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現在勳貴們已經開始插手了多處的軍隊,權力在逐漸的膨脹起來!如果任其發展下去的話,就不是以文製武,而是文武平衡了!再下去就是開國時勳貴地位極高,文官隻是辦事人員的格局!而這是文官集團絕不能接受的!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他們迫切的需要打一場由文官主導的漂亮仗,來穩固文官的基本盤。同時也像萬裏地展示一下文官的能力。還有一點,就是在立太子的風波之中,文官集團的所作所為非常的不光彩,已經讓萬曆帝對他們極為厭惡!所以現在他們必須幹淨利索的拿下播州,滿足萬曆帝好大喜功的需求,好挽回一部分被破壞的聲望!那麽在這種重壓之下,李化龍做出這種激進的作戰計劃也就不足為奇了!
想到這裏劉昊嘉直接寫了一封奏本送上去,裏麵的內容說是希望抽調四千新軍前往西南適應水土,同時在必要的時候可以進入戰場。至於為什麽隻派這麽少的人他也在奏本裏麵寫得很清楚。
那就是在播州周邊已經有了十八萬的朝廷大軍了,在數量上遠遠超過播州,所以戰事應該不會出現大的波折。隻派四千名士兵去也是為了減少運輸輜重的壓力。同時如果戰事不順利、新軍介入的話,四千人足夠形成突破,能夠起到以點帶麵的作用。
果不其然,他送上的奏本很快就得到了萬曆帝的親筆批示,上麵寫了一個大大的“準!”字!現在來看,萬曆帝對劉昊嘉可謂是信任有加,隻要他上的奏本就沒有被駁回來的。
拿到了批準之後,劉昊嘉立刻簽發了調兵的命令,並且給領兵的軍官寫了一封親筆書信,寫明了自己對他們的要求,然後他就將這件事情丟在腦後不管了!反正距離真正打起來還有一年多的時間,到時候他再趕往播州都來得及!
於是他向萬曆帝打了個招呼,就一溜煙的跑到江南去了!一方麵江南的錦衣衛需要重新整頓梳理,同時他有很多產業在江南,也需要梳理一下。
其實最關鍵的一點他隻跟自己的兩位夫人說了,那就是現在萬曆帝當皇帝正在當在興頭上,若是身邊總有一個能先他一步的人,他一定會不高興!所以不如在辦公事的時候帶著兩位夫人遊山玩水一番!
大明朝廷處理完了征討播州的事情之後,就又恢複到了寧靜之中。畢竟相對於大明百萬軍隊的總數量來說,抽調十八萬人並不是特別複雜的一件事情。
當然這個觀點是以內閣的視角來看的。但等落到實際當中的時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因為各處的募兵並沒有足夠的數量,所以不可避免的就要動用到衛所兵!可是各處衛所到底是個什麽情況,大家誰都不知道?
內閣也隻是知道衛所很爛,但他們也想不到爛到了什麽地步!而事實上,大明的衛所已經爛到了不能再爛的地步了!兩三代人沒摸過刀把子的人大有人在!而且衛所裏麵的田地也差不多都被軍官們私分完了,衛所裏的士兵跟農奴沒什麽區別!所以收到調兵命令的各個衛所一個個叫苦連天!
就比如說廣西的一個千戶,實際上真正的兵員隻有五十七個!如果算上所有軍官本身和他們的家丁,那麽數量能上升八十四個!其餘的士兵要麽已經轉化為農奴,每日為幾個軍官辛苦勞作;要麽就在外麵討生活,早已經變成了馬夫雇工之類的人物;要麽就幹脆逃亡到不知道哪裏去了!所以這個千戶所的軍官收到到調兵三百人的通知時幾乎抓掉了滿頭的頭發!
其實話說回來,兵部給他們下的這個文書還是相當有人情味兒的!他們也知道下麵衛所裏的兵員肯定不會是足額的,所以他們按照自己的猜想,覺得一個千紅所裏一千餘的兵員,按常規吃掉三成,還能剩下七百人。就是吃掉一半兒也應該剩下五百人吧!就算你胃口再大一點,三百人總是要有的!結果這些高高在上的文官們根本就想不到,下麵的人居然能把一千多人的兵員全部吃光!
