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6、淮南兵變
十二地支的由來——
‘子’就是‘孽’,表示萬物繁茂的意思;
‘醜’就是‘紐’,是用繩子捆住的意思;
‘寅’就是‘演’或‘螟’,指萬物開始伸長的意思;
‘卯’就是‘茂’,為萬物茂盛的意思;
‘辰’就是‘伸’或‘震’或‘晨’或‘娠’(通假字,通音字,同音字,甚至是形聲字都通用!),也就是萬物震動伸長的意思;
‘巳’就是‘已’,指萬物已成的意思;
‘午’是‘仵’,指萬物已過極盛之時,又是陰陽相交的時候;
‘未’就是‘味’,是萬物已成滋味;
‘申’就是‘身’,是萬物粗具形體的意思。
十二地支還可用來表示中國傳統的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分為八刻,為現在的2個小時,又區分為上四刻、下四刻,每刻為15分鍾。其時間對照如下——
子時:下午11時~夜1時
醜時:夜1時~3時
寅時:夜3時~晨5時
卯時:晨5時~7時(不喝卯時酒)
辰時:上午7時~9時
巳時:上午9~11時
午時:上午11時~下午1時
未時:下午1時~3時
申時:下午3時~5時
酉時:下午5時~7時(不罵酉時妻)
戌時:下午7時~9時
亥時:下午9時~11時
所謂的“午夜星河”,實則是“子夜星河”。”
好!至此我們重回到這《亂世英魂》又化作《三貓流浪記》之中的片段:《資治通鑒》——你說這夠“亂”的吧?但是“欲把亂事(世)細又清”,必須如此這般、這般如此!事情就是這麽這麽這麽回事——
讓我等再回到大梁開平二年(908年)夏四月,癸卯(初三),門下侍郎、同平章事楊涉罷為右仆射;以吏部侍郎於兢為中書侍郎,翰林學士承旨張策為刑部侍郎,並同平章事。兢,琮之兄子也。
夾寨奏餘吾晉兵已引去,帝以為援兵不能複來,潞州(今山西長治市東北六十裏許)必可取,丙午(初六),自澤州(今晉城市之南五十裏許)南還;壬子(十二日),至大梁。梁兵在夾寨者亦不複設備。晉王李存勖與諸將謀曰:“上黨,河東之藩蔽,無上黨,是無河東也。且朱溫所憚者獨先王耳,聞吾新立,以為童子未閑軍旅,必有驕怠之心。若簡精兵倍道趣之,出其不意,破之必矣。取威定霸,在此一舉,不可失也!”張承業亦勸之行。乃遣承業及判官王緘乞師於鳳翔,又遣使賂契丹王阿保機求騎兵。岐王衰老,兵弱財竭,竟不能應。晉王大閱士卒,以前昭義節度使丁會(現如今晉昭義節度使為李嗣昭、副使李嗣弼)為都招討使。甲子(二十四日),帥周德威等發晉陽。
淮南遣兵寇石首,襄州兵敗之於浼港。又遣其將李厚將水軍萬五千趣荊南,高季昌逆戰,敗之於馬頭。
己巳(二十九日),晉王軍於黃碾,距上黨四十五裏。五月(陰曆大月,三十天),辛未朔(初一日),晉伏兵三垂岡下,詰旦大霧,進兵直抵夾寨。梁軍無斥候,不意,晉兵將至,將士尚未起,軍中驚擾。晉王命周德威、李嗣源分兵為二道,德威攻西北隅,嗣源攻東北隅,填塹燒寨,鼓噪而入。梁兵大潰,南走,招討使符道昭馬倒為晉人所殺。失亡將校士卒以萬計,委棄資糧、器械山積。周德威等至城下,呼李嗣昭曰:“先王已薨,今王自來,破賊夾寨。賊已去矣,可開門!”嗣昭不信,曰:“此必為賊所得,使來誑我耳。”欲射之。左右止之,嗣昭曰:“王果來,可見乎?”王自往呼之。嗣昭見王白服,大慟幾絕,城中皆哭,遂開門。初,德威與嗣昭有隙,晉王克用臨終謂晉王存勖曰:“進通忠孝,吾愛之深。