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元年二月二,這個前世龍抬頭的日子,在齊國並沒有人去吃豬頭肉或者理個發,一顆彗星劃破了蒼穹,目睹了這一壯觀景象的人類群落,以為是神靈降下了怒火,寓意不詳。


    篤信鬼神的部落,匆忙的開始血腥的祭祀活動,希望通過鮮血與祭品,避免災禍降臨在自己的身上。


    不過在齊城,在官府的強硬態度下,本想著弄出點什麽大動靜的平民,隻能惶恐不安的看著繁星點點的夜空。


    齊國沒有弄什麽祭祀,隻不過這顆彗星卻給了楊浩的啟發,為此他裝了一把先知,將這顆彗星命名為洪武彗星,並大膽的預言這顆彗星會在七十六年後再次的劃破蒼穹。


    並在這個世界第一次用科學的思想解釋了天體之間的運動。


    齊國的知識分子們,在楊浩的灌輸之下,在已經知道了這個世界是是一個圓球,不過這個圓球為何會漂浮在虛空之中,卻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


    有了對天文粗淺的基礎,楊浩借著彗星到來的這次機會,將自己所知的宇宙觀再次的完善起來。


    楊浩將其編撰成近千字的教材,粗略的解釋了太陽,地球,月亮與一些肉眼可見的行星隻見的關係。


    這個時代沒有什麽教會,也沒有火刑架,當楊浩的宇宙理論提出來後,沒有任何人嚷嚷著這是離經叛道,這是對神明的褻瀆。


    即便是有這樣的激進分子,楊浩覺得自己一怒之下,便會將其從肉體上進行消滅。


    新的宇宙觀讓齊國的知識分子們開了眼界,一些充滿的幻想的人,在這之後時不時的就會遙望星空,幻想著宇宙的浩瀚。


    洪武元年,妖星降世,這一奇特的天文現象被齊國的史官記錄在冊,而楊浩的預言也被寫進了書中。


    若幹年後,當後人們再一次的見到那顆光彩奪目的彗星之時,齊國大王楊浩的名頭上有多一格天文學者的稱號。


    就像前世的人類那樣,一個有所成就的古人,往往會被賦予很多的神話色彩,而無比神秘的楊浩,總會讓後人充滿的神話般的遐想。


    上古軒轅集各種光環於一身,而在千百年後,這個光環扣在了楊浩頭上。


    如果說軒轅皇帝垂衣裳而天下治成為了華夏人文之祖,那麽將人類社會從初期的奴隸社會帶入到集權時代的楊浩,則是人類文明之路上的燈塔,指引著人類進步的方向。


    洪武元年,二月十三,大雪後的清晨,長安城的公民正在積極的清掃著自家門前與道路上的積雪。


    這是每個社區居民必須要做的時期,這是道德也是法律,雖然楊浩指定的這個行為準則,頗有一些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意味。


    不過上古時代民風的純樸,還是讓楊浩的感到了欣慰。


    長安城的公民們並不介意在自己有能力的時候,幫助自己勞動力稀少的鄰居清理屬於他們那一份任務。


    義務勞動在齊國的官府的刻意約束之下,慢慢的融入到了齊國的文化之中。


    而這個文化帶來的好處便是,讓長安城變得像人類居住的城市,而不是一個大一號的豬圈。


    冬日的長安城雖然說不上是纖塵不染,但是街道上看不到屎尿等令人惡心的排泄物,各家門前堆積起來的積雪,站在朱雀大街上朝遠處望去,如同一副優美的油彩畫。


    街道上不知誰家的白鵝跑出了主人家的柵欄,寒冷的天氣讓這隻白鵝單腿立在雪地上,將橙黃色的喙插在自己的羽翼下,孤立在寒風當中並不寒冷,與白茫茫的大地融為一體。


    一個裹著破破爛爛的獸皮衣服的小孩,慌慌張張的跑到街上,一把將白鵝抱起,一手抓著白鵝脖子返回自己的家中。


    吱呀呀的車輪碾過僵硬的凍土地,楊浩掀開窗簾,欣慰的看著長安城平民們平淡而寧靜的生活。


    馬車帶著幾十名全副武裝的宮廷侍衛,緩緩的使出北城門,順著沙石鋪就的小路緩緩的駛向工部作坊手工業區。


    工匠們都知道楊浩要在今天到來,早早的就恭候的在駐地,耐心的等待著楊浩的到來。


    而在他們身後一個高達數米的龐然大物緩緩的旋轉著,發出吱呀吱呀的聲響。


    如果說織布機是這個時代機械技術的開端,那麽這個被稱為風車的東西,就是齊國工匠們的驕傲。


    這個龐大無比的東西,結構之複雜,讓每一個見到的人都歎為觀止,但是理解其中的原理之後,卻又覺得一切都是那麽的理所應當。


    楊浩遠遠的便看到了那緩緩轉動的風車,不由得感慨自己的聰明才智。


    人如果不逼自己一下,永遠都不知道自己有多牛逼。


    如果前世有人告訴他,憑他自己的能力,能夠設計出一些簡單的機械裝置,他跟定是不信的。


    可是當他來到這個時代,為了生存,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居然造成了曾經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寒冷的天氣沒有無礙工部官員們的熱情,當楊浩到來後,紛紛上前以臣子之禮拜見。


    在官員的陪同下,楊浩參觀了自己所設計的傑作。


    風車上巨大四個葉片在寒風的吹拂下緩緩的轉動,如果有鬱金香和薰衣草,有一種置身於荷蘭鄉村的感覺。


    楊浩所設計的風車,就是參考了後世的荷蘭風車,雖然他知道華夏有著自己樣式的風車,可能是普及麵少的緣故,不過他對那種並不了解。


    不過這個時代,別說荷蘭,歐洲那邊的人類估計還是過著茹毛飲血的生活,生活質量甚至還不如野獸,自然沒有人跑過來和楊浩叫囂文化遺產的問題。


    這風車是他楊浩發明的自然是屬於齊國,屬於這個時代華夏文明的一部分。


    風車內部在連杆結構在風車的帶動下緩緩的轉動著。


    風車的作用可以用來當做水車,不過楊浩並不打算將風車用在這裏,水車自有水車的做法,而眼前的這東西,楊浩的打算是用他來磨麵與打鐵。


    雖然目前的齊國並沒有小麥或者鐵器的冶煉技術,不過楊浩並不擔心這一點,這兩樣東西早晚會有的。


    現在風車唯一的作用就是用來磨豆子,在實際的使用中,讓他改善傳動技術,為今後水利機械的發展積累經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回到上古當大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滿格的信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滿格的信號並收藏回到上古當大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