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又一觀後,道人讓李餘自己安排自己,便回到了自己靜室。
李餘把自己收拾幹淨後,回到自己房裏拿起白天的一本道經讀了起來。
濃鬱的夜色把四周的一切都籠罩在極致的安靜之中,可偏偏在這極致的寧靜之中,又能若隱若現的聽到李餘房中傳來的淺淺的讀經聲,他越讀越深入,直至把自己給忘了,全部心神都投入到了讀道經之中。
於是,便出現了白天的一幕。
陣陣大道浮動的波紋向周圍四散開去,把整座天門鎮,乃至天門鎮周圍的海域都引起了共鳴。
臨道人從他靜室中睜開眼,無奈的笑道,“看來白天的道振並不是意外啊,我撿來的這個小弟子還真是萬中無一。”
說完,便隱去身形來到李餘房中,臨道人深深看了一眼李餘,發現還是看不出來什麽異樣,隻好作罷,搖了搖頭,歎口氣道,“也罷,無論你到底是誰,是何存在,既然現在你是我弟子,在我有生之年,我都會給你一個最安全的生長環境,讓你能心無旁騖的成長。”
說完,便抬手掐訣,嘴裏念念有詞,在他身上給李餘布下了一個道封。
如今,道人算是完全確定了白天李餘引出來的道振不是意外,而是由於李餘本身的特殊,加上又一觀裏有著得天獨厚的道蘊,兩者作用之下,才會引發道振。這道振若落在有心人眼裏,恐怕會給李餘造成不小的麻煩,所以,這道道封封的隻是又一觀與李餘產生的聯係。
在道人看來,李餘能引發道振並不是什麽好事,雖然這可以使別人受益,但在現在的李餘身上隻能給他帶來無盡的麻煩。
道封一下,所有的道振便消失不見了。
這一切李餘都不知,他此時深深沉迷在讀道經的天人合一狀態中,臨道人看著李餘這番情狀心中也是感慨不已,‘若他開始修行,恐怕世上沒人比得上他的速度吧!’
突然,他目光看向屋外,似是穿透牆壁看向更遠的遠方,在幾個方位處短暫的停留了一瞬,便倏忽而過,嘴裏冷笑一聲,道,“這隻是一個小小的教訓,下次再犯,定斬不饒。”
話音剛落,隻見紙紮鋪的那名白發老嫗便口吐鮮血,臉色灰白,眼神憤恨外還有一絲恐懼,有些心不甘情不願的道,“沒想到他的實力竟恐怖如斯,看來,要早做打算了,不然隻怕到時寸步難行。”
酒樓裏的那名廚子倒比那名老嫗好些,在道人的眼神掃過來的時候,他就及時察覺到了,因而及時抽回了自己的神識,但道人的一聲叱喝還是落在了他的心湖之中,讓他氣血翻騰,神魂不穩,他努力平息自己體內翻湧的氣息,道,“這老不死的,終究還是踏上了那一步啊!”
書塾的兩位夫子此時在對弈,他們倒並那麽下作去偷窺道人,那名年長些的夫子落下一子道,“你覺得他是何用意?”
麵前那名青絲儒衫的夫子一派沉思,眉頭緊鎖,目光緊緊盯著眼前的棋盤,久而未下,良久,他才緩緩落下一子,道,“也許,這與他有關也無關。”
年長的夫子抬頭看了眼青絲夫子,細細體味這句話,有關無關,反而把這件事本身的意義給削弱了,隻落在引發這件事的對象是誰身上,“既如此,那我便去查一查他帶回來的那名小孩,如果那名小孩真的大有來頭,或許到時候我們可以把他帶回學宮。”
那名釣魚老叟早回到了他在海邊的茅草屋了,晚上道振再起的時候,他本來也想去探索一番,可想到對方的身份,他還是強忍住了內心的好奇,一番糾結之下,他徹底放棄了,歎了口氣道,“算了,這麽多年他都對我視而不見,我又何必再去叨擾他,畢竟,唉!”
錦袍男子與城主各在自己房間,可兩人的狀態卻大有不同,一個紅光滿麵,似是從剛才的道振中得到了什麽好處,此時正在探索他下一步境界的道路。另一個臉白如血,席前吐了一口好大的血,落在青黑色的地磚之上,像開了一朵妖冶的花,他恨恨的道,“實力再強又如何,有些事是你想攔就攔的住的嗎?”
