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興揚用安洛羿的政策,在羨王派學習鍾王派之後,迅速又鏟除了羨王派,扶保夏元鐸登基當上了皇帝。雖然儀式全部從簡,隻走了個過場,大家就改口從殿下改稱為陛下了,可該有的還是要有。
所謂該有的,除了龍袍玉璽這些,最重要的還有內閣。
說白了,就是新皇之下的文武百官,整個國家的框架。
大夏朝原本的文武百官大量死在京城,要不然就投降了連山教。
剩下的一路逃亡跑過江,聚在一起形成了鍾王派,方才又被羨王派給一勺燴了。
老臣幾乎沒有了,今天這場羨城內的鬥爭,鍾王派全軍覆沒,羨王派全軍覆沒,最後掌權的就是天心派。其實主要的力量是金燈教,不過金燈教主是梁興揚的徒弟,信徒之中更是暗暗地傳說梁興揚就是金燈聖祖的化身,所以並不分彼此,仍是一派。
大殿之內,隻有夏元鐸、梁興揚、夏存旭、安洛羿四人。
他們就要決定整個帝國未來的命運!
四個人商量內閣的人選,身為皇帝的夏元鐸卻沒有任何主見,全聽梁興揚的,他倒也乖巧,一聲一聲地師祖,叫得十分極親,又管安洛羿叫師叔。
他還提出來要先封梁興揚和安洛羿,被梁興揚拒絕了,內閣的人選才更加重要!
說是四個人,其實就是梁興揚在跟安洛羿研究,安洛羿提出各種方案,梁興揚負責做最後拍板。
兩人拿過紙筆,商量了一番,最後擬出來一個內閣名單。
大夏朝的內閣,有首輔一人,次輔兩人,是為首相和亞相,然後是六部尚書,總共九個人。
梁興揚和安洛羿定出來的名單,首富就是原來的兵部左侍郎孫澤驍了,孫澤驍是北臣,次輔用一個南派小家族家的公子來做,名叫梁維倫。
梁興揚剛從安洛羿口中聽到這個名字的時候就吃了一驚,當時安洛羿拿了個南派各家族的名單,準備在滅掉羨王派之後挨家挨戶上門清洗抓人的,結果有個小家族族長叫梁維倫。
安洛羿派出金燈武士去調查,說這梁維倫還真就是當年從梁州出來的梁氏族人,他們是梁家旁支,當年跟隨整個家族衝出梁洲城,一路向北,半路上被金燈教追上,族長梁維綱被抓回去殺死,梁家人分開失散,長房那一支是金燈教追殺的目標,大多數人都死了,梁巋文跟梁巋武兄弟兩個流落邊山地區,後被梁興揚收為弟子。
另外一支向東跑來羨州,他們保存下來的人和財物比較多,在這裏重新置辦產業,恰好這裏也有一家姓梁的,是幾百年前從梁州分出來的,兩下裏融合,也成了家族,在江南幾十個家族中屬於小門小戶,十分不起眼,江南各大家聚合做事的時候,他們就負責跟著聽講,攤派的時候送人送錢。
這會前麵的大家族都遭到了重創,排名前十的家族主要人丁都被快被殺光了,安洛羿過去跟這些家族打過交道,就是他們聯合弄出來龍魂玉幣,從朝廷裏麵搶過來鑄幣權,掌握了江南的財政命脈,是真正的國之蠹蟲,因此安洛羿下手極狠。
剩下的中小型家族,都被皇帝特赦,也就不再殺了,不過也抄了不少家。
梁興揚有意提拔自己本家,就把梁維倫拉出來,作為次輔,主要負責軍務,第二位次輔是從金燈教中選出來的一位金燈上師,負責政務。
剩下六部尚書也是有北派有南派,也有金燈教的人,這樣組合起來一個混合的內閣架構。
再封夏存旭為攝政王,讓他總督一切軍政大權。
夏存旭作為玉屏王子,從小受到的就是很優秀的皇室貴族教育,各種聖賢書都是爛熟於心的,因此做起來能夠很快適應角色。
他們幾個,就把這些國家大事都
給定了,然後對外公布出來。
名單裏麵的人全部過來叩謝皇恩,然後開始行動起來,根據各自的職責努力做事。
負責民政的先把城裏麵的局麵穩定下來,負責軍政的還需要安撫城外的軍隊。
雖然皇帝下了詔書,赦免城外羨王派軍隊的一切罪過,可是一者他們對新皇不放心,認為他一定會秋後算賬,一定會想辦法奪取他們的兵權,最後將他們全部處置了。還有一部分本就是江南各大世家的子弟,他們家族都被滅了,如何能夠不恨不反?
