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一章:人造重力
與此同時,航天飛機內部的另一間居住艙內。
盯著舷窗外的風景看了一會後,助理唐思佳忽然扭過頭來看著徐川,好奇的開口問道。
“教授,話說那個費薩爾親王剛剛跟你聊的人造重力技術,沒辦法做到嗎?”
跟隨著徐川一起來到外太空,她才知道這裏的真實的情況。其他的不說,光是無重力狀態下的行動,就是一件相當困難或者說很難以讓人適應的事情。
聽到唐思佳的詢問,徐川輕輕搖了搖頭,道:“很難,目前來說幾乎沒法做到的。”
費薩爾親王這種外行都能想到的事情,他自然也能想到。
事實上,早在上個世紀米蘇雙方開始太空競賽的時候,就有科學家提出過‘模擬’重力,在航天器上製造人工重力的想法和技術理論。
且不提無重力環境下的行動相當難以讓人適應和麻煩,宇航員或者說人類本身也沒有進化出適於在太空生存的特征。
目前來說,長期生活和工作在太空將對宇航員的健康造成不利的影響,例如骨密度下降,肌肉流失,視力下降等等。
而在長時間的太空飛行過程中,宇航員很難保持平衡,睡眠被剝奪,心髒血管的運轉趨於緩慢,出現腸胃氣脹,甚至會對免疫係統產生一些不利的影響。
這些都是在航天過程中切實存在的。
所以,如果想要實現快速的航天發展,或者說想要在未來實施和探索遙遠的行星,如木星、冥王星,亦或者是更遠的係外星係等持續時間更長的深空探索任務,想辦法解決掉無重力環境對宇航員帶來的影響是必須要跨過去的一道難關。
而這其中,最理想的方式自然是在航天器上打造出人工重力場,模擬地球的重力。
從二十世紀中,航天領域的學者和科學家就在為此想各種辦法,也提出了各式各樣的理論。
但最常見和最可能實現的方法目前來說隻有一種。
就是通過旋轉來模擬重力。
最早,也是最簡單的重力模擬理論,是通過加速度基礎提出來的。
坐過電梯的人都很清楚,在電梯啟動開始上升的時候,你會很清晰的感受到自己對地板施加壓力。
理論上來說,隻要不斷的提供穩定的加速度,就能模擬出類似於重力的環境。
但實際上做到這點幾乎不可能。
因為找不到可以無限保持加速度的引擎,亦或者說你沒法提供那麽多的燃料或工質。
而在此基礎上,科學家想到了另一種方式。
那就是旋轉!
如果有去過遊樂場遊玩,坐過空中飛椅或旋轉飛椅的人就很容易明白,當旋轉的速度越來越快的時候,旋轉產生的離心力就會逐漸的抵消重力,使得椅子上遊客逐步平行於中心的旋轉柱。
相對比保持加速度來提供模擬重力來說,這種方式隻需要提供少量的能源就能使得旋轉椅保持轉動,提供足夠的離心力。
但是它依舊有一個弊端。
那就是如果要提供足夠的離心力,那麽旋轉的速度就要達到一定的高度。
要使離心力達到地麵重力的效果,通過簡單的數學就可以計算出來。
即:f=mrw(w是角速度)替代重力。所以加速度就是rw。代入重力加速度9.8m/s。令rw=9.8。如果飛船旋轉的r為100m,這就要求飛船每秒旋轉18。
換算一下,就是20秒旋轉一圈,能產生足夠的離心力。
聽上去是不是很簡單,但實際上,20秒旋轉一圈,宇航員在這種環境中根本就無法正常的活動。
當然,如果想要將旋轉的時間增加,達到人體能適應的地步也是可以的。
隻不過那需要將航天器的體積或直徑擴大到數百米,甚至是數千米。
這同樣對於航天技術,乃至材料等各方麵都要求極高。
至於其他的方向,什麽引力理論,質量理論,電磁理論什麽的,基本都隻是理論。
甚至可以說其中大部分的方向還隻是個設想,連完善的基礎理論都沒有。
比如引力彎曲重力技術,就是建立在操控引力的基礎上的。