打鐵的漢子倒是沒受什麽影響,他本來就對有道振這件事沒太多好奇,反而對那些人一而再再而三的去挑釁道人感到好奇,他好奇最後道人會怎麽處理那些人,所以,他僅僅是遠遠觀望,道人也便沒有多為難他,等他察覺到那些人自討苦吃後,他頗有幸災樂禍之感,道,“活該。都以為他是好惹的嗎,死都不知道怎麽死的。”
晚上的小插曲很快就消弭於無形了,眾人皆心有所思,注定是個不眠之夜,可這不代表當事人李餘也會如此,他讀完道經後,感覺差不多記住了,便放下整理睡覺了。
第二天,他很早就起來了,先去藏書室找了本道經讀,後又把院子都打掃了一遍,又給院中的花花草草,還有那顆碩大的銀杏樹澆了水,做了些早飯送到了道人的靜室中,道人看著眼前雖然簡單但精致的早點,心中很是蘊藉,他邊吃,邊問道,“今天讀了道經了嗎?”
李餘點頭道,“我今天又去拿了本新的道經讀。”
道人問道,“昨天那本你都背熟了?”
李餘道,“是的,師父。”
道人倒是不奇怪,李餘本來還以為道人會抽問幾句,沒想到他似乎不在意,便有些疑惑道,“師父難道不抽問幾句嗎?”
道人道,“為什麽要抽問?”
李餘道,“師父就不怕我敷衍你嗎?以前我在書塾讀書時,夫子都要抽問我的。”
道人笑了聲道,“讀道經是你的事,你要是想敷衍,最後害的是你自己,何況,我不覺得你會是敷衍我的孩子。而且,你有過目不忘的能力,我一點都不奇怪,你要是表現的太普通反而我才覺得你奇怪了。”
李餘有些害羞的笑了下,沒想到師父誇人也這麽直白,讓他有些無措。
然後,他便又聽到道人道,“可是,你有這樣的能力,也要適時懂的藏拙,要知道,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在你未成長起來之前,你的諸多能力能隱藏便隱藏,否則,可能會給你帶來滅頂之災。知道嗎?”
李餘點頭答應了,他又聽著道人問他,“今天跟沈家兄妹去哪裏玩?”
李餘道,“沈洵哥哥要帶我去個叫周策哥哥的人家裏。”
道人倒是不覺得奇怪,他若有所思的笑了下,“他呀!也不錯,你們好好玩,沈家兄妹都是心思澄澈,純然天性的人,你跟他們在一起玩我也放心。”
李餘何其聰慧,他一下就聽出了道人這話的不同,明明剛才談到了三個人,可道人卻隻對其中的沈氏兄妹做了點評,而對第三個名叫周策避而不談,他想了下後,還是道,“師父,可是那個叫周策的哥哥有什麽不對嗎?”
道人笑道,“世上之人本就千奇百怪,各有不同,好比各花入各眼,有人愛牡丹,有人愛芍藥,有人愛蓮花,可都無法說哪一種花更好,究其本質,還在於不同的人之間趣味是否相同,若是相同自然是好,若是不同,也大可抱著遠觀的態度,實在不必一棒打死。但說到底,最後還是要每個人自己先去接觸過,才能有自己結論與看法,別人的看法聽得太多反而會造成先入為主的偏見。”
這下,李餘可算又知道了他這便宜師父的一個特性,那就是很會打太極,可師父說錯了嗎,好像也沒有,當初阿婆也曾跟他說過類似的話,能有誌趣相投的朋友自然是好,可若對方不合眼緣,也實在不必在人前多加評論,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往往隨著世事變遷也會有很大的不同。
這般想著,他也對周策到底是怎樣的人有了點好奇之心。
很快,沈氏兄妹就來找李餘了,眾人拜別了臨道人後,便出門去找周策了。
天門鎮的人群居住以東南西北分為四個方位,中央立著一塊巨大的石碑,聽這裏的老人說,這是天門鎮的擎天之柱,隻要有這石碑在,天門鎮便能屹立不倒。
東麵以城主府為帶領,屬於富貴之人,有官身之人居住的地方,除此之外,還有部分大家族的人也在東麵有府邸;南麵大多數是修行之人居住的地方,當然也包括了天門鎮外的宗派在此的駐紮之處;西麵是普通人,沒官身,沒修行,隻是普通百姓居住的地方,沈家與又一觀便在西麵;至於北麵,則是多數散修妖邪之人居住之地。
沈洵他們此時便要從西麵到東麵去,沈洵一路上都為李餘詳細說著天門鎮的分布情況,及介紹著各個地方居住的人的不同。
