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問何以至此?這個早在伏羲女媧開創先天八卦時的陰陽學說之中便可得知確切的解釋。所謂“太極”,人體內陰陽二氣相互交感、激蕩,便成為一個太極。又所謂“物極必反”的思想,即所謂“陽極陰生,陰極陽生”的道理。上述所謂三公子耶無害所運用的“陰陽閉氣大法”,實乃是處於一個“陰陽乾坤的動靜平衡的狀態之中”,“其陰陽可互通互變,互為一體,陰可陽,陽可陰”。


    在剛剛與太極陰陽五行八卦掌抗衡而過的三公子耶無害的內心,此時此景,他又是處於怎樣的一個境況?……


    不知各位是否記得,出生於浙江天台的北宋全真教南派五祖之一紫陽真人張伯端在《悟真篇》裏所講的“陰陽禍福孕為一體”的片言真語——


    若能轉此生殺機,反掌之間禍變福。


    若會殺機明反複,始知害裏卻生恩。


    其實,紫陽真人的這一看似“異想天開”的觀點早在春秋末年楚國思想家老子李耳所著的《道德經》中便能找到它的“一鱗半爪”——“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這正是後世之人張伯端的“禍害生福恩”之觀點發展和衍化的源泉。


    有道是“陰陽、禍福、害與恩、善惡、好壞、正反、黑白、真假、美醜”的轉化僅僅在於“一念之間、一瞬之間”,如若這承啟過渡作用的“一念、一瞬之間未能把握好其火喉,則會導致一個恰恰相反的結果!也許是一個好結果,也許是一個壞結果。那就要看你怎麽去把握?若能轉此生殺機,反掌之間禍變福。


    話到此處,我想各位應該能猜測到,此時此景的三公子耶無害處於怎樣的一個境況。正如三公子那“蘊意深遠”的名字一樣,害中“無害”乃是前世之恩、後世之福。此時此刻的他,無論是“身外之境”還是“體內之狀”,他能因禍得福,實在是宇宙天地人海之內一個“得福無量”的大造化!如若不深入體味到耶無害身心之內“經絡氣血”的流轉變化,這種說法仿佛是有點誇大其辭。然而,一旦你深知品味到耶無害身心之內“乾坤倒轉”的“氣血大逆流”的境狀,你也許會自然而然認為他確實是一個“德福無量”的特大造化。天地之間、四海之內能經受得住這種“氣血大輪回”者實在是千萬年中難尋一人!


    透過這紛紛揚揚的敘說,讓我們“撥雲望月”,來看看三公子耶無害的神經血脈究竟發生了怎樣的行流變化。因為這一點是非常值得當世及後世之人去尋覓探究的,我們必須猶如“摸河探路”一樣小心謹慎,應適可而止,千萬不要誤入岐途!因為在這條尋覓探究的道路之中,你若不“收神凝視”、“緊勒韁繩”的話,你會驚恐地發現——那是一個隱匿著無限奧秘的深淵,你是無法“盡收眼底”尋探出一個“真知所以然”……也許,那恰似一個致使的深淵!把握好,那則是禍福兩相宜。


    此時,依舊盤伏在大雁塔天棚之上的耶無害,他的真心真意真神真氣的灼灼融融,也隻有他自己感受的最清澈最逼真。在他“收神於心,回光返照”暗運“陰陽閉氣大法”的一瞬之間,他已是“心如明鏡,意如流水;氣若遊絲,綿綿若存若無;神凝於氣,氣駐於精”,這正所謂其身心對外界已是“萬念皆空,空有其心”。無論心外是“驚風密雨”,還是“狂浪奔騰”,這對已在“凝神定息”的三公子耶無害來說,那則是“元神已出殼,見如不見,聞如不聞,形心兩忘,無我無他,穩若磐石,安能亂我心哉”?


