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香
渡過:抑鬱症治愈筆記 作者:張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丁零……”,手機上跳出一條信息,隻有短短一句話:
好些天沒有出門了,今早出門,聞到了花香。
我記起,她是一年前找我谘詢過的一位患者。當時,她已遭受長達10年的抑鬱症的折磨,從老家來北京求醫,醫生確診她是雙相情感障礙。
循環
那是2014年5月的一天,我領她走進安定醫院。走出醫院時,她手裏攥著花了700多元買的一堆藥,兩眼茫然,腳步虛浮。
“要吃這麽多藥?要吃一年?”她反複詢問。
我不想隱瞞,老實告訴她:“對,抑鬱症治療的原則是足量足療程。你耽誤得太久了,至少要吃一年。今天就開始吧。”
她囁嚅著:“我再看看,再看看,說不定過兩天我自己就好了……”
後來,她斷斷續續和我保持著短信的交流。我見證了她一次次的循環。每次,當陷於抑鬱相,痛苦不堪時,她答應:過幾天,等熬出來,就去。可是,一旦轉好,陷於輕躁狂相甚至躁狂相,她就精力旺盛、興高采烈,全然忘記多少天前的痛苦,認為自己完全沒有必要去看病。
時間長了,我也漸漸淡忘了她,直到今天收到這條短信。
我趕緊回信詢問。又過了半個小時,她大概回到了家,給我發來一條較長的短信。她說:“過去十多天,我一人躺在床上,不吃不動,今早醒來,突然覺得頭腦清爽,就出門。天陰著,空氣潮濕,走到小區的林蔭道上,突然聞到了桂花香。我站在桂花底下,我哭了,我覺得生命回來了。”
我沒有立刻表示祝賀,而是直截了當問:“你這一年怎麽治的?藥換過嗎?”
“我一直沒有吃藥,是自己挺過來了。”她答。
我心裏一緊。我明白,這不是好轉,而是新一輪循環的開始。對她來說,命運不過是重新畫了一個圈而已。
我想起了她的故事。
飄忽人生
她今年32歲,可是被抑鬱症纏繞已經十幾年。
她有一個不幸的童年。
她生活在一個老式傳統的家庭。家境貧寒,有兩個姐姐,而爹媽一直想要個男孩。這種想法和期盼給她帶來很大的壓力,讓她從小就產生了身為女人的恥辱感。父母關係不和,在她的印象裏兩人從來沒有心平氣和交流過。父親酗酒,喝醉後會動手打人;媽媽很強勢,經常會為一些小事發脾氣。童年生活是她心底的一塊陰影,她很少體會到溫暖和愛。
和她的兩個姐姐相比,她天性敏感。似乎她的媽媽對她們姐妹的責罵和抱怨,隻對她產生影響。她自小就會自責、自省、自我限製。表麵上很聽話,內心的不滿在積蓄。她自小就性格封閉,習慣於把一切都包裹起來,包括自己的情緒、欲望、悲喜,連自己都感覺不到。
進入青春期,上了高中,她經常處於很極端的狀態。那時誰也不知道這會是病。情緒起起伏伏,誰會當回事兒?
長大離開家後,她更進入一個飄忽不定的時期。幼年的心靈創傷一直跟隨著她,誘發著惡劣不良的情緒。她遲遲沒有戀愛,因為她不敢承擔一個家庭的責任,也沒有信心經營一個幸福的家庭。或者說,她不知道怎麽去愛一個人。
有一段時間,她特別害怕接到家裏的電話。一和媽媽通話,媽媽就會對她抱怨父親、姐姐,以及所有的親人。她煩躁,無所適從,甚至手機上一看到媽媽的來電就心跳氣短,難以自控。但是情緒過後,她又自責,努力想對媽媽好,想找辦法彌補。
最恥辱的事情,發生在她走上社會之後。現在看來,那時她的病情已經進入雙相情感障礙的循環時期,躁狂和抑鬱交替蹂躪著她。應該是在躁狂期,她屢次發生一夜情。她本是一個傳統的女孩,事後,對自己厭惡至極。她不知道自己是病,想不通,想不明白,隻能歸結自己是一個壞女孩。她極度仇視自己,覺得自己肮髒、無用、無能、該死,恨不得毀了自己。
“那種恥辱感難以形容。”直到今天,談起這段往事,她仍然自責良久,不堪回首。
內心的衝突也反映在她的人際關係上。她工作換了一個又一個,工作時間最長的不超過一年。失業成了家常便飯,這又成為她人生又一個刺激點。“我搞不清是失業導致病發,還是病發導致了失業。”
煩躁易怒是職場中的她的大敵。工作中,有時同事問一些問題,或者老板布置一些任務,她第一個反應經常是厭惡,沒有耐心。過後她會反省自己:為什麽要這麽煩躁?為什麽不能控製自己?這到底是因為本身的性格,還是因為病?