就在城裏麵皇帝登基,迅速安定局麵的同時,城外的軍營中也都吵成一團。
有的人說要趕緊殺進城裏,幹掉偽帝,擁護羨王登基。
不過這很顯然不顯示,且不說羨州城四門都被封死,城高池深,難以攻入,城外還有兩支人馬,一支是北派的精兵老將,一支是從西邊來的離元總督陳柏安,兩邊加起來人比他們多,連這些人他們都打不過,更別說還要去攻城了!
剩下就隻有兩條路可走,一條路是向北投降連山教,占據江南岸一塊橋頭堡,然後請連山教的人快速渡江過來,把江南地乘勢全部拿下。
另外一條是南下,到東南巽元之地去,再找一位夏家血脈奉為皇帝,跟夏元鐸打擂台。
這些人因為各種利益,相互之間吵個不停,直到第二次宣旨的人來,還是沒有頭緒。
這些人提出來一個條件:「讓皇帝到軍營裏來!我們要皇帝親口承諾!」
消息傳回城裏,大臣們都說不能去:「這些人原本就是擁立羨王的,又有不少家族子弟,他們讓皇帝去必定包藏禍心,不管是挾持皇帝背上投賊,還是南下另立朝廷,都是我們不能承受的!」
梁興揚說:「咱們去,我保護皇上,量他們也沒有什麽高手,我必定能把皇帝完好地帶回來。」
夏存旭也要去:「我是總督軍務的攝政王,我也去見見他們!」看書菈
梁興揚點頭:「你確實應該去,不隻是去見他們,還有北軍四鎮,和陳柏安他們。」
安洛羿說:「我也去。」
梁興揚猶豫了下,點頭答應,安洛羿是金燈教主,他要去會更讓那些軍頭們忌憚。
於是又是梁興揚、夏存旭、安洛羿,四個人,帶了二十多個隨從,保護著夏元鐸出城。
南軍裏麵還在吵:「皇帝真能到軍營裏來見我們嗎?」
「我看那夏元鐸小兒是必然不敢的!乳臭未幹,聽到要來這裏,還不要嚇得尿褲子?」
手下兵最多的羨州總兵陳元義握緊了手裏的腰刀:「都別吵了!如果皇帝不來,我們就南下另尋一位王爺奉他為帝,再爭天下!若是皇帝真的來了,我們就奉他為君!」
他說完這話不久,皇帝就來了,那些說皇帝不敢來的全都傻眼了。
眾將急忙出去迎接,夏元鐸在車架上跟他們說話,他早就準備好了腹稿,這時候開始演講,從中原文明興起到大夏朝建立,從太祖太宗艱難創業到後麵的北虜入寇,他本來就是個有點熱血的青年,這時候慷慨激昂,講到機動處,更是紅了眼圈,語帶哽咽,從車上跳下來,拉著陳元義等人的手繼續說。
陳元義他們也被感動,都眼含熱淚,向皇帝宣誓效忠:「臣等哪怕拚掉性命,粉身碎骨,也誓要殺盡北虜,奉陛下還都複國!」
接著,夏元鐸又在軍營中跟眾將一起吃了頓飯,然後才離開。
望著皇帝車架緩緩回城,眾將在大門口看著,都在念叨:「這小皇帝可不簡單呐!」
經過這一次見麵,雙方算是建立起來一些初步的信任,至少短時間內小皇帝不會拿這些人開刀,若是小皇帝前麵跟大臣吃
飯,轉手就把他們騙進城裏全部殺了,那皇帝的威嚴信用也全都破滅,以後誰敢信任皇帝,明裏暗裏都會恥笑皇帝手段下作。
第二天,夏元鐸頒布聖旨,說大家收徒有功,無論文武,無論哪一派,全都提了一級爵位,又頒布了大量的賞賜,賞賜都是從各大家族抄家抄出來的,這些家族這些年在江南搞風搞雨,壟斷資源,每一家都富可敵國。先皇死前國庫裏麵連一萬兩銀子都拿不出來,他們這裏隨便一家都抄出來三五百萬兩銀子!
