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裏除了探雪、聽霜、夕霧、朝雯之外,還有幾個小丫鬟在擦桌擺案,見了外人,也都不避。
恰好太妃身邊派了惜風和憐雨來送插瓶的梅花。甄英本想挑一隻簪上,挑來挑去,沒有中意的。
夕霧主管頭麵,見狀就笑著說:郡主若是想簪花應個景兒,年前宮裏那套十二花神隻開了套牡丹,水仙那套太素了,不如選菊花那套應景兒。
惜風是太妃的釵沐丫鬟,審美一直在線,聽罷就說:“郡主今兒穿的紅,該選山茶花那一套的,那一套十八朵,正是十八學士,花兒好,寓意也好。郡主隻挑那六朵‘小五保’,兩邊對齊了簪上,準沒錯!”
“十八學士”是茶花中的名品,“十二花神頭麵”中,茶花那套正好18朵絨花,六朵“小五保”、六朵白、六朵粉。
甄英笑了笑,點了點頭,嘴上一句話不說,等到簪了花,才假作剛想起來正事。
朝雯這才上前,接了稟貼和賬目,粗粗一看,隻覺得並無不妥。
甄英表情凝重,並不怎麽放鬆,揮了揮手,讓她隻把賬單遞過來。
“雲縣是沒人了嗎?怎麽勞煩大伯年節裏跑這麽一趟?”
她嘴上這般說著,心裏卻泛起了嘀咕。
原來雲縣是甄英的封地,離吳郡稍遠。
倘若是送節禮,甄誌文和甄英沾親帶故,他來確實正好。
可甄英沒見到今年雲縣的賦稅。
雖說秋收事兒忙,長官和封地太遠,賦稅遲些到了的情況也常見,但讓商賈之身來押韻,就顯得格外不著調了。
甄英接過單子細細清點。上頭寫了活鹿一百八十隻,麅子一百八十隻,黑麵郎一百八十隻,白豬一百八十隻,騸豬一百三十隻,山羊一百三十隻,奶山羊十隻、雞,鴨,鵝各一千兩百隻、野鵝,野鴨,野雞各五百隻,幹菇雜菌五百斤,風幹木耳五百斤,常用米三千石,碧梗米三十斛,胭脂米三十斛,陰米三十斛,竹米十斛。
前頭東西都還好說,隻最後一項竹米最為難得。
竹米,顧名思義是產自竹子的米,其實就是竹子開花後的果實,漫山竹子可能根自一係,倘若開花就是一齊開花。但竹子開花極為難得,往往幾十年,上百年才見得一次,因竹子開花罕見,若一地有了竹子開花,必然要被縣誌記載,甚至向上稟報。
因竹米難得,往往被賦予神秘色彩,書中說鳳凰非醴泉不飲,非竹實不食。甄英也不曾見過這東西,將手指在最後點了點,朝雯會意,悄悄下去找了王府中的老人去辨認,確認無誤後給甄英回話。
甄英得知是真的竹米,而縣衙那邊並沒有竹子開花的消息報過來,知道這是關係民生的大事,隻肯在府中留兩斛竹米嚐鮮,另八斛都差人好好保管著,過兩天去白玉京進貢。
甄英第一次有領地收入,按理說不該知道往年數據,可剛才朝雯找人辨認竹實時,請教的是太妃身邊的一位老嬤嬤。
太妃聽說這件事,專門把人派來。
這位嬤嬤和沈嬤嬤同年進宮,也是做奶娘的出身,當年在閨中,也是大家小姐做派。進了宮裏,她也曾領過一些差事,是個有資曆的老人,如今看了帖子,直氣得倒仰。
嬤嬤連忙把幾個不懂事的丫鬟,都打發出去,讓朝雯把這事兒,爛在肚子裏。
她去給郡主做主,不許驚動太妃。
原來甄英得了封地,還是實封,不僅可以收稅加稅,還能影響政務。本朝不拘男女,女子也能參政,郡主的實力其實與郡王相當,在自己的封地裏,別說是加稅,就是修改律法,任免官員,隻要不違背高祖爺的《大誥》,都是可行的。
如今年關了,不派一個有身份的官員來述職,偏叫一個商戶人家來打發,這也就罷了。一縣一年稅賦,何止成千上萬?可眼下這份單子,就是去肉鋪糧鋪全兌了錢,也不過幾千兩銀子。
除了那十斛竹米,當真無半點可取之處。
虧他們還是郡主的老家人,竟然這般搪塞。
禦醫早說了,太妃早年間修煉走火入魔虧了身體,不能大喜大悲,憑太妃對郡主的喜歡,怎能咽的下這口氣?
