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崇古不是在推諉,是能力和現狀不允許他去做,這件事隻有兩個人可以推動,那就是張居正和陛下,在張居正的原教旨階級論裏,皇帝是一個單獨的階級,是不能也不會有錯的超脫階級,所以,這件事其實隻有一個人能做,那就是身為臣子的張居正。
皇帝可以選擇支持,因為皇帝出麵推動均田役,鬧出了大亂子來,就沒辦法收場了,這是曆來的遊戲規則,比如變法的商鞅,比如削藩的晁錯,比如推行新政的王安石,比如廢了皇帝擁立新帝的於謙,比如現在的張居正。
當臣子推動巨大變革時,造成了不可逆且惡劣的後果後,臣子擔責,致仕、殺頭、族誅都是承擔責任的代價。
現在議題,卡在了這裏,王崇古提出來了,需要人去執行。
張居正思索了一番說道:“臣來主持此事吧。”
虱子多了不愁,張居正身上的虱子那可是真的太多了,考成、清丈、六冊一賬、整飭學政、大明會典、不給宗親發俸祿(郡王以下自謀生路)等等,張居正得罪了鄉賢縉紳、名門望族、勢要豪右、官選官的天下百官、世襲的武勳、宗親,甚至是皇帝,可以說,他已經把除了窮民苦力之外的階級全都得罪光了。
張居正的新五事疏,確認了皇帝的五個義務,就是在規定和限製皇帝的責任,朱翊鈞本人對此沒有不滿,而且深入執行,朱翊鈞認為權利和責任都是對等的,既然至高無上,那也要履行自己的職責。
但這件事本身和高拱要敲掉司禮監是一樣的性質,是僭越,是僭越主上威福之權。
“先生,此事茲事體大,朕倒是覺得可以先從清查丁口數目開始,查清楚了丁口,再定高下之科,分肥沃磽瘠之等,均壅淤開懇之數。”朱翊鈞開口說道。
高下之科,不是每一畝田都是肥沃常田一年三熟,也是因地製宜,對田畝分分為三等,分級的標準就是肥沃磽瘠、壅淤開懇,這些當年洪武年間就有標注了。
“臣遵旨。”張居正俯首領命。
朱翊鈞作為皇帝,從來不會讓張居正孤立無援,從刺王殺駕,張居正用皇帝被刺殺換取了考成法推行、吏部尚書和楊博致仕開始,朱翊鈞就一直在支持張居正,更加明確的講,不是皇帝的縱容,張居正的新政,隻會處處受阻。
這次也是,朱翊鈞下達了命令,而且是非常明確的指令,讓張居正清查丁口製作黃冊,責任還是張居正承擔的,但他是領命行事。
還是那句話,他倒是要看看,到底是天下罪朕,還是朕罪天下。
在原來的曆史上,發生了一件事,讓萬曆皇帝和張居正徹底決裂,就是萬曆八年十一月,萬曆皇帝夜宴宮中。
萬曆皇帝被太後和張居正嚴格管理,一直小心謹慎,終於在一名叫做孫海的宦官的帶領下,皇帝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他在宮中夜宴,好不快活,喝醉後,就帶著宦官們橫衝直撞,讓兩個宮婢跳舞,宮婢不會,十八歲的萬曆皇帝一怒之下,要將宮婢斬首示眾。
最後鬧的凶了,萬曆皇帝將宮婢剃了辮子,算是象征性斬首了。
這場鬧劇發生在十一月末,但爆發在了十二月初,李太後得知後暴怒不已,帶著萬曆皇帝到太廟,李太後哭,萬曆皇帝也哭,隨後李太後下旨,讓內閣擬罪己劄記,讓萬曆皇帝在太廟讀。
十八歲的萬曆皇帝非常不滿,當即下旨說:朕已悔悟,孫海客用,凡事引誘朕無所不為,今降為小火者,安置南京,爾司禮監等,既受朝廷豢養之恩,見朕偶爾昏迷,就應力諫。乃圖朕一時歡喜,阿順不言,賴聖母慈誨,今朕已改過,立逐奸邪,以後但有此等小人即同舉名來奏。
被李太後拉到太廟教訓,那是門裏的事兒,罪己劄記是絕對不能讀的,皇帝下罪己詔,意味著什麽不言而喻,李太後深居內宮不清楚,萬曆皇帝還是明白的。
李太後更加不滿,要求殺掉這個引誘皇帝荒唐的宦官孫海,並且下懿旨到內閣,讓張居正帶領群臣上諫,將孫海等宦官就地正法。
太後要殺了孫海這幾個宦官,萬曆皇帝則是要降為小火者(劈柴的)放到南京去。
一麵是太後,一麵是皇帝,張居正這個內閣是左右為難,最終上諫:將孫海等人宦官送往煙瘴之地流邊。這是個和稀泥的做法,折中了一下,加重了一些懲罰,但不殺人,這樣大家麵子上都過去的。
萬曆皇帝對張居正的態度是很滿意的,就寫了幅字帖賜給了張居正,還說先生應該再勸勸朕,應該細心處理國事而不是荒廢課業。
張居正非常謹慎的回答道:臣等身隔外庭,未敢輕信流言,而朝廷庶政未見有缺,故不敢妄有所言。
張居正這番話的意思很明確:夜宴這點小問題,朝廷庶政沒有缺失就可以了,他就不多管了。
李太後仍然不滿,對案件進行了深入的調查後,將司禮監稟筆太監孫德秀、溫恭,兵仗局太監周海,三人列為共犯,要求張居正領內閣眾臣再次上諫斬首示眾,以儆效尤。