當然,沈氏兄妹沒有修行,也沒有什麽天賦的分辨陰陽的能力,所以一路前行之時,李餘都在細細感受周圍帶給他的氣息。
在沈氏兄妹的口中,東麵的人矜貴自傲,有種高人一等的感覺,落在李餘的眼裏,東麵的氣息則是很明顯的有煌煌天威的感覺;南麵的人氣息混雜,但也不失為光明正大,一派正氣凜然——大概這也跟書塾在南麵的原因;北麵則讓他覺得有些不適,頗有種陰寒冷辣的感覺;至於他們自己住的西麵,倒是中正平和,很貼合‘人’的這個身份。
李餘把自己收拾幹淨後,回到自己房裏拿起白天的一本道經讀了起來。
濃鬱的夜色把四周的一切都籠罩在極致的安靜之中,可偏偏在這極致的寧靜之中,又能若隱若現的聽到李餘房中傳來的淺淺的讀經聲,他越讀越深入,直至把自己給忘了,全部心神都投入到了讀道經之中。
於是,便出現了白天的一幕。
陣陣大道浮動的波紋向周圍四散開去,把整座天門鎮,乃至天門鎮周圍的海域都引起了共鳴。
臨道人從他靜室中睜開眼,無奈的笑道,“看來白天的道振並不是意外啊,我撿來的這個小弟子還真是萬中無一。”
說完,便隱去身形來到李餘房中,臨道人深深看了一眼李餘,發現還是看不出來什麽異樣,隻好作罷,搖了搖頭,歎口氣道,“也罷,無論你到底是誰,是何存在,既然現在你是我弟子,在我有生之年,我都會給你一個最安全的生長環境,讓你能心無旁騖的成長。”
說完,便抬手掐訣,嘴裏念念有詞,在他身上給李餘布下了一個道封。
如今,道人算是完全確定了白天李餘引出來的道振不是意外,而是由於李餘本身的特殊,加上又一觀裏有著得天獨厚的道蘊,兩者作用之下,才會引發道振。這道振若落在有心人眼裏,恐怕會給李餘造成不小的麻煩,所以,這道道封封的隻是又一觀與李餘產生的聯係。
在道人看來,李餘能引發道振並不是什麽好事,雖然這可以使別人受益,但在現在的李餘身上隻能給他帶來無盡的麻煩。
道封一下,所有的道振便消失不見了。
這一切李餘都不知,他此時深深沉迷在讀道經的天人合一狀態中,臨道人看著李餘這番情狀心中也是感慨不已,‘若他開始修行,恐怕世上沒人比得上他的速度吧!’
突然,他目光看向屋外,似是穿透牆壁看向更遠的遠方,在幾個方位處短暫的停留了一瞬,便倏忽而過,嘴裏冷笑一聲,道,“這隻是一個小小的教訓,下次再犯,定斬不饒。”
話音剛落,隻見紙紮鋪的那名白發老嫗便口吐鮮血,臉色灰白,眼神憤恨外還有一絲恐懼,有些心不甘情不願的道,“沒想到他的實力竟恐怖如斯,看來,要早做打算了,不然隻怕到時寸步難行。”
酒樓裏的那名廚子倒比那名老嫗好些,在道人的眼神掃過來的時候,他就及時察覺到了,因而及時抽回了自己的神識,但道人的一聲叱喝還是落在了他的心湖之中,讓他氣血翻騰,神魂不穩,他努力平息自己體內翻湧的氣息,道,“這老不死的,終究還是踏上了那一步啊!”
書塾的兩位夫子此時在對弈,他們倒並那麽下作去偷窺道人,那名年長些的夫子落下一子道,“你覺得他是何用意?”
麵前那名青絲儒衫的夫子一派沉思,眉頭緊鎖,目光緊緊盯著眼前的棋盤,久而未下,良久,他才緩緩落下一子,道,“也許,這與他有關也無關。”
年長的夫子抬頭看了眼青絲夫子,細細體味這句話,有關無關,反而把這件事本身的意義給削弱了,隻落在引發這件事的對象是誰身上,“既如此,那我便去查一查他帶回來的那名小孩,如果那名小孩真的大有來頭,或許到時候我們可以把他帶回學宮。”
那名釣魚老叟早回到了他在海邊的茅草屋了,晚上道振再起的時候,他本來也想去探索一番,可想到對方的身份,他還是強忍住了內心的好奇,一番糾結之下,他徹底放棄了,歎了口氣道,“算了,這麽多年他都對我視而不見,我又何必再去叨擾他,畢竟,唉!”
錦袍男子與城主各在自己房間,可兩人的狀態卻大有不同,一個紅光滿麵,似是從剛才的道振中得到了什麽好處,此時正在探索他下一步境界的道路。另一個臉白如血,席前吐了一口好大的血,落在青黑色的地磚之上,像開了一朵妖冶的花,他恨恨的道,“實力再強又如何,有些事是你想攔就攔的住的嗎?”