而現在,別說操控引力了,就是連引力到底是什麽,物理學界都還沒有弄清楚呢。
所以人造重力這一技術,目前依舊隻存在於理論中或者說極少部分的實驗室裏麵。
不過如果能做到人造重力的話,對於航天發展的影響絕對是重大的。
人造重力技術的重要性,完全可以說比空天發動機都要大。甚至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不亞於可控核聚變技術。
當然,這是指那種‘完整’或者說‘級別高’的人造重力技術。而不是現在的通過離心力模擬的低層次技術。
不過人造重力的研究方向放到星海研究院,探索一下倒也還是可以的。
方向嘛,分未來和的兩大塊。
未來的方向自然是從最基本的引力方麵入手,研究純理論方向的東西,大概得等大型強粒子對撞機修好後,看看能不能找到引力子的蹤跡了。
而現在嘛,則主要是以應用為主。
無論是製造離心力模擬重力,還是其他的手段,都可以選擇性的進行實驗和嚐試一下。
畢竟太空中無重力的麻煩,是他們已經接觸到了的問題,現在不解決,再多一些年隨著航天技術的發展也遲早需要麵對。
思索了一會,徐川飄到了居住艙的舷窗前,俯瞰著身下的那顆星球。
在經曆了一段時間的繞軌飛行後,如今的星海號航天飛機已經繞到了地球的背光麵。
不過即便是到了背光麵,在夏季的時候,地球也沒有完全陷入黑暗中。
得益於照射於北半球的恒星總能透過弧線折射和散射進來星星點點的亮光,腳下的星球已然不再蔚藍潔白,轉而散射出它更多本身的顏色。
灰黃色的塔克拉裏幹沙漠上飄著幾抹同樣帶著沙黃的雲彩,往北方的海洋看去,那綠色極光仿如給地球帶上了翠綠色的王冠一般。
更引人注目的,是夜晚的燈光。星星點點的明亮匯聚成一片片璀璨的燈海,那是人間煙火,是這顆星球上最燦爛的光芒。
“好美~”
身旁,唐思佳目視著夜晚的地球,那相較於白天完全不同的風景甚至更讓人沉醉。
“教授,那是什麽?”
正在這時,一旁另一個舷窗邊的鄭海似乎注意到了些什麽,扭頭朝著徐川問道。
“什麽什麽?”
徐川看了過來,有些不知道鄭海詢問的是什麽?
“太平洋上空,那邊,教授你看看。”
鄭海伸手指了一下自己舷窗外的風景,徐川飄了過來,好奇的順著他所指的方向看去。
伴隨著航天飛機的繞軌飛行,太平洋逐漸的映入了他的眼簾中。
伴隨著深邃幽暗的深海,一團幽藍色的亮光進入徐川的瞳孔中。
“這是?”
有些好奇的打量了一下這抹幽藍色的亮光,徐川有些詫異:“這是海洋風暴形成的閃電?”
雖然也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的風景,不過依照著腦海中的學識,他很快就做出了相應的判斷。
太平洋上的幽藍色的亮光,最大的可能就是太平洋上生成的風暴中攜帶的海洋了。
“風暴?”
鄭海念叨了一句,微皺著眉頭透過舷窗看著腳下的地球,忽然抬頭看向徐川,問道:“教授,你能通過這閃電團的亮度這些東西計算了一下這風暴的規模麽?”
太平洋上的風暴,而且從地理位置來看,已經相當貼近於華國東海區域了。
作為一名軍人,他腦海中的第一反應就是這個風暴有多大,會不會對沿海區域的城市和百姓造成生命和財產損傷。
聞言,徐川又回頭看了一眼舷窗,目測了一下這團幽藍色風暴的大小。
雖然風暴聚集中形成的閃電團大小並不固定,有時大有時小,但整體還是能評估出一些數據的。
再算上目前的高亮度的閃電團導致旁邊的一些藍白色雲層可見徐川在腦海中簡單的計算了一下。
“從目測的一些數據來看,如果確定這團幽藍色的光是台風形成的閃電團的話,其台風核心,也就是風眼外的雲牆區直徑可能超過了兩百公裏。”
聽到這話,鄭海的臉色頓時就變了。
徐川看了他一眼,好奇的問道:“怎麽了?”