到了這一步,張居正這個裝糊塗的師爺,還在裝糊塗,他自始至終沒把至關重要的《罪己劄記》呈送宮中。
萬曆皇帝、李太後、張居正、馮保,他們從來不在乎孫海、孫德秀、溫恭、周海這些太監的死活,而是圍繞著《罪己劄記》展開,罪己劄記入宮,李太後贏,罪己劄記不入宮,萬曆皇帝贏。
張居正一直裝糊塗,不肯殺人,隻肯流放,態度很明確,張居正不肯寫罪己劄記,隻肯聖母諄諄教戒、陛下幡然改悔英斷來搪塞和糊弄。
叛逆期的萬曆皇帝越發叛逆,幹的事越發的荒唐,夜宴很快就變成了常態,李太後約束不能,終於動了廢帝的心思,一本《霍光傳》傳到了內閣。
西漢大司馬大將軍霍光曾經幹過一件事,廢掉了荒淫無度的皇帝海昏侯劉賀,改立漢宣帝劉詢。
李太後的意思很明確了,你不上罪己劄記,荒唐的萬曆皇帝不能守住祖宗基業,就立潞王朱翊鏐為帝。
到了此時,張居正終於不能再裝糊塗了,才以‘聖意所向,稍不如前’為由,把罪己劄記上到了宮裏,最終處理結果,幾個宦官被降為了小火者,安置到了南京,萬曆皇帝去了太廟讀了罪己劄記,並且保證以後不再犯。
事情到這裏看似是落幕了,但萬曆皇帝對張居正最終妥協極為不滿,連張居正寫的規勸奏疏都沒回複,而是讓馮保直接交給了李太後,李太後亟允所請而告終。
張居正清楚的知道留給自己的時間不多了,急匆匆的推動了一條鞭法,可是一條鞭法能夠推行下去的兩個重要前提,白銀充足和苛捐雜稅合並攤入田畝之事沒做成,一條鞭法終究是沒能做成。
而現在,張居正終於有充足的時間,徐徐圖之,讓新政更加穩妥且能夠穩定運行。
在廢帝風波中,李太後的擔憂主要是萬曆皇帝不成器,守不住祖宗基業,所以萬曆皇帝但凡是有點荒唐的舉動都十分憤怒,並且嚴格懲罰。
李太後的擔憂沒有錯,萬曆皇帝的確不成器,沒守住祖宗基業。
“陛下,上次太後下懿旨至內閣,說要補全九嬪,責令禮部再遴選美人入宮,陛下上次說暫且不用,這事,是不是可以下章禮部處理了?”張居正說起了一件舊事。
王皇後為了兩位姐妹的性福生活,說李妃劉妃有了身孕再添人,朱翊鈞準了,那一次之後,李妃和劉妃就一直一起侍寢,之前有多保守,現在就有多放得開。
“啊,朕忘了這事兒了,大軍凱旋再言此事吧。”朱翊鈞在張居正提醒之下,才想起這件事了。
王皇後有了身孕,冉淑妃、周德妃在產後恢複,劉妃和李妃侍寢仍沒有身孕,朱翊鈞一直沒想起來。
現在,李太後完全不擔心朱翊鈞不成器不能守住祖宗江山,反而覺得皇帝太看重國事,忽略了後宮,巴不得朱翊鈞能夜宴宮中,荒唐一些。
上一次李太後下旨充盈後宮,到現在朱翊鈞都沒顧得上辦,他是真的忘了。
“大軍凱旋和納妃嬪入宮,不矛盾啊。”萬士和提出了自己的疑惑,禮部這頭都準備好了,和花鳥使馮保做了溝通,這皇帝一直卡著不辦,現在的理由居然是大軍外出征戰。
“開元二十六年,幽州節度使張守珪與奚族作戰,打了敗仗卻謊報軍情,高適寫了首《燕歌行》諷刺,言: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朱翊鈞搖頭說道:“前線將士作戰本就苦寒,朕為天子億兆瞻仰,理當戒飲宴以重起居,專精神以廣胤嗣,節賞賚以省浮費,卻玩好以定心誌,親萬幾以明庶政,勤講學以資治理。”
“此為君主修省之道,大軍征戰靡費钜萬,軍兵在外苦寒,聞朕在京師廣納後妃,自是不滿,還是等大軍凱旋為宜。”
“陛下聖德光顯!”萬士和隻覺得頭疼!
學會了,陛下真的學會了,陛下學會了儒學士的經典大絕招,念經!
有道理的廢話一講就是一大堆,這道理沒有問題,關鍵是李太後隻會催促禮部,是他們禮部為難!
可萬士和這個諂臣也說不出,陛下在後方納妃嬪,前方軍兵不會不滿這等話,這是勸皇帝當個昏君。
站在朱翊鈞的視角下,現在納妃是不合適的,有點像,兄弟們在前線好好打,朕在京師給你們找了倆嫂子!
這不是胡鬧嗎?
可大明軍兵其實不怎麽關心這個,大明皇帝又沒有克扣他們的征戰糧餉來納妃,我幹我的活兒,皇帝履行戰前許諾,管你皇帝老兒究竟做什麽。
萬士和實在沒辦法上讒言,因為陛下每天都用一個光餅,算是表明振武的意誌堅決,和軍兵同甘共苦。
李太後對李妃和劉妃非常不滿,因為這兩個人入宮時間很久了,王夭灼都懷二胎了,李妃和劉妃霸占了皇帝幾個月的時間,都沒個動靜,不結果的秧子,自然要鏟掉,李太後一直在催促禮部趕緊進美人才是。
萬士和也是為難,李太後催得急,陛下一點都不急,他為人臣,隻能生受夾板氣。
“陛下,泰西特使就大明征戰問了幾個問題,其中有一個倒是頗為有趣。”萬士和見正事談完了,說起了自己最近聽到的趣聞。
“什麽問題?”朱翊鈞好奇的問道。
萬士和開口說道:“那就是大明軍兵征戰時浪費的火藥、鉛子等物需要賠償嗎?”
