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左司郎中呂本
大明:開局攤牌穿越者,老朱懵了 作者:引火鬆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文官們自然不敢大張旗鼓,明火執仗的反對老朱的意見。洪武皇帝威勢盛隆,殺伐果決,豈是前宋那些窩囊皇帝能比的?
君不見奉天殿上楊訓文乎?不懼聲威,仗義執言,卻落得個丟官去職的下場。
當然,楊訓文羅織罪名,打壓皇子,這做派手段,怎麽也算不上一個“義”字。隻是文人們素來講究一個春秋筆法,同氣連枝。楊公挺身而出,些許不妥之處,他們自然就為其隱晦了。
今上不信任文官,對此這些文官們也不是全無察覺,自胡惟庸出事後,陛下就任用毫無跟腳的寒門官員充入內閣,且日漸有大用內閣,替代原先中書省之勢。這本來就讓剩下的那些以為能夠吞噬中書省留下的權力真空的“清流”們深為怨恨。
這一次陛下又借著賞功的機會,想要不動聲色讓五皇子入主國子監。國子監是什麽地方?大明未來官僚的培育之所,天下文教之重地!
陛下所為者何,不就是希望日後朝廷的官員,盡出朱門嗎?
文官們如何能忍受?他們知曉此事已經壓之不住,所幸便思考出了曲線救國的辦法。那就是開辦文會,拉攏招攬士林學子,特別是國子監的監生。
不得不說,他們的想法還是高明的。畢竟論學術之精深,士林之名氣,沒有人能夠敵得過他們這一群成名已久的大儒。等到國子監監生盡出門下的那一日,這國子監的祭酒是何人,又有何妨呢?
沒有人會舍棄聲名在外的宿儒,而去拜一個尚未弱冠的娃娃為師。
隻可惜他們的格局還是低了一些,以為老朱想要的隻是國子監而已。卻不知道老朱的目的是整個士林,並且早就盤算著將他們中的大多數一網打盡……
朱肅也來到了棲霞山。並非僅他一人,方孝孺、徐允恭、李景隆、朱樉、朱棣都來了。幾人的衣衫也十分有意思,清一色的白衣儒袍,裏頭束著袖口,幹練之中,倒也有幾分瀟灑。
每人腰間還懸一口長劍,不是那些自號尚武的富貴子弟做做樣子的儀劍,而是真正能用在戰陣上殺人的家夥。劍脊寬厚,式樣古樸。不必出鞘,都帶著幾分森冷的煞氣。
這一身打扮文不像文,武不像武,在這個時代算是標準的奇裝異服,沿途吸引了不少百姓詫異的目光。
棲霞寺,朱肅也是去過的。畢竟是應天名寺,昔日在皇莊靜極思動之時,也曾走馬遊覽過一番。今日發現這一路上往棲霞山去的民眾,竟是比平日裏進香的人都多,隨手拉來路人詢問,路人畏懼他們腰間寶劍,當然知無不言:“聽說棲霞寺門口辦的文會,竟然連平陽三老都一並請來了。那可是夫子一般的人物!咱們雖然隻是愚笨鄉民,可也想去聽一聽文曲星講的道理。”
“平陽三老?”朱肅一頭霧水。諸人之中交遊最廣的李景隆忙上前道:“好教五叔得知,這‘平陽三老’,說的是周如圭、史善德、鄭伯璿三位大儒。”
“這三老因同出於大元時的溫州路平陽州,世人遂合稱之為‘平陽三老’,在文人裏是泰山北鬥一般的存在。昔年陛下親自遣人征辟,他們都不願出山的。這次居然被請到了此處來。”
“什麽平陽三老,聽上去和‘黑風雙煞’‘黃河四鬼’也似。還是本王那‘以德服人’的諢號,聽上去更遮奢些。”聽說這三老曾經駁過自家老爹的麵子,近日沉迷武俠的朱樉當即開口嘲諷,以示對三老的不屑。
朱棣朱肅兩兄弟聽的一笑。二哥說得對,這什麽三老名頭雖唬人,在經過兩軍戰陣的他們眼裏,也不過就是話本中那些攔路的小鬼雜魚罷了。倒是李景隆、徐允恭幾個,在薊鎮時未曾同行,也沒聽朱肅講過射雕,此時一臉茫然,不知黑風雙煞、以德服人都是些什麽典故。
一行人繼續向前,到得棲霞寺外,隻見人潮熙熙攘攘,好一派盛事氣象。許多大儒家丁們幫著維持住秩序,頭戴儒冠的儒生們在場中就蒲團而坐,聆聽台上講學,一個個聽的搖頭晃腦、如癡如醉。而平頭百姓們,就隻能遠遠的在外圍席地而坐了,聽得也不甚真切。
不過出於對學問的敬畏,以及對諸多家丁的畏懼,百姓們倒也不敢太過靠近,亦不敢高聲喧嘩。
“等等。”見朱肅一行大搖大擺就要進場,幾個不知是誰家的家丁趕緊將他們攔了下來。“裏頭是大儒講學的地方,非儒生者不得妄入!”