今不出重圍,豈德威不忘舊怨邪!汝為吾以此喻之。若潞圍不解,吾死不瞑目。”進通,嗣昭小名也。晉王存勖以告德,德威感泣,由是戰夾寨甚力;既與嗣昭相見,遂歡好如初。康懷貞以百餘騎自天井關遁歸。帝聞夾寨不守,大驚,既而歎曰:“生子當如李亞子,克用為不亡矣!至如吾兒,豚犬耳!”詔所在安集散兵。周德威、李存璋乘勝進趣澤州,刺史王班素失人心,眾不為用。龍虎統軍朱存節自古都將兵應接夾寨潰兵,至天井關,謂其眾曰:“澤州要害地,不可失也;雖無詔旨,當救之。”眾皆不欲,曰:“亞人勝氣方銳,且眾寡不敵。”存節曰:“見危不救,非義也;畏敵強而避之,非勇也。”遂舉策引眾而前。至澤州(今晉城市之南五十裏許),城中人已縱火喧噪,欲應晉王,班閉牙城自守,存節至,乃定。晉兵尋至,緣城穿地道攻之,存節晝夜拒戰,凡旬有三日。劉知俊自晉州(今晉城市)引兵救之,德威焚攻具,退保高平(今高平縣市)。
晉王歸晉陽,休兵行賞。以周德威(蕃、漢都指揮使)為振武節度使(原晉王李克用之弟李克寧為原內外蕃漢都知兵權使、振武節度使,已因陰謀叛亂被殺。)、同平章事。命州縣舉賢才,黜貪殘,寬租賦,撫孤窮,伸冤濫,禁奸盜,境內大治。以河東地狹兵少,乃訓練士卒,令騎兵不見敵無得乘馬。部分已定,無得相逾越,乃留絕以避險;分道並進,期會無得差晷刻。犯者必斬。故能兼山東,取河南,由士卒精整故也。
初,晉王克用平王行瑜,唐昭宗許其承製封拜。時方鎮多行墨製,王恥與之同,每除吏必表聞。至是,晉王存勖始承製除吏。晉王德張承業,以兄事之,每至其第,升堂拜母,賜遺甚至厚。
潞州圍守曆年,士民凍餒死者太半,市裏蕭條。李嗣昭勸課農桑,寬租緩刑,數年之間,軍城完複。
靜江節度使、同平章事李瓊卒,楚王殷以其弟永州刺史存知桂州事。
壬申(初二日),更以許州忠武軍為匡國軍,同州匡國軍為忠武軍,陝州保義軍為鎮國君。
乙亥(初五日),楚兵寇鄂州,淮南所署知州秦裴擊破之。
淮南左牙指揮張顥(hào)、右牙指揮使徐溫專製軍政,弘農威王心不能平,欲去之而未能。二人不自安,共謀弑王,分其地以臣於梁。戊寅(初八),顥遣其黨紀祥等弑王(楊渥)於寢室,詐雲暴薨。
己卯(初九),顥集將吏於府廷,夾道及庭中堂上皆列白刃,令諸將悉去衛從然後入。顥厲聲問曰:“嗣王已薨,軍府誰當主之?”三問,莫應,顥氣色益怒。幕僚嚴可求前密啟曰:“軍府至大,四境多虞,非公主之不可。然今日則恐太速。”顥曰:“何謂速也?”可求曰:“劉威、陶雅、李遇、李簡皆先王之等夷,公今自立,此曹肯為公下乎?不若立幼主輔之,諸將孰不從?”顥默然久之。可求因屏左右,急書一紙置袖中,麾同列詣使宅賀,眾莫測其所為,既至,可求跪讀之,乃太夫人史氏教也。大要言:“先王創業艱難,嗣王不幸早世,隆演當次立,諸將宜無負楊氏,善輔導之。”辭旨明切。顥氣色皆沮,以其義正,不敢奪,遂奉威王弟隆演稱淮南留後、東麵諸道行營都統。既罷,副都統朱瑾詣可求所居,曰:“瑾年十六七即橫戈躍馬,衝犯大敵,未嚐畏懾,今日對顥,不覺流汗,公麵折之如無人。乃知瑾匹夫之勇,不及公遠矣。”因以兄事之。