鄭海深吸了口氣,快速的回道:“這有可能是一場超強級別的台風,可能會對沿海地區的城市造成嚴重的破壞或洪澇災害。”
作為特種部隊中出來的人才,對於這些東西他有一些學習。
如果說台風的影響直徑兩百公裏,那並不是什麽事。熱帶風暴和太平洋上的台風幾乎每天都有這種級別的風暴形成。
但是直徑兩百公裏的雲牆區,那就是一場超強的台風了。
徐川微皺著眉頭,問道:“影響會很大嗎?”
鄭海想了想,回道:“如果雲牆區的核心直徑達到了兩百公裏,它的外圍影響範圍至少也在1500公裏以上,甚至能達到1800-2000公裏!”
聽到這個數據,徐川的臉也一下就變了。
兩千公裏的影響範圍,如果它的核心在上海的話,那麽它差不多能以一個圓,覆蓋京城-羊城-星城的整片區域。
“我這就聯係氣象局那邊。”
深吸了口氣,確認了問題的嚴重性後,鄭海從衣服的口袋中掏出來了個衛星電話,通過星海號的聯絡頻道快速的轉接到了地麵,隨後再轉接一遍聯係上了氣象總局。
與此同時,氣象總局的大廈中。
深夜中,二十四小時值班的工作人員看著高軌遙感衛星傳遞回來的數據,一臉的凝重。
在收到了鄭海的電話後,台風監測中心的工作人員迅速調遣了氣象遙感衛星,對東南海區域外沿的太平洋,也就是菲律賓海進行了掃描。
對於華國來說,氣象監測衛星的確是二十四小時工作的,但針對台風的遙感卻是有時段的。
以南海九段線和東海海域為界限,界限以內是二十四小時警戒線,界限外到菲律賓海為四十八小時警戒線。
這個數據差不多是按照區域內的台風登陸大陸的時間,因此不同的區域進行詳細掃描和遙感的時間和次數也會不同。
而鄭海匯報上來的這個台風,生成在四十八小時警戒線內,很接近二十四小時警戒線了。
從遙感衛星的數據分析來看,其風眼核心的能量級別非常高。
十二級風圈(風速達到或超過每秒32.7米的範圍)的半徑達到了驚人兩百三十公裏,與鄭海傳遞回來的判斷數據相當的吻合。
而且,它更驚人的並不是風圈的大小,而是風圈的核心最高速度。
從衛星反饋數據來看,這個才形成不久的‘怪物’,其核心風速已經達到了接近五十米/每秒速度。
這已經是十四級台風的最高強度,再往上一點點,就是十五級台風了。
更關鍵的是,這個龐然大物才堪堪生成,後續隨著時間的推移理論上來說還會有一段時間的加強,也有可能是削弱。
但加強的可能性更大,因為在台風的南部,遙感衛星探測到了副熱高壓帶。
在副熱帶高壓帶的擠壓下,理論上它隻會變的更強。
如果理論判斷沒有出現問題,那麽這個由星海號無意間觀測到的台風,其最終可能會形成十六級超強台風,甚至是十七級超強台風。
這種級別的風暴,如果登陸海岸,將會對沿海城市造成極其嚴重的破壞。
什麽摧毀建築物、橋梁、道路等基礎設施,造成電力、通訊等係統的中斷,引發洪澇、山體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都會出現的。
2013年的時候,超強台風“海燕”以前所未見的強度橫掃菲律賓,最大近100m/s陣風掀起了最高達到14米的台風海嘯。
特大暴雨+海水倒灌,海燕幾乎將登陸地附近的城鎮悉數夷平,造成當地6000多人死亡,經濟損失更是無法計算。
而從目前的遙感數據來看,這個剛生成的台風風暴,其風眼就已經呈現出完美的‘圓形’,其數據強度不弱於十年前的‘海燕’剛形成時。
“十年,這是又一個海燕嗎?”
向著匯報消息的鄭海道了聲謝,工作人員掛斷了通訊電話,嘴裏念叨了一句後,臉色沉重的拿起桌上的紅色緊急聯係電話,撥給了自己的上司。
這種級別的台風,即便是有做預警,也有可能對沿海地區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甚至是危機百姓的生命。
慶幸的是,在剛形成的階段,它就被發現了,他們還有時間來進行監控和做預警手段!
