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十歲的孩子的問題,戚繼光很有信心以自己四十四年的人生經曆來回答,哪怕是答的不是那麽完整和正確。


    戚繼光俯首說道:“臣為陛下解惑。”


    “朕疑惑有三,第一疑惑,戚帥南方平倭之時,倭寇盡數斬首示眾,不留俘虜,而在宣府大同的十二年鏖戰之中,宣府大同多放歸北虜,這是為何?”朱翊鈞問出了自己的第一個疑惑。


    “殺俘不祥,殺倭寇不算,倭寇窮凶極惡,必誅,否則倭患絕無寧日。”戚繼光首先解釋自己為何俘虜了倭寇也要殺俘,殺俘通常意義下都算是不祥,但倭寇應該能殺盡殺。


    戚繼光又詳細解釋道:“倭寇之中,不盡然全是倭人,倭人隻有十有一二,這些倭人,多為東南走私豪商私通倭國,從倭國引渡武士、足輕,倭寇以倭人為紐,係草莽水賊,殺倭人方能止倭患。”


    戚繼光征戰東南,平倭之戰打了一場又一場,倭寇之中這些倭人是中堅力量,多數和東南海商勾結,隻有把這些渡海而來的倭人全殺了,倭寇才沒有的核心,才不會聚嘯作亂。


    “這些倭人在倭寇之中,相當於咱們大明的庶弁將?”朱翊鈞認真品味了下,才明白了戚繼光的意思。


    崇禎年間,李自成可謂是屢敗屢戰,屢戰屢敗,一直造反一直輸,直到崇禎皇帝下令裁撤三邊,也就是延綏、寧夏、甘肅三鎮衛軍,三衛邊軍的庶弁將(基層軍官)走投無路,補充到了李自成的麾下,李自成才開始連戰告捷。


    大明的農民軍、綠林好漢都有自己的局限性,這局限性之一,就是沒有基層軍官的組織能力。


    顯然,朱翊鈞理解這些倭人,大抵就是東南豪商雇傭的基層軍官,隻有把倭人殺幹淨了,才能徹底平定倭患。


    “陛下英明。”戚繼光點頭,陛下理解的非常到位。


    平倭平來平去,始終平不掉,是這些倭人總是在順風之時作亂,逆風之時早早拋下其他人逃跑,哪怕是這些倭人被俘虜,東南豪商縉紳們,稍微賄賂一番,這些倭人就會被釋放,再次為禍一方。


    戚繼光也不給地方縉紳豪商們賄賂的機會,在船上抓到就在船上綁上石頭沉海,在營寨抓到就在營寨殺斬首示眾,在糞坑裏抓到就將其摁在裏麵活活淹死堆肥。


    總之,複雜的事情簡單化,直接把倭寇裏的倭人殺幹淨了,就沒有倭患了。


    這也是戚繼光多次失望的原因,他不肯跟地方縉紳們同流合汙,那麽縉紳出身的朝士們,有的是辦法給戚繼光潑髒水,皇帝深居九重,哪裏知道兵凶戰危之事?還不是聽信言官們喋喋不休?


    海瑞因為查徐階貪腐、勒令徐階還田,被降職、被逼致仕。


    徐貞明因為屯田背著竹篾書箱入京,戚繼光、俞大猷殺倭人,被連章彈劾。


    “戚帥果然高明!”朱翊鈞不住的點頭,對戚繼光的行為表示認可。


    “那為何宣府大同作戰,卻要放歸北虜呢?”朱翊鈞有些奇怪,北方作戰和南方作戰,連對待俘虜都有區別。


    戚繼光十分確信的說道:“放歸北虜,其實也是一種作戰,北虜被俘,放歸之後,無心作戰,哪怕是被裹挾不得不南下,反而起到了鼓噪的作用。”


