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四年,六月初三至初六,區星在羅縣縣衙摸了四天魚。
這四天裏,區星在縣寺內串街走巷。他跟著不同的田曹吏員,先後登門造訪了縣衙戶曹、水曹、將作掾、倉曹、金曹、集曹、法曹、郵書掾、道橋掾等兄弟曹掾,在各兄弟曹掾間訪親問友,噓寒問暖,吹牛打屁,好一派其樂融融——忽略掉各曹掾中眾羅氏吏的陰陽怪氣、冷嘲熱諷的話。
熟悉縣衙內部組織架構,向各兄弟曹掾學習致敬,思考如何建立高效的跨曹掾溝通與協同機製用以落地執行《羅縣農業振興計劃》——區星是這樣向功曹報備、向田曹內部解釋的——他確實也是這麽想的,這並不是為了上班摸魚找的托辭。
想要振興羅縣農業,單靠一個田曹是遠遠不夠的。區星想要構建一個縣田曹—縣衙—羅縣三級利益共同體。
其中,最緊密的那一級利益共同體,自然是在理論上他可以當家做主的縣田曹。
六月初三,區星第一天上班時,他召集田曹吏役開了一個簡短的晨會。晨會之上,區星用大白話強調了兩個重點。
其一,全心為田曹諸君服務,全力為田曹諸君謀福祉,是田曹吏區星的職責與使命。
其二,全心為羅縣人民服務,全力推進羅縣農業振興,是區星領導下的縣田曹的職責與使命。
當然了,縣田曹的服務將會是有償的服務,名利雙收的那種。
區星計劃對縣田曹進行改造,將其由羅縣局業農改組為羅縣農業技術服務公司。
羅縣地處洞庭湖平原區域,地勢平坦,土地肥沃。亞熱帶季風氣候使得又熱量充足,降水充沛。在理論上,羅縣極其適合發展農業。
羅縣廣種薄收的現狀,是耕種技術落後導致的。推廣先進農技,振興羅縣農業,未來可收獲的經濟效益相當可觀。
從古至今,長沙郡所在都被視為蠻荒之地。
賈誼被貶為長沙王太傅時,“既辭往行,聞長沙卑濕,自以壽不得長,又以適(謫)去,意不自得”。
元和年間(公元84~87年),時任荊州刺史謝夷吾行部入長沙郡時,圍觀的郡民竟“皆徒跣(光著腳)”。
謝夷吾問禦佐:“人無履亦苦之否?”禦佐對曰:“十二月盛寒時,並多剖裂血出,燃火燎之,春溫或膿潰。”
到區星穿越之時,曆經百年發展,長沙郡郡民,至少羅縣及其周邊區域的人民,終於普遍都穿上了草鞋。
哪怕是在生產力水平極其低下的漢末,橫向比較,長沙郡仍是相對貧窮落後的地方。
但,原位麵上,此後的曆史發展過程中,永嘉南渡、建炎南渡,兩次衣冠南渡,將相對先進的中原文明大規模轉移向了長沙郡等南方地區。
在這個過程,受益於中原文明帶來的先進耕種技術,洞庭湖平原逐漸從蠻荒瘴癘之地發展成了魚米之鄉。
“楚故澤國,耕稔甚饒。一歲再獲柴桑,吳越多仰給焉。諺曰‘湖廣熟,天下足。’”
到明朝中後期時,洞庭湖平原區域已經成為了全國商品糧的基地。
將羅縣的發展水平,躍遷至社會主義新農村階段,區星自覺難度頗大,信心不足。
但是,若隻是將羅縣的發展水平提升至接近明朝中後期,區星還是很有信心的。
提升至明朝中後期水平,那就夠了。
如果能將羅縣的水稻年畝產,由當下的1.5~3石提升至明朝中後期10石(按漢製1石≈29.95kg計算)的水平,那作為豐產大功臣,縣田曹每畝收取1石的服務費,這不過分吧?
作為縣田曹的帶頭大哥,區星從服務費所得裏抽個一成,這不過分吧?
那服務費收入有多少呢?
羅縣現有耕地108萬畝,每畝收1石的服務費,就有108萬石。按市價200錢1石計算,折合錢兩萬萬有餘。
拿出一成來,分給田曹的同僚,這待遇夠高了吧?
追名逐利,人之常欲。既能帶著大家青史留名,又能帶著大家賺個盆滿缽滿——名利雙收,區星自信能將縣田曹打造成鐵板一塊的核心利益共同體。
建設新農村的過程中,征發徭役,需要戶曹的配合——分錢!
修挖排灌溝渠,需要水曹的配合——分錢!
製造推廣新式農具農械,需要將作掾的配合——分錢!
……
收取服務費,可能需要兵曹配合——分錢!
在金錢的黏合催化下,在建設羅縣新農村的過程中☆共同奮鬥、相互協作,建立起各曹掾間深厚的gm友誼,從而將整個縣衙打造為一個比較緊密的次級利益利益共同體。
讚助下縣令董義,等他當上長沙郡太守,然後提拔自己當上郡田曹掾後,再將羅縣模式放大到整個長沙郡,然後是荊南、荊州、全天下!
羅縣,將是新朝的龍興之地。從種田開始,穿越者區星立誌要逆襲天下!