這是她在躁狂期的表現。如果轉相到抑鬱狀態,她便會徹底地退縮。病情嚴重的時候,根本起不來床,一連幾個月不出門,不見人,甚至不能正常洗漱、洗澡。
希望在哪裏
2013年年底,長期不工作的她,感覺到嚴酷的生存壓力。就在這時,她在網上看到我寫的文章,對照之下,她懷疑自己也是雙相情感障礙。她掙紮著起床,決定去看病。
她先在她所在的城市看了兩家醫院,一家是綜合性二甲醫院,一家是精神專科醫院。可是,這兩家醫院水平很低。她對醫生說,懷疑自己是雙相,那醫生居然問她:“什麽叫雙相?”
於是,她輾轉聯係上我,到北京求醫。在我的陪同下,懵懵懂懂地捧著700多元的藥走出了安定醫院的大門。
此後的情況,是她在最近才告訴我的。離開北京後,她仍然下不了決心吃藥。這時,一個朋友給她推薦了某地的一個禪修班,聲稱“結合了中西醫學、身心靈整體健康理念、黃帝內經、五行性理療病、情誌調理等精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非藥物調理方式,通過情誌調理、心理疏導、和諧家庭,從愛、智慧、正能量、情誌的角度幫助抑鬱的朋友重返健康”。
這不需要吃藥。她看到了希望,頓時輕鬆起來。2013年5月,她趕到那個城市,參加禪修班。初始感覺很好,但是,最終又能有什麽用呢?她仍然擺不脫躁狂與抑鬱的循環,甚至循環的速度越來越快,從原來半年一循環,變成三四個月一循環,甚至一個月一循環;而且,鬱的時候越來越多,躁的時候越來越短。
到了2013年下半年,她再次跌入一次深重的抑鬱中。和往常一樣,她把自己關在房子裏,整天躺著,不吃不動不語,甚至寫好了遺書,做好了離世的準備。——誰曾料到,她又重新活過來了呢?
“我成功了,我戰勝了自己。”她說。
我猶豫了一下,還是覺得不能附和她。我回複:“你應該知道,你看得見顏色,聞得到花香,這是轉相了。我估計,你今明天就能恢複生命動力。趕緊乘這個機會,把有限的力量用於治療吧,把躁狂壓下去,不要等到下一輪循環。”
她的回答讓我又急又氣:“用藥壓,萬一壓成了抑鬱怎麽辦?現在的感覺實在太好了。我實在不想回到抑鬱,那太可怕了。這輩子都不想體驗了。”
我急了:“不是藥把你壓成抑鬱,而是你的病會自動從躁狂轉化成抑鬱!用藥是幫助你穩定下來,你怎麽就不聽呢!”
她無動於衷。她似乎還沉浸在感受到花香的興奮中,告訴我,她打算乘勝追擊,再來北京參加一個身心整合治療方法的課程。這個老師是中醫世家,又學習了西方心理學,把中醫、五行、按摩、西方心理學融合到一起,自創了一套身心整合療法。
“老師,你不是說,抑鬱症是一個特異性疾病嗎?每個人好起來的方式不一樣,我正在尋找適合自己的方法。”她說。
我無話可說。我知道,處於躁狂興奮中的她,是不會同意去治療的。我隻能等待,等她再次進入抑鬱期時。
不過,那時她又會極度退縮,無力求醫。這樣的矛盾該怎麽處理?什麽時候,她才能真正健康地聞到花香?