以麵對這種情況,千戶所的千戶的黃鳳至不得不把一個副千戶和四個百戶都叫到一起商量辦法。幾個人圍著桌子坐下,桌子上擺著千戶所的花名冊。至於為什麽缺了一個副千戶、兩個鎮撫和六個百戶以及十個試百戶?別問,問就是因為吃空餉給吃掉了!
其實明代在元代軍事製度的基礎上,創立了較為獨特的衛所製,在全國廣設衛所,控扼要地。衛所的駐軍,編入軍戶,軍士攜家屬,居於衛所,並世代襲替,給養主要依靠衛所駐地的屯田。
遇有戰事,兵部奉皇帝旨意調軍,任命領兵官,並發印信,領兵官率領從衛所調發的軍隊出征;戰爭結束,領兵官繳印於朝,調發的軍隊各回本衛所
這種統軍權與調軍權分離、將不專軍、軍不私將的製度,出發點是保證皇帝對全國軍隊的控製。
據《明史?兵誌二》載:“天下既定,度地害要,係一郡者設所,連郡者設衛。大率五千六百人為衛,千一百二十人為千戶所,百十有二人為百戶所。所設總旗二,小旗十,大小聯比以成軍。”
每衛設指揮使1人,正三品,是衛的最高統領;指揮同知2人,從三品;指揮僉事4人,正四品;衛鎮撫2人,從五品。每衛通常統轄5個千戶所,千戶所分布在衛城周邊,每個千戶所軍士編製1120人,每衛軍士編製5600人,這個編製未包含居於衛所的軍士家屬,衛的編製可以視作5600戶軍戶家庭。
衛大致相當於現代軍隊的師一級,衛指揮使相當於師長;衛指揮同知相當於副師長;衛指揮僉事,分管本衛重要事務,相當於師參謀長;衛鎮撫分管本衛的司法刑獄糾察,相當於師憲兵負責人。指揮使、指揮同知和指揮僉事是衛的核心領導層。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他們迫切的需要打一場由文官主導的漂亮仗,來穩固文官的基本盤。同時也像萬裏地展示一下文官的能力。還有一點,就是在立太子的風波之中,文官集團的所作所為非常的不光彩,已經讓萬曆帝對他們極為厭惡!所以現在他們必須幹淨利索的拿下播州,滿足萬曆帝好大喜功的需求,好挽回一部分被破壞的聲望!那麽在這種重壓之下,李化龍做出這種激進的作戰計劃也就不足為奇了!
想到這裏劉昊嘉直接寫了一封奏本送上去,裏麵的內容說是希望抽調四千新軍前往西南適應水土,同時在必要的時候可以進入戰場。至於為什麽隻派這麽少的人他也在奏本裏麵寫得很清楚。
那就是在播州周邊已經有了十八萬的朝廷大軍了,在數量上遠遠超過播州,所以戰事應該不會出現大的波折。隻派四千名士兵去也是為了減少運輸輜重的壓力。同時如果戰事不順利、新軍介入的話,四千人足夠形成突破,能夠起到以點帶麵的作用。
果不其然,他送上的奏本很快就得到了萬曆帝的親筆批示,上麵寫了一個大大的“準!”字!現在來看,萬曆帝對劉昊嘉可謂是信任有加,隻要他上的奏本就沒有被駁回來的。
拿到了批準之後,劉昊嘉立刻簽發了調兵的命令,並且給領兵的軍官寫了一封親筆書信,寫明了自己對他們的要求,然後他就將這件事情丟在腦後不管了!反正距離真正打起來還有一年多的時間,到時候他再趕往播州都來得及!