當下和朝雯說明了厲害,一邊封鎖消息,一邊風風火火的趕到前院兒,未曾進去,就看到屋裏也打發了人下去。
嬤嬤就知道郡主心裏有數兒,隻是貴人語遲,懶得開口罷了。
當下咳嗽兩聲,擺出宮裏老嬤嬤的譜兒來——別說,還真唬人,就是皇後娘娘的司言過來,都沒她的氣勢。
“郡主娘娘,老婆子不中用,幾個田莊鋪麵的收入點了幾天,可讓娘娘好等。”
人一邊說著一邊進了屋,看都不看外頭的甄誌文,一屁股坐在簾子外頭,探雪早備好了盞茶送上:“郡主最不喜歡您說這般話了,以後可不許再提。您若是不中用,我們姐妹幾個,都是吃閑飯的不成?”
甄誌文在外頭行了半天禮,不曾得到回應,腰都彎了。見那嬤嬤很得禮遇,心中雖然不快,隻當是裏頭侄女給忘了,挺起腰,正準備坐下……
“哎呀,這怎好意思。今年幾個田莊今年收成多少不一,老婆子請罪還來不及,怎好吃郡主的茶?”
嬤嬤一邊說著,手在茶杯邊兒,上試了試水溫,正好潤了潤喉嚨:“呦,老普洱啊,多謝郡主愛惜我這把老骨頭。”
幾口茶下了肚,又續上一杯,這才道:“幾個小田莊今年收成不大行,莊頭說了,春耕的時候雨水不好,精米收的不多,隻五百石的量,還不夠咱王府裏嚼用,粗米倒是夠了,也才堪堪三千石,若是明兒個米鋪的管事來了,我可真不知道如何搪塞。”
眾人一聽,心裏就有數兒了,王府幾個小田莊的收入,怎能和一縣賦稅相比?可方才遞來的單子上,五穀一類用的都是“斛”為單位不說,數兒也對不上。
甄誌文做慣了行商,如何不知道此番是在敲打自己?連忙告罪:“小人的錯,小人的錯,待會兒就回去補上。”
甄英本就是個良善的性子,方才看到差額那般大,也不好自己發作,當年也算受過大伯一家一點照顧,如今看人這般卑微模樣,心下還有一絲不忍。
她正準備抬手,卻被眼尖的探雪遞上盤點心,隻得放下動作。
朝雯卻說:“補上還不夠,往年的賬本,還請先生一並帶來。我們郡主年紀小,太妃最恨有人欺她年幼,倘若是府裏家生的,連一家子都得趕出去。若是外頭來的,雖不好太嚴苛,卻也斷不肯留了。”
甄誌文嚇得滿臉冒汗:“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探雪隻當自家主子好人病犯了,又見嬤嬤使了個臉色,這才決定把事情掰碎了講:“郡主可知皇子宗姬都得競選皇儲?再過兩年及笄禮成,您也會在單子上列著。大臣們不曾見過郡主,如何知道您才幹品行?便是要看您的封地,稅賦、民望、造了哪些事兒,都是如何處理應付的。”
甄英還是不解,她自以為母親是外嫁女,皇儲身份也一並勾銷了。
又聽老嬤嬤說:“不然為何皇子宗姬眾多,皇帝自個人的血脈還分封不過來,怎地您就有了實封?您若是太過寬仁,把下邊兒的人縱著,到時候惹了禍事……老身說一句不好聽的,成儀郡主的舊臣,該如何看您?”
