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泰來突然劍指兵部職方司,一時間殿內君臣都挺懵逼的。


    但懵逼的具體原因,卻又各自有所不同。


    一部分人懵逼是因為,職方司實在太重要了。


    你林泰來如此赤裸裸的公開覬覦職方司,也真不怕吃撐了!


    雖然在製度上和名義上,兵部首司是武選司,就像吏部首司是文選司一樣。


    但在當今實際工作當中,職方司才是兵部首司,甚至是兵部最核心的司,沒有之一。


    早期的時候,大明軍事體製就是衛所製,武選司負責衛所武官的升遷,順理成章的就是兵部首司。


    再後來,大明軍事體製的重心越來越轉向鎮戍體製和營兵製,衛所的作用越來越小。


    總兵、參將、遊擊、守備這些將官的重要性,逐漸取代了指揮使、千戶、百戶等傳統武官。


    而武選司從開始到現在,一直隻能負責傳統世襲衛所武官升遷以及記功。


    鎮戍營兵事務一直都歸職方司負責,結果鎮戍將官以及京營營官的選用,也都由職方司來負責了。


    所以隨著大明軍事體製的改變,負責將官選用的職方司,權力早就超過了負責衛所武官的武選司,成為兵部事實上的第一司。


    更別說職方司還有兵力部署操練、城池關津、地圖繪製等職責,可以說兵部一大半權力都在職方司。


    當年一代權臣嚴嵩的黨羽有“文武二管家”,其中文管家是吏部文選司郎中,武管家就是兵部職方司郎中,由此可見職方司的地位和權力之重。


    所以今天你林泰來莫名其妙的張口就噴職方司,這貪權的吃相是不是有點難看?


    另一群懵逼的人,則是首輔申時行和他的黨羽們。


    職方司郎中楊於庭是申首輔的門生和黨羽,所以從申首輔這邊算起,是你林泰來的自己人啊!


    你林泰來這樣點艸職方司,簡直就是失心瘋了!敵我不分,胡亂咬人!


    職方司郎中楊於庭忍不住對林泰來問了句:“你為何彈劾職方司?”


    倒不是生氣,就是很純粹的好奇。


    林泰來振振有詞的答道:“火落赤兩三年前就蠢蠢欲動,在西海多有摩擦,這次套虜大舉過河前往西海,又必定引發騷動。


    可以說一切事故早有跡象,你職方司對軍情毫無覺察,對邊警無所預見。


    導致事變已生,朝廷方才倉促應對,豈不是職方司的罪過?”


    楊於庭還是很懵,答道:“這是甘肅巡撫李廷儀失於隄防,錯失軍情,事已危急仍不以上聞,與我職方司何幹?”


    林泰來咄咄逼人的質問道:“關於境外諸夷軍事情報之搜集、解析、判斷,與你們職方司完全無關?”


    楊於庭詫異的說:“我職方司掌輿圖、軍製、城隍、鎮戍、操練、征討、城池、關津、整頓軍伍等諸事。


    至於搜集軍情,不是邊鎮督撫的事責麽?我們職方司哪裏管得到?”


    無論具體操作如何,在明麵指責上,職方司確實沒有搜集境外軍情的差事。


    至少在這時候,絕對不能承認,否則就要背鍋了。


    “什麽?”林泰來睜大了眼睛,仿佛聽到了什麽不可思議的事情,“連你們職方司都不管軍情搜集?”


    殿內但凡有眼的都能看出來,林泰來這個演技真是一眼假。


    可是林泰來繼續很浮誇的說:“兵部除了職方司之外,武選司、武庫司、車駕司更不會管軍情搜集了。


    也就是說,我大明朝廷衙門不知多少家,文武官員數目上萬,卻沒有一家專業的軍情搜集衙門?


    日常軍情收集全靠邊鎮督撫的自覺性,隨機打聽奏報?


    不會吧?不會吧?我大明朝廷竟然如此草台?”


    本來君臣沒覺得這是什麽大事,這麽多年一直都是這樣的。


    但林泰來的語氣卻十分誇張刺耳,簡直太小題大做、嘩眾取寵了!


    申首輔給皇帝做完心理輔導後,一直穩坐釣魚台,這時候終於忍無可忍了。


    如果朝廷是一個草台班子,那他這個幹了六七年的首輔是什麽?