“什麽意思?賠償?什麽賠償?”朱翊鈞呆滯了一下,這是什麽地獄問題,是自己太蠢了聽不懂題目不成?
萬士和更加明確的解釋道:“不是每一發火銃擊發後,都會擊中敵人,火藥那麽貴,火炮發射,沒有取得效果,偏廂戰車損壞丟棄道旁,這都是朝廷籌措製備的軍備,那誰來承擔這個損失?這就是黎牙實的問題。”
“啊這…”朱翊鈞看向了兵部尚書曾省吾,又看向了大司徒王國光、少司徒張學顏,一臉茫然的說道:“朕一直自詡吝嗇,但這問題問的朕滿心疑惑,軍兵為大明征戰,為國死難,朕還要對他們索賠?”
“看來,朕不夠吝嗇,也不對,這不是吝嗇不吝嗇的問題。”
萬士和左右看了看一臉哭笑不得的說道:“鴻臚寺卿陳學會就問:別的不提,那軍兵死在了戰場上,還怎麽索賠?人都死了。黎牙實說:他還有家人。”
大明通和宮禦書房西花廳內一片安靜,安靜到風聲吹過羅幕的聲音都清晰可聞。
朱翊鈞很難想象那種場景,軍兵在前線征戰後,大明戶部清吏司郎中寄賬單給對方家人:[你的兒子為國赴難,我懷著萬分悲痛的心情通知到你。而你的兒子在死前,使用了朝廷籌措製造的偏廂戰車、火銃、長短兵、甲胄等總計價值xx兩白銀,這是賬單,扣除掉撫恤金後,仍有剩餘部分將按xx利息計算,逾期將按xx利息罰息,請盡快繳納,感謝你和你的家人為國朝的貢獻。]
“這不能用簡單的文化差異來概括了,這是威尼斯商人的紀實文學嗎?”朱翊鈞呆滯了片刻,終於問出了自己的疑惑。
真的這麽搞,朱翊鈞覺得自己還是自己把腦袋擰下來,給軍兵當球踢好了,節省了中間環節,大明之前不發全餉就已經很離譜了,對軍兵索賠戰爭損失…
萬士和憋著笑說道:“不知道,陳學會對此隻能表示震驚和不解。”
“哈哈。”朱翊鈞和群臣們都笑了起來,西花廳裏充斥著歡快的空氣。
即便是泰西,西班牙的軍兵在戰爭中的損耗,也不會因為前線損失裝備而要求士兵賠償,整個泰西隻有威尼斯商人會這樣,和大明曆來輕商有些類似,泰西也討厭威尼斯商人。
收斂屍骨官葬、致祭哀悼祈福、建祠立廟、給喪葬費、派遣使者慰問、免賦役差科、蔭補子嗣、優給遺屬這些都是大明明文的撫恤規定,例如:陣亡病故軍給喪費一石,賜複五年,在營病故者半之;士卒戰傷除其籍,賜複三年,將校陣亡,其子世襲,加一秩等等。
緘竭節於國,有德在民,立祠賜額,建祠立廟祭奠,這是每個忠勇烈祠,都會有的一句,來自皇帝親筆手書,曆代皆是如此。
在很多地方,忠勇烈祠,都是當城隍廟和土地爺用,百姓自發奉祀。
萬曆九年五月十二日,天街小雨潤如酥,大明逐漸進入了雨季,草原的雨季比中原來的晚一些,大明軍征戰還在繼續的時候,大明鬆江府市舶司迎來了一支特殊的船隊。
由徐九皋、劉吉率領的大明探索船隊,經過了整整一年的航行,終於再次回到了鬆江府,完成了環球航行。
鬆江府新港是大明最為繁忙的港口,沒有之一,鬆江巡撫申時行不能下令,讓港口封閉迎接探索船隊的歸來,但申時行還是清空了一段航道,讓五艘五桅過洋船,一艘觀星艦,順利駛入泊位。
新港之外,等候的駁船終於看到了過洋船頂部的哨位,海鳥也不怕生,落在了桅杆之上,大帆船的帆布,逐漸出現在了所有人的視野之中,北鬥七星旗在海風中不斷的翻卷,在接近港口之時,五艘大帆船逐漸落下了帆布,而駁船將繩索拋向了大船。
駁船牽引著五艘大帆船逐漸靠港,申時行看到這一幕也從觀潮樓走下,來到了港口泊位棧橋的盡頭,等待著歸來的勇士。
徐九皋走下了棧橋,踩在了硬化過的地麵之上,用力的剁了兩腳,由衷的說道:“我們腳下的是地球,我們從鬆江府一路向東航行,途徑琉球那霸、倭國、墨西哥、秘魯、麥哲倫海峽、裏約熱內盧、納塔爾、自由之城,抵達了泰西裏斯本,又從裏斯本出發,經過了自由城、好望角、羅經正峰、慢八撒、麻林、古裏、馬六甲、馬尼拉,回到了鬆江府。”
“世界很大,我們回來了,我們腳下的地球的確是個球。”
徐九皋、劉吉等大明一共一千三百名軍兵舟師等,完成了大明的第一次環球航行,他們都在鬆江海事學堂進學,雖然已經很多次從皇家格物院寫的《海事通鑒》上,學到了地球是個球,而且是帶著傾斜角的球,才有了四季寒暑,但沒有親自走一趟,就不是實踐。
大明終於完成自己的第一次環球航行,距離泰西完成自己的第一環球航行,已經過去了整整六十年。
