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在轟轟烈烈的開展基礎設施建設的時候,楊浩也沒有忘了在軍事上的發展。
從發現鳥糞島的那一刻起,楊浩便猜測那地方應該會有硝石存在,而隨著鳥糞的不斷開采,事情終於有了些進展。
在運回長安的鳥糞中,楊浩發現了自己想要尋找的東西。
隻不過這些硝石並不純淨,與其說是硝石倒不如說是硝土更為確切一些。
這種凝結成塊狀的東西,被掩埋在厚厚的鳥糞下麵,經過日積月累,慢慢在這些岩石泥土表麵形成了一種白色的物質。
楊浩知道這玩意應該就是石了,因為這玩意和齊國茅廁附近東西很是相似,因此他又九成的把握自己不會認錯。
雖然鳥糞島不是天然的硝石礦,不過如果開采得當,所產出硝也是一個頗為可觀的數字。
雖然還不能奢侈到拿來製作冰塊的地步,不過弄一些手榴彈什麽的裝備到軍中,也能提升自己國家的軍事力量。
至於發展出火槍火炮這種高端的火器,楊浩還沒什麽信心。
先不說能不能製作出配方完善的黑火藥,或者無煙火藥,隻靠刮硝弄出來的這點東西,就想讓文明提升進火器時代,簡直就是異想天開。
除非齊國運氣逆天找到了一處天然的硝石礦,才能支撐的起研究火器的消耗。
而現在楊浩隻想弄出最簡單的手榴彈來,先不管弄出來東西威力如何,最起碼在戰場上能聽個響,嚇一嚇對方的馬匹也是個不錯的戰術手段。
試想一下,當敵人的騎兵朝自己衝過來時,從對麵飛出一堆手榴彈,轟隆隆的響成一片,不管能不能炸死馬匹或者敵人的騎手,最起碼能夠讓沒受到過這方麵訓練的馬匹受驚。
隻要打亂了敵人進攻節奏,敵人的實力最起碼會減弱三成。
而楊浩對此的假想敵就是北方的有窮氏。
對於這個氏族,楊浩總有種不好預感,雖然這個部落可能就是傳說中後羿所在的部落,也算是諸夏的一員。
但現在看來這些人懂得了騎馬之後,所行之事,讓楊浩下意識就把他們與後世的草原民族聯想起來。
畢竟有窮氏往北就是幽燕之地,而這個時代的自然環境,讓那邊與後世遊牧民族的居住地相差並不是很大。
過了北方的燕山山脈就是後世漠南草原,而那裏則是天然的養馬地,楊浩不知道這個時代那邊是什麽情況,不過如果融合了有鬲氏的有窮部落,很有可能將觸手延伸到那邊。
畢竟司馬遷說過,匈奴夏後之苗裔也,如果按這個說法,這個時代匈奴的祖先與華夏的祖先並無太大分別。
既然夏朝的一支能變成困擾了華夏數千年的敵人,而在這個時代誰能保證這個進城會不會因為自己的到來而加快了腳步呢。
畢竟原本的曆史進程已經被打亂,如果真的出現一個這樣的遊牧勢力,楊浩並沒有信心比後世的朝代做的更好。
齊國現在隻有彈丸之地,人口不到十萬,以現在的實力根本難以抗衡學會了騎馬的遊牧部落襲擾。
這也是他沒有動北方斟灌氏的原因之一,有這麽一個不大不小的勢力擋在齊國北方,就能為齊國爭取到不少的時間,如果可能,楊浩甚至想暗中扶持一下斟灌氏,讓他們再拖延一段時間。
隻要再給自己幾年的時間,等自己羽翼漸豐,齊國的綜合國力得到質的發展,他就有一定的信心,讓這些到處亂竄的敵人,滾到北方吃沙子。
在楊浩擔心有窮氏做大的時候,北方的有窮氏就如同楊浩所預料的最壞結果那般,在春天到來之後,沒有急著南下劫掠,而是掉頭轉向北方。
因為冬季之前南下劫掠了一番後,加上冬末春初的白災,現在的斟灌氏早已經窮的叮當響。
此時劫掠得不償失,有窮首領妘刑也明白這一點,至於有仍氏,他現在還不打算與其翻臉,畢竟他還沒有把握,能夠一舉重創有扔,可能一個失誤就會讓部落的實力大減。
