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道陵,相傳為西漢開國功臣張良的第八世孫。


    漢光武建武十年正月十五日生於豐縣阿房村。張道陵的父親叫張大順,好神仙之術,自稱“桐柏真人”,生下兒子,即取名為“陵”,希望將來能追隨先祖,遠離塵世,登陵成仙。


    張道陵自幼聰慧過人,七歲便讀通《道德經》。為太學書生時,博通《五經》,天文地理、河洛讖緯之書無不通曉,從其學者千餘人。


    但常歎息所讀之書無法解決生死問題,於是棄儒改學長生之道。


    張道陵26歲時曾官拜江州令,但不久就辭官隱居到洛陽北邙山中,精思學道。


    漢章帝、漢和帝先後征召其為太傅、冀縣侯等職,均辭。


    之後張道陵開始雲遊名山大川、訪道求仙。


    先是南遊淮河,居桐柏太平山,後與弟子王長、趙升一起渡江南下到了江西貴溪縣雲錦山。


    雲錦山山清水秀,景色清幽,為古仙人棲息之所,張道陵就在山上結廬而居,並築壇煉丹。


    傳說三年後神丹成,龍虎出現,故此山又稱龍虎山。時年張道陵60歲,聽聞蜀中民風純厚,易可教化,便移居四川鶴鳴山。


    相傳漢順帝漢安元年(142)正月十五日,太上老君降臨蜀地,傳授張道陵“正一盟威之道”,囑其掃除妖魔,救護生民。張道陵就此創立了道教,尊老子為教祖,以“道”為最高信仰。


    永壽二年(156)升仙而去,時年123歲。


    唐玄宗天寶七年(748年),因老子之故冊贈張道陵為“太師”。禧宗中和四年(884年),封為“三天扶教大法師”。


    宋徽宗大觀二年(1108年),冊贈“正一靖應真君”,理宗加封“三天扶教輔元大法師,正一靖應顯佑真君”。


    元成宗加封“正一衝玄神化靜應顯佑真君”。明崇禎皇帝加贈“六合無窮高明上帝”。


    正一派稱祖天師、泰玄上相、大聖降魔護道天尊。


    老子創造了道家,而張道陵,創造了道教。


    是道教的祖師爺中的祖師爺。


    夏亞的賦與命運之所以需要模板,是因為直接編織命運需要耗費更多的精力跟時間,所以直接套用模板會更加簡單一些。


    但是,這也並不代表他一定得套用影視作品的模板,古代傳說也是可以的。


    “現在感覺如何?”夏亞說。


    張道陵看了看自己的雙手,有些迷茫的說。


    “這是奪舍,還是轉世覺醒了前世?”


    頓了頓,他繼續道,“這具身體的情況太差了,三關九竅、奇經八脈通堵,靈台蒙蔽,三花聚頂,五氣朝元也都沒有.”