總督軍務的攝政王夏存旭,拿著這些金銀出去犒軍,將所有的軍隊都挨個走了一遍,然後帶他們一起進城正式拜見皇帝。
前後忙了多日,終於把這個小朝廷穩定下來,而北虜那邊也再次聚集軍隊,準備再次渡江南下!
黑水親王被臨陣斬殺,震動了整個連山教高層,這是自從創教以來損失的最高級的人將領,又是連山帝的叔叔,再加上中路軍赤旗軍也受重挫,連赤旗主神都被斬了,連山軍士氣大沮。
不過連山教的風氣一直是很彪悍的,皇帝讓自己的一位堂兄接任黑水親王,來做黑旗軍的統帥。
重整東路軍,除了青木旗、黑水旗總共五萬鐵騎軍,五行宗的金門、水門部眾。
他們又組建了二十萬投降過去的偽軍,加上原來的,總共三十五萬,作為鐵騎軍的炮灰。
除了這些,他們又發聖旨,把白陽派給調過來了,讓他們跟著東路軍一起南下!
白陽派自從投降了連山派以後,就跟著西路軍,幫助白旗軍和黃旗軍追殲白骨教。
白骨教在京城外麵被打得一場打敗,主力幾乎全部喪盡,白骨邪姬顏渥丹率領殘部逃回西北,連山教早就聽說了這白骨教的大名,中原王朝用了好多年都沒能滅掉它,反而讓他不斷壯大,最後把自己給幹掉了,連山教一心要斬草除根,派了重兵,務必要把白骨教徹底斬盡殺絕!
白骨教逃到乾元地,沿著天水河且戰且退,屢戰屢敗,最後敗回天水老家,在天水又是一場大敗,再度逃亡,這次是向南逃,翻閱重重大山,走子午道進入兌元地。
這子午道當年白骨神君在這裏被活捉,後來顏渥丹又派人走子午道抄官軍的後路,破敵取勝,如今再次從子午道逃生,進入兌元地之後,反過來在子午道裏埋伏,用白骨裂天箭擊殺了大量的追兵。
雙方鏖在陰陽關展開血戰,最終白骨教還是不敵,退入兌元地中,雙方又在那裏展開廝殺。
按照連山教君臣看來,白骨教已經隻剩下數千人,兩旗人馬足以滅之,何況還有不斷投降來的偽軍,數量與日俱增,這仗越大手下越多,就把白陽派調到東邊來,並且給諸帥下了嚴令:「必須打下東南!攻破羨州城,把夏朝新登記的皇帝腦袋帶回京城來!」
白陽派是各大仙門中,投靠連山教最早也最完整的,五行宗隻有金、水二門投降,洞陽派雖然對夏朝皇帝不滿,可是選擇閉山,雖然連山教屢次召請,離羅真人都婉言謝絕,隻說自己是出家人,隻求青山古洞,萬年清修,不想再問紅塵中事。
相對比之下,白陽派就顯得很突出,得到連山教的重用,掌門人萬劍歸宗白瓊玉,萬劫不複尚瓊華都被封為「神仙」稱號,連山教皇帝把其他各派的大部分產業全部拿出來劃給了白陽派,尤其是神籙宗的,連祖庭道場都給了白陽派。
又單獨冊封在雙方之間奔走牽線的千鍾道人為「護國真人」,連他的徒弟袁鍾毅、柳永鐫都有極大的封賞,聽說他們家都在渠州,有過「渠陽四劍」的稱號,還特別聲明,等將來統一天下,拿下了渠州,就封給他們做道場,專門建一座宮觀給他們兄弟。
得到消息之後,梁興揚也吃了一驚,白陽派弟子眾多,如果連練氣期的都算
上,總數有三千多人,厲害的地仙有兩人,掌門白瓊玉,還有尚瓊華,金丹期的散仙更是近百,手上的仙劍、法寶更多,質量也更好,如今都到東路來,必然有一場硬仗要打!
