身邊的另外一個禦史伸手扯住了他的袖子,朝他使了個眼色。
繁複的流程過後,一位須發皆白的老者站在了大殿中央的書案前,開始了經筵的宣講。
“大哉聖人之道,洋洋乎,發育萬物,峻極於天,優優大哉,禮儀三百,威儀三千,待其人而後行。”
“佛氏說空寂,老氏說虛無,皆窮髙極遠。自以為聖人之道,若防其實,則至於絕人倫、廢飲食、茫然無所用於天下。天下徒慕其名,不辨其失,沉溺迷誤,愈久而不自知。此吾道所以不能行,而求其行之者,必待於聖人也。”
……
“伏惟皇上以聖人之資,傳聖人之道,居行道之位,而操參天地讚化育之權,複隆古之太平,除異端之末學,正有望於今日之盛也。臣等不勝至願。”
這老者是當世的大儒範臻,雖名顯於當世,卻是從來沒有入朝為官,一直居住在河中的三清山中。
皇帝繼位以後,連連派人去請,範臻始終是推辭不就。
直到去年,由章若穀親自出麵,這才將他請進了京城,授了一個翰林供奉的虛銜。
這是範臻的第一次經筵授課,準備的極是充分。而且範臻治學五十年,腹中學問何止千萬,各種典故金句皆是信口拈來。
範臻今日準備了兩篇講章,他洋洋灑灑講了半個時辰,將他的這一篇講章講完。
林紫蘇正要打開另一篇,皇帝卻是突然叫停,說道:“範先生,朕大病初愈,今日就到此為止,下次朕再聽你的學問。”
皇帝不待範臻答應,說道:“先生吃酒!”
經筵上的套路都是固定,皇帝說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如同尋常人家的端茶送客一個道理。
他身邊的曹守禮會意,當下高聲道:“翰林院供奉範臻通儒達士,賞銀百兩!”
皇帝繼位之後,一向對經筵甚是看重,十幾年來,每月的初一十五,從來沒誤過經筵的日子。
範臻自從入朝以來,對皇帝的生平研究甚多,聽皇帝貿然叫停了經筵,臉現訝色。
不過範臻雖然和皇帝沒打過幾次交道,但也算是見慣了市麵,皇帝叫停自然有叫停的由頭,遂乖乖的領旨謝恩。
已近正午,皇帝沒有留人吃飯的念頭,起身離開了文華殿。
這日正是立秋節氣,雖說是一秋之始,暑熱依舊是未曾散去。
天上萬裏無雲,火辣辣的日頭掛在中天,在外稍作停留,便即汗流浹背。
外麵驕陽似火,乾清宮裏卻是滿室涼爽。剛剛走了一段路途,皇帝有些乏累,在禦座上坐定,端起了手邊的茶水飲了一口,笑問道:“丫頭,今日範先生所講,道理淺顯易懂,聽後可有什麽收獲?”
林紫蘇站在皇帝的身側,聽皇帝問題,也不客氣,和皇帝說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範先生所言,臣女聽後茅塞頓開,以往看書裏不明白的地方,從中也悟出了一些道理。”
“說說看。”
皇帝盯著林紫蘇,饒有興趣的問道。
“天下的士子,平時言必曰尊聖學理,行必曰格物致知。然而自古都是知易行難,說來道理時,都是滔滔不絕,一旦到發號施令,就不知道如何去按著道理行事了。由此可知,天下大部分的士子,隻懂得大道理,而不懂得如何去踐行道理。”
“古語有雲,聖人出,安河清,一千多年以來,安河沒有清過幾次,而除了孔聖人和孟聖人,天下再沒有所謂的聖人。若是聖人不出,難道天下就要大亂了麽?陛下與其指望著聖人治國,倒不如試試能人治國。”
“說的好!”
皇帝拍手讚道:“蘇丫頭,你的這些話,可真要讓那些人聽聽。看看這些人,天天在朕這裏滿口的大道理,到了緊要時卻一無是處,這樣的人,朕養著他們有什麽用?”
皇帝頓了一頓,又接著問道:“你可知,朕為何叫停了經筵?”
“陛下方才不是說了麽?”
林紫蘇眨了眨眼,問道:“陛下身子不適,可要臣女為您診一下脈?”
林紫蘇能堂而皇之出現在這裏,那定然是得了皇帝的允許,人都來了,又何必去觸皇帝的黴頭?