    “俘虜劫後餘生,回到迤北,就是再南下征戰,就不肯拚命了,而且還會在軍中鼓噪,帶著其他人一起偷奸耍滑,嘉靖四十年起,北虜南下再無法持久作戰,接戰時日稍長,北虜逃兵無數,後來宣府大同之戰,才陷入了焦灼之中。”


    其實,這是一個在皇帝麵前進讒言好機會,把北軍釋放俘虜這件事的真相,描述成晉黨陰結虜人,也是極為合理的。


    但戚繼光沒有進讒言,更沒有詆毀大明宣府大同的邊軍。


    大明軍兵都是好兒郎,功是功過是過,戚繼光忠於本心做事,他不想欺瞞皇帝,這種戰術並不罕見,而且效果明顯,破壞組織度,就是破壞戰鬥力。


    “如此。”朱翊鈞不住的點頭,埋在他心裏的疑惑終於得到了解釋,對待俘虜的處置,都是圍繞著組織度展開的。


    朱翊鈞詢問道:“朕有第二惑,南兵多為義勇,北軍多為衛軍,南兵悍勇,北軍多敗,這是募兵比世襲軍戶要強嗎?”


    “絕非如此!”戚繼光做出了極為堅決的回答,他連連擺手說道:“陛下,唐明皇廢府兵製,天下軍製敗壞,衛所就是糜爛,也是衛所,決不可輕言廢棄。”


    “朕並無此意。”朱翊鈞十分耐心的解釋了。


    他隻是詢問戰力為何差距這麽大,而不是打算廢衛所九邊,崇禎廢了三邊,直接把自己個的皇位廢掉了,朱翊鈞閑的沒事幹,才廢九邊軍衛,沒事他可以咬個火折子,廢軍衛那是找死。


    戚繼光鬆了口氣,自己多少有些反應過度了。


    朝中的大臣們,總是看軍戶們,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他也是怕小皇帝天天籠罩在文臣們的口舌之中,起了廢軍衛的想法,那才是真的毀掉了一切的根基。


    好在,大明皇帝隻是詢問戰力為何差距如此的大。


    戚繼光想了想說道:“臣在東南招募義勇團練,他們都是礦工,其實多數出身衛所,義勇來自衛所之中,遴選而出,職戰守不事農耕,軍務更為熟稔,但是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南兵善戰,主要是領了足餉,甚至可以說,不領餉銀也沒事……能吃得飽飯就行。”


    “糧餉,糧餉,糧字當頭。”


    “吃飽飯就能打仗?”朱翊鈞為之一愣,略顯有些不解。


    戚繼光十分確信的點頭說道:“應該說,能吃飽飯才能拿得起鉤鐮槍,才能拿的起鳥銃,才能看得清楚敵人,才能殺敵致勝,南兵初建時,也不發餉銀,但隻要能吃飽,就能戰守。”


    “此次喜峰口四關隘作戰,皆為北軍所為,並非南兵主力,南兵多為壓陣,北軍吃飽了,所向披靡,隻有喜峰口之戰,稍微凶險,南兵負責圍堵,其餘皆為北軍定勝!”


    戚繼光沒有給自己的嫡係南兵臉上貼金,誰的功勞就是誰的功勞,北軍能戰,不能戰是有人喝兵血不給吃飯。


    “戚帥果然用兵如神,北軍在戚帥手下,居然有如此赫赫戰功。”朱翊鈞了然。


    再看看自己種的十畝地,對自己做的事兒,多了幾分確定,他不是在做無用功,番薯吃多了胃酸,但那是吃多了,要先解決有沒有吃的問題。


    吃飽飯就能打勝仗,這毫無疑問是個暴論。


    但是戚繼光說的是實情,北虜塞外,本就苦寒,軍備其實比大明軍還要差,作戰意誌更談不上頑強,那為何北虜能夠南下,時常破關?