與此同時,航天飛機內部的另一間居住艙內。
盯著舷窗外的風景看了一會後,助理唐思佳忽然扭過頭來看著徐川,好奇的開口問道。
“教授,話說那個費薩爾親王剛剛跟你聊的人造重力技術,沒辦法做到嗎?”
跟隨著徐川一起來到外太空,她才知道這裏的真實的情況。其他的不說,光是無重力狀態下的行動,就是一件相當困難或者說很難以讓人適應的事情。
聽到唐思佳的詢問,徐川輕輕搖了搖頭,道:“很難,目前來說幾乎沒法做到的。”
費薩爾親王這種外行都能想到的事情,他自然也能想到。
事實上,早在上個世紀米蘇雙方開始太空競賽的時候,就有科學家提出過‘模擬’重力,在航天器上製造人工重力的想法和技術理論。
且不提無重力環境下的行動相當難以讓人適應和麻煩,宇航員或者說人類本身也沒有進化出適於在太空生存的特征。
目前來說,長期生活和工作在太空將對宇航員的健康造成不利的影響,例如骨密度下降,肌肉流失,視力下降等等。
而在長時間的太空飛行過程中,宇航員很難保持平衡,睡眠被剝奪,心髒血管的運轉趨於緩慢,出現腸胃氣脹,甚至會對免疫係統產生一些不利的影響。
這些都是在航天過程中切實存在的。
所以,如果想要實現快速的航天發展,或者說想要在未來實施和探索遙遠的行星,如木星、冥王星,亦或者是更遠的係外星係等持續時間更長的深空探索任務,想辦法解決掉無重力環境對宇航員帶來的影響是必須要跨過去的一道難關。
而這其中,最理想的方式自然是在航天器上打造出人工重力場,模擬地球的重力。
從二十世紀中,航天領域的學者和科學家就在為此想各種辦法,也提出了各式各樣的理論。
但最常見和最可能實現的方法目前來說隻有一種。
就是通過旋轉來模擬重力。
最早,也是最簡單的重力模擬理論,是通過加速度基礎提出來的。
坐過電梯的人都很清楚,在電梯啟動開始上升的時候,你會很清晰的感受到自己對地板施加壓力。
理論上來說,隻要不斷的提供穩定的加速度,就能模擬出類似於重力的環境。
但實際上做到這點幾乎不可能。
因為找不到可以無限保持加速度的引擎,亦或者說你沒法提供那麽多的燃料或工質。
而在此基礎上,科學家想到了另一種方式。
那就是旋轉!
如果有去過遊樂場遊玩,坐過空中飛椅或旋轉飛椅的人就很容易明白,當旋轉的速度越來越快的時候,旋轉產生的離心力就會逐漸的抵消重力,使得椅子上遊客逐步平行於中心的旋轉柱。
相對比保持加速度來提供模擬重力來說,這種方式隻需要提供少量的能源就能使得旋轉椅保持轉動,提供足夠的離心力。
但是它依舊有一個弊端。
那就是如果要提供足夠的離心力,那麽旋轉的速度就要達到一定的高度。
要使離心力達到地麵重力的效果,通過簡單的數學就可以計算出來。
即:f=mrw(w是角速度)替代重力。所以加速度就是rw。代入重力加速度9.8m/s。令rw=9.8。如果飛船旋轉的r為100m,這就要求飛船每秒旋轉18。
換算一下,就是20秒旋轉一圈,能產生足夠的離心力。
聽上去是不是很簡單,但實際上,20秒旋轉一圈,宇航員在這種環境中根本就無法正常的活動。
當然,如果想要將旋轉的時間增加,達到人體能適應的地步也是可以的。
隻不過那需要將航天器的體積或直徑擴大到數百米,甚至是數千米。
這同樣對於航天技術,乃至材料等各方麵都要求極高。
至於其他的方向,什麽引力理論,質量理論,電磁理論什麽的,基本都隻是理論。
甚至可以說其中大部分的方向還隻是個設想,連完善的基礎理論都沒有。
比如引力彎曲重力技術,就是建立在操控引力的基礎上的。
而現在,別說操控引力了,就是連引力到底是什麽,物理學界都還沒有弄清楚呢。
