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範公公,由您出馬果然是手到擒來!”
吳揚看到範曾托在手上的供狀,自然知曉範曾已經撬開了董小乙的嘴巴,立刻上前道賀。
“托賴皇上天威,更辛苦吳指揮使和皇城司上下,咱家幸不辱命!牢裏的董小乙,哦對,就是假托叫曾小乙的,或許還有大用,還請吳指揮使擔待一二。。”
“公公放心,在下定保他無虞。”
“那就勞煩指揮使了,咱家這就回宮複命去了。”
有了他這句話,董小乙的性命算是暫時保住了,也不會再遭罪,他也算兌現了對董小乙的承諾。
範曾向吳揚點點頭,邁步向皇城司大門外走去,在吳揚和皇城司一幹人的恭送聲裏登上了等在外麵的馬車。車聲轔轔,很快向宮門駛去。
車行了一段路,小六子忍不住問道:“這位上五指的指揮使倒是年輕,就算他聖眷正隆,公公又何必對他如此客氣?”
範曾正閉目養神,聞言也不睜眼,淡淡道:“咱家老了,密諜司需要新的掌印人,我看這位吳指揮使就不錯。你也得收斂些,說不準哪天他就成了你的頂頭上司。”
小六子多少有些不服氣:“小六子聽說這位吳大人是吳璘吳少保家的十公子,可咱們密諜司一向都是內廷掌管,就算陛下寵信他,可他畢竟不是內廷的人。”
範曾張開眼睛瞅了小六子一眼,瞅得他心裏打鼓,範曾這才不經意地說道:“你的心思我明白,”他打斷了想要為自己辯白的小六子,“可惜我太老了,油盡燈枯,是真的活不長了,你又太年輕,不然密諜司交到你手中又何妨?說你年輕識淺你還別強,如今朝廷內外的風向都變了,你若是想活得長久,就要學會低調,順應大勢。看在你跟了我十來年還算忠心的份上,我再勸告你一句,當你看不清局勢的時候千萬不要輕舉妄動!”
回到宮裏,皇帝並沒有見範曾,隻令身邊的大太監王沐恩將董小乙的供狀接進去,吩咐道:“官家說了,知道你近日辛苦,好生回去歇一歇。”
範曾知道最近皇帝的日子也不好過,交卸了差事,謝了恩回到自家的小院子歇息去了。
皇城司那邊,吳揚送走了範曾師徒二人,吩咐刑獄掌班謝無鷲:“範公公的話你可聽清了?將那個叫董小乙的人犯好生看管,切不可出事!”
謝無鷲應了,自回到地牢中不提。
吳揚回到公事房,對等在那裏的察子說道:“繼續說,這本《嶽飛傳》是從哪裏來的?如何在臨安城內流傳開來?”
“啟稟指揮使大人,卑職接到任務後找了臨安城最有經驗的書坊老板,經過對紙張、墨色、版式、字體逐一對比,《嶽飛傳》是春來胡同一家名為‘胡記印坊’的印刷作坊製作的。卑職通知了快班的弟兄卻撲了個空,據說‘胡記’的老板胡遠山臘月的時候就帶著全家人回四川老家祭祖去了,至今未歸。卑職正要向指揮使稟告,派人去四川拿人。”
“可。”吳揚想了想又說道,“如今事態不明,告訴底下的弟兄悄悄將人帶回臨安即可,不可宣揚。”
“是。”察子恭敬地應下,又繼續說道,“胡遠山走後大概隔了七八日,有街坊看到‘胡記印坊’又在開工,工人就是從前那一批,卑職找到了工頭,據他交待是有個年輕人出了三倍的價錢讓他們幫忙印書,排版這些都是年輕人和他的同伴兩人在做,據年輕人說是為了保密,怕被別家書坊偷了去,因此讓工頭找的都是不識字的工人……工頭貪圖銀錢,因此應承下來,直到《嶽飛傳》滿臨安流傳他都不知道是自己幫忙印的。”
“書已經進行了收繳,根據工頭的供述,流傳在外麵的應該不多了。隻是前些時日很多茶樓都將《嶽飛傳》弄成了評書,請了說書藝人日日在茶樓說書,竟然生意爆火,這悠悠眾口卻是不好封堵。此外,根據工頭的口供卑職讓畫師畫了印書人的畫像張貼在城門處,至今尚無收獲,那兩個年輕人就像平地消失了,半點痕跡都沒有留下。”
“既然他們出現過,總會留下痕跡,加派人手以‘胡記印坊’為起點,仔細察訪,不信找不出蹤跡。此外繼續加大收繳書籍的力度,務必不讓一本書流落在外;告誡各個行首,茶樓、酒肆、勾欄等等,都不許再說《嶽飛傳》,若敢抗令就請他來皇城司說書!”
“是,卑職馬上去辦!”
