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6章 大明第一次文藝匯演
大明:開局攤牌穿越者,老朱懵了 作者:引火鬆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可否認,這些人除了一身勾欄聽曲的“本事”,大多都是百無一用的廢物點心。被趕到了漠北之後,卻因為其出身的關係,多少也能混成個部落的頭人、首腦之類。想是本雅失裏和阿魯台平日裏對這些廢物也煩的緊,那一日需留人斷後,便毫不猶豫的將這些“人才”打包送給了大明……朱雄英不無惡意的猜想。
“殿下,您將這些人要走,真要讓他們給咱唱戲?”戰俘營的將官鼓起了勇氣問道。
聽他們唱了幾段,又被朱雄英要走了這些“人才”,這位將官還挺懊惱加上不舍的。這鎮守邊疆的日子實在是太無聊了,平日裏能將人生生憋出病來。自己怎麽,就沒早些挖掘到這些“人才”呢?
“嗬嗬。”朱雄英被他一問,也樂得先通過這些將官們,將聲勢給造起來。他笑道:“確實如此。”
“孤身為監軍,平日無所事事,又不願做個在將士們身後記人過錯的討嫌鬼……便隻好用這樣的法子,來為我大明分憂一二了。”
“邊疆苦寒,將士們鎮守此處,平日裏實在是太辛苦了些……孤便想著在平日操練作戰之餘,為將士們尋些樂子排遣一二。我大明將士也是人,也要找樂子嘛。”
“這些人孤要走去,自是要讓他們給將士們排戲劇看的。各位將軍到時若是有暇,切記要來捧場啊。”
“一定,一定!”將官們眼睛紛紛亮起,這地界鳥不拉屎,軍中規矩又嚴,如今可算有一樁可以盼著的事了。那個發問的將官湊趣道:“殿下要讓這些韃子的貴人給咱們這些小兵演戲,那咱們必然要去啊。”
“別的不說,光是看這些韃子貴人當個戲子,那也是趣味的緊啊!”
“哈哈哈哈。”眾人大笑。
自有朱雄英帶來的親衛,將這些洗漱更衣後的“大才”們盡數帶走。戰俘營的將官將此事上報常茂,常茂自是也無不可。
這就是讓朱雄英來大寧都司的好處了,若是換了其他地方,或許主將便要擔心朱雄英擺出陣仗請全軍看戲,會使得軍中上下玩物喪誌,壞了軍中風氣,影響了軍隊的戰鬥力,引得朝中降罪……但常茂不會,朱雄英是陛下的好大孫,也是他的親外甥。
外甥想請將士們聽聽戲,又怎麽了?就算真出了事,天塌下來了,也自有自己這個當舅舅的頂著。
有了戲子,方孝孺與解縉這兩支筆杆子,便開始改寫早已寫好的劇本、編排角色,緊鑼密鼓的開始了大明軍中第一次“文藝匯演”的籌備工作。
“殿下且看。”解縉將劇本放在了朱雄英的麵前。“這是我與希直兄,所編纂的劇本。”
“依照五殿下、殿下、以及太子殿下的意思,在軍中的劇本,務必要能夠振奮軍心,提振士氣,又要夠接地氣,使得將士們能夠看得懂、看得歡暢,又能看到心裏去。”
“因此,我等選擇的,都是些與前元相關的劇目。”解縉道。“著重說明前元朝廷昏庸、百姓民不聊生、當今陛下驅逐韃虜等等。”
朱雄英一邊聽,一邊翻看著解縉送來的劇本,看到最後,搖了搖頭,道:“不妥。”
“五叔曾對我說,無論是戲曲還是話本,最忌諱的,便是在最後強行說教,如老先生一般喋喋不休。”
“顯得過於顯露,落了下乘。”
“況且,我乃是皇爺爺的親孫兒,是朱家人。由我讓汝等編排的劇目,卻是對皇爺爺歌功頌德,幾近阿諛……這樣肉麻的辭藻,士卒們如何會信?”