顥以徐溫為浙西觀察使,鎮潤州。嚴可求說溫曰:“公舍牙兵而出外藩,顥必以弑君之罪歸公。”溫驚曰:“然則奈何?”可求曰:“顥剛愎而暗於事,公能見聽,請為公圖之。”時副使李承嗣參預軍府之政,可求又說承嗣曰:“顥凶威,如此,今出徐於外,意不徒然,恐亦非公之利。”承嗣深然之。可求往見顥曰:“公出徐公於外,人皆言公欲奪其兵權而殺之,多言亦可畏也。”顥曰:“右牙欲之,非吾意也。業已行矣,奈何?”可求曰:“止之易耳。”明日,可求邀顥及承嗣俱詣溫,可求嗔目責溫曰:“古人不忘一飯之恩,況公楊氏宿將!今幼嗣初立,多事之時,乃求自安於外,可乎?”溫謝曰:“苟諸公見容,溫何敢自專!”由是不行。顥知可求陰附溫,夜,遣盜刺之,可求知不免,請為書辭府主。盜執刀臨之,可求操筆無懼色。盜能辨字,見其辭旨忠壯,曰:“公長者,吾不忍殺。”掠其財以複命,曰:“捕之不獲。”顥怒曰:“吾欲得可求首,何用財為!”溫與可求謀誅顥,可求曰:“非鍾泰章不可。”泰章者,合肥人;時為左監門衛將軍。溫使親將彭城翟虔告之。泰章聞之喜,密結壯士三十人,夜,刺血相飲為誓。丁亥(十七日)旦,直入斬顥於牙堂,並其親近。溫始暴顥弑君之罪,斬紀祥等於市。詣西宮白太夫人。太夫人恐懼,大泣曰:“吾兒衝幼,禍難如此,願保百口歸廬州,公之惠也!”溫曰:“張顥弑逆,不可不誅,夫人宜自安!”初,顥與溫謀弑威王,溫曰:“參用左、右牙兵,心必不一,不若獨用吾兵。”顥不可,溫曰:“然則獨用公兵。”顥從之。至是,窮治逆黨,皆左牙兵也,由是人以為溫為實不知謀也。隆演以溫為左、右牙都指揮使,軍府事鹹取決焉。以嚴可求為揚州司馬。溫性沉毅,自奉簡儉,雖不知書,使人讀獄訟之辭而決之,皆中情理。先是,張顥用事,刑戮酷濫,縱親兵剽奪市裏。溫謂嚴可求曰:“大事已定,吾與公輩當力行善政,使人解衣而寢耳。”乃立法度,禁強暴,舉大綱,軍民安之。溫以軍旅委可求,以財賦委支計官駱知祥,皆稱其職,淮南謂之“嚴、駱”。
後事如何,請看“69、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之末及至“70、射雕英雄”之末。
十二地支的由來——
‘子’就是‘孽’,表示萬物繁茂的意思;
‘醜’就是‘紐’,是用繩子捆住的意思;
‘寅’就是‘演’或‘螟’,指萬物開始伸長的意思;
‘卯’就是‘茂’,為萬物茂盛的意思;
‘辰’就是‘伸’或‘震’或‘晨’或‘娠’(通假字,通音字,同音字,甚至是形聲字都通用!),也就是萬物震動伸長的意思;
‘巳’就是‘已’,指萬物已成的意思;
‘午’是‘仵’,指萬物已過極盛之時,又是陰陽相交的時候;
‘未’就是‘味’,是萬物已成滋味;
‘申’就是‘身’,是萬物粗具形體的意思。
十二地支還可用來表示中國傳統的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分為八刻,為現在的2個小時,又區分為上四刻、下四刻,每刻為15分鍾。其時間對照如下——
子時:下午11時~夜1時
醜時:夜1時~3時
寅時:夜3時~晨5時
卯時:晨5時~7時(不喝卯時酒)
辰時:上午7時~9時
巳時:上午9~11時
午時:上午11時~下午1時
未時:下午1時~3時
申時:下午3時~5時
酉時:下午5時~7時(不罵酉時妻)
戌時:下午7時~9時
亥時:下午9時~11時
所謂的“午夜星河”,實則是“子夜星河”。”
好!至此我們重回到這《亂世英魂》又化作《三貓流浪記》之中的片段:《資治通鑒》——你說這夠“亂”的吧?但是“欲把亂事(世)細又清”,必須如此這般、這般如此!事情就是這麽這麽這麽回事——
讓我等再回到大梁開平二年(908年)夏四月,癸卯(初三),門下侍郎、同平章事楊涉罷為右仆射;以吏部侍郎於兢為中書侍郎,翰林學士承旨張策為刑部侍郎,並同平章事。兢,琮之兄子也。