    於是申首輔開口對林泰來斥責說:“林泰來!休要放肆!無事可說就退下!”


    林泰來不但沒有退下,反而更大聲的說:“諸公知道不知道,萬裏之外西洋的佛郎機人和紅毛夷已經在南洋攻城掠地,逼近大明?


    諸公知道不知道,二十五年前佛郎機已經占據南海外圍的呂宋,而他們的呂宋總督一直在製定征服大明計劃?


    諸公知道不知道,紅毛夷每年派無數大船縱橫南洋,最近又窺探東南沿海諸島,企圖占據福建外海的澎湖?


    諸公知道不知道,東洋倭國已然結束內亂,屯兵三四十萬,企圖入侵大明,以寧波為都城?


    比起以上軍情,海虜不過是疥癬之患!


    不會吧?不會吧?朝廷袞袞諸公已經是大明股肱,卻對這些外麵軍情一無所知?”


    眾人:“.”


    伱林泰來就不能好生說話嗎?非要用這種欠揍的語氣嗎?


    是不是想讓滿殿上百文武大臣一起群毆你?


    一百個對一個,可能打不過?那就算了。


    職方司郎中楊於庭問了句:“你又是從何得知?”


    林泰來回答說:“我在江左時,喜歡與各路海商閑談,聽聞海外消息。


    經過多方印證,可以確知很多軍情!我林泰來能擔保確認,以上所說的幾條軍情大差不差!”


    眾人都說不出什麽來,隻能聽林泰來瞎扯,因為這是大多數人的知識盲區,想反駁也不知道怎麽開口。


    林泰來又轉向萬曆皇帝,很有激情的奏道:“正所謂,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卻不料我大明居然如此耳目閉塞,對敵情如此無知!


    東海南洋,無數豺狼虎豹窺伺我大明,朝廷卻完全不明情勢!


    陛下更是完全蒙在鼓中,誰之過也?”


    先危言聳聽幾句,最後用反問增加一下皇帝的代入感,這就叫交談技巧!


    萬曆皇帝聞言便開口道:“你早已知道,卻未曾上奏說起,致使朝廷不明實情,難道不是你之過錯?”


    林泰來:“.”


    皇帝陛下怎麽不按理出牌?有這麽說話的嗎?


    但林泰來隻能順著皇帝的話往下說:“臣也隻是僥幸探知了幾條,但一人之力終究有限,豈能成為常態?”


    萬曆皇帝又不是傻子,聞弦歌而知雅意,又道:“難道你的意思是,將搜集情報之差事專門歸集到某衙門去?職方司?”


    職方司郎中楊於庭聞言眼前一亮,難道林泰來的根本目的是給職方司增加職權?


    隨即又聽到林泰來奏道:“職方司所管事務已經極為龐雜,不可再增加職權了!”


    這話也在理,一個司既管邊鎮將官選用、京營營官選用,又管營兵部署和操練,還管邊牆城池關津,本身職權已經很大了。


    然後林泰來繼續說:“所以應當另設衙門負責情報,另外還要從職方司將輿圖這部分差事分過來,衙門名字可暫定為軍情局,或者情報局,或者隨便什麽名字。”


    聽到這裏時,群臣大有“圖窮匕見”之感,林泰來的意圖終於徹底暴露了。


    無非就是再多兼一項官職,把搜集情報的差事攬過來。


    不過眾人還是理解不了,林泰來為什麽想負責這種吃力不討好的差事?


    在大明傳統官場權力格局裏,搜集境外情報肯定是比較邊緣化的差事。


    從私心角度來說,這差事立功不容易全靠撞大運,但卻很容易背黑鍋,而且對朝廷權力博弈完全沒用處。


    即便境外情報能詳細到女酋首內衣是什麽顏色,對爭奪尚書或者閣臣有任何幫助嗎?


    難道大家都錯怪林泰來了,其實林泰來是一個大公無私,為了大明利益不計得失的人物?


    萬曆皇帝也想到了這點,忽然有點感動。


    在邊鎮失事互相推諉責任的背景下,忽然有人願意主動承擔重任,去做吃力不討好的工作,顯得格外清新脫俗。


    所以萬曆皇帝雖然對成立什麽軍情局完全不感興趣,但決定還是給予一定鼓勵,畢竟精神可嘉。


    便對林泰來說:“若有想法,不妨詳說。”


    讓你多說幾句,說過也就完事了。


    林泰來就趁機把自己的構想全盤托出,“在京師設總局,然後在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各設一分局!