隻要正確診斷,堅持治療,抑鬱症並不難治好。它隻是一場大夢,讓你體驗另一種人生而已。
好些天沒有出門了,今早出門,聞到了花香。
我記起,她是一年前找我谘詢過的一位患者。當時,她已遭受長達10年的抑鬱症的折磨,從老家來北京求醫,醫生確診她是雙相情感障礙。
循環
那是2014年5月的一天,我領她走進安定醫院。走出醫院時,她手裏攥著花了700多元買的一堆藥,兩眼茫然,腳步虛浮。
“要吃這麽多藥?要吃一年?”她反複詢問。
我不想隱瞞,老實告訴她:“對,抑鬱症治療的原則是足量足療程。你耽誤得太久了,至少要吃一年。今天就開始吧。”
她囁嚅著:“我再看看,再看看,說不定過兩天我自己就好了……”
後來,她斷斷續續和我保持著短信的交流。我見證了她一次次的循環。每次,當陷於抑鬱相,痛苦不堪時,她答應:過幾天,等熬出來,就去。可是,一旦轉好,陷於輕躁狂相甚至躁狂相,她就精力旺盛、興高采烈,全然忘記多少天前的痛苦,認為自己完全沒有必要去看病。
時間長了,我也漸漸淡忘了她,直到今天收到這條短信。
我趕緊回信詢問。又過了半個小時,她大概回到了家,給我發來一條較長的短信。她說:“過去十多天,我一人躺在床上,不吃不動,今早醒來,突然覺得頭腦清爽,就出門。天陰著,空氣潮濕,走到小區的林蔭道上,突然聞到了桂花香。我站在桂花底下,我哭了,我覺得生命回來了。”
我沒有立刻表示祝賀,而是直截了當問:“你這一年怎麽治的?藥換過嗎?”
“我一直沒有吃藥,是自己挺過來了。”她答。
我心裏一緊。我明白,這不是好轉,而是新一輪循環的開始。對她來說,命運不過是重新畫了一個圈而已。
我想起了她的故事。
飄忽人生
她今年32歲,可是被抑鬱症纏繞已經十幾年。
她有一個不幸的童年。
她生活在一個老式傳統的家庭。家境貧寒,有兩個姐姐,而爹媽一直想要個男孩。這種想法和期盼給她帶來很大的壓力,讓她從小就產生了身為女人的恥辱感。父母關係不和,在她的印象裏兩人從來沒有心平氣和交流過。父親酗酒,喝醉後會動手打人;媽媽很強勢,經常會為一些小事發脾氣。童年生活是她心底的一塊陰影,她很少體會到溫暖和愛。
和她的兩個姐姐相比,她天性敏感。似乎她的媽媽對她們姐妹的責罵和抱怨,隻對她產生影響。她自小就會自責、自省、自我限製。表麵上很聽話,內心的不滿在積蓄。她自小就性格封閉,習慣於把一切都包裹起來,包括自己的情緒、欲望、悲喜,連自己都感覺不到。
進入青春期,上了高中,她經常處於很極端的狀態。那時誰也不知道這會是病。情緒起起伏伏,誰會當回事兒?
長大離開家後,她更進入一個飄忽不定的時期。幼年的心靈創傷一直跟隨著她,誘發著惡劣不良的情緒。她遲遲沒有戀愛,因為她不敢承擔一個家庭的責任,也沒有信心經營一個幸福的家庭。或者說,她不知道怎麽去愛一個人。
有一段時間,她特別害怕接到家裏的電話。一和媽媽通話,媽媽就會對她抱怨父親、姐姐,以及所有的親人。她煩躁,無所適從,甚至手機上一看到媽媽的來電就心跳氣短,難以自控。但是情緒過後,她又自責,努力想對媽媽好,想找辦法彌補。
最恥辱的事情,發生在她走上社會之後。現在看來,那時她的病情已經進入雙相情感障礙的循環時期,躁狂和抑鬱交替蹂躪著她。應該是在躁狂期,她屢次發生一夜情。她本是一個傳統的女孩,事後,對自己厭惡至極。她不知道自己是病,想不通,想不明白,隻能歸結自己是一個壞女孩。她極度仇視自己,覺得自己肮髒、無用、無能、該死,恨不得毀了自己。
“那種恥辱感難以形容。”直到今天,談起這段往事,她仍然自責良久,不堪回首。
內心的衝突也反映在她的人際關係上。她工作換了一個又一個,工作時間最長的不超過一年。失業成了家常便飯,這又成為她人生又一個刺激點。“我搞不清是失業導致病發,還是病發導致了失業。”
煩躁易怒是職場中的她的大敵。工作中,有時同事問一些問題,或者老板布置一些任務,她第一個反應經常是厭惡,沒有耐心。過後她會反省自己:為什麽要這麽煩躁?為什麽不能控製自己?這到底是因為本身的性格,還是因為病?