而北方的那些部落雖然窮了一些,但勝在弱小,而且那些部落逐水草而居住,牛羊頗多,更重要的是,那邊存在著大量的野馬,這是最吸引他的地方。
有了戰馬這種機動能力極強的生物,頓時將有窮氏的活動範圍擴大了數倍不止,而有窮氏與齊國不同。
對於所占領的地方並不直接統治,隻要對方臣服自己便可,實際上還是屬於部落聯盟的範疇,並沒有形成一個統治力強大的國家機構。
齊窮的兩種統治辦法都有各自利弊,不過對於雙方的領袖來說,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楊浩不削於有窮氏的這種虛胖,而妘刑也通過朔相的描述,對齊國的那種製度不削一顧,在他的眼裏根本沒有把齊國放在眼中,即便是齊國打敗了諸夏聯軍之後,也是如此。
現在的諸夏,在妘刑的眼中,隻是任由自己蹂躪的女人,隻要自己願意,隨時可是將這個女人剝個精光,任由自己玩弄。
有窮氏的壯大可以說,留給齊國與楊浩的時間不多了。
長安城內,楊浩處理完日常的公務,便獨自一人在王宮之中,研究者火藥的配比。
至於如何從硝土中提純硝,楊浩還沒有找的太好的辦法,隻能才有效率極其低下的刮硝辦法。
而采集鳥糞的工人,除了采集鳥糞之外便多了一項新的任務,那便是收集這種帶白毛的岩石與泥土。
雖然不知道這玩意有什麽用,但工人們也不想猜測朝廷用這些東西做什麽,反正在這臭烘烘的地方,做什麽都是一樣。
火藥的配方楊浩自然是清楚的,隻不過那都是理論上的東西,上一世楊浩並沒有真正的製作過。
所謂的一硫二硝三木炭,也隻是理論上的一個公式,與實際情況還是有差距的。
至於火藥中所需要硫磺,長安城的銅礦中便有一些,隻不過數量稀少罷了。
如果省著點用,勉強能夠支撐的起,齊隊的消耗。
從發現鳥糞島的那一刻起,楊浩便猜測那地方應該會有硝石存在,而隨著鳥糞的不斷開采,事情終於有了些進展。
在運回長安的鳥糞中,楊浩發現了自己想要尋找的東西。
隻不過這些硝石並不純淨,與其說是硝石倒不如說是硝土更為確切一些。
這種凝結成塊狀的東西,被掩埋在厚厚的鳥糞下麵,經過日積月累,慢慢在這些岩石泥土表麵形成了一種白色的物質。
楊浩知道這玩意應該就是石了,因為這玩意和齊國茅廁附近東西很是相似,因此他又九成的把握自己不會認錯。
雖然鳥糞島不是天然的硝石礦,不過如果開采得當,所產出硝也是一個頗為可觀的數字。
雖然還不能奢侈到拿來製作冰塊的地步,不過弄一些手榴彈什麽的裝備到軍中,也能提升自己國家的軍事力量。
至於發展出火槍火炮這種高端的火器,楊浩還沒什麽信心。
先不說能不能製作出配方完善的黑火藥,或者無煙火藥,隻靠刮硝弄出來的這點東西,就想讓文明提升進火器時代,簡直就是異想天開。
除非齊國運氣逆天找到了一處天然的硝石礦,才能支撐的起研究火器的消耗。
而現在楊浩隻想弄出最簡單的手榴彈來,先不管弄出來東西威力如何,最起碼在戰場上能聽個響,嚇一嚇對方的馬匹也是個不錯的戰術手段。
試想一下,當敵人的騎兵朝自己衝過來時,從對麵飛出一堆手榴彈,轟隆隆的響成一片,不管能不能炸死馬匹或者敵人的騎手,最起碼能夠讓沒受到過這方麵訓練的馬匹受驚。
隻要打亂了敵人進攻節奏,敵人的實力最起碼會減弱三成。
而楊浩對此的假想敵就是北方的有窮氏。
對於這個氏族,楊浩總有種不好預感,雖然這個部落可能就是傳說中後羿所在的部落,也算是諸夏的一員。
但現在看來這些人懂得了騎馬之後,所行之事,讓楊浩下意識就把他們與後世的草原民族聯想起來。
