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和京師之間這段水路,連通幾個地域和水係,中間有好幾道閘口。
一方麵過閘需要排隊,另一方麵很多處行船都需要動用岸上人力。
沒什麽過硬關係又走得慢的,在路上能花費四十天,正常官船在三十天以內。
像林泰來這種優先度最高,又有沿途官府為船隊晝夜兼程無條件提供全力保障的情況,所需時間就更短了。
六月中旬林泰來在蘇州接到旨意,七月初就已經抵達了大運河水路的最後一站通州張家灣。
所幸林泰來身體強健,能扛得住這樣高強度的奔波,但跟隨而來的三百家丁卻有不少累倒病倒的。
這部分家丁隻能暫時安置在沿途驛館休養,等恢複後再趕路。
在通州張家灣碼頭,林泰來棄舟換馬,一刻不停的向已經不遠的京城前進。
直到過了崇文門,林大官人身心才算是放鬆下來,晃晃悠悠的朝著李閣老胡同的林府行去。
先前他急忙趕路隻是為了“遵旨”,表現給皇帝看。
畢竟皇帝現在心情肯定不爽,如果還慢慢悠悠的趕路,那不是找雷劈麽?
所以在進入京城之前,都要做出拚命趕路的形式。
至於進了京城後,那就是已經完成了聖旨要求,不用繼續著急了。
反正在林大官人心裏,真不為朝鮮國著急。
朝鮮國局麵崩成這樣子,已經到了崩無可崩的地步,情況不會更壞了,再著急有什麽用?
再說現在手頭沒有大軍,就算想要動手,拿什麽動?
況且調集大軍又需要時間,沒倆月搞不定,急也急不來。
所以林泰來進京後,先上了一份奏疏,然後在家歇兩天。
奏疏裏更進一步的明確說,渡海進入朝鮮倭兵至少有數萬,然後就是老調重彈的“十萬大軍二十萬銀兩”。
萬曆皇帝看到這兩個數字,頓時感覺自己的頭暈目眩之症更嚴重了。
尤其這二十萬銀兩還隻是先期撥付的,後麵不知還要多少。
於是萬曆皇帝又將林泰來的奏議下發廷議,反正林泰來也回京了,讓林泰來和其他大臣掰扯吧。
當然,在外人看來居家歇息的兩天,林泰來也沒徹底閑著,而是秘密召開了更新社擴大會議。
在會議上,林盟主聽取了眾位社員近半年的工作匯報,一一做出最新指示。
林盟主高度讚揚了趙誌皋同誌不等不靠、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精神;還對不畏強敵、敢於亮劍的王禹聲同誌進行了表揚。
林盟主號召,全體社員要向趙誌皋和王禹聲學習,讓更新社的明天更加輝煌!
自由發言階段,趙誌皋對林泰來問道:“關於朝鮮國事務,究竟有何籌劃?”
林泰來答道:“任何工作的首要問題就是人事問題,要想搞好工作,就要先抓好人事工作。”
趙誌皋明白了,就是先搞人抓權,再說具體辦事。至於搞誰,當然就是先前主導朝鮮的事務的那些人。
談到這裏,林泰來突然對禦史王禹聲說:“上次廷議你幹得不錯,尤其是擠兌陸光祖立字據,最後他立下了沒?”
王禹聲有點生氣的回答說:“好幾個人跳出來勸阻,說我這樣年輕人要尊重老人,並且為陸光祖擔保,便不了了之。”
林泰來又說:“那陸光祖現在還沒辭官?”
王禹聲對此也萬般無奈,“他稱病不出,躲在家裏誰也不見。”
林泰來恨鐵不成鋼的說:“那你為什麽不上門提醒他履行賭約?他躲著別人沒什麽,躲著你豈不就成了無賴?”
就算陸光祖想裝死,也不能讓他安穩的裝啊!
王禹聲嘀咕說:“我也想上門,但身邊沒有精兵強將,去了怕被打。”
這個擔憂有一定道理,於是林泰來又對張文吩咐道:“劃撥一百名家丁,跟隨我們的王禦史行動!”
林泰來又對兵部尚書葉夢熊問道:“石星現在怎麽樣?”
葉夢熊輕鬆的答道:“跳梁小醜,不勞九元費心了。”
林泰來又問:“你怎麽向皇上推薦的我?”