這一次的航行總裏程超過了十六萬裏,等於北衙到南衙往返了五十次,分為了六大段,太平洋段、麥哲倫海峽段、大西洋上段、大西洋下段、西洋段、南洋段,填補了大明在全球航行中星圖、針圖、堪輿圖的大量空白,還完成了初步的地球儀繪製,證實了海包陸、海洋相通的猜想,也確定了一個基本事實,那就是憑借著木製帆船,大明也可以同樣橫渡任何大洋。
同樣,這一次的環球航行,也是開拓海上絲綢之路的航行,大明有了自己的針圖之後,就可以真正實現遠洋商貿,五桅過洋船終於不再是虛有其表,而是名副其實。
徐九皋、劉吉等人很激動,但沒有想象中的那麽激動,這一路走來,他們同樣也發現,大明在海上的探索,落後了整整六十年的時間,這讓自詡天朝上國的大明,其實很難接受,雖然早已清楚的知道了這一事實。
日不落帝國,泰西已經有人做到了,那麽大明自詡天朝上國,這個成就自然也要去爭取。
當初安東尼奧、黎牙實代表費利佩二世,在萬曆元年第一次朝見大明皇帝,自稱是日不落帝國的時候,張居正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和急迫性,時隔九年時間,大明的特使,親眼看到了的確存在,即便是簡單的宣稱,那也是日不落,太陽不會從帝國的領土落山。
“歡迎回家。”申時行、鬆江總兵陳璘、鬆江鎮提督內臣張進等人迎接了徐九皋等軍兵回家。
相比較麥哲倫、弗朗西斯·德雷克的第一次環球航行探索,用時兩到三年的時間,大明隻用了一年零一個月的時間。
一是得益於大明船隻,五桅過洋船,依舊是當下世界範圍內航速最快、裝載量最大、抗風浪能力最強的船艦,而一次就出動了五艘;二是得益於在出發之前,大明已經擁有了部分探明的海圖,東洋段、西洋段,部分太平洋段的針圖和星圖;三是因為大明探索船隊在出發之前就已經明確的知道了地球是個球,目的明確而且並非未知;四則是因為精密製造,大明擁有了更加先進的航海儀器,觀星艦是極為專業的觀測船,負責引航。
申時行並沒有馬上為徐九皋等軍兵接風洗塵,他們簡單吃過便飯之後,就會立刻出發前往天津衛,到京師朝見,唯有麵聖複命之後,才會休息,申時行、陳璘等人,帶著徐九皋、劉吉來到了巨大的船塢麵前。
“這是什麽?”徐九皋驚駭的看著麵前的巨大船塢和骨架,呆滯的問道。
一共兩個船塢,裏麵躺著兩個巨大的龍骨,數以百計的圍繞著船塢在進行著工作,四處都是繁忙的工匠,各種物料在不斷的裝載上船,有工匠手持噴槍,燒紅了鉚釘,奮力鍛打著,腳手架上都是奔走安裝船板的匠人,一絲不苟的營造著。
“遊龍號,翩若驚鴻,婉若遊龍的遊龍號,另外一艘船為飛雲號,飛雲起伏龍,大鵬運以風。”申時行看著兩條快速帆船,充滿了雄心壯誌。
皇帝給了二百萬銀,汪道昆極力爭取過,說一百萬銀完全足夠了,但皇帝給的多了,就直接試製了兩艘,相比較遊龍號,飛雲號的船體更加狹長,僅僅從骨架上看,就能看得出差別。
“遊龍號是封舟,主要是載貨,而飛雲號是戰船,它隻有三艘桅杆,但其航速比遊龍號更快,主要裝配的是火炮,總計裝載火炮一百一十二門,相比較之下,遊龍號更像是商舶、旗艦,並不適合作戰,而飛雲號無論是航速還是火力,更適合做戰船。”申時行簡單的介紹了下飛雲號,飛雲號的設計骨架已經完成,但仍然沒有最終定稿。
大明皇帝給的太多了,兩百萬銀僅僅讓遊龍號從模型到實物,實在是太過於浪費了,飛雲號本也在計劃之中,因為得到了充分的財力支持,開發提前提上了日程。
申時行讓人抬上來兩個模型,開口說道:“兩年半內,這兩條船,都可以如期下水海航,徐特使返京,幫我等帶兩個模型送給陛下,陛下喜歡這些,也算是告訴了陛下我們做了些什麽。”
“好說。”徐九皋沒有索要任何好處就直接答應了,他本就是鬆江水師的參讚軍務,這次奉命出海,最後還是要回到鬆江來,大家都是開海這一條繩上的螞蚱,幫申時行就是幫自己。
申時行隻做了兩個模型送往京師,陛下一個,潞王殿下一個,這意思很明確,鬆江這個通衢九省的巡撫,隻能是帝黨,不能是張居正的黨羽,陛下可以下令兵仗局做一些送給張居正,不過那都是陛下的恩賜了,和鬆江地麵無關了。
“徐特使這次匆匆忙忙,可曾給陛下準備禮物?我這裏有些海貨。”申時行左右看了看,低聲問道。
徐九皋同樣低聲耳語道:“準備了,禮再多不算多,伱這裏有什麽好東西?”