甄英這才明白,連忙道謝。
“郡主多禮了。老奴倚老賣老,說句不好聽的,郡主這心啊,太軟,以後不好撐起來。”
處理完封地上的收入,又忙著掛春聯。
聖上愛好書法,每年年賞裏頭,少不了幾幅春聯。
吳王府去年的舊春聯自然也得撕下來,且要撕得越碎越好,寓意“歲歲平安”。
探雪幾個大丫鬟早先就做過,這回特地把機會讓給新來的朝雯,連著幾個小丫頭,讓一起沾沾龍氣。
撕碎的春聯用紅布包好,放在宗祠的火盆裏燒得幹淨。
新春聯讓府中穩重得力的管事取了一些,貼在大門和二門。
薑澈朋友雖多,卻不是人人都有萬貫家資,有些囊中羞澀的,就以墨寶為贈做年禮,加上甄英幾個小姐妹,連夥房裏都貼上了新春聯。
甄英本來也有心動筆,奈何方才寫了個“福”字,就被小姐妹鬧著下去了——她那一手抄書習得的館閣體方正圓融,做抄錄時自然賞心悅目,可寫在春聯上就顯得拘束。
待到臘月三十當天,屋裏又有一番要忙,隻見裏裏外外煥然一新。門神、春聯、桃符等物都是出自內造,禦筆親提,一番氣象。
吳王府諸門大開,兩側均掛著大紅燈籠,地上鋪滿大紅猩猩氈毯,回廊上打掃得幹幹淨淨,布置得喜氣洋洋——連廊下鳥籠的罩布,都在外頭加了一層大紅罩子。
甄英早起上了香,敬過神,內外打點了一番,見都大差不差,心中才放下。
正室之中,吳王太妃端坐上首,見甄英來了,叫人坐在次座上。
恰好太妃身邊派了惜風和憐雨來送插瓶的梅花。甄英本想挑一隻簪上,挑來挑去,沒有中意的。
夕霧主管頭麵,見狀就笑著說:郡主若是想簪花應個景兒,年前宮裏那套十二花神隻開了套牡丹,水仙那套太素了,不如選菊花那套應景兒。
惜風是太妃的釵沐丫鬟,審美一直在線,聽罷就說:“郡主今兒穿的紅,該選山茶花那一套的,那一套十八朵,正是十八學士,花兒好,寓意也好。郡主隻挑那六朵‘小五保’,兩邊對齊了簪上,準沒錯!”
“十八學士”是茶花中的名品,“十二花神頭麵”中,茶花那套正好18朵絨花,六朵“小五保”、六朵白、六朵粉。
甄英笑了笑,點了點頭,嘴上一句話不說,等到簪了花,才假作剛想起來正事。
朝雯這才上前,接了稟貼和賬目,粗粗一看,隻覺得並無不妥。
甄英表情凝重,並不怎麽放鬆,揮了揮手,讓她隻把賬單遞過來。
“雲縣是沒人了嗎?怎麽勞煩大伯年節裏跑這麽一趟?”