    然而,雖然在這一瞬之間,那足以“飛砂走石,奪人陽剛”的太極陰陽五行八卦掌“無亂於其心目”,雖然耶無害此時已是“目無所視,耳無所聽,閉口定息意無外”;但是,耶無害卻清晰地靜聽目視到他體內真知如灼的氣機血脈的種種變化。他隻感覺到,在這“生死交接”的一瞬之間,他坤腹下丹田的黃庭氣海穴內突然灼熱如陽、氣機萌萌,旋即這氣海穴內又猶如水火相濟、春意縱生,使得他腹內的丹田之中猶如一團“火珠”在推動著股股熱氣直線上下穿動,其勢如一道陽光火線沿其任脈經曆了下至石門、關元、會陰,上至臍眼神闕、水分、膻中、玉堂、紫宮、天突、承漿等二十四穴位;於此同時,任脈氣海穴內的“元精神氣”又向後進入衝脈氣穴,再降至會陰轉而又上升過橫骨、氣穴、四注、肓俞、幽門等衝脈十一穴道;然後,這股“真氣”衝過胸中幽門便“隨波逐流”融匯在沿著任脈上升的“股股熱氣”。然而,合道而來的這條“流星火線”並未在耶無害的唇下而止,而是在他的口唇邊緣熱氣盈繞、搖搖欲墜,使得他那圓潤的唇廓春意橫飛、真火欲吐;忽然,耶無害感覺口中津液四溢、溫香衝鼻,隨著他喉頭不由自主的“吞咽”,這如“金丹玉泉”一般的津液已緩緩順喉而下,恰似一道神水直下“丹田氣海”,在那裏化作一團“春火陽氣”,它正是“精氣神意”的合來之先天元質。而這“丹田”之中合來的“真火元氣”再次蒸騰而上,沿著任脈和衝脈升降到他那血氣充盈的唇齒之間!傾然間,耶無害不覺口噴幾股渾濁之氣,便再次“閉口止息”似如“與世隔絕”!但是,他體內縷縷經絡血脈的變化,依然在向他的心境之中傳送著“清液如泉”的如意感覺!


    這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如意感覺”?也許在此是無法用筆墨“盡善盡美”地描繪形容出來。如果說這種感覺“隻可意會,不可言傳”,這可真令人感到茫茫無邊、虛無空杳!誰能有能力完全徹底地意會出耶無害身心之內那如“風馳電掣,雷霹山洪”又如“行雲流水、花香鳥語”的切身感受?這也許隻能耶無害他本人感受得最完美最逼真。


    說起這“清澈如泉”的如意感覺,它還是沿著剛才的渠道,就是那道流動上升著的“火珠真氣”已環繞過耶無害的唇廓,隨著他“舌抵上齶”之機,那股“火熱之氣”已進十二重樓、越人中穴道、飛上“鵲橋”、過印堂、走玄關、直衝“皇城泥丸宮”;旋即之間,這團“真火真氣”已掠過神庭、上星及至“百會朝天”;緊接著這團“真意神氣”便下泥丸、過三關、繞穀道、融匯在“生死交接”的會陰穴內。


    然而,我們在此必須“清澈”地明白一點的是,三公子耶無害如今使用的是“倒轉乾坤”的“陰陽閉氣大法”,所以這股股“真氣”並未在他的“會陰穴”中止而不前,而是繼續沿著任脈,再湧入督脈順脊背急流而下,恰恰構成了一輪“走坤化乾”的“氣流血脈大回漩”。這正所謂是——任上督下,前升後降;貫乾入坤,陰陽輪回;恰是真機午後子前降,反常似如本混末。本末原是連理枝,不知反常是正常。


    至此,精通人體經絡穴道的人士一定會知道,非同尋常的氣功大師能達到“真氣”的正常運行即“沿任脈下降,沿督脈上升;任下督上,前降後升。”已是非同小可;可如今,這位三公子耶無害卻逼其血脈倒流,豈能不令天下之人為之驚訝?又有誰敢相信這已是“真人真事”?