玉華子聽說了以後,對白陽派是破口大罵,這老道士氣得滿臉通紅:「先師若在,我神籙宗若是完好,他們白陽派又算是什麽東西!」
想到白陽派,梁興揚就又想起了薛靈楓,不知道能不能見到,真見到時又會是個什麽情景。
所謂該有的,除了龍袍玉璽這些,最重要的還有內閣。
說白了,就是新皇之下的文武百官,整個國家的框架。
大夏朝原本的文武百官大量死在京城,要不然就投降了連山教。
剩下的一路逃亡跑過江,聚在一起形成了鍾王派,方才又被羨王派給一勺燴了。
老臣幾乎沒有了,今天這場羨城內的鬥爭,鍾王派全軍覆沒,羨王派全軍覆沒,最後掌權的就是天心派。其實主要的力量是金燈教,不過金燈教主是梁興揚的徒弟,信徒之中更是暗暗地傳說梁興揚就是金燈聖祖的化身,所以並不分彼此,仍是一派。
大殿之內,隻有夏元鐸、梁興揚、夏存旭、安洛羿四人。
他們就要決定整個帝國未來的命運!
四個人商量內閣的人選,身為皇帝的夏元鐸卻沒有任何主見,全聽梁興揚的,他倒也乖巧,一聲一聲地師祖,叫得十分極親,又管安洛羿叫師叔。
他還提出來要先封梁興揚和安洛羿,被梁興揚拒絕了,內閣的人選才更加重要!
說是四個人,其實就是梁興揚在跟安洛羿研究,安洛羿提出各種方案,梁興揚負責做最後拍板。
兩人拿過紙筆,商量了一番,最後擬出來一個內閣名單。
大夏朝的內閣,有首輔一人,次輔兩人,是為首相和亞相,然後是六部尚書,總共九個人。
梁興揚和安洛羿定出來的名單,首富就是原來的兵部左侍郎孫澤驍了,孫澤驍是北臣,次輔用一個南派小家族家的公子來做,名叫梁維倫。
梁興揚剛從安洛羿口中聽到這個名字的時候就吃了一驚,當時安洛羿拿了個南派各家族的名單,準備在滅掉羨王派之後挨家挨戶上門清洗抓人的,結果有個小家族族長叫梁維倫。
安洛羿派出金燈武士去調查,說這梁維倫還真就是當年從梁州出來的梁氏族人,他們是梁家旁支,當年跟隨整個家族衝出梁洲城,一路向北,半路上被金燈教追上,族長梁維綱被抓回去殺死,梁家人分開失散,長房那一支是金燈教追殺的目標,大多數人都死了,梁巋文跟梁巋武兄弟兩個流落邊山地區,後被梁興揚收為弟子。
另外一支向東跑來羨州,他們保存下來的人和財物比較多,在這裏重新置辦產業,恰好這裏也有一家姓梁的,是幾百年前從梁州分出來的,兩下裏融合,也成了家族,在江南幾十個家族中屬於小門小戶,十分不起眼,江南各大家聚合做事的時候,他們就負責跟著聽講,攤派的時候送人送錢。
這會前麵的大家族都遭到了重創,排名前十的家族主要人丁都被快被殺光了,安洛羿過去跟這些家族打過交道,就是他們聯合弄出來龍魂玉幣,從朝廷裏麵搶過來鑄幣權,掌握了江南的財政命脈,是真正的國之蠹蟲,因此安洛羿下手極狠。
剩下的中小型家族,都被皇帝特赦,也就不再殺了,不過也抄了不少家。
梁興揚有意提拔自己本家,就把梁維倫拉出來,作為次輔,主要負責軍務,第二位次輔是從金燈教中選出來的一位金燈上師,負責政務。
剩下六部尚書也是有北派有南派,也有金燈教的人,這樣組合起來一個混合的內閣架構。
再封夏存旭為攝政王,讓他總督一切軍政大權。
夏存旭作為玉屏王子,從小受到的就是很優秀的皇室貴族教育,各種聖賢書都是爛熟於心的,因此做起來能夠很快適應角色。
他們幾個,就把這些國家大事都
給定了,然後對外公布出來。
名單裏麵的人全部過來叩謝皇恩,然後開始行動起來,根據各自的職責努力做事。
負責民政的先把城裏麵的局麵穩定下來,負責軍政的還需要安撫城外的軍隊。
雖然皇帝下了詔書,赦免城外羨王派軍隊的一切罪過,可是一者他們對新皇不放心,認為他一定會秋後算賬,一定會想辦法奪取他們的兵權,最後將他們全部處置了。還有一部分本就是江南各大世家的子弟,他們家族都被滅了,如何能夠不恨不反?