    軍卒們餓著肚子,連道都走不動,打仗?不嘩變都能誇一句忠肝義膽了。


    “朕明白了,有人不想讓大明軍贏啊。”朱翊鈞的手指頭在扶手上微微敲動著,寶岐殿內一時間有些安靜。


    戚繼光領兵就能贏,大明邊將領兵就不能贏。


    控製變量,哪裏出了問題,到底是誰不想大明軍贏,不言而喻。


    戚繼光選擇了謹言慎行,如何解決喝兵血的事兒,是個具體的問題,需要在實踐中總結經驗,而不是高談闊論,他回答陛下,是希望陛下能知道大明軍士們的忠勇。


    更加確切的說,大明軍卒,給口吃的,就能安邦定國。


    連口吃的都不給,怕是要出大問題,興文匽武,已經匽武了這麽久,不能再匽下去了。


    朱翊鈞並沒有就具體問題展開具體討論,他現在並未親政,胡亂指揮下令,按著自己的心意做事,那就是胡鬧,把國事當兒戲,他笑著說道:“皇帝不差餓兵。”


    “朕有第三惑,南兵軍紀嚴明,北軍在戚帥帳下,軍紀蔚然一變,這其中可有訣竅?”朱翊鈞問出了自己的第三問。


    戚繼光十分確信的說道:“這個其實也簡單,將帥視軍兵為手足,軍兵視將帥為腹心;將帥視軍兵為犬馬,則軍兵視將帥為國人;將帥視軍兵為土芥,則軍兵視將帥如寇仇。”


    “將帥以手足待軍兵,將帥說話就管用,戰場上就可以如臂指使;軍兵視將帥為腹心,軍兵自然肯聽話,戰場上就可以令行禁止。”


    朱翊鈞恍然頗為讚同的點頭說道:“如此,所以宣府、大同衛軍,軍紀渙散,軍卒散漫,北虜來則避戰龜縮任由賊人擄掠,北虜去則橫行,四處耀武揚威,便是某些人出了問題。”


    戚繼光其實不願意得罪人,但是就他知道的的確是這樣,他思考了片刻說道:“軍兵餒弱,一人耳,將帥餒弱,則軍威不振。”


    戚繼光很會說話,他沒有具體點名道姓的罵人,但他還是讚同了陛下的觀點,等於把一大堆的將帥給罵了,在做將帥這一塊,戚繼光是很有資格對別的將帥指指點點的。


    就他所知,軍紀渙散很大的原因是刻意為之,刻意讓軍紀渙散,是為了養寇自重。


    打不贏,邊方百姓就隻能尋求將帥庇護,打不贏將帥才能長期任事。


    不能打贏,打贏了,還怎麽賺錢呢?


    西北、西南、東南、東北,皆是如此,比如東北李成梁,就是典型的養寇自重,弛防徇敵。


    戚繼光已經說的太多了,再深入的談論,就不是他一個遷安伯流爵該說的話了。


    朱翊鈞這次接見戚繼光,收獲極多,至少肯定了許多他之前不確信的事兒。


    “戚帥今晚還要回薊州?”朱翊鈞站起身來,天色已晚,再耽誤下去就誤了戚繼光出城的時間。


    戚繼光俯首說道:“臣肩負戍邊之責,已然耽誤了兩日,不能再耽擱了。”


    “那就不多留戚帥了。”朱翊鈞非常可惜的說道,他還有很多很多的問題想請教,但是戚繼光是個大忙人,隻有等哪天戚繼光回京了才能繼續找戚繼光解惑了。


    “臣告退。”戚繼光離開了寶岐殿,向著兵道而去。


    “戚帥,元輔先生有請。”遊七一直在玄武門外等待著戚繼光,這終於見到了,趕忙湊了上去。


    戚繼光將腰上全楚會館的腰牌交給了遊七說道:“怕是日後,便不能再去全楚會館了。”


    遊七麵色劇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朕真的不務正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吾誰與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吾誰與歸並收藏朕真的不務正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