葉夢熊回答說:“奏請起用你經略遼東朝鮮備倭事務。”
林泰來若有所思的說:“可皇上雖然急召我回京,但卻沒有什麽正式任命。
所以首要任務是先折服所有人,把任命搞到手!”
更新社內部秘密會議開到第二天,忽然有人攜帶密信來到林府。原來是宣府巡撫王象乾聽說林泰來返回京師,派專人緊急送來的。
林泰來還挺納悶,宣府那邊一直風平浪靜的,王象乾能有什麽急事?
拆開了看,原來寫信的另有其人,但是沒有署名。
密信內容隻有沒頭沒尾的短短一句話:“郎君年已十二,以女試之,可留種矣。”
林泰來暗歎一聲,看來這娘們已經迫不及待了。
當年“血色斡旋”時,自己勸三娘子為了大局先嫁給九歲的卜失兔。
並許下承諾,等傀儡順義王卜失兔成年時,就用自己的種讓三娘子生個兒子,對外假稱是卜失兔之子。
然後卜失兔會不幸身亡,再扶持自己和三娘子的那個兒子為順義王。
現在就到了兌現承諾的時候,原本以為還要過兩年。
現在正是籌備出征朝鮮的時候,三娘子突然又來加戲,也真是添亂!
其他社員看著林盟主臉色變幻不定,便詢問道:“出了什麽難事?”
林泰來答道:“沒什麽難事,就是苦了我也,又要為國獻身了。”
抵京後兩日,翰林院侍讀、太常寺少卿、三部司郎中林泰來正式公開活動。
一大早上班的時候,林泰來就堵在翰林院大門外,飽含深情的看著牌匾上“登瀛門”三個字。
片刻過後,他長歎一聲,對周圍的翰林同僚們道:“近年來我俗務纏身,已經很久不知潛心學問之樂也!
我內心實在羞愧無比,今日自感不配踏入這翰苑清華之地了!”
說完了後,林泰來果斷轉身就走,竟然真沒有進翰林院。
剛才被堵在大門外不能進去的眾翰林麵麵相覷,還有點莫名其妙。他們已經做好了被林泰來指指點點的心理準備,卻沒想到林泰來居然在大門外晃了晃就走人了。
翰苑新星、新科雙元韓爌帶著惡意開口說:“翰林院能繼續維持清淨,吾輩是不是應該彈冠相慶?”
編修周應秋瞥了眼韓爌,很粗魯的說:“相慶個屁!九元君過門而不入,說明他不想在這裏浪費時間!
更能說明我們翰林院已經不那麽重要了,甚至不如考功司、主客司、通信司!
你韓爌還覺得,這是值得高興的事情嗎?真是不通時務的二世祖,不懂就少說話!
不過還算有點眼色,剛才九元君在的時候,你沒有跳出來就很明智。”
話糙理不糙,眾翰林默默的無言以對,翰林院地位下降是個不爭的事實。
翰林最大的優勢就是距離皇帝比較親近,和皇帝互動多。可是現在他們這幫翰林連皇帝都接觸不到,還能有什麽話語權和前途?
難道林九元早就看出了這個趨勢,所以才積極向馬上取功名?
其實林泰來倒也不是不重視翰林院,而是今天需要重視的衙門太多,實在重視不過來了。
但今天朝廷最大新聞卻並不是林泰來巡視各衙門,而是發生在左都禦史陸光祖府邸。
上午的時候,禦史王禹聲到陸府造訪,聲稱要催促陸總憲履行賭約,然後遭到陸家仆役的強力驅逐。
隨即又從街角跳出一百條打抱不平的大漢,當場重創大門的陸家仆役護院。
而後這群大漢裹挾著王禹聲禦史,迅速連續攻破了陸府大門、前院、中庭。
最後在王禦史的極力勸說下,在京師巡捕營官兵合圍之前,這些大漢才四散而去。
朝廷大臣對此無比震動,因為近些年的類似事件一般隻是打砸大門,最多波及前院,保持著一定底線。
這次卻突破底線,深入中庭了!再加把勁,就能衝到女眷所在的內院了!
但這能怪誰?上次廷議,陸總憲支持石星的方案,公開放狠話立下賭約。
誰也不知道,這次陸總憲稱病不出,是不是想不講底線的賴掉賭約?