出海歸來,沒點奇珍異寶獻給陛下,你也好意思說你出海了?鄭和每次下西洋回來,都要帶禮物的,有一次還帶了兩頭麒麟回來,不過大家更喜歡叫它們為長頸鹿。
很顯然徐九皋和申時行在作弊,把鬆江府收到的奇珍異寶當作是海外獲得,這是大明素來的弊病,政以賄成。
“我這有一顆十二斤的珍珠,通體圓潤,帶有紫氣,最為合適。”申時行小聲嘀咕著。
徐九皋點頭說道:“我這這個隻有八斤,還是你那個好,就用你那個。”
市舶司有天子南庫之稱,這顆十二斤的珍珠本來就是打算獻給皇帝的,最後都是流入內帑。
(本章完)
皇帝可以選擇支持,因為皇帝出麵推動均田役,鬧出了大亂子來,就沒辦法收場了,這是曆來的遊戲規則,比如變法的商鞅,比如削藩的晁錯,比如推行新政的王安石,比如廢了皇帝擁立新帝的於謙,比如現在的張居正。
當臣子推動巨大變革時,造成了不可逆且惡劣的後果後,臣子擔責,致仕、殺頭、族誅都是承擔責任的代價。
現在議題,卡在了這裏,王崇古提出來了,需要人去執行。
張居正思索了一番說道:“臣來主持此事吧。”
虱子多了不愁,張居正身上的虱子那可是真的太多了,考成、清丈、六冊一賬、整飭學政、大明會典、不給宗親發俸祿(郡王以下自謀生路)等等,張居正得罪了鄉賢縉紳、名門望族、勢要豪右、官選官的天下百官、世襲的武勳、宗親,甚至是皇帝,可以說,他已經把除了窮民苦力之外的階級全都得罪光了。
張居正的新五事疏,確認了皇帝的五個義務,就是在規定和限製皇帝的責任,朱翊鈞本人對此沒有不滿,而且深入執行,朱翊鈞認為權利和責任都是對等的,既然至高無上,那也要履行自己的職責。
但這件事本身和高拱要敲掉司禮監是一樣的性質,是僭越,是僭越主上威福之權。
“先生,此事茲事體大,朕倒是覺得可以先從清查丁口數目開始,查清楚了丁口,再定高下之科,分肥沃磽瘠之等,均壅淤開懇之數。”朱翊鈞開口說道。
高下之科,不是每一畝田都是肥沃常田一年三熟,也是因地製宜,對田畝分分為三等,分級的標準就是肥沃磽瘠、壅淤開懇,這些當年洪武年間就有標注了。
“臣遵旨。”張居正俯首領命。
朱翊鈞作為皇帝,從來不會讓張居正孤立無援,從刺王殺駕,張居正用皇帝被刺殺換取了考成法推行、吏部尚書和楊博致仕開始,朱翊鈞就一直在支持張居正,更加明確的講,不是皇帝的縱容,張居正的新政,隻會處處受阻。
這次也是,朱翊鈞下達了命令,而且是非常明確的指令,讓張居正清查丁口製作黃冊,責任還是張居正承擔的,但他是領命行事。
還是那句話,他倒是要看看,到底是天下罪朕,還是朕罪天下。
在原來的曆史上,發生了一件事,讓萬曆皇帝和張居正徹底決裂,就是萬曆八年十一月,萬曆皇帝夜宴宮中。
萬曆皇帝被太後和張居正嚴格管理,一直小心謹慎,終於在一名叫做孫海的宦官的帶領下,皇帝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他在宮中夜宴,好不快活,喝醉後,就帶著宦官們橫衝直撞,讓兩個宮婢跳舞,宮婢不會,十八歲的萬曆皇帝一怒之下,要將宮婢斬首示眾。
最後鬧的凶了,萬曆皇帝將宮婢剃了辮子,算是象征性斬首了。
這場鬧劇發生在十一月末,但爆發在了十二月初,李太後得知後暴怒不已,帶著萬曆皇帝到太廟,李太後哭,萬曆皇帝也哭,隨後李太後下旨,讓內閣擬罪己劄記,讓萬曆皇帝在太廟讀。
十八歲的萬曆皇帝非常不滿,當即下旨說:朕已悔悟,孫海客用,凡事引誘朕無所不為,今降為小火者,安置南京,爾司禮監等,既受朝廷豢養之恩,見朕偶爾昏迷,就應力諫。乃圖朕一時歡喜,阿順不言,賴聖母慈誨,今朕已改過,立逐奸邪,以後但有此等小人即同舉名來奏。
被李太後拉到太廟教訓,那是門裏的事兒,罪己劄記是絕對不能讀的,皇帝下罪己詔,意味著什麽不言而喻,李太後深居內宮不清楚,萬曆皇帝還是明白的。
李太後更加不滿,要求殺掉這個引誘皇帝荒唐的宦官孫海,並且下懿旨到內閣,讓張居正帶領群臣上諫,將孫海等宦官就地正法。
太後要殺了孫海這幾個宦官,萬曆皇帝則是要降為小火者(劈柴的)放到南京去。
一麵是太後,一麵是皇帝,張居正這個內閣是左右為難,最終上諫:將孫海等人宦官送往煙瘴之地流邊。這是個和稀泥的做法,折中了一下,加重了一些懲罰,但不殺人,這樣大家麵子上都過去的。
萬曆皇帝對張居正的態度是很滿意的,就寫了幅字帖賜給了張居正,還說先生應該再勸勸朕,應該細心處理國事而不是荒廢課業。
張居正非常謹慎的回答道:臣等身隔外庭,未敢輕信流言,而朝廷庶政未見有缺,故不敢妄有所言。
張居正這番話的意思很明確:夜宴這點小問題,朝廷庶政沒有缺失就可以了,他就不多管了。
李太後仍然不滿,對案件進行了深入的調查後,將司禮監稟筆太監孫德秀、溫恭,兵仗局太監周海,三人列為共犯,要求張居正領內閣眾臣再次上諫斬首示眾,以儆效尤。