於是他向萬曆帝打了個招呼,就一溜煙的跑到江南去了!一方麵江南的錦衣衛需要重新整頓梳理,同時他有很多產業在江南,也需要梳理一下。
其實最關鍵的一點他隻跟自己的兩位夫人說了,那就是現在萬曆帝當皇帝正在當在興頭上,若是身邊總有一個能先他一步的人,他一定會不高興!所以不如在辦公事的時候帶著兩位夫人遊山玩水一番!
大明朝廷處理完了征討播州的事情之後,就又恢複到了寧靜之中。畢竟相對於大明百萬軍隊的總數量來說,抽調十八萬人並不是特別複雜的一件事情。
當然這個觀點是以內閣的視角來看的。但等落到實際當中的時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因為各處的募兵並沒有足夠的數量,所以不可避免的就要動用到衛所兵!可是各處衛所到底是個什麽情況,大家誰都不知道?
內閣也隻是知道衛所很爛,但他們也想不到爛到了什麽地步!而事實上,大明的衛所已經爛到了不能再爛的地步了!兩三代人沒摸過刀把子的人大有人在!而且衛所裏麵的田地也差不多都被軍官們私分完了,衛所裏的士兵跟農奴沒什麽區別!所以收到調兵命令的各個衛所一個個叫苦連天!
就比如說廣西的一個千戶,實際上真正的兵員隻有五十七個!如果算上所有軍官本身和他們的家丁,那麽數量能上升八十四個!其餘的士兵要麽已經轉化為農奴,每日為幾個軍官辛苦勞作;要麽就在外麵討生活,早已經變成了馬夫雇工之類的人物;要麽就幹脆逃亡到不知道哪裏去了!所以這個千戶所的軍官收到到調兵三百人的通知時幾乎抓掉了滿頭的頭發!
其實話說回來,兵部給他們下的這個文書還是相當有人情味兒的!他們也知道下麵衛所裏的兵員肯定不會是足額的,所以他們按照自己的猜想,覺得一個千紅所裏一千餘的兵員,按常規吃掉三成,還能剩下七百人。就是吃掉一半兒也應該剩下五百人吧!就算你胃口再大一點,三百人總是要有的!結果這些高高在上的文官們根本就想不到,下麵的人居然能把一千多人的兵員全部吃光!
以麵對這種情況,千戶所的千戶的黃鳳至不得不把一個副千戶和四個百戶都叫到一起商量辦法。幾個人圍著桌子坐下,桌子上擺著千戶所的花名冊。至於為什麽缺了一個副千戶、兩個鎮撫和六個百戶以及十個試百戶?別問,問就是因為吃空餉給吃掉了!
其實明代在元代軍事製度的基礎上,創立了較為獨特的衛所製,在全國廣設衛所,控扼要地。衛所的駐軍,編入軍戶,軍士攜家屬,居於衛所,並世代襲替,給養主要依靠衛所駐地的屯田。
遇有戰事,兵部奉皇帝旨意調軍,任命領兵官,並發印信,領兵官率領從衛所調發的軍隊出征;戰爭結束,領兵官繳印於朝,調發的軍隊各回本衛所
這種統軍權與調軍權分離、將不專軍、軍不私將的製度,出發點是保證皇帝對全國軍隊的控製。
據《明史?兵誌二》載:“天下既定,度地害要,係一郡者設所,連郡者設衛。大率五千六百人為衛,千一百二十人為千戶所,百十有二人為百戶所。所設總旗二,小旗十,大小聯比以成軍。”
每衛設指揮使1人,正三品,是衛的最高統領;指揮同知2人,從三品;指揮僉事4人,正四品;衛鎮撫2人,從五品。每衛通常統轄5個千戶所,千戶所分布在衛城周邊,每個千戶所軍士編製1120人,每衛軍士編製5600人,這個編製未包含居於衛所的軍士家屬,衛的編製可以視作5600戶軍戶家庭。
衛大致相當於現代軍隊的師一級,衛指揮使相當於師長;衛指揮同知相當於副師長;衛指揮僉事,分管本衛重要事務,相當於師參謀長;衛鎮撫分管本衛的司法刑獄糾察,相當於師憲兵負責人。指揮使、指揮同知和指揮僉事是衛的核心領導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