夾寨奏餘吾晉兵已引去,帝以為援兵不能複來,潞州(今山西長治市東北六十裏許)必可取,丙午(初六),自澤州(今晉城市之南五十裏許)南還;壬子(十二日),至大梁。梁兵在夾寨者亦不複設備。晉王李存勖與諸將謀曰:“上黨,河東之藩蔽,無上黨,是無河東也。且朱溫所憚者獨先王耳,聞吾新立,以為童子未閑軍旅,必有驕怠之心。若簡精兵倍道趣之,出其不意,破之必矣。取威定霸,在此一舉,不可失也!”張承業亦勸之行。乃遣承業及判官王緘乞師於鳳翔,又遣使賂契丹王阿保機求騎兵。岐王衰老,兵弱財竭,竟不能應。晉王大閱士卒,以前昭義節度使丁會(現如今晉昭義節度使為李嗣昭、副使李嗣弼)為都招討使。甲子(二十四日),帥周德威等發晉陽。
淮南遣兵寇石首,襄州兵敗之於浼港。又遣其將李厚將水軍萬五千趣荊南,高季昌逆戰,敗之於馬頭。
己巳(二十九日),晉王軍於黃碾,距上黨四十五裏。五月(陰曆大月,三十天),辛未朔(初一日),晉伏兵三垂岡下,詰旦大霧,進兵直抵夾寨。梁軍無斥候,不意,晉兵將至,將士尚未起,軍中驚擾。晉王命周德威、李嗣源分兵為二道,德威攻西北隅,嗣源攻東北隅,填塹燒寨,鼓噪而入。梁兵大潰,南走,招討使符道昭馬倒為晉人所殺。失亡將校士卒以萬計,委棄資糧、器械山積。周德威等至城下,呼李嗣昭曰:“先王已薨,今王自來,破賊夾寨。賊已去矣,可開門!”嗣昭不信,曰:“此必為賊所得,使來誑我耳。”欲射之。左右止之,嗣昭曰:“王果來,可見乎?”王自往呼之。嗣昭見王白服,大慟幾絕,城中皆哭,遂開門。初,德威與嗣昭有隙,晉王克用臨終謂晉王存勖曰:“進通忠孝,吾愛之深。今不出重圍,豈德威不忘舊怨邪!汝為吾以此喻之。若潞圍不解,吾死不瞑目。”進通,嗣昭小名也。晉王存勖以告德,德威感泣,由是戰夾寨甚力;既與嗣昭相見,遂歡好如初。康懷貞以百餘騎自天井關遁歸。帝聞夾寨不守,大驚,既而歎曰:“生子當如李亞子,克用為不亡矣!至如吾兒,豚犬耳!”詔所在安集散兵。周德威、李存璋乘勝進趣澤州,刺史王班素失人心,眾不為用。龍虎統軍朱存節自古都將兵應接夾寨潰兵,至天井關,謂其眾曰:“澤州要害地,不可失也;雖無詔旨,當救之。”眾皆不欲,曰:“亞人勝氣方銳,且眾寡不敵。”存節曰:“見危不救,非義也;畏敵強而避之,非勇也。”遂舉策引眾而前。至澤州(今晉城市之南五十裏許),城中人已縱火喧噪,欲應晉王,班閉牙城自守,存節至,乃定。晉兵尋至,緣城穿地道攻之,存節晝夜拒戰,凡旬有三日。劉知俊自晉州(今晉城市)引兵救之,德威焚攻具,退保高平(今高平縣市)。
晉王歸晉陽,休兵行賞。以周德威(蕃、漢都指揮使)為振武節度使(原晉王李克用之弟李克寧為原內外蕃漢都知兵權使、振武節度使,已因陰謀叛亂被殺。)、同平章事。命州縣舉賢才,黜貪殘,寬租賦,撫孤窮,伸冤濫,禁奸盜,境內大治。以河東地狹兵少,乃訓練士卒,令騎兵不見敵無得乘馬。部分已定,無得相逾越,乃留絕以避險;分道並進,期會無得差晷刻。犯者必斬。故能兼山東,取河南,由士卒精整故也。
初,晉王克用平王行瑜,唐昭宗許其承製封拜。時方鎮多行墨製,王恥與之同,每除吏必表聞。至是,晉王存勖始承製除吏。晉王德張承業,以兄事之,每至其第,升堂拜母,賜遺甚至厚。
潞州圍守曆年,士民凍餒死者太半,市裏蕭條。李嗣昭勸課農桑,寬租緩刑,數年之間,軍城完複。
靜江節度使、同平章事李瓊卒,楚王殷以其弟永州刺史存知桂州事。
壬申(初二日),更以許州忠武軍為匡國軍,同州匡國軍為忠武軍,陝州保義軍為鎮國君。