到了這一步,張居正這個裝糊塗的師爺,還在裝糊塗,他自始至終沒把至關重要的《罪己劄記》呈送宮中。
萬曆皇帝、李太後、張居正、馮保,他們從來不在乎孫海、孫德秀、溫恭、周海這些太監的死活,而是圍繞著《罪己劄記》展開,罪己劄記入宮,李太後贏,罪己劄記不入宮,萬曆皇帝贏。
張居正一直裝糊塗,不肯殺人,隻肯流放,態度很明確,張居正不肯寫罪己劄記,隻肯聖母諄諄教戒、陛下幡然改悔英斷來搪塞和糊弄。
叛逆期的萬曆皇帝越發叛逆,幹的事越發的荒唐,夜宴很快就變成了常態,李太後約束不能,終於動了廢帝的心思,一本《霍光傳》傳到了內閣。
西漢大司馬大將軍霍光曾經幹過一件事,廢掉了荒淫無度的皇帝海昏侯劉賀,改立漢宣帝劉詢。
李太後的意思很明確了,你不上罪己劄記,荒唐的萬曆皇帝不能守住祖宗基業,就立潞王朱翊鏐為帝。
到了此時,張居正終於不能再裝糊塗了,才以‘聖意所向,稍不如前’為由,把罪己劄記上到了宮裏,最終處理結果,幾個宦官被降為了小火者,安置到了南京,萬曆皇帝去了太廟讀了罪己劄記,並且保證以後不再犯。
事情到這裏看似是落幕了,但萬曆皇帝對張居正最終妥協極為不滿,連張居正寫的規勸奏疏都沒回複,而是讓馮保直接交給了李太後,李太後亟允所請而告終。
張居正清楚的知道留給自己的時間不多了,急匆匆的推動了一條鞭法,可是一條鞭法能夠推行下去的兩個重要前提,白銀充足和苛捐雜稅合並攤入田畝之事沒做成,一條鞭法終究是沒能做成。
而現在,張居正終於有充足的時間,徐徐圖之,讓新政更加穩妥且能夠穩定運行。
在廢帝風波中,李太後的擔憂主要是萬曆皇帝不成器,守不住祖宗基業,所以萬曆皇帝但凡是有點荒唐的舉動都十分憤怒,並且嚴格懲罰。
李太後的擔憂沒有錯,萬曆皇帝的確不成器,沒守住祖宗基業。
“陛下,上次太後下懿旨至內閣,說要補全九嬪,責令禮部再遴選美人入宮,陛下上次說暫且不用,這事,是不是可以下章禮部處理了?”張居正說起了一件舊事。
王皇後為了兩位姐妹的性福生活,說李妃劉妃有了身孕再添人,朱翊鈞準了,那一次之後,李妃和劉妃就一直一起侍寢,之前有多保守,現在就有多放得開。
“啊,朕忘了這事兒了,大軍凱旋再言此事吧。”朱翊鈞在張居正提醒之下,才想起這件事了。
王皇後有了身孕,冉淑妃、周德妃在產後恢複,劉妃和李妃侍寢仍沒有身孕,朱翊鈞一直沒想起來。
現在,李太後完全不擔心朱翊鈞不成器不能守住祖宗江山,反而覺得皇帝太看重國事,忽略了後宮,巴不得朱翊鈞能夜宴宮中,荒唐一些。
上一次李太後下旨充盈後宮,到現在朱翊鈞都沒顧得上辦,他是真的忘了。
“大軍凱旋和納妃嬪入宮,不矛盾啊。”萬士和提出了自己的疑惑,禮部這頭都準備好了,和花鳥使馮保做了溝通,這皇帝一直卡著不辦,現在的理由居然是大軍外出征戰。
“開元二十六年,幽州節度使張守珪與奚族作戰,打了敗仗卻謊報軍情,高適寫了首《燕歌行》諷刺,言: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朱翊鈞搖頭說道:“前線將士作戰本就苦寒,朕為天子億兆瞻仰,理當戒飲宴以重起居,專精神以廣胤嗣,節賞賚以省浮費,卻玩好以定心誌,親萬幾以明庶政,勤講學以資治理。”
“此為君主修省之道,大軍征戰靡費钜萬,軍兵在外苦寒,聞朕在京師廣納後妃,自是不滿,還是等大軍凱旋為宜。”
“陛下聖德光顯!”萬士和隻覺得頭疼!
學會了,陛下真的學會了,陛下學會了儒學士的經典大絕招,念經!
有道理的廢話一講就是一大堆,這道理沒有問題,關鍵是李太後隻會催促禮部,是他們禮部為難!
可萬士和這個諂臣也說不出,陛下在後方納妃嬪,前方軍兵不會不滿這等話,這是勸皇帝當個昏君。
站在朱翊鈞的視角下,現在納妃是不合適的,有點像,兄弟們在前線好好打,朕在京師給你們找了倆嫂子!
這不是胡鬧嗎?
可大明軍兵其實不怎麽關心這個,大明皇帝又沒有克扣他們的征戰糧餉來納妃,我幹我的活兒,皇帝履行戰前許諾,管你皇帝老兒究竟做什麽。
萬士和實在沒辦法上讒言,因為陛下每天都用一個光餅,算是表明振武的意誌堅決,和軍兵同甘共苦。
李太後對李妃和劉妃非常不滿,因為這兩個人入宮時間很久了,王夭灼都懷二胎了,李妃和劉妃霸占了皇帝幾個月的時間,都沒個動靜,不結果的秧子,自然要鏟掉,李太後一直在催促禮部趕緊進美人才是。
萬士和也是為難,李太後催得急,陛下一點都不急,他為人臣,隻能生受夾板氣。
“陛下,泰西特使就大明征戰問了幾個問題,其中有一個倒是頗為有趣。”萬士和見正事談完了,說起了自己最近聽到的趣聞。
“什麽問題?”朱翊鈞好奇的問道。
萬士和開口說道:“那就是大明軍兵征戰時浪費的火藥、鉛子等物需要賠償嗎?”
