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咱後來,真廢相了?
大明:開局攤牌穿越者,老朱懵了 作者:引火鬆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標帶著朱棣離開了,老朱緩了緩神,便也帶著朱肅擺駕乾清宮。
畢竟,還是乾清宮的戒備更森嚴些。
這一次,他還特地嚴令二虎,除了皇後和太子,任何人都不許出入。
朱肅對這乾清宮,也算是輕車熟路了。朱元璋依舊讓侍衛們在外頭戒備,自己則帶著朱肅到了裏間。父子兩坐在正中的茶桌旁,老朱開口道:
“繼續說剛剛的事兒吧……老五,真沒什麽政策,能應付‘三百年魔咒’?”
“真沒。”朱肅的頭搖的像撥浪鼓。
“你莫不是仍覺得,就算咱真頒布了好政策,也會走偏?”朱元璋正色道。“這點勿要擔心。咱會給後世出一本‘祖訓’,要後世君臣,世世代代遵循咱這個開國之君的法子,讓百官、科道共同約束朝廷上下,萬萬不會出現走偏這種事兒。”
“我知道,《皇明祖訓》是吧。”朱肅擺了擺手。“那玩意兒沒啥用處,該偏的還是會偏。”
“什麽?”老朱一愣。以《皇明祖訓》來約束朝廷上下,是他這幾天思考軍戶製失敗的事,痛定思痛才想出的法子。
這名字,還是昨晚剛想出來的呢!
他一心想要締造一個完美的運轉規律,在他想來,軍戶製最後走偏了道,其中固然可能是軍戶製自身的不完善,但一定,也有一部分原因是由於後世沒有忠實遵循,才會導致這項善政變成了惡政。
自己現在已經知道了不足,那麽,隻要自己費些心力,將這製度改的盡善盡美,再以祖訓約束之,必然能徹底彌補上這一窟窿。
但老五居然張口,就說出了皇明祖訓的名字,老朱驚訝問道:“莫非按原先的路子,咱本來,也是要纂這《皇明祖訓》的?”
“可不是嘛。”朱肅攤了攤手。“您前些年的時候,就想著編這祖訓了對吧?”
“不錯。”老朱點頭。“洪武二年的時候,咱就想著給咱們朱家留本祖訓了。”
“不過那時候咱隻想著傳個好家風,名字也還沒定……怎麽,咱的這本《皇明祖訓》,是沒被當回事?”他的聲音不禁帶著些怒意。
“您那祖訓,是挺雞肋的。方方麵麵想的,倒是齊全的很。但是時代在變動,有些東西或許切合開國之初時候的情況,但過上幾年,早就不適用了。”朱肅答道。
“本來嘛,政策這種東西,就是要因時而變,您老想著一套政策用上萬萬年,哪有那麽容易?”
“一潭死水,焉能不臭?一樣的道理!”
“一潭死水,焉能不臭……”老朱皺著眉頭,似乎抓住了什麽。還沒來得及深思,朱肅便接著道:
“要是完全用不上,也就罷了。偏偏它又派上了一點用場:隻要皇帝有什麽違了文官的意的,文官立刻就去翻您這本《皇明祖訓》,然後指出祖訓裏有利於他們的條文高呼‘祖宗之法不可變’。有您這本祖訓在,後世皇帝,也隻能徒呼奈何。”
“偏偏,其中關於限製他們文官自己的條文,那些文官不是想了借口曲解,就是裝作看不見。”
“這祖訓,被文官們都玩出了花來了。”
朱肅語帶嘲諷。可不是嘛,明朝後來那些高呼“祖宗之法不可變”的文官,沒一個敢提“剝皮充草”這一條“祖宗之法”的。
“什麽!”老朱漲紅著臉站了起來,頗有些惱羞成怒的情緒在裏頭。“咱就知道,咱就知道!”
“竟敢拿咱的話,搪塞咱的後代子孫!”
“這些官兒,果然是我大明的心腹大患!”
他想起了之前說過的那個“水太涼”,又想起了早朝時,給他上眼藥的汪丞相,新仇舊恨頓時同時湧上心頭。
這些官兒,現在自己還在的時候,就敢礙手礙腳,也難怪敢那樣拿捏自己的後世子孫!
看來,想法子解決三百年魔咒之前,得先把這些當官的理一理了!
不然,有他們在後邊拖後腿,自己怎麽放開手腳,給後世子孫們堵上這一個個的大窟窿?