就在城裏麵皇帝登基,迅速安定局麵的同時,城外的軍營中也都吵成一團。
有的人說要趕緊殺進城裏,幹掉偽帝,擁護羨王登基。
不過這很顯然不顯示,且不說羨州城四門都被封死,城高池深,難以攻入,城外還有兩支人馬,一支是北派的精兵老將,一支是從西邊來的離元總督陳柏安,兩邊加起來人比他們多,連這些人他們都打不過,更別說還要去攻城了!
剩下就隻有兩條路可走,一條路是向北投降連山教,占據江南岸一塊橋頭堡,然後請連山教的人快速渡江過來,把江南地乘勢全部拿下。
另外一條是南下,到東南巽元之地去,再找一位夏家血脈奉為皇帝,跟夏元鐸打擂台。
這些人因為各種利益,相互之間吵個不停,直到第二次宣旨的人來,還是沒有頭緒。
這些人提出來一個條件:「讓皇帝到軍營裏來!我們要皇帝親口承諾!」
消息傳回城裏,大臣們都說不能去:「這些人原本就是擁立羨王的,又有不少家族子弟,他們讓皇帝去必定包藏禍心,不管是挾持皇帝背上投賊,還是南下另立朝廷,都是我們不能承受的!」
梁興揚說:「咱們去,我保護皇上,量他們也沒有什麽高手,我必定能把皇帝完好地帶回來。」
夏存旭也要去:「我是總督軍務的攝政王,我也去見見他們!」看書菈
梁興揚點頭:「你確實應該去,不隻是去見他們,還有北軍四鎮,和陳柏安他們。」
安洛羿說:「我也去。」
梁興揚猶豫了下,點頭答應,安洛羿是金燈教主,他要去會更讓那些軍頭們忌憚。
於是又是梁興揚、夏存旭、安洛羿,四個人,帶了二十多個隨從,保護著夏元鐸出城。
南軍裏麵還在吵:「皇帝真能到軍營裏來見我們嗎?」
「我看那夏元鐸小兒是必然不敢的!乳臭未幹,聽到要來這裏,還不要嚇得尿褲子?」
手下兵最多的羨州總兵陳元義握緊了手裏的腰刀:「都別吵了!如果皇帝不來,我們就南下另尋一位王爺奉他為帝,再爭天下!若是皇帝真的來了,我們就奉他為君!」
他說完這話不久,皇帝就來了,那些說皇帝不敢來的全都傻眼了。
眾將急忙出去迎接,夏元鐸在車架上跟他們說話,他早就準備好了腹稿,這時候開始演講,從中原文明興起到大夏朝建立,從太祖太宗艱難創業到後麵的北虜入寇,他本來就是個有點熱血的青年,這時候慷慨激昂,講到機動處,更是紅了眼圈,語帶哽咽,從車上跳下來,拉著陳元義等人的手繼續說。
陳元義他們也被感動,都眼含熱淚,向皇帝宣誓效忠:「臣等哪怕拚掉性命,粉身碎骨,也誓要殺盡北虜,奉陛下還都複國!」
接著,夏元鐸又在軍營中跟眾將一起吃了頓飯,然後才離開。
望著皇帝車架緩緩回城,眾將在大門口看著,都在念叨:「這小皇帝可不簡單呐!」
經過這一次見麵,雙方算是建立起來一些初步的信任,至少短時間內小皇帝不會拿這些人開刀,若是小皇帝前麵跟大臣吃
飯,轉手就把他們騙進城裏全部殺了,那皇帝的威嚴信用也全都破滅,以後誰敢信任皇帝,明裏暗裏都會恥笑皇帝手段下作。
第二天,夏元鐸頒布聖旨,說大家收徒有功,無論文武,無論哪一派,全都提了一級爵位,又頒布了大量的賞賜,賞賜都是從各大家族抄家抄出來的,這些家族這些年在江南搞風搞雨,壟斷資源,每一家都富可敵國。先皇死前國庫裏麵連一萬兩銀子都拿不出來,他們這裏隨便一家都抄出來三五百萬兩銀子!