    分局往下,在交通要津、港口、邊鎮設站點,各自重點搜集某方向情報。


    總局、分局、站點之管事官員定為文官品級,但行動及辦事人員不用民間差役,直接抽調官軍充任。


    從上至下,形成一套獨立專業的情報網絡等到條件成熟時,可以在倭國、南洋等地設置海外站點.”


    正當林泰來滔滔不絕的暢想未來藍圖時,突然就被人打斷了。


    “慢著!”忽然戶部右侍郎楊俊民站了出來,喝止了林泰來的暢想。


    然後有理有據的質疑道:“你這臆想,用人也就罷了,畢竟我朝並不缺少官軍,但是費用從何而來?


    你說要設立總局、分局、站點,還有大量行動辦事人員,更要搜集境外情報。


    不用細想,也知道耗費不菲,而且為了維持運行,必定還需要長期投入。


    如今太倉用度緊張,今年才過半年就已經開始虧損。你林泰來所說的這些設想,錢從何來?”


    雖然楊俊民是林泰來多年的死對頭,但他這番話卻是十分公道的。


    就算戶部尚書王司徒站出來,也否認不了楊俊民的意見。


    尤其馬上要經略西北,少不得用兵,又是一筆額外的支出。


    從經濟角度來說,目前完全沒必要花大價錢去構建林泰來所說的什麽情報網,尤其聽起來還是個長期投入的無底洞。


    林泰來眨巴了幾下眼睛,對楊俊民說:“你這戶部侍郎急什麽?我何時說過,需要國庫出錢了?”


    楊俊民立刻很期待的反問道:“難道你希望從內庫開支?”


    萬曆皇帝忽然繃緊了臉,死死盯著林泰來。


    如果你林泰來敢琢磨用內庫銀子做你的事,那就先讓你感受一下,什麽叫王者之怒!


    林泰來連忙給皇帝吃一個定心丸,“不可能!這點小事絕對不可能動用內庫!”


    楊俊民還是不懷好意的反問:“那你的費用從何而來?難不成你林泰來還想自掏腰包?”


    林泰來也不兜圈子了,“難道楊俊民你沒有讀過春秋或者戰國誌這些古籍?


    自古以來,那些遊走於列國之間的商人,往往同時也肩負著探聽情報的事務。


    我大明為什麽不能效仿古人?如今無論出口外、下南洋還是往東海,商人數量都非常多!


    朝廷完全可以通過發放牌照、緝私、稅務等手段,對這些商人加以引導和利用!讓他們為朝廷搜集情報!


    當然,也直接組織商隊,一方麵搜集情報,另一方麵賺取經費啊。


    無論如何,組建情報網並不需要耗費國庫,最多初期可能需要一些啟動資金而已。”


    臥槽尼瑪!大臣們聽到這裏都驚呆了,你林泰來的心腸真是千回百轉!


    一開始以為你想侵奪職方司,結果發現你是為了組建情報網。


    真以為你大公無私想組建情報網時,結果又發現你是為了商業!或者更直白的說,為了壟斷走私!


    什麽引導和利用外貿商人搜集情報,那不就是借用朝廷權力去壟斷走私嗎!


    歸根結底,都是踏馬的是生意!


    萬曆皇帝愣了一會兒後,忽然語重心長的對群臣告誡說:“林泰來說的不錯,朝廷如今耳目閉塞,對境外信息實在太無知了。


    如果朝廷先前能詳細掌握西海情報,對海虜早做預防處置,還會有這次洮河事變麽?


    故而搜集情報事務刻不容緩,非常重要,組建那什麽情報網要盡早提上日程!”


    表達了重視和決心後,萬曆皇帝又指示說:“利用商人搜集情報的想法也極好,就是其他私商未必忠心可靠啊,可以利用但又不能完全依賴。


    所以還是要有專屬商人和商隊、商船,自己人才是最可靠的根本。”


    群臣:“.”


    那麽有一個法律問題,如果皇帝親自下場走私,那性質能算走私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話事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隨輕風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隨輕風去並收藏大明話事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