她嘴上這般說著,心裏卻泛起了嘀咕。
原來雲縣是甄英的封地,離吳郡稍遠。
倘若是送節禮,甄誌文和甄英沾親帶故,他來確實正好。
可甄英沒見到今年雲縣的賦稅。
雖說秋收事兒忙,長官和封地太遠,賦稅遲些到了的情況也常見,但讓商賈之身來押韻,就顯得格外不著調了。
甄英接過單子細細清點。上頭寫了活鹿一百八十隻,麅子一百八十隻,黑麵郎一百八十隻,白豬一百八十隻,騸豬一百三十隻,山羊一百三十隻,奶山羊十隻、雞,鴨,鵝各一千兩百隻、野鵝,野鴨,野雞各五百隻,幹菇雜菌五百斤,風幹木耳五百斤,常用米三千石,碧梗米三十斛,胭脂米三十斛,陰米三十斛,竹米十斛。
前頭東西都還好說,隻最後一項竹米最為難得。
竹米,顧名思義是產自竹子的米,其實就是竹子開花後的果實,漫山竹子可能根自一係,倘若開花就是一齊開花。但竹子開花極為難得,往往幾十年,上百年才見得一次,因竹子開花罕見,若一地有了竹子開花,必然要被縣誌記載,甚至向上稟報。
因竹米難得,往往被賦予神秘色彩,書中說鳳凰非醴泉不飲,非竹實不食。甄英也不曾見過這東西,將手指在最後點了點,朝雯會意,悄悄下去找了王府中的老人去辨認,確認無誤後給甄英回話。
甄英得知是真的竹米,而縣衙那邊並沒有竹子開花的消息報過來,知道這是關係民生的大事,隻肯在府中留兩斛竹米嚐鮮,另八斛都差人好好保管著,過兩天去白玉京進貢。
甄英第一次有領地收入,按理說不該知道往年數據,可剛才朝雯找人辨認竹實時,請教的是太妃身邊的一位老嬤嬤。
太妃聽說這件事,專門把人派來。
這位嬤嬤和沈嬤嬤同年進宮,也是做奶娘的出身,當年在閨中,也是大家小姐做派。進了宮裏,她也曾領過一些差事,是個有資曆的老人,如今看了帖子,直氣得倒仰。
嬤嬤連忙把幾個不懂事的丫鬟,都打發出去,讓朝雯把這事兒,爛在肚子裏。
她去給郡主做主,不許驚動太妃。
原來甄英得了封地,還是實封,不僅可以收稅加稅,還能影響政務。本朝不拘男女,女子也能參政,郡主的實力其實與郡王相當,在自己的封地裏,別說是加稅,就是修改律法,任免官員,隻要不違背高祖爺的《大誥》,都是可行的。
如今年關了,不派一個有身份的官員來述職,偏叫一個商戶人家來打發,這也就罷了。一縣一年稅賦,何止成千上萬?可眼下這份單子,就是去肉鋪糧鋪全兌了錢,也不過幾千兩銀子。
除了那十斛竹米,當真無半點可取之處。
虧他們還是郡主的老家人,竟然這般搪塞。
禦醫早說了,太妃早年間修煉走火入魔虧了身體,不能大喜大悲,憑太妃對郡主的喜歡,怎能咽的下這口氣?
當下和朝雯說明了厲害,一邊封鎖消息,一邊風風火火的趕到前院兒,未曾進去,就看到屋裏也打發了人下去。
嬤嬤就知道郡主心裏有數兒,隻是貴人語遲,懶得開口罷了。
當下咳嗽兩聲,擺出宮裏老嬤嬤的譜兒來——別說,還真唬人,就是皇後娘娘的司言過來,都沒她的氣勢。
“郡主娘娘,老婆子不中用,幾個田莊鋪麵的收入點了幾天,可讓娘娘好等。”
人一邊說著一邊進了屋,看都不看外頭的甄誌文,一屁股坐在簾子外頭,探雪早備好了盞茶送上:“郡主最不喜歡您說這般話了,以後可不許再提。您若是不中用,我們姐妹幾個,都是吃閑飯的不成?”
甄誌文在外頭行了半天禮,不曾得到回應,腰都彎了。見那嬤嬤很得禮遇,心中雖然不快,隻當是裏頭侄女給忘了,挺起腰,正準備坐下……
“哎呀,這怎好意思。今年幾個田莊今年收成多少不一,老婆子請罪還來不及,怎好吃郡主的茶?”