察子離開後,吳揚隨手翻了翻放在案上的《嶽飛傳》,封麵正是嶽飛全副甲胄,躍馬提槍的英姿。畫像用墨線勾勒,寥寥數筆,人物神態、手中的武器和胯下的駿馬都十分傳神,一看就是出自繪畫功底深厚之人。尤其是吳揚見過嶽飛的畫像,禁書《嶽飛傳》上麵的畫像竟與嶽飛本人十分神似。
《嶽飛傳》裏麵的內容吳揚也看過,如果這不是一本被官家點名的禁書,吳揚倒想追著作者再寫點前傳、後傳啥的。《嶽飛傳》用通俗淺顯的文字講述了嶽飛傳奇的一生,尤其是“嶽母刺字”“激戰牛頭山”“血戰襄陽”“收複楊再興”“開封城大戰金兀術”等等,既有拳拳愛國心,又有鏗鏘報國誌,將一個有勇有謀,既能勇冠三軍,又能智取敵酋的鐵血將軍,護國英雄刻畫得十分傳神。
吳揚出身將門,他的伯父吳玠,父親吳璘都是與嶽飛同一時期的人物,看到書中精彩處也不免擊節讚賞,心馳神往,恨不得能到嶽飛麾下做一名小兵,與他共同禦敵,激戰沙場!
《嶽飛傳》一出,臨安坊間與吳揚抱著同樣心思的人不在少數,百姓都紛紛議論:“‘盡忠報國’,嶽元帥是個大大的孝子,更是一個大大的忠臣,嶽母既然給他刺了那樣的字,他如何會是叛國的奸臣?”
“要我說,秦檜才是賣國的奸臣,他慫恿陛下以十二道金牌召回嶽帥,以‘莫須有’的罪名殺了他,又慫恿陛下向金國納表稱臣,不是賣國賊是什麽?”
“知道什麽是‘莫須有’麽?就是根本就沒那回事,你看,連秦檜自己都承認了他是故意冤枉嶽元帥的!幸虧他已經死了,不然小老二定要吐他的口水!”
“陛下莫不是老糊塗了吧?這樣的奸臣保他做什麽?還把黑水往自個兒身上攬,要我說,陛下就是心太軟了,忠奸不分!”
“陛下不是心太軟,是糊塗!殺忠臣,保奸臣,不是糊塗是什麽?”
百姓們議論的熱鬧,吳揚想到的卻是:“先是元宵夜祭,現在又是出書立傳,到底誰在背後攪弄風雨?你們的目的到底是什麽?”
吳揚看到範曾托在手上的供狀,自然知曉範曾已經撬開了董小乙的嘴巴,立刻上前道賀。
“托賴皇上天威,更辛苦吳指揮使和皇城司上下,咱家幸不辱命!牢裏的董小乙,哦對,就是假托叫曾小乙的,或許還有大用,還請吳指揮使擔待一二。。”
“公公放心,在下定保他無虞。”
“那就勞煩指揮使了,咱家這就回宮複命去了。”
有了他這句話,董小乙的性命算是暫時保住了,也不會再遭罪,他也算兌現了對董小乙的承諾。
範曾向吳揚點點頭,邁步向皇城司大門外走去,在吳揚和皇城司一幹人的恭送聲裏登上了等在外麵的馬車。車聲轔轔,很快向宮門駛去。
車行了一段路,小六子忍不住問道:“這位上五指的指揮使倒是年輕,就算他聖眷正隆,公公又何必對他如此客氣?”
範曾正閉目養神,聞言也不睜眼,淡淡道:“咱家老了,密諜司需要新的掌印人,我看這位吳指揮使就不錯。你也得收斂些,說不準哪天他就成了你的頂頭上司。”
小六子多少有些不服氣:“小六子聽說這位吳大人是吳璘吳少保家的十公子,可咱們密諜司一向都是內廷掌管,就算陛下寵信他,可他畢竟不是內廷的人。”
範曾張開眼睛瞅了小六子一眼,瞅得他心裏打鼓,範曾這才不經意地說道:“你的心思我明白,”他打斷了想要為自己辯白的小六子,“可惜我太老了,油盡燈枯,是真的活不長了,你又太年輕,不然密諜司交到你手中又何妨?說你年輕識淺你還別強,如今朝廷內外的風向都變了,你若是想活得長久,就要學會低調,順應大勢。看在你跟了我十來年還算忠心的份上,我再勸告你一句,當你看不清局勢的時候千萬不要輕舉妄動!”
回到宮裏,皇帝並沒有見範曾,隻令身邊的大太監王沐恩將董小乙的供狀接進去,吩咐道:“官家說了,知道你近日辛苦,好生回去歇一歇。”
範曾知道最近皇帝的日子也不好過,交卸了差事,謝了恩回到自家的小院子歇息去了。
皇城司那邊,吳揚送走了範曾師徒二人,吩咐刑獄掌班謝無鷲:“範公公的話你可聽清了?將那個叫董小乙的人犯好生看管,切不可出事!”