隨之而來的皇帝給出了他答案,皇帝見到林紫蘇,笑著問道:“蘇丫頭,讓你等這麽久,怕是等的心煩了吧。”
林紫蘇笑道:“陛下隆恩,臣女從進宮時起,就隻顧著高興了,倒是沒注意過時間。”
皇帝聞言大笑,指著林紫蘇同群臣說道:“這丫頭前些日子住在宮裏,說是想長長見識,朕隨口就應了下來。”
錢敏中和陸誌遠並排站著,聽皇帝如此說,皆是互相望了一眼。
“朕左思右想,這宮裏能長見識的地方著實不多,本想就此賴掉。可你們都說朕是金口玉言,真要是不作數,那就傷了朝廷的臉麵,朕隻好勉為其難,讓她到經筵上,一來踐行朕的諾言,讓她見識一下學問,二來也給她一個差事,不能讓她在這裏偷懶。”
皇帝說著,又轉而對林紫蘇說道:“蘇丫頭,今日就由你來擔任展書官罷。”
所謂的展書官,其實就是為講官翻書的,不需要太多的學問,但是得人機靈,最好是能看懂講官的暗示,這樣才能和講官配合的天衣無縫。
當著滿朝文臣的麵,林紫蘇沒有回應太多,她循規蹈矩地給皇帝行了禮節之後。由岑貴引著,站在了大殿正中央的書案旁。
下麵的文臣們皆是身居高位,皇帝話中飽含的親切,個個都是聽在耳中。
康寧伯林遠誌家的這個小姑娘,畢竟醫治好了皇帝的病症,得了皇帝的青眼,那也沒什麽可說的。
況且,岑貴是曹守禮的得力幹將,由他親自將林紫蘇引過來,自然是得了皇帝的首肯。
這個時候去指摘皇帝的過錯,說皇帝此舉違反了禮製,不是等於打皇帝的臉麽?
一個禦史卻是不服氣,欲和皇帝建言,痛陳心中想法,他身邊的另外一個禦史伸手扯住了他的袖子,朝他使了個眼色。
繁複的流程過後,一位須發皆白的老者站在了大殿中央的書案前,開始了經筵的宣講。
“大哉聖人之道,洋洋乎,發育萬物,峻極於天,優優大哉,禮儀三百,威儀三千,待其人而後行。”
“佛氏說空寂,老氏說虛無,皆窮髙極遠。自以為聖人之道,若防其實,則至於絕人倫、廢飲食、茫然無所用於天下。天下徒慕其名,不辨其失,沉溺迷誤,愈久而不自知。此吾道所以不能行,而求其行之者,必待於聖人也。”
……
“伏惟皇上以聖人之資,傳聖人之道,居行道之位,而操參天地讚化育之權,複隆古之太平,除異端之末學,正有望於今日之盛也。臣等不勝至願。”
這老者是當世的大儒範臻,雖名顯於當世,卻是從來沒有入朝為官,一直居住在河中的三清山中。
皇帝繼位以後,連連派人去請,範臻始終是推辭不就。
直到去年,由章若穀親自出麵,這才將他請進了京城,授了一個翰林供奉的虛銜。
這是範臻的第一次經筵授課,準備的極是充分。而且範臻治學五十年,腹中學問何止千萬,各種典故金句皆是信口拈來。
範臻今日準備了兩篇講章,他洋洋灑灑講了半個時辰,將他的這一篇講章講完。
林紫蘇正要打開另一篇,皇帝卻是突然叫停,說道:“範先生,朕大病初愈,今日就到此為止,下次朕再聽你的學問。”
皇帝不待範臻答應,說道:“先生吃酒!”
經筵上的套路都是固定,皇帝說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如同尋常人家的端茶送客一個道理。
他身邊的曹守禮會意,當下高聲道:“翰林院供奉範臻通儒達士,賞銀百兩!”
皇帝繼位之後,一向對經筵甚是看重,十幾年來,每月的初一十五,從來沒誤過經筵的日子。
範臻自從入朝以來,對皇帝的生平研究甚多,聽皇帝貿然叫停了經筵,臉現訝色。
不過範臻雖然和皇帝沒打過幾次交道,但也算是見慣了市麵,皇帝叫停自然有叫停的由頭,遂乖乖的領旨謝恩。
已近正午,皇帝沒有留人吃飯的念頭,起身離開了文華殿。
這日正是立秋節氣,雖說是一秋之始,暑熱依舊是未曾散去。
天上萬裏無雲,火辣辣的日頭掛在中天,在外稍作停留,便即汗流浹背。
外麵驕陽似火,乾清宮裏卻是滿室涼爽。剛剛走了一段路途,皇帝有些乏累,在禦座上坐定,端起了手邊的茶水飲了一口,笑問道:“丫頭,今日範先生所講,道理淺顯易懂,聽後可有什麽收獲?”
林紫蘇站在皇帝的身側,聽皇帝問題,也不客氣,和皇帝說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範先生所言,臣女聽後茅塞頓開,以往看書裏不明白的地方,從中也悟出了一些道理。”
“說說看。”
皇帝盯著林紫蘇,饒有興趣的問道。
“天下的士子,平時言必曰尊聖學理,行必曰格物致知。然而自古都是知易行難,說來道理時,都是滔滔不絕,一旦到發號施令,就不知道如何去按著道理行事了。由此可知,天下大部分的士子,隻懂得大道理,而不懂得如何去踐行道理。”
“古語有雲,聖人出,安河清,一千多年以來,安河沒有清過幾次,而除了孔聖人和孟聖人,天下再沒有所謂的聖人。若是聖人不出,難道天下就要大亂了麽?陛下與其指望著聖人治國,倒不如試試能人治國。”
“說的好!”
皇帝拍手讚道:“蘇丫頭,你的這些話,可真要讓那些人聽聽。看看這些人,天天在朕這裏滿口的大道理,到了緊要時卻一無是處,這樣的人,朕養著他們有什麽用?”
皇帝頓了一頓,又接著問道:“你可知,朕為何叫停了經筵?”
“陛下方才不是說了麽?”
林紫蘇眨了眨眼,問道:“陛下身子不適,可要臣女為您診一下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