“我們不像儒生嗎?”朱肅看了看自己的打扮。那家丁上下一看,曬笑道:“我說這位公子,您喬裝倒也裝的像一些。”
“儒生老爺們那可都是天上的文曲星,貴不可言,有哪個會佩著這樣粗蠢的劍?且好生在外圍聽著,多少沾染些文氣。日後說不定也能當真高官得坐,駿馬得騎呢?”
朱肅大笑,不愧是文人家丁,說起話來那也是一套一套的。推開那家丁抬腳就走,那家丁大驚之下正想要繼續阻攔,卻見本該在高台上的呂大人急匆匆的趕了過來,擦著汗對這位少年郎行禮道:“臣左司郎中呂本,見過三位殿下及諸位世子!”
“呂大人。”朱肅微微一笑。“聽說汝等興辦文會,此乃有益於國朝文教的好事。如此盛會,本祭酒不請自來,你們不會怪罪吧?”
“不敢,不敢!”呂本滿頭大汗。“臣鬥膽,還請殿下隨臣移步,臣自會為殿下及諸位安排上座。”
朱肅點點頭,並未過多為難此人。別看這呂大人唯唯諾諾,一派窩囊。在曆史上,他的外孫,就是那位“爾誠純孝”的好太孫朱允炆,他的女兒,正是太子朱標的側妃,那個讓朱肅萬分警惕的呂氏,朱肅心中朱雄英之死的第一嫌疑人。
能生出這樣的好女兒,呂本又豈能是等閑之輩?
本來在此時此刻,他該已爬上戶部尚書的高位的。正是因為老朱因為朱允炆的事恨屋及烏,對此人多番打壓,所以才會至今依舊隻是個區區左司郎中而已。
朱肅對此人忌憚的很,可不會輕易小覷此人。
(本章完)
君不見奉天殿上楊訓文乎?不懼聲威,仗義執言,卻落得個丟官去職的下場。
當然,楊訓文羅織罪名,打壓皇子,這做派手段,怎麽也算不上一個“義”字。隻是文人們素來講究一個春秋筆法,同氣連枝。楊公挺身而出,些許不妥之處,他們自然就為其隱晦了。
今上不信任文官,對此這些文官們也不是全無察覺,自胡惟庸出事後,陛下就任用毫無跟腳的寒門官員充入內閣,且日漸有大用內閣,替代原先中書省之勢。這本來就讓剩下的那些以為能夠吞噬中書省留下的權力真空的“清流”們深為怨恨。
這一次陛下又借著賞功的機會,想要不動聲色讓五皇子入主國子監。國子監是什麽地方?大明未來官僚的培育之所,天下文教之重地!
陛下所為者何,不就是希望日後朝廷的官員,盡出朱門嗎?
文官們如何能忍受?他們知曉此事已經壓之不住,所幸便思考出了曲線救國的辦法。那就是開辦文會,拉攏招攬士林學子,特別是國子監的監生。
不得不說,他們的想法還是高明的。畢竟論學術之精深,士林之名氣,沒有人能夠敵得過他們這一群成名已久的大儒。等到國子監監生盡出門下的那一日,這國子監的祭酒是何人,又有何妨呢?