總督軍務的攝政王夏存旭,拿著這些金銀出去犒軍,將所有的軍隊都挨個走了一遍,然後帶他們一起進城正式拜見皇帝。
前後忙了多日,終於把這個小朝廷穩定下來,而北虜那邊也再次聚集軍隊,準備再次渡江南下!
黑水親王被臨陣斬殺,震動了整個連山教高層,這是自從創教以來損失的最高級的人將領,又是連山帝的叔叔,再加上中路軍赤旗軍也受重挫,連赤旗主神都被斬了,連山軍士氣大沮。
不過連山教的風氣一直是很彪悍的,皇帝讓自己的一位堂兄接任黑水親王,來做黑旗軍的統帥。
重整東路軍,除了青木旗、黑水旗總共五萬鐵騎軍,五行宗的金門、水門部眾。
他們又組建了二十萬投降過去的偽軍,加上原來的,總共三十五萬,作為鐵騎軍的炮灰。
除了這些,他們又發聖旨,把白陽派給調過來了,讓他們跟著東路軍一起南下!
白陽派自從投降了連山派以後,就跟著西路軍,幫助白旗軍和黃旗軍追殲白骨教。
白骨教在京城外麵被打得一場打敗,主力幾乎全部喪盡,白骨邪姬顏渥丹率領殘部逃回西北,連山教早就聽說了這白骨教的大名,中原王朝用了好多年都沒能滅掉它,反而讓他不斷壯大,最後把自己給幹掉了,連山教一心要斬草除根,派了重兵,務必要把白骨教徹底斬盡殺絕!
白骨教逃到乾元地,沿著天水河且戰且退,屢戰屢敗,最後敗回天水老家,在天水又是一場大敗,再度逃亡,這次是向南逃,翻閱重重大山,走子午道進入兌元地。
這子午道當年白骨神君在這裏被活捉,後來顏渥丹又派人走子午道抄官軍的後路,破敵取勝,如今再次從子午道逃生,進入兌元地之後,反過來在子午道裏埋伏,用白骨裂天箭擊殺了大量的追兵。
雙方鏖在陰陽關展開血戰,最終白骨教還是不敵,退入兌元地中,雙方又在那裏展開廝殺。
按照連山教君臣看來,白骨教已經隻剩下數千人,兩旗人馬足以滅之,何況還有不斷投降來的偽軍,數量與日俱增,這仗越大手下越多,就把白陽派調到東邊來,並且給諸帥下了嚴令:「必須打下東南!攻破羨州城,把夏朝新登記的皇帝腦袋帶回京城來!」
白陽派是各大仙門中,投靠連山教最早也最完整的,五行宗隻有金、水二門投降,洞陽派雖然對夏朝皇帝不滿,可是選擇閉山,雖然連山教屢次召請,離羅真人都婉言謝絕,隻說自己是出家人,隻求青山古洞,萬年清修,不想再問紅塵中事。
相對比之下,白陽派就顯得很突出,得到連山教的重用,掌門人萬劍歸宗白瓊玉,萬劫不複尚瓊華都被封為「神仙」稱號,連山教皇帝把其他各派的大部分產業全部拿出來劃給了白陽派,尤其是神籙宗的,連祖庭道場都給了白陽派。
又單獨冊封在雙方之間奔走牽線的千鍾道人為「護國真人」,連他的徒弟袁鍾毅、柳永鐫都有極大的封賞,聽說他們家都在渠州,有過「渠陽四劍」的稱號,還特別聲明,等將來統一天下,拿下了渠州,就封給他們做道場,專門建一座宮觀給他們兄弟。
得到消息之後,梁興揚也吃了一驚,白陽派弟子眾多,如果連練氣期的都算
上,總數有三千多人,厲害的地仙有兩人,掌門白瓊玉,還有尚瓊華,金丹期的散仙更是近百,手上的仙劍、法寶更多,質量也更好,如今都到東路來,必然有一場硬仗要打!
玉華子聽說了以後,對白陽派是破口大罵,這老道士氣得滿臉通紅:「先師若在,我神籙宗若是完好,他們白陽派又算是什麽東西!」
想到白陽派,梁興揚就又想起了薛靈楓,不知道能不能見到,真見到時又會是個什麽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