所以今天這幫大漢攻破陸府中庭其實就是發出警告,如果都不講底線會有什麽後果。
又過一日,根據皇帝旨意,朝廷再次就朝鮮國問題舉行廷議,數十部院科道大臣會聚東朝房。
名義上主持廷議的王天官簡單宣布了開始後,就閃到角落找個座椅打瞌睡了。
雖然廷議開始了,但一時間卻沒人說話,因為所有人都感覺怪怪的。
“林九元沒來?”終於有人忍無可忍,發出了直擊靈魂的詢問。
陸光祖沒來,大家都可以理解,但林九元你不來,就太過分了吧?
雖然說廷議一般是“自願”參加,但皇帝把你林九元急召回京師,為的是什麽?
兵部尚書葉夢熊開口道:“林九元向我報備過,去宣府那邊辦事了。”
刑部左侍郎邵陛站了出來,嚴厲斥責說:“不參加廷議,卻去了宣府,這簡直是瀆職!”
過去不怎麽張揚的邵少司寇今天忽然如此積極表現,讓不少人略感錯愕。
稍加思索後也就懂了,大概是搖搖欲墜的陸光祖讓他看到了“取而代”希望.畢竟刑部和都察院都是法司,互通遷轉很正常。
葉夢熊勉強苦笑著說:“林九元去宣府,算是情有可原吧。”
有人好奇的問道:“其中到底有什麽緣故?不妨明言。”
葉夢熊仿佛難以啟齒,還是回答說:“先前遼東五千精兵慘敗表明,這次朝鮮用兵規模不會小。
必定會從其他邊鎮大量抽調兵力前往朝鮮,所以我大明其他方向最好能保證穩定,避免承受多線壓力。
林九元親自趕赴宣府,就是為了安撫北虜右翼,保證宣府大同一直到寧夏甘肅這段漫長邊界未來一段時間的安定啊。”
眾人:“.”
什麽安撫北虜右翼,說得這麽高大上,不就是捐軀獻身,再做一次當代韓德讓嗎?
葉大司馬為了增加說服力,又極力一本正經的說:
“林九元的構想不隻是安撫北虜右翼,還意欲遊說北虜右翼騷擾北虜左翼。
若北虜右翼在未來一兩年能牽製北虜左翼,便可以減輕遼東鎮和薊鎮的壓力,尤其是解除遼東後顧之憂,從側麵幫助朝鮮用兵。
就像林九元說過的,看待戰爭不能隻局限於一地,要有全局視野”
從道理上來講,這個說法非常符合邏輯,眾人挑不出毛病來。
就是感覺怪怪的,到底是說服還是睡服?
工部尚書陳於陛問道:“林九元多久回來?”
葉大司馬回答道:“這次情況比較緊急,林九元大概要先去安撫個三天左右。
臨走前林九元也說過,不必管他,讓朝廷諸公先議論著。”
陳於陛卻說:“林九元不在,我等在此高談闊論有何意義?皇上大概也不會委任別人經略朝鮮了吧?”
很多人雖然不願意承認,但又不得不麵對這樣的事實,隻要林泰來回到京師,就是經略朝鮮的第一候選人。
或許有很多人覺得,自己也有能力去經略朝鮮事務。但卻沒人敢說,自己能比林泰來更適合。
這就是林泰來轉戰西北七戰七捷、平定寧夏所樹立的威望,以及讓人產生的信任感。
不管誰當皇帝來選人,也會傾向於選用一直打勝仗的人。
現在皇帝所考慮的,大概隻是到底要給多大權限吧?