所以人造重力這一技術,目前依舊隻存在於理論中或者說極少部分的實驗室裏麵。
不過如果能做到人造重力的話,對於航天發展的影響絕對是重大的。
人造重力技術的重要性,完全可以說比空天發動機都要大。甚至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不亞於可控核聚變技術。
當然,這是指那種‘完整’或者說‘級別高’的人造重力技術。而不是現在的通過離心力模擬的低層次技術。
不過人造重力的研究方向放到星海研究院,探索一下倒也還是可以的。
方向嘛,分未來和的兩大塊。
未來的方向自然是從最基本的引力方麵入手,研究純理論方向的東西,大概得等大型強粒子對撞機修好後,看看能不能找到引力子的蹤跡了。
而現在嘛,則主要是以應用為主。
無論是製造離心力模擬重力,還是其他的手段,都可以選擇性的進行實驗和嚐試一下。
畢竟太空中無重力的麻煩,是他們已經接觸到了的問題,現在不解決,再多一些年隨著航天技術的發展也遲早需要麵對。
思索了一會,徐川飄到了居住艙的舷窗前,俯瞰著身下的那顆星球。
在經曆了一段時間的繞軌飛行後,如今的星海號航天飛機已經繞到了地球的背光麵。
不過即便是到了背光麵,在夏季的時候,地球也沒有完全陷入黑暗中。
得益於照射於北半球的恒星總能透過弧線折射和散射進來星星點點的亮光,腳下的星球已然不再蔚藍潔白,轉而散射出它更多本身的顏色。
灰黃色的塔克拉裏幹沙漠上飄著幾抹同樣帶著沙黃的雲彩,往北方的海洋看去,那綠色極光仿如給地球帶上了翠綠色的王冠一般。
更引人注目的,是夜晚的燈光。星星點點的明亮匯聚成一片片璀璨的燈海,那是人間煙火,是這顆星球上最燦爛的光芒。
“好美~”
身旁,唐思佳目視著夜晚的地球,那相較於白天完全不同的風景甚至更讓人沉醉。
“教授,那是什麽?”
正在這時,一旁另一個舷窗邊的鄭海似乎注意到了些什麽,扭頭朝著徐川問道。
“什麽什麽?”
徐川看了過來,有些不知道鄭海詢問的是什麽?
“太平洋上空,那邊,教授你看看。”
鄭海伸手指了一下自己舷窗外的風景,徐川飄了過來,好奇的順著他所指的方向看去。
伴隨著航天飛機的繞軌飛行,太平洋逐漸的映入了他的眼簾中。
伴隨著深邃幽暗的深海,一團幽藍色的亮光進入徐川的瞳孔中。
“這是?”
有些好奇的打量了一下這抹幽藍色的亮光,徐川有些詫異:“這是海洋風暴形成的閃電?”
雖然也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的風景,不過依照著腦海中的學識,他很快就做出了相應的判斷。
太平洋上的幽藍色的亮光,最大的可能就是太平洋上生成的風暴中攜帶的海洋了。
“風暴?”
鄭海念叨了一句,微皺著眉頭透過舷窗看著腳下的地球,忽然抬頭看向徐川,問道:“教授,你能通過這閃電團的亮度這些東西計算了一下這風暴的規模麽?”
太平洋上的風暴,而且從地理位置來看,已經相當貼近於華國東海區域了。
作為一名軍人,他腦海中的第一反應就是這個風暴有多大,會不會對沿海區域的城市和百姓造成生命和財產損傷。
聞言,徐川又回頭看了一眼舷窗,目測了一下這團幽藍色風暴的大小。
雖然風暴聚集中形成的閃電團大小並不固定,有時大有時小,但整體還是能評估出一些數據的。
再算上目前的高亮度的閃電團導致旁邊的一些藍白色雲層可見徐川在腦海中簡單的計算了一下。
“從目測的一些數據來看,如果確定這團幽藍色的光是台風形成的閃電團的話,其台風核心,也就是風眼外的雲牆區直徑可能超過了兩百公裏。”
聽到這話,鄭海的臉色頓時就變了。
徐川看了他一眼,好奇的問道:“怎麽了?”