嬤嬤一邊說著,手在茶杯邊兒,上試了試水溫,正好潤了潤喉嚨:“呦,老普洱啊,多謝郡主愛惜我這把老骨頭。”
幾口茶下了肚,又續上一杯,這才道:“幾個小田莊今年收成不大行,莊頭說了,春耕的時候雨水不好,精米收的不多,隻五百石的量,還不夠咱王府裏嚼用,粗米倒是夠了,也才堪堪三千石,若是明兒個米鋪的管事來了,我可真不知道如何搪塞。”
眾人一聽,心裏就有數兒了,王府幾個小田莊的收入,怎能和一縣賦稅相比?可方才遞來的單子上,五穀一類用的都是“斛”為單位不說,數兒也對不上。
甄誌文做慣了行商,如何不知道此番是在敲打自己?連忙告罪:“小人的錯,小人的錯,待會兒就回去補上。”
甄英本就是個良善的性子,方才看到差額那般大,也不好自己發作,當年也算受過大伯一家一點照顧,如今看人這般卑微模樣,心下還有一絲不忍。
她正準備抬手,卻被眼尖的探雪遞上盤點心,隻得放下動作。
朝雯卻說:“補上還不夠,往年的賬本,還請先生一並帶來。我們郡主年紀小,太妃最恨有人欺她年幼,倘若是府裏家生的,連一家子都得趕出去。若是外頭來的,雖不好太嚴苛,卻也斷不肯留了。”
甄誌文嚇得滿臉冒汗:“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探雪隻當自家主子好人病犯了,又見嬤嬤使了個臉色,這才決定把事情掰碎了講:“郡主可知皇子宗姬都得競選皇儲?再過兩年及笄禮成,您也會在單子上列著。大臣們不曾見過郡主,如何知道您才幹品行?便是要看您的封地,稅賦、民望、造了哪些事兒,都是如何處理應付的。”
甄英還是不解,她自以為母親是外嫁女,皇儲身份也一並勾銷了。
又聽老嬤嬤說:“不然為何皇子宗姬眾多,皇帝自個人的血脈還分封不過來,怎地您就有了實封?您若是太過寬仁,把下邊兒的人縱著,到時候惹了禍事……老身說一句不好聽的,成儀郡主的舊臣,該如何看您?”
甄英這才明白,連忙道謝。
“郡主多禮了。老奴倚老賣老,說句不好聽的,郡主這心啊,太軟,以後不好撐起來。”
處理完封地上的收入,又忙著掛春聯。
聖上愛好書法,每年年賞裏頭,少不了幾幅春聯。
吳王府去年的舊春聯自然也得撕下來,且要撕得越碎越好,寓意“歲歲平安”。
探雪幾個大丫鬟早先就做過,這回特地把機會讓給新來的朝雯,連著幾個小丫頭,讓一起沾沾龍氣。
撕碎的春聯用紅布包好,放在宗祠的火盆裏燒得幹淨。
新春聯讓府中穩重得力的管事取了一些,貼在大門和二門。
薑澈朋友雖多,卻不是人人都有萬貫家資,有些囊中羞澀的,就以墨寶為贈做年禮,加上甄英幾個小姐妹,連夥房裏都貼上了新春聯。
甄英本來也有心動筆,奈何方才寫了個“福”字,就被小姐妹鬧著下去了——她那一手抄書習得的館閣體方正圓融,做抄錄時自然賞心悅目,可寫在春聯上就顯得拘束。
待到臘月三十當天,屋裏又有一番要忙,隻見裏裏外外煥然一新。門神、春聯、桃符等物都是出自內造,禦筆親提,一番氣象。
吳王府諸門大開,兩側均掛著大紅燈籠,地上鋪滿大紅猩猩氈毯,回廊上打掃得幹幹淨淨,布置得喜氣洋洋——連廊下鳥籠的罩布,都在外頭加了一層大紅罩子。
甄英早起上了香,敬過神,內外打點了一番,見都大差不差,心中才放下。
正室之中,吳王太妃端坐上首,見甄英來了,叫人坐在次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