另外去年平定寧夏之役,先後動用了七大總兵,數萬強兵。
所以時任監軍的林泰來是近期為數不多的、有過指揮“大兵團作戰”經驗的人。
在習慣了千百人級別治安戰的大明,擁有這種經驗的人鳳毛麟角,號稱身經百戰的李成梁也沒有。
從目前動向來看,朝鮮用兵明顯要上規模了,肯定優先選用有“大兵團作戰”經驗的人。
至於另外兩個近期有“大兵團作戰”經驗的就是李如鬆和葉夢熊,但這倆顯然不可能和林泰來搶經略大臣的位置。
最終第二次朝鮮事務廷議,在林泰來缺席的情況下,草草結束,等著三天後再來。
守在宮門的朝鮮國使節尹卓然聽到這個結果,心急如焚。
(本章完)
一方麵過閘需要排隊,另一方麵很多處行船都需要動用岸上人力。
沒什麽過硬關係又走得慢的,在路上能花費四十天,正常官船在三十天以內。
像林泰來這種優先度最高,又有沿途官府為船隊晝夜兼程無條件提供全力保障的情況,所需時間就更短了。
六月中旬林泰來在蘇州接到旨意,七月初就已經抵達了大運河水路的最後一站通州張家灣。
所幸林泰來身體強健,能扛得住這樣高強度的奔波,但跟隨而來的三百家丁卻有不少累倒病倒的。
這部分家丁隻能暫時安置在沿途驛館休養,等恢複後再趕路。
在通州張家灣碼頭,林泰來棄舟換馬,一刻不停的向已經不遠的京城前進。
直到過了崇文門,林大官人身心才算是放鬆下來,晃晃悠悠的朝著李閣老胡同的林府行去。
先前他急忙趕路隻是為了“遵旨”,表現給皇帝看。
畢竟皇帝現在心情肯定不爽,如果還慢慢悠悠的趕路,那不是找雷劈麽?
所以在進入京城之前,都要做出拚命趕路的形式。
至於進了京城後,那就是已經完成了聖旨要求,不用繼續著急了。
反正在林大官人心裏,真不為朝鮮國著急。
朝鮮國局麵崩成這樣子,已經到了崩無可崩的地步,情況不會更壞了,再著急有什麽用?
再說現在手頭沒有大軍,就算想要動手,拿什麽動?
況且調集大軍又需要時間,沒倆月搞不定,急也急不來。
所以林泰來進京後,先上了一份奏疏,然後在家歇兩天。
奏疏裏更進一步的明確說,渡海進入朝鮮倭兵至少有數萬,然後就是老調重彈的“十萬大軍二十萬銀兩”。
萬曆皇帝看到這兩個數字,頓時感覺自己的頭暈目眩之症更嚴重了。
尤其這二十萬銀兩還隻是先期撥付的,後麵不知還要多少。
於是萬曆皇帝又將林泰來的奏議下發廷議,反正林泰來也回京了,讓林泰來和其他大臣掰扯吧。
當然,在外人看來居家歇息的兩天,林泰來也沒徹底閑著,而是秘密召開了更新社擴大會議。
在會議上,林盟主聽取了眾位社員近半年的工作匯報,一一做出最新指示。
林盟主高度讚揚了趙誌皋同誌不等不靠、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精神;還對不畏強敵、敢於亮劍的王禹聲同誌進行了表揚。
林盟主號召,全體社員要向趙誌皋和王禹聲學習,讓更新社的明天更加輝煌!
自由發言階段,趙誌皋對林泰來問道:“關於朝鮮國事務,究竟有何籌劃?”
林泰來答道:“任何工作的首要問題就是人事問題,要想搞好工作,就要先抓好人事工作。”
趙誌皋明白了,就是先搞人抓權,再說具體辦事。至於搞誰,當然就是先前主導朝鮮的事務的那些人。
談到這裏,林泰來突然對禦史王禹聲說:“上次廷議你幹得不錯,尤其是擠兌陸光祖立字據,最後他立下了沒?”
王禹聲有點生氣的回答說:“好幾個人跳出來勸阻,說我這樣年輕人要尊重老人,並且為陸光祖擔保,便不了了之。”
林泰來又說:“那陸光祖現在還沒辭官?”
王禹聲對此也萬般無奈,“他稱病不出,躲在家裏誰也不見。”
林泰來恨鐵不成鋼的說:“那你為什麽不上門提醒他履行賭約?他躲著別人沒什麽,躲著你豈不就成了無賴?”
就算陸光祖想裝死,也不能讓他安穩的裝啊!
王禹聲嘀咕說:“我也想上門,但身邊沒有精兵強將,去了怕被打。”
這個擔憂有一定道理,於是林泰來又對張文吩咐道:“劃撥一百名家丁,跟隨我們的王禦史行動!”
林泰來又對兵部尚書葉夢熊問道:“石星現在怎麽樣?”
葉夢熊輕鬆的答道:“跳梁小醜,不勞九元費心了。”
林泰來又問:“你怎麽向皇上推薦的我?”