乙亥(初五日),楚兵寇鄂州,淮南所署知州秦裴擊破之。
淮南左牙指揮張顥(hào)、右牙指揮使徐溫專製軍政,弘農威王心不能平,欲去之而未能。二人不自安,共謀弑王,分其地以臣於梁。戊寅(初八),顥遣其黨紀祥等弑王(楊渥)於寢室,詐雲暴薨。
己卯(初九),顥集將吏於府廷,夾道及庭中堂上皆列白刃,令諸將悉去衛從然後入。顥厲聲問曰:“嗣王已薨,軍府誰當主之?”三問,莫應,顥氣色益怒。幕僚嚴可求前密啟曰:“軍府至大,四境多虞,非公主之不可。然今日則恐太速。”顥曰:“何謂速也?”可求曰:“劉威、陶雅、李遇、李簡皆先王之等夷,公今自立,此曹肯為公下乎?不若立幼主輔之,諸將孰不從?”顥默然久之。可求因屏左右,急書一紙置袖中,麾同列詣使宅賀,眾莫測其所為,既至,可求跪讀之,乃太夫人史氏教也。大要言:“先王創業艱難,嗣王不幸早世,隆演當次立,諸將宜無負楊氏,善輔導之。”辭旨明切。顥氣色皆沮,以其義正,不敢奪,遂奉威王弟隆演稱淮南留後、東麵諸道行營都統。既罷,副都統朱瑾詣可求所居,曰:“瑾年十六七即橫戈躍馬,衝犯大敵,未嚐畏懾,今日對顥,不覺流汗,公麵折之如無人。乃知瑾匹夫之勇,不及公遠矣。”因以兄事之。
顥以徐溫為浙西觀察使,鎮潤州。嚴可求說溫曰:“公舍牙兵而出外藩,顥必以弑君之罪歸公。”溫驚曰:“然則奈何?”可求曰:“顥剛愎而暗於事,公能見聽,請為公圖之。”時副使李承嗣參預軍府之政,可求又說承嗣曰:“顥凶威,如此,今出徐於外,意不徒然,恐亦非公之利。”承嗣深然之。可求往見顥曰:“公出徐公於外,人皆言公欲奪其兵權而殺之,多言亦可畏也。”顥曰:“右牙欲之,非吾意也。業已行矣,奈何?”可求曰:“止之易耳。”明日,可求邀顥及承嗣俱詣溫,可求嗔目責溫曰:“古人不忘一飯之恩,況公楊氏宿將!今幼嗣初立,多事之時,乃求自安於外,可乎?”溫謝曰:“苟諸公見容,溫何敢自專!”由是不行。顥知可求陰附溫,夜,遣盜刺之,可求知不免,請為書辭府主。盜執刀臨之,可求操筆無懼色。盜能辨字,見其辭旨忠壯,曰:“公長者,吾不忍殺。”掠其財以複命,曰:“捕之不獲。”顥怒曰:“吾欲得可求首,何用財為!”溫與可求謀誅顥,可求曰:“非鍾泰章不可。”泰章者,合肥人;時為左監門衛將軍。溫使親將彭城翟虔告之。泰章聞之喜,密結壯士三十人,夜,刺血相飲為誓。丁亥(十七日)旦,直入斬顥於牙堂,並其親近。溫始暴顥弑君之罪,斬紀祥等於市。詣西宮白太夫人。太夫人恐懼,大泣曰:“吾兒衝幼,禍難如此,願保百口歸廬州,公之惠也!”溫曰:“張顥弑逆,不可不誅,夫人宜自安!”初,顥與溫謀弑威王,溫曰:“參用左、右牙兵,心必不一,不若獨用吾兵。”顥不可,溫曰:“然則獨用公兵。”顥從之。至是,窮治逆黨,皆左牙兵也,由是人以為溫為實不知謀也。隆演以溫為左、右牙都指揮使,軍府事鹹取決焉。以嚴可求為揚州司馬。溫性沉毅,自奉簡儉,雖不知書,使人讀獄訟之辭而決之,皆中情理。先是,張顥用事,刑戮酷濫,縱親兵剽奪市裏。溫謂嚴可求曰:“大事已定,吾與公輩當力行善政,使人解衣而寢耳。”乃立法度,禁強暴,舉大綱,軍民安之。溫以軍旅委可求,以財賦委支計官駱知祥,皆稱其職,淮南謂之“嚴、駱”。
後事如何,請看“69、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之末及至“70、射雕英雄”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