“咱對那些文官,果然還是太仁義了。”老朱把牙咬的咯咯作響。
他接過朱肅給他倒的茶水,一仰脖喝幹了,覺得氣順了一些。這才坐下憤憤道:
“老五,咱想先把丞相這位置廢了,你覺得如何?”
他眼睛裏閃爍著凶光。他也知道,若要廢相,必然會引起極大的波瀾。很可能會導致朝廷的運轉長時間停滯,甚至出現其他不可預測的亂子。
但是,現在是什麽時候?咱大明,還有兩百七十多年就要亡了!哪有心思去管那些!
正是要上下一心,力往一處使的時候!
多這麽一個丞相,礙咱的手腳,如何成事!
“廢相?”朱肅一愣。“您現在,就已經有廢相的心思了?”
“咱老早就有了!要不是前些年咱忙著打元庭,需要個人幫著治理……”說到這,老朱一驚停了下來:“聽你的口氣,知道咱想廢相?”
“咱後來,真這麽幹了?”
朱肅點點頭。不止這麽幹了,還順帶殺了滿坑滿穀的人呢!
縱然到了後世,胡惟庸依然作為華夏最後一任、也是陪葬最多的丞相而聞名。
足足三萬餘人因他而死……
“咱廢了丞相?”老朱瞪著眼睛看著朱肅。“你不是說,咱的後代依然被文官欺負,文官依然把持著朝政嗎?”
“沒了丞相這個把持重權的官位,文官咋成的禍患?”他有點想不明白了。
“爹啊。您廢丞相這個決定,還是武斷了!”朱肅糾正道。
這種能說教洪武大帝的機會,可不多見。朱肅裝逼的端起茶杯,閉上眼品了一口茶:“您有沒有想過,我大明何等遼闊,一日之中需要處理的政務,該有多少。”
“丞相這個位置,雖然分走了皇帝的權,但說白了,也分擔了皇帝肩上的擔子。”
“史書記載,洪武十八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這八天之內,您批閱內外諸司奏疏共一千六百六十件,處理國事三千三百九十一件。平均起來,每天要批閱的奏疏多達二百多件,處理國事四百多件……”
“而且每天,睡不到兩個時辰!”朱肅比了個“二”的手勢。
“那又如何!”老朱一擺手。“不過是多辛苦些。咱是皇帝,若這樣就能給子孫留下個鐵打的江山,咱也甘願!”
畢竟,還是乾清宮的戒備更森嚴些。
這一次,他還特地嚴令二虎,除了皇後和太子,任何人都不許出入。
朱肅對這乾清宮,也算是輕車熟路了。朱元璋依舊讓侍衛們在外頭戒備,自己則帶著朱肅到了裏間。父子兩坐在正中的茶桌旁,老朱開口道:
“繼續說剛剛的事兒吧……老五,真沒什麽政策,能應付‘三百年魔咒’?”
“真沒。”朱肅的頭搖的像撥浪鼓。
“你莫不是仍覺得,就算咱真頒布了好政策,也會走偏?”朱元璋正色道。“這點勿要擔心。咱會給後世出一本‘祖訓’,要後世君臣,世世代代遵循咱這個開國之君的法子,讓百官、科道共同約束朝廷上下,萬萬不會出現走偏這種事兒。”
“我知道,《皇明祖訓》是吧。”朱肅擺了擺手。“那玩意兒沒啥用處,該偏的還是會偏。”
“什麽?”老朱一愣。以《皇明祖訓》來約束朝廷上下,是他這幾天思考軍戶製失敗的事,痛定思痛才想出的法子。
這名字,還是昨晚剛想出來的呢!
他一心想要締造一個完美的運轉規律,在他想來,軍戶製最後走偏了道,其中固然可能是軍戶製自身的不完善,但一定,也有一部分原因是由於後世沒有忠實遵循,才會導致這項善政變成了惡政。
自己現在已經知道了不足,那麽,隻要自己費些心力,將這製度改的盡善盡美,再以祖訓約束之,必然能徹底彌補上這一窟窿。
但老五居然張口,就說出了皇明祖訓的名字,老朱驚訝問道:“莫非按原先的路子,咱本來,也是要纂這《皇明祖訓》的?”
“可不是嘛。”朱肅攤了攤手。“您前些年的時候,就想著編這祖訓了對吧?”