鄭海深吸了口氣,快速的回道:“這有可能是一場超強級別的台風,可能會對沿海地區的城市造成嚴重的破壞或洪澇災害。”
作為特種部隊中出來的人才,對於這些東西他有一些學習。
如果說台風的影響直徑兩百公裏,那並不是什麽事。熱帶風暴和太平洋上的台風幾乎每天都有這種級別的風暴形成。
但是直徑兩百公裏的雲牆區,那就是一場超強的台風了。
徐川微皺著眉頭,問道:“影響會很大嗎?”
鄭海想了想,回道:“如果雲牆區的核心直徑達到了兩百公裏,它的外圍影響範圍至少也在1500公裏以上,甚至能達到1800-2000公裏!”
聽到這個數據,徐川的臉也一下就變了。
兩千公裏的影響範圍,如果它的核心在上海的話,那麽它差不多能以一個圓,覆蓋京城-羊城-星城的整片區域。
“我這就聯係氣象局那邊。”
深吸了口氣,確認了問題的嚴重性後,鄭海從衣服的口袋中掏出來了個衛星電話,通過星海號的聯絡頻道快速的轉接到了地麵,隨後再轉接一遍聯係上了氣象總局。
與此同時,氣象總局的大廈中。
深夜中,二十四小時值班的工作人員看著高軌遙感衛星傳遞回來的數據,一臉的凝重。
在收到了鄭海的電話後,台風監測中心的工作人員迅速調遣了氣象遙感衛星,對東南海區域外沿的太平洋,也就是菲律賓海進行了掃描。
對於華國來說,氣象監測衛星的確是二十四小時工作的,但針對台風的遙感卻是有時段的。
以南海九段線和東海海域為界限,界限以內是二十四小時警戒線,界限外到菲律賓海為四十八小時警戒線。
這個數據差不多是按照區域內的台風登陸大陸的時間,因此不同的區域進行詳細掃描和遙感的時間和次數也會不同。
而鄭海匯報上來的這個台風,生成在四十八小時警戒線內,很接近二十四小時警戒線了。
從遙感衛星的數據分析來看,其風眼核心的能量級別非常高。
十二級風圈(風速達到或超過每秒32.7米的範圍)的半徑達到了驚人兩百三十公裏,與鄭海傳遞回來的判斷數據相當的吻合。
而且,它更驚人的並不是風圈的大小,而是風圈的核心最高速度。
從衛星反饋數據來看,這個才形成不久的‘怪物’,其核心風速已經達到了接近五十米/每秒速度。
這已經是十四級台風的最高強度,再往上一點點,就是十五級台風了。
更關鍵的是,這個龐然大物才堪堪生成,後續隨著時間的推移理論上來說還會有一段時間的加強,也有可能是削弱。
但加強的可能性更大,因為在台風的南部,遙感衛星探測到了副熱高壓帶。
在副熱帶高壓帶的擠壓下,理論上它隻會變的更強。
如果理論判斷沒有出現問題,那麽這個由星海號無意間觀測到的台風,其最終可能會形成十六級超強台風,甚至是十七級超強台風。
這種級別的風暴,如果登陸海岸,將會對沿海城市造成極其嚴重的破壞。
什麽摧毀建築物、橋梁、道路等基礎設施,造成電力、通訊等係統的中斷,引發洪澇、山體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都會出現的。
2013年的時候,超強台風“海燕”以前所未見的強度橫掃菲律賓,最大近100m/s陣風掀起了最高達到14米的台風海嘯。
特大暴雨+海水倒灌,海燕幾乎將登陸地附近的城鎮悉數夷平,造成當地6000多人死亡,經濟損失更是無法計算。
而從目前的遙感數據來看,這個剛生成的台風風暴,其風眼就已經呈現出完美的‘圓形’,其數據強度不弱於十年前的‘海燕’剛形成時。
“十年,這是又一個海燕嗎?”
向著匯報消息的鄭海道了聲謝,工作人員掛斷了通訊電話,嘴裏念叨了一句後,臉色沉重的拿起桌上的紅色緊急聯係電話,撥給了自己的上司。
這種級別的台風,即便是有做預警,也有可能對沿海地區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甚至是危機百姓的生命。
慶幸的是,在剛形成的階段,它就被發現了,他們還有時間來進行監控和做預警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