……
六月初七,在上了四天班(摸了四天魚)後,區星迎來了他帝國公務員生涯的首個休沐日。
“孝景時,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漢書·鄭當時傳》
“建老白首,萬石君尚無恙。每五日洗沐歸謁親”——《漢書·石奮傳》
這四天裏,區星在縣寺內串街走巷。他跟著不同的田曹吏員,先後登門造訪了縣衙戶曹、水曹、將作掾、倉曹、金曹、集曹、法曹、郵書掾、道橋掾等兄弟曹掾,在各兄弟曹掾間訪親問友,噓寒問暖,吹牛打屁,好一派其樂融融——忽略掉各曹掾中眾羅氏吏的陰陽怪氣、冷嘲熱諷的話。
熟悉縣衙內部組織架構,向各兄弟曹掾學習致敬,思考如何建立高效的跨曹掾溝通與協同機製用以落地執行《羅縣農業振興計劃》——區星是這樣向功曹報備、向田曹內部解釋的——他確實也是這麽想的,這並不是為了上班摸魚找的托辭。
想要振興羅縣農業,單靠一個田曹是遠遠不夠的。區星想要構建一個縣田曹—縣衙—羅縣三級利益共同體。
其中,最緊密的那一級利益共同體,自然是在理論上他可以當家做主的縣田曹。
六月初三,區星第一天上班時,他召集田曹吏役開了一個簡短的晨會。晨會之上,區星用大白話強調了兩個重點。
其一,全心為田曹諸君服務,全力為田曹諸君謀福祉,是田曹吏區星的職責與使命。
其二,全心為羅縣人民服務,全力推進羅縣農業振興,是區星領導下的縣田曹的職責與使命。
當然了,縣田曹的服務將會是有償的服務,名利雙收的那種。
區星計劃對縣田曹進行改造,將其由羅縣局業農改組為羅縣農業技術服務公司。
羅縣地處洞庭湖平原區域,地勢平坦,土地肥沃。亞熱帶季風氣候使得又熱量充足,降水充沛。在理論上,羅縣極其適合發展農業。
羅縣廣種薄收的現狀,是耕種技術落後導致的。推廣先進農技,振興羅縣農業,未來可收獲的經濟效益相當可觀。
從古至今,長沙郡所在都被視為蠻荒之地。
賈誼被貶為長沙王太傅時,“既辭往行,聞長沙卑濕,自以壽不得長,又以適(謫)去,意不自得”。
元和年間(公元84~87年),時任荊州刺史謝夷吾行部入長沙郡時,圍觀的郡民竟“皆徒跣(光著腳)”。
謝夷吾問禦佐:“人無履亦苦之否?”禦佐對曰:“十二月盛寒時,並多剖裂血出,燃火燎之,春溫或膿潰。”
到區星穿越之時,曆經百年發展,長沙郡郡民,至少羅縣及其周邊區域的人民,終於普遍都穿上了草鞋。
哪怕是在生產力水平極其低下的漢末,橫向比較,長沙郡仍是相對貧窮落後的地方。
但,原位麵上,此後的曆史發展過程中,永嘉南渡、建炎南渡,兩次衣冠南渡,將相對先進的中原文明大規模轉移向了長沙郡等南方地區。
在這個過程,受益於中原文明帶來的先進耕種技術,洞庭湖平原逐漸從蠻荒瘴癘之地發展成了魚米之鄉。
“楚故澤國,耕稔甚饒。一歲再獲柴桑,吳越多仰給焉。諺曰‘湖廣熟,天下足。’”
到明朝中後期時,洞庭湖平原區域已經成為了全國商品糧的基地。
將羅縣的發展水平,躍遷至社會主義新農村階段,區星自覺難度頗大,信心不足。
但是,若隻是將羅縣的發展水平提升至接近明朝中後期,區星還是很有信心的。
提升至明朝中後期水平,那就夠了。
如果能將羅縣的水稻年畝產,由當下的1.5~3石提升至明朝中後期10石(按漢製1石≈29.95kg計算)的水平,那作為豐產大功臣,縣田曹每畝收取1石的服務費,這不過分吧?
作為縣田曹的帶頭大哥,區星從服務費所得裏抽個一成,這不過分吧?
那服務費收入有多少呢?
羅縣現有耕地108萬畝,每畝收1石的服務費,就有108萬石。按市價200錢1石計算,折合錢兩萬萬有餘。
拿出一成來,分給田曹的同僚,這待遇夠高了吧?
追名逐利,人之常欲。既能帶著大家青史留名,又能帶著大家賺個盆滿缽滿——名利雙收,區星自信能將縣田曹打造成鐵板一塊的核心利益共同體。
建設新農村的過程中,征發徭役,需要戶曹的配合——分錢!
修挖排灌溝渠,需要水曹的配合——分錢!
製造推廣新式農具農械,需要將作掾的配合——分錢!
……
收取服務費,可能需要兵曹配合——分錢!
在金錢的黏合催化下,在建設羅縣新農村的過程中☆共同奮鬥、相互協作,建立起各曹掾間深厚的gm友誼,從而將整個縣衙打造為一個比較緊密的次級利益利益共同體。
讚助下縣令董義,等他當上長沙郡太守,然後提拔自己當上郡田曹掾後,再將羅縣模式放大到整個長沙郡,然後是荊南、荊州、全天下!
羅縣,將是新朝的龍興之地。從種田開始,穿越者區星立誌要逆襲天下!
……
六月初七,在上了四天班(摸了四天魚)後,區星迎來了他帝國公務員生涯的首個休沐日。
“孝景時,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漢書·鄭當時傳》
“建老白首,萬石君尚無恙。每五日洗沐歸謁親”——《漢書·石奮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