沒有人會舍棄聲名在外的宿儒,而去拜一個尚未弱冠的娃娃為師。
隻可惜他們的格局還是低了一些,以為老朱想要的隻是國子監而已。卻不知道老朱的目的是整個士林,並且早就盤算著將他們中的大多數一網打盡……
朱肅也來到了棲霞山。並非僅他一人,方孝孺、徐允恭、李景隆、朱樉、朱棣都來了。幾人的衣衫也十分有意思,清一色的白衣儒袍,裏頭束著袖口,幹練之中,倒也有幾分瀟灑。
每人腰間還懸一口長劍,不是那些自號尚武的富貴子弟做做樣子的儀劍,而是真正能用在戰陣上殺人的家夥。劍脊寬厚,式樣古樸。不必出鞘,都帶著幾分森冷的煞氣。
這一身打扮文不像文,武不像武,在這個時代算是標準的奇裝異服,沿途吸引了不少百姓詫異的目光。
棲霞寺,朱肅也是去過的。畢竟是應天名寺,昔日在皇莊靜極思動之時,也曾走馬遊覽過一番。今日發現這一路上往棲霞山去的民眾,竟是比平日裏進香的人都多,隨手拉來路人詢問,路人畏懼他們腰間寶劍,當然知無不言:“聽說棲霞寺門口辦的文會,竟然連平陽三老都一並請來了。那可是夫子一般的人物!咱們雖然隻是愚笨鄉民,可也想去聽一聽文曲星講的道理。”
“平陽三老?”朱肅一頭霧水。諸人之中交遊最廣的李景隆忙上前道:“好教五叔得知,這‘平陽三老’,說的是周如圭、史善德、鄭伯璿三位大儒。”
“這三老因同出於大元時的溫州路平陽州,世人遂合稱之為‘平陽三老’,在文人裏是泰山北鬥一般的存在。昔年陛下親自遣人征辟,他們都不願出山的。這次居然被請到了此處來。”
“什麽平陽三老,聽上去和‘黑風雙煞’‘黃河四鬼’也似。還是本王那‘以德服人’的諢號,聽上去更遮奢些。”聽說這三老曾經駁過自家老爹的麵子,近日沉迷武俠的朱樉當即開口嘲諷,以示對三老的不屑。
朱棣朱肅兩兄弟聽的一笑。二哥說得對,這什麽三老名頭雖唬人,在經過兩軍戰陣的他們眼裏,也不過就是話本中那些攔路的小鬼雜魚罷了。倒是李景隆、徐允恭幾個,在薊鎮時未曾同行,也沒聽朱肅講過射雕,此時一臉茫然,不知黑風雙煞、以德服人都是些什麽典故。
一行人繼續向前,到得棲霞寺外,隻見人潮熙熙攘攘,好一派盛事氣象。許多大儒家丁們幫著維持住秩序,頭戴儒冠的儒生們在場中就蒲團而坐,聆聽台上講學,一個個聽的搖頭晃腦、如癡如醉。而平頭百姓們,就隻能遠遠的在外圍席地而坐了,聽得也不甚真切。
不過出於對學問的敬畏,以及對諸多家丁的畏懼,百姓們倒也不敢太過靠近,亦不敢高聲喧嘩。
“等等。”見朱肅一行大搖大擺就要進場,幾個不知是誰家的家丁趕緊將他們攔了下來。“裏頭是大儒講學的地方,非儒生者不得妄入!”
“我們不像儒生嗎?”朱肅看了看自己的打扮。那家丁上下一看,曬笑道:“我說這位公子,您喬裝倒也裝的像一些。”
“儒生老爺們那可都是天上的文曲星,貴不可言,有哪個會佩著這樣粗蠢的劍?且好生在外圍聽著,多少沾染些文氣。日後說不定也能當真高官得坐,駿馬得騎呢?”
朱肅大笑,不愧是文人家丁,說起話來那也是一套一套的。推開那家丁抬腳就走,那家丁大驚之下正想要繼續阻攔,卻見本該在高台上的呂大人急匆匆的趕了過來,擦著汗對這位少年郎行禮道:“臣左司郎中呂本,見過三位殿下及諸位世子!”
“呂大人。”朱肅微微一笑。“聽說汝等興辦文會,此乃有益於國朝文教的好事。如此盛會,本祭酒不請自來,你們不會怪罪吧?”
“不敢,不敢!”呂本滿頭大汗。“臣鬥膽,還請殿下隨臣移步,臣自會為殿下及諸位安排上座。”
朱肅點點頭,並未過多為難此人。別看這呂大人唯唯諾諾,一派窩囊。在曆史上,他的外孫,就是那位“爾誠純孝”的好太孫朱允炆,他的女兒,正是太子朱標的側妃,那個讓朱肅萬分警惕的呂氏,朱肅心中朱雄英之死的第一嫌疑人。
能生出這樣的好女兒,呂本又豈能是等閑之輩?
本來在此時此刻,他該已爬上戶部尚書的高位的。正是因為老朱因為朱允炆的事恨屋及烏,對此人多番打壓,所以才會至今依舊隻是個區區左司郎中而已。
朱肅對此人忌憚的很,可不會輕易小覷此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