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了書房,劉昊嘉隨意的把聖旨往周不凡手中一送,說道:“周先生剛才沒有去聽宣旨,現在看看吧。”


    周不凡苦笑著接過聖旨展開看。他雖然剛才沒有去聽宣旨截止,但是聖旨的內容他早就知道了。甚至他是最早拿到副本的幾個人之一。


    他展開聖旨一看,果不其然跟,他拿到的副本完全沒有差別。隨後他恭敬的合上聖旨,將它放在劉昊嘉的桌子上,然後說道:“東翁,這份旨意和咱們收到的消息完全沒有區別,看來東翁上次的舉動真的是激怒陛下了!”


    劉昊嘉說道:“這聖旨若是不來,所有人還都以為會有變化。如今聖旨下來了,各地的情況大概又會變得麻煩起來!”


    周不凡苦笑著說道:“沒有了新軍,威懾力終究是差了一點!不過沒關係,虧得現在還有大批的錦衣衛可以調用,依靠著現在的人力物力,也能勉強控製得住情況。”


    劉昊嘉冷笑著說道:“情況很快就要控製不住了!你信不信,等本國公接了聖旨的消息傳出去之後,馬上就是天下大亂!”


    周不凡聽到劉昊嘉這話也隻能是苦笑。因為他知道劉昊嘉說的是正確的,這份聖旨就是此消彼長的關鍵!他完全不理解萬曆帝怎麽會用出這麽一個昏招來?


    這時劉昊嘉接著說道:“其實更倒黴的事情還在後麵呢!萬歲爺將好多計劃提前,這就根本沒有篩選人員的時間。那麽做事的官員就隻能用原本的文官。這些人會用心的做事嗎?根本不可能!”


    周不凡苦笑著說道:“是啊,他們怎麽可能認真做事?相反於用心做事,在下倒是巴不得他們不做事啊!他們不做事還好,沒什麽損失!恐怕他們一做事就是奔著使壞來的!再好的政策在他們手中也能變個樣兒!當年北宋王安石變法不就是被這些官員玩兒了個底兒掉!”


    周不凡這話還真沒說錯!就拿當年王安石變法使用的青苗法來說吧,他在當縣令的時候使用青苗法,給本縣的農戶們創造了極大的方便,同時縣衙還得到了收入,順便還打擊了本地的高利貸,可謂是一舉三得。!


    等他搖身一變成了宰相之後,青苗法就被他推廣到全國,結果就是另外一個模樣了!


    官員們為了完成他的指標,根本就不肯把錢貸給需要錢的農戶,因為他們擔心農戶沒有還款的能力!所以他們直接把錢攤派給有餘力的自耕農,逼迫他們貸青苗錢!這樣就能輕而易舉的完成王安石的指標,同時還能在這其中撈一把!


    更有一些聰明的官員幹脆和本地士紳合作,把青苗錢低價貸給這些士紳。再由士紳高價貸給農戶!這下好了,那些放高利貸的連本錢都不用出,就能開開心心的掙上一大筆!這其中若是沒有官員的分潤和參與,那簡直就是笑話了!


    再說現在的各項政策也是需要官員來執行的。若幹年前的大宋官員就能把政府的政策玩出花樣來,現在的官員豈不是花樣更多?而且更可怕的是,王安石變法的時候才有多少條政策出現?如今劉昊嘉的變法可以說是把整個大明從頭到尾都包裹在內,有一條執行不力就會影響到其他計劃的推行,甚至是導致失敗。可謂是牽一發而動全身!


    那麽在這種情況下,由那些滿懷敵意的官員來執行改革的政策,這簡直就是送羊入虎口,基本上可以宣布改革的失敗了!


    周不凡想到這裏,猶豫再三後輕聲說道:“東翁,有些事情該考慮一下了!”


    劉昊嘉沒有回答他的話,反而問道:“周先生,你的家人現在已經到了台灣了吧?可有回信?”


    周不凡不知道劉昊嘉這麽問是什麽意思?就直接回答說道:“家人已經來信,說已經抵達台灣,而且已經安頓下來了。適應得很好!倒是要多些東翁的安排。”


    劉昊嘉沒有就這件事情說下去,反而又跳到另一個話題說道:“萬歲爺的聖旨既然已經到了,我們也該回一個請罪的奏本。周先生就辛苦一下,寫一封送回去。另外再寫一份奏本,要把各種情況說明一下,寫完了我們討論一下再發出去。”


    周不凡完全不知道劉昊嘉是個什麽意思,也隻能是躬身答應下來後去忙碌了。請罪的奏本很容易寫,當天就寫完,拜托張鬆帶回去了。


    可是另一份奏本就不好寫了,他殫精竭慮的寫了十幾天後,終於寫出一份奏本交給劉昊嘉。兩個人又商議修改了七八天之後才定稿。最後劉昊嘉篆抄了一份發了出去。


    這時期間劉昊嘉受到萬曆帝斥責的消息已經傳遍了江南!受到鼓舞的官員和師生們又開始作妖!不過這次他們的手段可比上次穩妥許多,而且南北呼應得非常好,看來文官這段時間的安靜可不隻是為了安靜!


    這次文官們沒有直接反對新政的實施,反而將新政落實了下去。但是須知這世上根本就沒有完美的製度,最好的製度也不過是有利於大部分而已。於是這些文官們便將那些小部分的不利之處特別放大來寫成奏本送往京師。


    他們在奏本裏將問題寫得極其嚴重,單單從他們的奏本上來看,如果朝廷不改的話,隻怕有亡國之患!同時他們還拿出了老辦法,就是萬民折!不得不說,萬民折配上詳細說明的奏本,殺傷力確實不凡!


    一時間各地的奏本如同雪片一般飛往京師,幾乎將司禮監淹沒了!萬曆帝看到這些奏本也是頭大如鬥!可是偏偏就在這時,劉昊嘉的第二份奏本又到了!


    這份兒奏本的經曆頗為艱險!本身劉昊嘉寫這份奏本的時候就晚了二十餘天,再加上他又沒有催促,走的是尋常的上奏路線,本身就已經是緩慢之極。路上又被那些文官們設法耽擱了一番,所以他這份奏本到達京師的時候已經是三個多月之後的事情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錦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逐日武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逐日武士並收藏大明錦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