    三關九竅,奇經八脈都是構成人體的小天地重要部分。


    三關九竅則是靈氣流通的狹窄處,打開之後靈氣流通自然就會更加順暢,而且可動用的靈氣也會更加龐大。


    雖然本質上魔力跟靈氣是一個東西,但不同的文明也有不同的修煉方法。


    數千年的智慧讓老祖宗們明白以何種方式可以更好的挖掘體內的潛能。


    當然,霍格沃茨也同樣有挖掘潛能的方法,比如必修課中的冥想課。


    前麵有淺提過小源跟大源。


    大源指的是大源頭的意思,魔力的源頭來自兩個地方,一個是小源,指的是身體中蘊含的魔力,而大源,則就是世界中蘊含的魔力了。


    在這個時代,絕大多數的魔法師隻能動用自己體內的魔力,而隻有一些強大的魔法師,亦或者通過某些特殊的魔法道具才能溝通到大源的魔力。


    在比較久遠的神代,許多的魔法師都可以動用大源的魔力。


    而在道家學說中,就有講述過為何會是這種情況。


    道家有先天跟後天的說法。


    先天之氣,講的是人的本元真氣,也叫元氣,真氣。


    人未出生之前,在母胎裏,是具有這種先天之氣的,人出生後,臍帶一剪掉,呼吸了空氣,吃了五穀,那就沾染了後天的汙濁、從先天掉到了後天。


    先天可以更加方便的與天地同一,調動大源的魔力,在神代,有很多的先天生靈,所以可以自如調動大源。


    但隨著末法時代的到來,後天生靈就更多了。


    故而道教修行者一生都在追求重新回到先天,也就是不食五穀,而這也是為什麽道教會有辟穀這一境界的由來。


    而且他們也確實有方法,比如煉精化氣,這個精就是包括腎精在內的五髒六腑的精華,將這些精華煉化,轉化為元氣。


    而三花聚頂,五氣朝元就是煉精化氣完成的標誌。


    三花即是“精”“氣”“神”。“五氣”,便是心、肝、脾、肺、腎或另用五行的代號,即是金、木、水、火、土等。


    三花聚頂,就是奇經八脈暢通的情況下,漸漸到達忘去身體的感覺,周身如嬰兒似的柔和輕軟,非常安適妥帖,若存若亡。


    此時,唯一還有感覺的便是頭腦的反應。再漸漸的靜定下去,眼前的目光便有返照的現象。


    隻有頭頂“泥洹宮”“百會穴”部分,感覺如天窗的開啟,如陽光的透射,豁然開朗而呈現無比的清涼之感。猶如乘虛而下的一股清虛之氣,下降而遍灑及於全身。


    “五氣朝元”的景象是由於以上所講“三花聚頂”景象的呈現,或者在同一時間,或在稍息之後,忽然感覺呼吸之氣自然地完全停止,周身綿軟,不藉後天的呼吸而溫暖怡適。


    也就是回到了母胎中的感覺。


    隻是過了很長的一段時間,偶然的需要極其輕微的呼吸一次。


    在那之後的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都是讓人逐漸的後天返先天,溝通大源,到天人合一,直至聯通根源,也就是聯通“道”的階段。


    他們有更加係統性的,從下至上的方法,當然,這種方法是有門檻的,不是所有人都能走到最後。


    在道教的專業術語中有一個“性與命”的概念。


    性指人內在的道,心性、思想、秉性、性格、精神等。命指人外在的道,身體、生命、能量、命運、物質等。


    而道家則講究性命雙修也就是指“神形兼修”、心身全麵修煉。


    但是無論是西方的魔法體係還是佛教,其實都隻修“性”,也就是精神力量。


    這些其實都是通往根源的方法。


    但不可否認的是,想要獲得某些東西就得舍棄某些東西,性命雙修的難度也是最大的。


    “你可以將之認為是轉世重生。”夏亞說。


    “認定?”張道陵敏銳的察覺到了其中的關鍵。


    夏亞眼瞼微收,“你很聰明。”


    頓了頓,他繼續道,“是我讓你再一次重生到這個時代的,現在,距離你的逝去,已經過去一千六百多年了。”


    “一千六百多年嗎……”張道陵低聲輕喃。


    他看了看四周,看著那一個個造型典雅別致的建築,紅色的燈籠點亮了昏暗的地界,讓這裏籠罩上了一層神秘的氣息。


    張道陵可以肯定的是,即使是他當時那個朝代的皇宮,或許都沒有這個建築群落精致。


    不過,最為引人矚目的,還是那上空結界之外的汪洋大海,無數遊蕩而過的散發微光的魚兒,就像是身處一處迷幻的異時空一樣。


    “這裏是哪裏?”他問道。


    “東海,古龍宮的所在地,不過,我現在給它起名為”


    夏亞抬起手,在那真龍遺骸的一側,出現了一個石板,板塊上自動浮現出了幾個大字。


    【稷下學宮】


    這個名字曾是世界上最早的官辦高等學府,始建於齊桓公田午時期。位於齊國國都臨淄稷門附近。


    “稷”是齊國國都臨淄城一處城門的名稱。“稷下”即齊都臨淄城的稷門附近,齊國君主在此設立學宮。故因學宮地處稷門附近而得名為“稷下學宮”


    神州學術思想史上那場不可多見、蔚為壯觀的“百家爭鳴”,正是以齊國稷下學宮為中心的。


    張道陵自然是知曉這名字的來曆跟典故的。


    “這是一個末法時代。”夏亞沉穩的說,“靈氣衰竭,神佛隱世,萬法寂滅,文明脫離神佛走向了屬於人類的“道”。”


    “這並非是壞事,不過在肉眼可見的將來,一場未知的大劫難將降臨這個世界,世界與文明都將進入歸墟。”


    聞聲,張道陵隨即掐指開始演算起了天機,接著,他失神輕喃。


    “天機晦暗,確是大劫的征兆。”


    “所以,這也是您將我的神魂從冥府中招來的原因?”


    “希望你不會怨我的自作主張。”夏亞說。


    “降妖除魔,濟世救人本就是我道宗旨。”張道陵義正言辭的說,“更何況,這甚至還是涉及整個人世的大劫。


    身為人族的先行者,必然有義務維護人道。


    您需要我做什麽?”


    夏亞緩步走到了那石碑旁,搭在石碑上道。


    “稷下學宮在數千年前,曾是百家爭鳴之地,那是神州最為璀璨輝煌,群星閃爍的時代。


    此地今後也會是如此。


    想要抗擊那危機世界的災禍,就需得聚合文明之智。


    無論是釋、道還是別的什麽力量,於神州大地上出現,但卻衰退的智慧,都將在此地複蘇。


    你,也將會是這學宮的一員。


    不為傳教,隻為傳道授業,百家爭鳴”


    夏亞看向阿莉西亞,“而她,則會是這學宮的祭酒(學宮長)。”(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平行時空編織命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吃糯米的喪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吃糯米的喪屍並收藏我在平行時空編織命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