這是她在躁狂期的表現。如果轉相到抑鬱狀態,她便會徹底地退縮。病情嚴重的時候,根本起不來床,一連幾個月不出門,不見人,甚至不能正常洗漱、洗澡。
希望在哪裏
2013年年底,長期不工作的她,感覺到嚴酷的生存壓力。就在這時,她在網上看到我寫的文章,對照之下,她懷疑自己也是雙相情感障礙。她掙紮著起床,決定去看病。
她先在她所在的城市看了兩家醫院,一家是綜合性二甲醫院,一家是精神專科醫院。可是,這兩家醫院水平很低。她對醫生說,懷疑自己是雙相,那醫生居然問她:“什麽叫雙相?”
於是,她輾轉聯係上我,到北京求醫。在我的陪同下,懵懵懂懂地捧著700多元的藥走出了安定醫院的大門。
此後的情況,是她在最近才告訴我的。離開北京後,她仍然下不了決心吃藥。這時,一個朋友給她推薦了某地的一個禪修班,聲稱“結合了中西醫學、身心靈整體健康理念、黃帝內經、五行性理療病、情誌調理等精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非藥物調理方式,通過情誌調理、心理疏導、和諧家庭,從愛、智慧、正能量、情誌的角度幫助抑鬱的朋友重返健康”。
這不需要吃藥。她看到了希望,頓時輕鬆起來。2013年5月,她趕到那個城市,參加禪修班。初始感覺很好,但是,最終又能有什麽用呢?她仍然擺不脫躁狂與抑鬱的循環,甚至循環的速度越來越快,從原來半年一循環,變成三四個月一循環,甚至一個月一循環;而且,鬱的時候越來越多,躁的時候越來越短。
到了2013年下半年,她再次跌入一次深重的抑鬱中。和往常一樣,她把自己關在房子裏,整天躺著,不吃不動不語,甚至寫好了遺書,做好了離世的準備。——誰曾料到,她又重新活過來了呢?
“我成功了,我戰勝了自己。”她說。
我猶豫了一下,還是覺得不能附和她。我回複:“你應該知道,你看得見顏色,聞得到花香,這是轉相了。我估計,你今明天就能恢複生命動力。趕緊乘這個機會,把有限的力量用於治療吧,把躁狂壓下去,不要等到下一輪循環。”
她的回答讓我又急又氣:“用藥壓,萬一壓成了抑鬱怎麽辦?現在的感覺實在太好了。我實在不想回到抑鬱,那太可怕了。這輩子都不想體驗了。”
我急了:“不是藥把你壓成抑鬱,而是你的病會自動從躁狂轉化成抑鬱!用藥是幫助你穩定下來,你怎麽就不聽呢!”
她無動於衷。她似乎還沉浸在感受到花香的興奮中,告訴我,她打算乘勝追擊,再來北京參加一個身心整合治療方法的課程。這個老師是中醫世家,又學習了西方心理學,把中醫、五行、按摩、西方心理學融合到一起,自創了一套身心整合療法。
“老師,你不是說,抑鬱症是一個特異性疾病嗎?每個人好起來的方式不一樣,我正在尋找適合自己的方法。”她說。
我無話可說。我知道,處於躁狂興奮中的她,是不會同意去治療的。我隻能等待,等她再次進入抑鬱期時。
不過,那時她又會極度退縮,無力求醫。這樣的矛盾該怎麽處理?什麽時候,她才能真正健康地聞到花香?
隻要正確診斷,堅持治療,抑鬱症並不難治好。它隻是一場大夢,讓你體驗另一種人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