畢竟有窮氏往北就是幽燕之地,而這個時代的自然環境,讓那邊與後世遊牧民族的居住地相差並不是很大。
過了北方的燕山山脈就是後世漠南草原,而那裏則是天然的養馬地,楊浩不知道這個時代那邊是什麽情況,不過如果融合了有鬲氏的有窮部落,很有可能將觸手延伸到那邊。
畢竟司馬遷說過,匈奴夏後之苗裔也,如果按這個說法,這個時代匈奴的祖先與華夏的祖先並無太大分別。
既然夏朝的一支能變成困擾了華夏數千年的敵人,而在這個時代誰能保證這個進城會不會因為自己的到來而加快了腳步呢。
畢竟原本的曆史進程已經被打亂,如果真的出現一個這樣的遊牧勢力,楊浩並沒有信心比後世的朝代做的更好。
齊國現在隻有彈丸之地,人口不到十萬,以現在的實力根本難以抗衡學會了騎馬的遊牧部落襲擾。
這也是他沒有動北方斟灌氏的原因之一,有這麽一個不大不小的勢力擋在齊國北方,就能為齊國爭取到不少的時間,如果可能,楊浩甚至想暗中扶持一下斟灌氏,讓他們再拖延一段時間。
隻要再給自己幾年的時間,等自己羽翼漸豐,齊國的綜合國力得到質的發展,他就有一定的信心,讓這些到處亂竄的敵人,滾到北方吃沙子。
在楊浩擔心有窮氏做大的時候,北方的有窮氏就如同楊浩所預料的最壞結果那般,在春天到來之後,沒有急著南下劫掠,而是掉頭轉向北方。
因為冬季之前南下劫掠了一番後,加上冬末春初的白災,現在的斟灌氏早已經窮的叮當響。
此時劫掠得不償失,有窮首領妘刑也明白這一點,至於有仍氏,他現在還不打算與其翻臉,畢竟他還沒有把握,能夠一舉重創有扔,可能一個失誤就會讓部落的實力大減。
而北方的那些部落雖然窮了一些,但勝在弱小,而且那些部落逐水草而居住,牛羊頗多,更重要的是,那邊存在著大量的野馬,這是最吸引他的地方。
有了戰馬這種機動能力極強的生物,頓時將有窮氏的活動範圍擴大了數倍不止,而有窮氏與齊國不同。
對於所占領的地方並不直接統治,隻要對方臣服自己便可,實際上還是屬於部落聯盟的範疇,並沒有形成一個統治力強大的國家機構。
齊窮的兩種統治辦法都有各自利弊,不過對於雙方的領袖來說,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楊浩不削於有窮氏的這種虛胖,而妘刑也通過朔相的描述,對齊國的那種製度不削一顧,在他的眼裏根本沒有把齊國放在眼中,即便是齊國打敗了諸夏聯軍之後,也是如此。
現在的諸夏,在妘刑的眼中,隻是任由自己蹂躪的女人,隻要自己願意,隨時可是將這個女人剝個精光,任由自己玩弄。
有窮氏的壯大可以說,留給齊國與楊浩的時間不多了。
長安城內,楊浩處理完日常的公務,便獨自一人在王宮之中,研究者火藥的配比。
至於如何從硝土中提純硝,楊浩還沒有找的太好的辦法,隻能才有效率極其低下的刮硝辦法。
而采集鳥糞的工人,除了采集鳥糞之外便多了一項新的任務,那便是收集這種帶白毛的岩石與泥土。
雖然不知道這玩意有什麽用,但工人們也不想猜測朝廷用這些東西做什麽,反正在這臭烘烘的地方,做什麽都是一樣。
火藥的配方楊浩自然是清楚的,隻不過那都是理論上的東西,上一世楊浩並沒有真正的製作過。
所謂的一硫二硝三木炭,也隻是理論上的一個公式,與實際情況還是有差距的。
至於火藥中所需要硫磺,長安城的銅礦中便有一些,隻不過數量稀少罷了。
如果省著點用,勉強能夠支撐的起,齊隊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