    然而,各位卻不要小看耶無害這“獨行天下”的血脈倒流,正是這一血脈逆流的“陰陽閉氣大法”才足以抵擋住那“奪人於非命”的太極陰陽五行八卦掌!而且正是在這內外兩種功法相互交接暗攻的一瞬之間,三公子耶無害體內的“氣流血脈”已驟然“峰回路轉”,那股股“真意灼灼”的“火珠”猛然從上丹田泥丸宮中“盤旋繞頂”之後便滑過玄關一竅、下鵲橋、降入十二重樓、行過天突道、再注入絳宮心室直抵任脈下丹田的氣海穴內;然後,這股“真氣”繼續下降,又重回到生死會陰穴內。隨著那氣海穴內一股熱力的綿綿動蕩,耶無害仿佛看到他體內的陣陣景觀;他隻覺得,他那湧動的丹田穴內接連“三點玄光”閃過,那股熱力真氣仿佛已衝開全身百竅,使得他如溶浸在潮霧、雲霜、雪花的海洋之中。於是乎,那股真氣又繞過穀道,衝開督脈的尾閭、夾脊、玉枕三關;最後這股“真無之氣”便進腦髓、入泥丸再“下火”接通任脈形成“任督陰陽周天運行”。這正所謂是——任下督上,前降後升;走乾化坤,陰陽合和;恰在真意午後降子前升,正道似如濁上清,濁清源自一個根,不知正道是無道。


    這樣一來,三公子耶無害非但沒有遭受太極陰陽五行八卦掌的禍害,反借外力助其“精化氣足,丹成景至,內功已成。”這正如前文所言,耶無害“因禍得福”致使他元氣充盈、功力大增,注定耶無害已煉就一身“金鼎玉爐”般的體魄!《漢書﹒張湯傳》:湯給事內吏,為寧成掾,以湯無害。隋唐時期著名曆史學家、經學家、儒學家顏師古曾注釋:無害,言其最勝也。即無比,沒有能勝過的意思。


    就是在這一瞬之間,在這內外火燒水攻的一瞬之間,在這“太極陰陽五行八卦掌”和“陰陽閉氣大法”針鋒相對的一瞬之間,耶無害體內的經絡血脈所發生的漫如雲煙的種種變化。然而,在這一瞬之間,耶無害體內所承受的各色神奇微妙的感覺,縱是千言萬語也難以詳述得盡善盡美!但是,這對耶無害來說,卻是在瞬息萬變之間感受於一身的輕易之事。無論他體內縱是“天翻地覆”還是“風平浪靜”,但是他對外界環境的感知已是很快重回到以前的“鎮定自如”——他雖已知道那張牙舞爪的殺人惡魔早已不見蹤影,可他依舊在懷疑那殺人如麻的惡魔是否真的離開大雁塔?雖然他的呼吸和脈搏已瀕臨靜止狀態,但是很快,也就是在那千變萬化的一瞬之間,他的“心胸氣海”已是“靜極而動”,使得他已呼吸均勻、身心之內的氣流血脈也已納入正常軌道。現在的他,依舊暗伏在大雁塔之巔,用他那雙“晶瑩光亮”的眼睛觀察著大雁塔內的一動一靜。


    以上這些,公子耶無害真體之內所發生的景景幕幕,正如距此兩個世紀之後的道教龍門派——全真教北七真之一、王重陽之弟子邱處機所傳於後世的一訣——


    金丹大藥不難求,目視中田夜守留。水火自交無上下,一團生意在雙眸。


    所以,這大難不死的三公子耶無害,其身心變化足足可以映證千年、流芳百世,其先天慧命及浩然之氣必將長存於宇宙大自然之間。這正所謂是:


    一身正氣邪難侵,任憑魔邪肆意走。陰陽相搏化險境,任督逆流轉順流。


    邪魔不是無正道,是有正道它無道。一旦邪魔入正道,正邪還是一家親。


    世間是非亦如此,留得世後潛心求。“閉花羞月”應此時,金剛玉體不時修。


    人間奇功一瞬成,自此修得不敗身。不知浮雲已蔽日,自古“長安”誰不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生流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yxy110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yxy110並收藏人生流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