“他們隻會在背後覺得我們朱家,真是寡廉鮮恥,自己往自己臉上貼金。”
“若有道理,應當將其化於劇目之中,使觀眾自己咂摸感悟,如此,方深入人心。”
解縉在一邊聽著,連連點頭,道:“殿下所言有理。學生受教了。”
“非是我的意思,是五叔先前便囑咐過。”朱雄英笑道。
“另外,也不能光是新劇。一些出名的、大家都曾聽聞的具體劇目典故,可以稍作修改,也放入到這一次匯演中來。”
“對了……那些元庭餘孽,可有異狀?”朱雄英突然好奇道。
說到鬼力赤,解縉唇角不由得泛起一抹笑意。“嗬嗬,他們啊,自然是有的。”
“一開始,他們自是不願配合。”
“不過,戰俘營的將官們自有辦法整治他們。先將他們餓上幾頓,等飯來後,他吃的比誰都多,口中還大呼真香不止……”
“不識禮義之徒,飯食入腹,什麽怨懟,便都拋至九霄雲外去了。”
朱雄英聽了,也不禁覺得好笑。俘虜營中饑一頓飽一頓,自然不如在他手下當戲子這般吃的豐盛。這些人要真是大元朝的忠臣良將,也不至於苟活到如今這個境地了。
祖宗榮耀,與一碗飯食相比,在他們如今的心中孰輕孰重,還真不好說。
很快,經過朱雄英意見修改後的劇本,便被解縉與方孝孺下發到了“戲子”們之中,開始緊張的排演。一開始這些元庭餘孽們自不願意,可在飯食和鞭子的威逼利誘之下,他們還是乖乖的配合了演出。
再加上,為了使得戲劇內涵不那麽刻意,解縉與方孝孺特意做了許多的修改,使得戲劇的“說教”深入到劇目之中,不再隻流於表麵。這也使得這些蒙古“戲子”們的抵觸大大的減弱了。
而今日,便是大寧都司監軍,太孫朱雄英殿下為大家夥兒擺上戲台子、犒勞大家夥守衛邊疆之辛勞的時候。這一日,朱雄英特意定在了常茂約定為先前的那一場大勝慶功的一日。慶功之日,主官發下賞銀,還能有戲看,大寧城中那當真是如過年一般的熱鬧。
常茂與常升兄弟,今日裏也難得的有了閑暇。雖說上一戰裏走了本雅失裏和阿魯台,但擊潰了韃靼主力,使得韃靼短時間內隻能潰逃潛藏,這也是應該好好犒賞三軍的大勝……這幾日,他們兄弟二人都在為記功請賞、戰後撫恤等等問題,而忙的焦頭爛額,甚至沒心思去注意,朱雄英竟然搞出了這麽大的陣仗。
(本章完)
“殿下,您將這些人要走,真要讓他們給咱唱戲?”戰俘營的將官鼓起了勇氣問道。
聽他們唱了幾段,又被朱雄英要走了這些“人才”,這位將官還挺懊惱加上不舍的。這鎮守邊疆的日子實在是太無聊了,平日裏能將人生生憋出病來。自己怎麽,就沒早些挖掘到這些“人才”呢?
“嗬嗬。”朱雄英被他一問,也樂得先通過這些將官們,將聲勢給造起來。他笑道:“確實如此。”
“孤身為監軍,平日無所事事,又不願做個在將士們身後記人過錯的討嫌鬼……便隻好用這樣的法子,來為我大明分憂一二了。”
“邊疆苦寒,將士們鎮守此處,平日裏實在是太辛苦了些……孤便想著在平日操練作戰之餘,為將士們尋些樂子排遣一二。我大明將士也是人,也要找樂子嘛。”
“這些人孤要走去,自是要讓他們給將士們排戲劇看的。各位將軍到時若是有暇,切記要來捧場啊。”
“一定,一定!”將官們眼睛紛紛亮起,這地界鳥不拉屎,軍中規矩又嚴,如今可算有一樁可以盼著的事了。那個發問的將官湊趣道:“殿下要讓這些韃子的貴人給咱們這些小兵演戲,那咱們必然要去啊。”
“別的不說,光是看這些韃子貴人當個戲子,那也是趣味的緊啊!”