謝無鷲應了,自回到地牢中不提。
吳揚回到公事房,對等在那裏的察子說道:“繼續說,這本《嶽飛傳》是從哪裏來的?如何在臨安城內流傳開來?”
“啟稟指揮使大人,卑職接到任務後找了臨安城最有經驗的書坊老板,經過對紙張、墨色、版式、字體逐一對比,《嶽飛傳》是春來胡同一家名為‘胡記印坊’的印刷作坊製作的。卑職通知了快班的弟兄卻撲了個空,據說‘胡記’的老板胡遠山臘月的時候就帶著全家人回四川老家祭祖去了,至今未歸。卑職正要向指揮使稟告,派人去四川拿人。”
“可。”吳揚想了想又說道,“如今事態不明,告訴底下的弟兄悄悄將人帶回臨安即可,不可宣揚。”
“是。”察子恭敬地應下,又繼續說道,“胡遠山走後大概隔了七八日,有街坊看到‘胡記印坊’又在開工,工人就是從前那一批,卑職找到了工頭,據他交待是有個年輕人出了三倍的價錢讓他們幫忙印書,排版這些都是年輕人和他的同伴兩人在做,據年輕人說是為了保密,怕被別家書坊偷了去,因此讓工頭找的都是不識字的工人……工頭貪圖銀錢,因此應承下來,直到《嶽飛傳》滿臨安流傳他都不知道是自己幫忙印的。”
“書已經進行了收繳,根據工頭的供述,流傳在外麵的應該不多了。隻是前些時日很多茶樓都將《嶽飛傳》弄成了評書,請了說書藝人日日在茶樓說書,竟然生意爆火,這悠悠眾口卻是不好封堵。此外,根據工頭的口供卑職讓畫師畫了印書人的畫像張貼在城門處,至今尚無收獲,那兩個年輕人就像平地消失了,半點痕跡都沒有留下。”
“既然他們出現過,總會留下痕跡,加派人手以‘胡記印坊’為起點,仔細察訪,不信找不出蹤跡。此外繼續加大收繳書籍的力度,務必不讓一本書流落在外;告誡各個行首,茶樓、酒肆、勾欄等等,都不許再說《嶽飛傳》,若敢抗令就請他來皇城司說書!”
“是,卑職馬上去辦!”
察子離開後,吳揚隨手翻了翻放在案上的《嶽飛傳》,封麵正是嶽飛全副甲胄,躍馬提槍的英姿。畫像用墨線勾勒,寥寥數筆,人物神態、手中的武器和胯下的駿馬都十分傳神,一看就是出自繪畫功底深厚之人。尤其是吳揚見過嶽飛的畫像,禁書《嶽飛傳》上麵的畫像竟與嶽飛本人十分神似。
《嶽飛傳》裏麵的內容吳揚也看過,如果這不是一本被官家點名的禁書,吳揚倒想追著作者再寫點前傳、後傳啥的。《嶽飛傳》用通俗淺顯的文字講述了嶽飛傳奇的一生,尤其是“嶽母刺字”“激戰牛頭山”“血戰襄陽”“收複楊再興”“開封城大戰金兀術”等等,既有拳拳愛國心,又有鏗鏘報國誌,將一個有勇有謀,既能勇冠三軍,又能智取敵酋的鐵血將軍,護國英雄刻畫得十分傳神。
吳揚出身將門,他的伯父吳玠,父親吳璘都是與嶽飛同一時期的人物,看到書中精彩處也不免擊節讚賞,心馳神往,恨不得能到嶽飛麾下做一名小兵,與他共同禦敵,激戰沙場!
《嶽飛傳》一出,臨安坊間與吳揚抱著同樣心思的人不在少數,百姓都紛紛議論:“‘盡忠報國’,嶽元帥是個大大的孝子,更是一個大大的忠臣,嶽母既然給他刺了那樣的字,他如何會是叛國的奸臣?”
“要我說,秦檜才是賣國的奸臣,他慫恿陛下以十二道金牌召回嶽帥,以‘莫須有’的罪名殺了他,又慫恿陛下向金國納表稱臣,不是賣國賊是什麽?”
“知道什麽是‘莫須有’麽?就是根本就沒那回事,你看,連秦檜自己都承認了他是故意冤枉嶽元帥的!幸虧他已經死了,不然小老二定要吐他的口水!”
“陛下莫不是老糊塗了吧?這樣的奸臣保他做什麽?還把黑水往自個兒身上攬,要我說,陛下就是心太軟了,忠奸不分!”
“陛下不是心太軟,是糊塗!殺忠臣,保奸臣,不是糊塗是什麽?”
百姓們議論的熱鬧,吳揚想到的卻是:“先是元宵夜祭,現在又是出書立傳,到底誰在背後攪弄風雨?你們的目的到底是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