葉夢熊回答說:“奏請起用你經略遼東朝鮮備倭事務。”
林泰來若有所思的說:“可皇上雖然急召我回京,但卻沒有什麽正式任命。
所以首要任務是先折服所有人,把任命搞到手!”
更新社內部秘密會議開到第二天,忽然有人攜帶密信來到林府。原來是宣府巡撫王象乾聽說林泰來返回京師,派專人緊急送來的。
林泰來還挺納悶,宣府那邊一直風平浪靜的,王象乾能有什麽急事?
拆開了看,原來寫信的另有其人,但是沒有署名。
密信內容隻有沒頭沒尾的短短一句話:“郎君年已十二,以女試之,可留種矣。”
林泰來暗歎一聲,看來這娘們已經迫不及待了。
當年“血色斡旋”時,自己勸三娘子為了大局先嫁給九歲的卜失兔。
並許下承諾,等傀儡順義王卜失兔成年時,就用自己的種讓三娘子生個兒子,對外假稱是卜失兔之子。
然後卜失兔會不幸身亡,再扶持自己和三娘子的那個兒子為順義王。
現在就到了兌現承諾的時候,原本以為還要過兩年。
現在正是籌備出征朝鮮的時候,三娘子突然又來加戲,也真是添亂!
其他社員看著林盟主臉色變幻不定,便詢問道:“出了什麽難事?”
林泰來答道:“沒什麽難事,就是苦了我也,又要為國獻身了。”
抵京後兩日,翰林院侍讀、太常寺少卿、三部司郎中林泰來正式公開活動。
一大早上班的時候,林泰來就堵在翰林院大門外,飽含深情的看著牌匾上“登瀛門”三個字。
片刻過後,他長歎一聲,對周圍的翰林同僚們道:“近年來我俗務纏身,已經很久不知潛心學問之樂也!
我內心實在羞愧無比,今日自感不配踏入這翰苑清華之地了!”
說完了後,林泰來果斷轉身就走,竟然真沒有進翰林院。
剛才被堵在大門外不能進去的眾翰林麵麵相覷,還有點莫名其妙。他們已經做好了被林泰來指指點點的心理準備,卻沒想到林泰來居然在大門外晃了晃就走人了。
翰苑新星、新科雙元韓爌帶著惡意開口說:“翰林院能繼續維持清淨,吾輩是不是應該彈冠相慶?”
編修周應秋瞥了眼韓爌,很粗魯的說:“相慶個屁!九元君過門而不入,說明他不想在這裏浪費時間!
更能說明我們翰林院已經不那麽重要了,甚至不如考功司、主客司、通信司!
你韓爌還覺得,這是值得高興的事情嗎?真是不通時務的二世祖,不懂就少說話!
不過還算有點眼色,剛才九元君在的時候,你沒有跳出來就很明智。”
話糙理不糙,眾翰林默默的無言以對,翰林院地位下降是個不爭的事實。
翰林最大的優勢就是距離皇帝比較親近,和皇帝互動多。可是現在他們這幫翰林連皇帝都接觸不到,還能有什麽話語權和前途?
難道林九元早就看出了這個趨勢,所以才積極向馬上取功名?
其實林泰來倒也不是不重視翰林院,而是今天需要重視的衙門太多,實在重視不過來了。
但今天朝廷最大新聞卻並不是林泰來巡視各衙門,而是發生在左都禦史陸光祖府邸。
上午的時候,禦史王禹聲到陸府造訪,聲稱要催促陸總憲履行賭約,然後遭到陸家仆役的強力驅逐。
隨即又從街角跳出一百條打抱不平的大漢,當場重創大門的陸家仆役護院。
而後這群大漢裹挾著王禹聲禦史,迅速連續攻破了陸府大門、前院、中庭。
最後在王禦史的極力勸說下,在京師巡捕營官兵合圍之前,這些大漢才四散而去。
朝廷大臣對此無比震動,因為近些年的類似事件一般隻是打砸大門,最多波及前院,保持著一定底線。
這次卻突破底線,深入中庭了!再加把勁,就能衝到女眷所在的內院了!
但這能怪誰?上次廷議,陸總憲支持石星的方案,公開放狠話立下賭約。
誰也不知道,這次陸總憲稱病不出,是不是想不講底線的賴掉賭約?