打鐵的漢子倒是沒受什麽影響,他本來就對有道振這件事沒太多好奇,反而對那些人一而再再而三的去挑釁道人感到好奇,他好奇最後道人會怎麽處理那些人,所以,他僅僅是遠遠觀望,道人也便沒有多為難他,等他察覺到那些人自討苦吃後,他頗有幸災樂禍之感,道,“活該。都以為他是好惹的嗎,死都不知道怎麽死的。”
晚上的小插曲很快就消弭於無形了,眾人皆心有所思,注定是個不眠之夜,可這不代表當事人李餘也會如此,他讀完道經後,感覺差不多記住了,便放下整理睡覺了。
第二天,他很早就起來了,先去藏書室找了本道經讀,後又把院子都打掃了一遍,又給院中的花花草草,還有那顆碩大的銀杏樹澆了水,做了些早飯送到了道人的靜室中,道人看著眼前雖然簡單但精致的早點,心中很是蘊藉,他邊吃,邊問道,“今天讀了道經了嗎?”
李餘點頭道,“我今天又去拿了本新的道經讀。”
道人問道,“昨天那本你都背熟了?”
李餘道,“是的,師父。”
道人倒是不奇怪,李餘本來還以為道人會抽問幾句,沒想到他似乎不在意,便有些疑惑道,“師父難道不抽問幾句嗎?”
道人道,“為什麽要抽問?”
李餘道,“師父就不怕我敷衍你嗎?以前我在書塾讀書時,夫子都要抽問我的。”
道人笑了聲道,“讀道經是你的事,你要是想敷衍,最後害的是你自己,何況,我不覺得你會是敷衍我的孩子。而且,你有過目不忘的能力,我一點都不奇怪,你要是表現的太普通反而我才覺得你奇怪了。”
李餘有些害羞的笑了下,沒想到師父誇人也這麽直白,讓他有些無措。
然後,他便又聽到道人道,“可是,你有這樣的能力,也要適時懂的藏拙,要知道,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在你未成長起來之前,你的諸多能力能隱藏便隱藏,否則,可能會給你帶來滅頂之災。知道嗎?”
李餘點頭答應了,他又聽著道人問他,“今天跟沈家兄妹去哪裏玩?”
李餘道,“沈洵哥哥要帶我去個叫周策哥哥的人家裏。”
道人倒是不覺得奇怪,他若有所思的笑了下,“他呀!也不錯,你們好好玩,沈家兄妹都是心思澄澈,純然天性的人,你跟他們在一起玩我也放心。”
李餘何其聰慧,他一下就聽出了道人這話的不同,明明剛才談到了三個人,可道人卻隻對其中的沈氏兄妹做了點評,而對第三個名叫周策避而不談,他想了下後,還是道,“師父,可是那個叫周策的哥哥有什麽不對嗎?”
道人笑道,“世上之人本就千奇百怪,各有不同,好比各花入各眼,有人愛牡丹,有人愛芍藥,有人愛蓮花,可都無法說哪一種花更好,究其本質,還在於不同的人之間趣味是否相同,若是相同自然是好,若是不同,也大可抱著遠觀的態度,實在不必一棒打死。但說到底,最後還是要每個人自己先去接觸過,才能有自己結論與看法,別人的看法聽得太多反而會造成先入為主的偏見。”
這下,李餘可算又知道了他這便宜師父的一個特性,那就是很會打太極,可師父說錯了嗎,好像也沒有,當初阿婆也曾跟他說過類似的話,能有誌趣相投的朋友自然是好,可若對方不合眼緣,也實在不必在人前多加評論,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往往隨著世事變遷也會有很大的不同。
這般想著,他也對周策到底是怎樣的人有了點好奇之心。
很快,沈氏兄妹就來找李餘了,眾人拜別了臨道人後,便出門去找周策了。
天門鎮的人群居住以東南西北分為四個方位,中央立著一塊巨大的石碑,聽這裏的老人說,這是天門鎮的擎天之柱,隻要有這石碑在,天門鎮便能屹立不倒。
東麵以城主府為帶領,屬於富貴之人,有官身之人居住的地方,除此之外,還有部分大家族的人也在東麵有府邸;南麵大多數是修行之人居住的地方,當然也包括了天門鎮外的宗派在此的駐紮之處;西麵是普通人,沒官身,沒修行,隻是普通百姓居住的地方,沈家與又一觀便在西麵;至於北麵,則是多數散修妖邪之人居住之地。
沈洵他們此時便要從西麵到東麵去,沈洵一路上都為李餘詳細說著天門鎮的分布情況,及介紹著各個地方居住的人的不同。
當然,沈氏兄妹沒有修行,也沒有什麽天賦的分辨陰陽的能力,所以一路前行之時,李餘都在細細感受周圍帶給他的氣息。
在沈氏兄妹的口中,東麵的人矜貴自傲,有種高人一等的感覺,落在李餘的眼裏,東麵的氣息則是很明顯的有煌煌天威的感覺;南麵的人氣息混雜,但也不失為光明正大,一派正氣凜然——大概這也跟書塾在南麵的原因;北麵則讓他覺得有些不適,頗有種陰寒冷辣的感覺;至於他們自己住的西麵,倒是中正平和,很貼合‘人’的這個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