“哈哈哈哈。”眾人大笑。
自有朱雄英帶來的親衛,將這些洗漱更衣後的“大才”們盡數帶走。戰俘營的將官將此事上報常茂,常茂自是也無不可。
這就是讓朱雄英來大寧都司的好處了,若是換了其他地方,或許主將便要擔心朱雄英擺出陣仗請全軍看戲,會使得軍中上下玩物喪誌,壞了軍中風氣,影響了軍隊的戰鬥力,引得朝中降罪……但常茂不會,朱雄英是陛下的好大孫,也是他的親外甥。
外甥想請將士們聽聽戲,又怎麽了?就算真出了事,天塌下來了,也自有自己這個當舅舅的頂著。
有了戲子,方孝孺與解縉這兩支筆杆子,便開始改寫早已寫好的劇本、編排角色,緊鑼密鼓的開始了大明軍中第一次“文藝匯演”的籌備工作。
“殿下且看。”解縉將劇本放在了朱雄英的麵前。“這是我與希直兄,所編纂的劇本。”
“依照五殿下、殿下、以及太子殿下的意思,在軍中的劇本,務必要能夠振奮軍心,提振士氣,又要夠接地氣,使得將士們能夠看得懂、看得歡暢,又能看到心裏去。”
“因此,我等選擇的,都是些與前元相關的劇目。”解縉道。“著重說明前元朝廷昏庸、百姓民不聊生、當今陛下驅逐韃虜等等。”
朱雄英一邊聽,一邊翻看著解縉送來的劇本,看到最後,搖了搖頭,道:“不妥。”
“五叔曾對我說,無論是戲曲還是話本,最忌諱的,便是在最後強行說教,如老先生一般喋喋不休。”
“顯得過於顯露,落了下乘。”
“況且,我乃是皇爺爺的親孫兒,是朱家人。由我讓汝等編排的劇目,卻是對皇爺爺歌功頌德,幾近阿諛……這樣肉麻的辭藻,士卒們如何會信?”
“他們隻會在背後覺得我們朱家,真是寡廉鮮恥,自己往自己臉上貼金。”
“若有道理,應當將其化於劇目之中,使觀眾自己咂摸感悟,如此,方深入人心。”
解縉在一邊聽著,連連點頭,道:“殿下所言有理。學生受教了。”
“非是我的意思,是五叔先前便囑咐過。”朱雄英笑道。
“另外,也不能光是新劇。一些出名的、大家都曾聽聞的具體劇目典故,可以稍作修改,也放入到這一次匯演中來。”
“對了……那些元庭餘孽,可有異狀?”朱雄英突然好奇道。
說到鬼力赤,解縉唇角不由得泛起一抹笑意。“嗬嗬,他們啊,自然是有的。”
“一開始,他們自是不願配合。”
“不過,戰俘營的將官們自有辦法整治他們。先將他們餓上幾頓,等飯來後,他吃的比誰都多,口中還大呼真香不止……”
“不識禮義之徒,飯食入腹,什麽怨懟,便都拋至九霄雲外去了。”
朱雄英聽了,也不禁覺得好笑。俘虜營中饑一頓飽一頓,自然不如在他手下當戲子這般吃的豐盛。這些人要真是大元朝的忠臣良將,也不至於苟活到如今這個境地了。
祖宗榮耀,與一碗飯食相比,在他們如今的心中孰輕孰重,還真不好說。
很快,經過朱雄英意見修改後的劇本,便被解縉與方孝孺下發到了“戲子”們之中,開始緊張的排演。一開始這些元庭餘孽們自不願意,可在飯食和鞭子的威逼利誘之下,他們還是乖乖的配合了演出。
再加上,為了使得戲劇內涵不那麽刻意,解縉與方孝孺特意做了許多的修改,使得戲劇的“說教”深入到劇目之中,不再隻流於表麵。這也使得這些蒙古“戲子”們的抵觸大大的減弱了。
而今日,便是大寧都司監軍,太孫朱雄英殿下為大家夥兒擺上戲台子、犒勞大家夥守衛邊疆之辛勞的時候。這一日,朱雄英特意定在了常茂約定為先前的那一場大勝慶功的一日。慶功之日,主官發下賞銀,還能有戲看,大寧城中那當真是如過年一般的熱鬧。
常茂與常升兄弟,今日裏也難得的有了閑暇。雖說上一戰裏走了本雅失裏和阿魯台,但擊潰了韃靼主力,使得韃靼短時間內隻能潰逃潛藏,這也是應該好好犒賞三軍的大勝……這幾日,他們兄弟二人都在為記功請賞、戰後撫恤等等問題,而忙的焦頭爛額,甚至沒心思去注意,朱雄英竟然搞出了這麽大的陣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