“什麽意思?賠償?什麽賠償?”朱翊鈞呆滯了一下,這是什麽地獄問題,是自己太蠢了聽不懂題目不成?
萬士和更加明確的解釋道:“不是每一發火銃擊發後,都會擊中敵人,火藥那麽貴,火炮發射,沒有取得效果,偏廂戰車損壞丟棄道旁,這都是朝廷籌措製備的軍備,那誰來承擔這個損失?這就是黎牙實的問題。”
“啊這…”朱翊鈞看向了兵部尚書曾省吾,又看向了大司徒王國光、少司徒張學顏,一臉茫然的說道:“朕一直自詡吝嗇,但這問題問的朕滿心疑惑,軍兵為大明征戰,為國死難,朕還要對他們索賠?”
“看來,朕不夠吝嗇,也不對,這不是吝嗇不吝嗇的問題。”
萬士和左右看了看一臉哭笑不得的說道:“鴻臚寺卿陳學會就問:別的不提,那軍兵死在了戰場上,還怎麽索賠?人都死了。黎牙實說:他還有家人。”
大明通和宮禦書房西花廳內一片安靜,安靜到風聲吹過羅幕的聲音都清晰可聞。
朱翊鈞很難想象那種場景,軍兵在前線征戰後,大明戶部清吏司郎中寄賬單給對方家人:[你的兒子為國赴難,我懷著萬分悲痛的心情通知到你。而你的兒子在死前,使用了朝廷籌措製造的偏廂戰車、火銃、長短兵、甲胄等總計價值xx兩白銀,這是賬單,扣除掉撫恤金後,仍有剩餘部分將按xx利息計算,逾期將按xx利息罰息,請盡快繳納,感謝你和你的家人為國朝的貢獻。]
“這不能用簡單的文化差異來概括了,這是威尼斯商人的紀實文學嗎?”朱翊鈞呆滯了片刻,終於問出了自己的疑惑。
真的這麽搞,朱翊鈞覺得自己還是自己把腦袋擰下來,給軍兵當球踢好了,節省了中間環節,大明之前不發全餉就已經很離譜了,對軍兵索賠戰爭損失…
萬士和憋著笑說道:“不知道,陳學會對此隻能表示震驚和不解。”
“哈哈。”朱翊鈞和群臣們都笑了起來,西花廳裏充斥著歡快的空氣。
即便是泰西,西班牙的軍兵在戰爭中的損耗,也不會因為前線損失裝備而要求士兵賠償,整個泰西隻有威尼斯商人會這樣,和大明曆來輕商有些類似,泰西也討厭威尼斯商人。
收斂屍骨官葬、致祭哀悼祈福、建祠立廟、給喪葬費、派遣使者慰問、免賦役差科、蔭補子嗣、優給遺屬這些都是大明明文的撫恤規定,例如:陣亡病故軍給喪費一石,賜複五年,在營病故者半之;士卒戰傷除其籍,賜複三年,將校陣亡,其子世襲,加一秩等等。
緘竭節於國,有德在民,立祠賜額,建祠立廟祭奠,這是每個忠勇烈祠,都會有的一句,來自皇帝親筆手書,曆代皆是如此。
在很多地方,忠勇烈祠,都是當城隍廟和土地爺用,百姓自發奉祀。
萬曆九年五月十二日,天街小雨潤如酥,大明逐漸進入了雨季,草原的雨季比中原來的晚一些,大明軍征戰還在繼續的時候,大明鬆江府市舶司迎來了一支特殊的船隊。
由徐九皋、劉吉率領的大明探索船隊,經過了整整一年的航行,終於再次回到了鬆江府,完成了環球航行。
鬆江府新港是大明最為繁忙的港口,沒有之一,鬆江巡撫申時行不能下令,讓港口封閉迎接探索船隊的歸來,但申時行還是清空了一段航道,讓五艘五桅過洋船,一艘觀星艦,順利駛入泊位。
新港之外,等候的駁船終於看到了過洋船頂部的哨位,海鳥也不怕生,落在了桅杆之上,大帆船的帆布,逐漸出現在了所有人的視野之中,北鬥七星旗在海風中不斷的翻卷,在接近港口之時,五艘大帆船逐漸落下了帆布,而駁船將繩索拋向了大船。
駁船牽引著五艘大帆船逐漸靠港,申時行看到這一幕也從觀潮樓走下,來到了港口泊位棧橋的盡頭,等待著歸來的勇士。
徐九皋走下了棧橋,踩在了硬化過的地麵之上,用力的剁了兩腳,由衷的說道:“我們腳下的是地球,我們從鬆江府一路向東航行,途徑琉球那霸、倭國、墨西哥、秘魯、麥哲倫海峽、裏約熱內盧、納塔爾、自由之城,抵達了泰西裏斯本,又從裏斯本出發,經過了自由城、好望角、羅經正峰、慢八撒、麻林、古裏、馬六甲、馬尼拉,回到了鬆江府。”
“世界很大,我們回來了,我們腳下的地球的確是個球。”
徐九皋、劉吉等大明一共一千三百名軍兵舟師等,完成了大明的第一次環球航行,他們都在鬆江海事學堂進學,雖然已經很多次從皇家格物院寫的《海事通鑒》上,學到了地球是個球,而且是帶著傾斜角的球,才有了四季寒暑,但沒有親自走一趟,就不是實踐。
大明終於完成自己的第一次環球航行,距離泰西完成自己的第一環球航行,已經過去了整整六十年。
這一次的航行總裏程超過了十六萬裏,等於北衙到南衙往返了五十次,分為了六大段,太平洋段、麥哲倫海峽段、大西洋上段、大西洋下段、西洋段、南洋段,填補了大明在全球航行中星圖、針圖、堪輿圖的大量空白,還完成了初步的地球儀繪製,證實了海包陸、海洋相通的猜想,也確定了一個基本事實,那就是憑借著木製帆船,大明也可以同樣橫渡任何大洋。