“不錯。”老朱點頭。“洪武二年的時候,咱就想著給咱們朱家留本祖訓了。”
“不過那時候咱隻想著傳個好家風,名字也還沒定……怎麽,咱的這本《皇明祖訓》,是沒被當回事?”他的聲音不禁帶著些怒意。
“您那祖訓,是挺雞肋的。方方麵麵想的,倒是齊全的很。但是時代在變動,有些東西或許切合開國之初時候的情況,但過上幾年,早就不適用了。”朱肅答道。
“本來嘛,政策這種東西,就是要因時而變,您老想著一套政策用上萬萬年,哪有那麽容易?”
“一潭死水,焉能不臭?一樣的道理!”
“一潭死水,焉能不臭……”老朱皺著眉頭,似乎抓住了什麽。還沒來得及深思,朱肅便接著道:
“要是完全用不上,也就罷了。偏偏它又派上了一點用場:隻要皇帝有什麽違了文官的意的,文官立刻就去翻您這本《皇明祖訓》,然後指出祖訓裏有利於他們的條文高呼‘祖宗之法不可變’。有您這本祖訓在,後世皇帝,也隻能徒呼奈何。”
“偏偏,其中關於限製他們文官自己的條文,那些文官不是想了借口曲解,就是裝作看不見。”
“這祖訓,被文官們都玩出了花來了。”
朱肅語帶嘲諷。可不是嘛,明朝後來那些高呼“祖宗之法不可變”的文官,沒一個敢提“剝皮充草”這一條“祖宗之法”的。
“什麽!”老朱漲紅著臉站了起來,頗有些惱羞成怒的情緒在裏頭。“咱就知道,咱就知道!”
“竟敢拿咱的話,搪塞咱的後代子孫!”
“這些官兒,果然是我大明的心腹大患!”
他想起了之前說過的那個“水太涼”,又想起了早朝時,給他上眼藥的汪丞相,新仇舊恨頓時同時湧上心頭。
這些官兒,現在自己還在的時候,就敢礙手礙腳,也難怪敢那樣拿捏自己的後世子孫!
看來,想法子解決三百年魔咒之前,得先把這些當官的理一理了!
不然,有他們在後邊拖後腿,自己怎麽放開手腳,給後世子孫們堵上這一個個的大窟窿?
“咱對那些文官,果然還是太仁義了。”老朱把牙咬的咯咯作響。
他接過朱肅給他倒的茶水,一仰脖喝幹了,覺得氣順了一些。這才坐下憤憤道:
“老五,咱想先把丞相這位置廢了,你覺得如何?”
他眼睛裏閃爍著凶光。他也知道,若要廢相,必然會引起極大的波瀾。很可能會導致朝廷的運轉長時間停滯,甚至出現其他不可預測的亂子。
但是,現在是什麽時候?咱大明,還有兩百七十多年就要亡了!哪有心思去管那些!
正是要上下一心,力往一處使的時候!
多這麽一個丞相,礙咱的手腳,如何成事!
“廢相?”朱肅一愣。“您現在,就已經有廢相的心思了?”
“咱老早就有了!要不是前些年咱忙著打元庭,需要個人幫著治理……”說到這,老朱一驚停了下來:“聽你的口氣,知道咱想廢相?”
“咱後來,真這麽幹了?”
朱肅點點頭。不止這麽幹了,還順帶殺了滿坑滿穀的人呢!
縱然到了後世,胡惟庸依然作為華夏最後一任、也是陪葬最多的丞相而聞名。
足足三萬餘人因他而死……
“咱廢了丞相?”老朱瞪著眼睛看著朱肅。“你不是說,咱的後代依然被文官欺負,文官依然把持著朝政嗎?”
“沒了丞相這個把持重權的官位,文官咋成的禍患?”他有點想不明白了。
“爹啊。您廢丞相這個決定,還是武斷了!”朱肅糾正道。
這種能說教洪武大帝的機會,可不多見。朱肅裝逼的端起茶杯,閉上眼品了一口茶:“您有沒有想過,我大明何等遼闊,一日之中需要處理的政務,該有多少。”
“丞相這個位置,雖然分走了皇帝的權,但說白了,也分擔了皇帝肩上的擔子。”
“史書記載,洪武十八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這八天之內,您批閱內外諸司奏疏共一千六百六十件,處理國事三千三百九十一件。平均起來,每天要批閱的奏疏多達二百多件,處理國事四百多件……”
“而且每天,睡不到兩個時辰!”朱肅比了個“二”的手勢。
“那又如何!”老朱一擺手。“不過是多辛苦些。咱是皇帝,若這樣就能給子孫留下個鐵打的江山,咱也甘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