所以今天這幫大漢攻破陸府中庭其實就是發出警告,如果都不講底線會有什麽後果。
又過一日,根據皇帝旨意,朝廷再次就朝鮮國問題舉行廷議,數十部院科道大臣會聚東朝房。
名義上主持廷議的王天官簡單宣布了開始後,就閃到角落找個座椅打瞌睡了。
雖然廷議開始了,但一時間卻沒人說話,因為所有人都感覺怪怪的。
“林九元沒來?”終於有人忍無可忍,發出了直擊靈魂的詢問。
陸光祖沒來,大家都可以理解,但林九元你不來,就太過分了吧?
雖然說廷議一般是“自願”參加,但皇帝把你林九元急召回京師,為的是什麽?
兵部尚書葉夢熊開口道:“林九元向我報備過,去宣府那邊辦事了。”
刑部左侍郎邵陛站了出來,嚴厲斥責說:“不參加廷議,卻去了宣府,這簡直是瀆職!”
過去不怎麽張揚的邵少司寇今天忽然如此積極表現,讓不少人略感錯愕。
稍加思索後也就懂了,大概是搖搖欲墜的陸光祖讓他看到了“取而代”希望.畢竟刑部和都察院都是法司,互通遷轉很正常。
葉夢熊勉強苦笑著說:“林九元去宣府,算是情有可原吧。”
有人好奇的問道:“其中到底有什麽緣故?不妨明言。”
葉夢熊仿佛難以啟齒,還是回答說:“先前遼東五千精兵慘敗表明,這次朝鮮用兵規模不會小。
必定會從其他邊鎮大量抽調兵力前往朝鮮,所以我大明其他方向最好能保證穩定,避免承受多線壓力。
林九元親自趕赴宣府,就是為了安撫北虜右翼,保證宣府大同一直到寧夏甘肅這段漫長邊界未來一段時間的安定啊。”
眾人:“.”
什麽安撫北虜右翼,說得這麽高大上,不就是捐軀獻身,再做一次當代韓德讓嗎?
葉大司馬為了增加說服力,又極力一本正經的說:
“林九元的構想不隻是安撫北虜右翼,還意欲遊說北虜右翼騷擾北虜左翼。
若北虜右翼在未來一兩年能牽製北虜左翼,便可以減輕遼東鎮和薊鎮的壓力,尤其是解除遼東後顧之憂,從側麵幫助朝鮮用兵。
就像林九元說過的,看待戰爭不能隻局限於一地,要有全局視野”
從道理上來講,這個說法非常符合邏輯,眾人挑不出毛病來。
就是感覺怪怪的,到底是說服還是睡服?
工部尚書陳於陛問道:“林九元多久回來?”
葉大司馬回答道:“這次情況比較緊急,林九元大概要先去安撫個三天左右。
臨走前林九元也說過,不必管他,讓朝廷諸公先議論著。”
陳於陛卻說:“林九元不在,我等在此高談闊論有何意義?皇上大概也不會委任別人經略朝鮮了吧?”
很多人雖然不願意承認,但又不得不麵對這樣的事實,隻要林泰來回到京師,就是經略朝鮮的第一候選人。
或許有很多人覺得,自己也有能力去經略朝鮮事務。但卻沒人敢說,自己能比林泰來更適合。
這就是林泰來轉戰西北七戰七捷、平定寧夏所樹立的威望,以及讓人產生的信任感。
不管誰當皇帝來選人,也會傾向於選用一直打勝仗的人。
現在皇帝所考慮的,大概隻是到底要給多大權限吧?
另外去年平定寧夏之役,先後動用了七大總兵,數萬強兵。
所以時任監軍的林泰來是近期為數不多的、有過指揮“大兵團作戰”經驗的人。
在習慣了千百人級別治安戰的大明,擁有這種經驗的人鳳毛麟角,號稱身經百戰的李成梁也沒有。
從目前動向來看,朝鮮用兵明顯要上規模了,肯定優先選用有“大兵團作戰”經驗的人。
至於另外兩個近期有“大兵團作戰”經驗的就是李如鬆和葉夢熊,但這倆顯然不可能和林泰來搶經略大臣的位置。
最終第二次朝鮮事務廷議,在林泰來缺席的情況下,草草結束,等著三天後再來。
守在宮門的朝鮮國使節尹卓然聽到這個結果,心急如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