同樣,這一次的環球航行,也是開拓海上絲綢之路的航行,大明有了自己的針圖之後,就可以真正實現遠洋商貿,五桅過洋船終於不再是虛有其表,而是名副其實。
徐九皋、劉吉等人很激動,但沒有想象中的那麽激動,這一路走來,他們同樣也發現,大明在海上的探索,落後了整整六十年的時間,這讓自詡天朝上國的大明,其實很難接受,雖然早已清楚的知道了這一事實。
日不落帝國,泰西已經有人做到了,那麽大明自詡天朝上國,這個成就自然也要去爭取。
當初安東尼奧、黎牙實代表費利佩二世,在萬曆元年第一次朝見大明皇帝,自稱是日不落帝國的時候,張居正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和急迫性,時隔九年時間,大明的特使,親眼看到了的確存在,即便是簡單的宣稱,那也是日不落,太陽不會從帝國的領土落山。
“歡迎回家。”申時行、鬆江總兵陳璘、鬆江鎮提督內臣張進等人迎接了徐九皋等軍兵回家。
相比較麥哲倫、弗朗西斯·德雷克的第一次環球航行探索,用時兩到三年的時間,大明隻用了一年零一個月的時間。
一是得益於大明船隻,五桅過洋船,依舊是當下世界範圍內航速最快、裝載量最大、抗風浪能力最強的船艦,而一次就出動了五艘;二是得益於在出發之前,大明已經擁有了部分探明的海圖,東洋段、西洋段,部分太平洋段的針圖和星圖;三是因為大明探索船隊在出發之前就已經明確的知道了地球是個球,目的明確而且並非未知;四則是因為精密製造,大明擁有了更加先進的航海儀器,觀星艦是極為專業的觀測船,負責引航。
申時行並沒有馬上為徐九皋等軍兵接風洗塵,他們簡單吃過便飯之後,就會立刻出發前往天津衛,到京師朝見,唯有麵聖複命之後,才會休息,申時行、陳璘等人,帶著徐九皋、劉吉來到了巨大的船塢麵前。
“這是什麽?”徐九皋驚駭的看著麵前的巨大船塢和骨架,呆滯的問道。
一共兩個船塢,裏麵躺著兩個巨大的龍骨,數以百計的圍繞著船塢在進行著工作,四處都是繁忙的工匠,各種物料在不斷的裝載上船,有工匠手持噴槍,燒紅了鉚釘,奮力鍛打著,腳手架上都是奔走安裝船板的匠人,一絲不苟的營造著。
“遊龍號,翩若驚鴻,婉若遊龍的遊龍號,另外一艘船為飛雲號,飛雲起伏龍,大鵬運以風。”申時行看著兩條快速帆船,充滿了雄心壯誌。
皇帝給了二百萬銀,汪道昆極力爭取過,說一百萬銀完全足夠了,但皇帝給的多了,就直接試製了兩艘,相比較遊龍號,飛雲號的船體更加狹長,僅僅從骨架上看,就能看得出差別。
“遊龍號是封舟,主要是載貨,而飛雲號是戰船,它隻有三艘桅杆,但其航速比遊龍號更快,主要裝配的是火炮,總計裝載火炮一百一十二門,相比較之下,遊龍號更像是商舶、旗艦,並不適合作戰,而飛雲號無論是航速還是火力,更適合做戰船。”申時行簡單的介紹了下飛雲號,飛雲號的設計骨架已經完成,但仍然沒有最終定稿。
大明皇帝給的太多了,兩百萬銀僅僅讓遊龍號從模型到實物,實在是太過於浪費了,飛雲號本也在計劃之中,因為得到了充分的財力支持,開發提前提上了日程。
申時行讓人抬上來兩個模型,開口說道:“兩年半內,這兩條船,都可以如期下水海航,徐特使返京,幫我等帶兩個模型送給陛下,陛下喜歡這些,也算是告訴了陛下我們做了些什麽。”
“好說。”徐九皋沒有索要任何好處就直接答應了,他本就是鬆江水師的參讚軍務,這次奉命出海,最後還是要回到鬆江來,大家都是開海這一條繩上的螞蚱,幫申時行就是幫自己。
申時行隻做了兩個模型送往京師,陛下一個,潞王殿下一個,這意思很明確,鬆江這個通衢九省的巡撫,隻能是帝黨,不能是張居正的黨羽,陛下可以下令兵仗局做一些送給張居正,不過那都是陛下的恩賜了,和鬆江地麵無關了。
“徐特使這次匆匆忙忙,可曾給陛下準備禮物?我這裏有些海貨。”申時行左右看了看,低聲問道。
徐九皋同樣低聲耳語道:“準備了,禮再多不算多,伱這裏有什麽好東西?”
出海歸來,沒點奇珍異寶獻給陛下,你也好意思說你出海了?鄭和每次下西洋回來,都要帶禮物的,有一次還帶了兩頭麒麟回來,不過大家更喜歡叫它們為長頸鹿。
很顯然徐九皋和申時行在作弊,把鬆江府收到的奇珍異寶當作是海外獲得,這是大明素來的弊病,政以賄成。
“我這有一顆十二斤的珍珠,通體圓潤,帶有紫氣,最為合適。”申時行小聲嘀咕著。
徐九皋點頭說道:“我這這個隻有八斤,還是你那個好,就用你那個。”
市舶司有天子南庫之稱,這顆十二斤的珍珠本來就是打算獻給皇帝的,最後都是流入內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