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6、是非功過誰人評說?
時至今日,仲秋八月五日,耶無害血洗太行一事剛過十日。可想而知,此事鬧得這麽大的動靜,死傷綠林、武林界人物無數,他耶無害豈能就此輕輕鬆鬆地一走了之?此事又焉能迅速平息?江湖綠林界又豈會與他耶無害善罷甘休?必然會有諸多江湖明暗高手要來尋仇覓恨。此事不光他耶無害心裏明白,皇上、公主以及朝廷野內外上上下下的人物,都能意識到這一點。皇上、公主以及耶無害的同僚們,無不為他的身心安危而擔心。
其他人倒且不說,這事可把公主程圓圓為害不輕。她雖然心底暗戀而又氣恨著耶無害,但又不想屈尊她公主的權威,她不願輕易向耶無害低頭。然而,為了她心戀之人的身心安危,她以不得不為他牽腸掛肚。她一方麵派人在明查暗訪著意欲向耶無害尋仇之人;一方麵在密切注意著耶無害的行蹤,生怕他離開皇城禦史府半步,更怕他身遭不測。連日來,公主暗派的“蓬萊十二妹”以及“南海十三妹”已擊退和剿滅數路欲向耶無害尋仇的綠林人物。但是,無論他怎樣布下天羅在網,總會有漏網之魚。
就說昨夜之事,“鐵手護花使”皇甫梨奇早已在今晨向公主作了匯報。雖然公主得知耶無害身遇刺客並未危及生命,但她還是將皇甫梨奇指責了一頓。說他(她)既是看到有蒙麵刺客去殺耶無害,又為什麽不將刺客生擒活拿?然而,皇甫梨奇卻反駁解釋說,他隻是看到刺客在耶無害背後抵著一劍,而且他們兩人還說了許多話,像是舊曾相識,並無要將耶無害致於死地之意。更何況,公主是要他暗中保護耶無害,他怎好向前現身?護花使這樣向公主一說,公主卻也無話可說,隻好讓他回去繼續執行任務。
但是,令萬花公主萬萬不會想到的是,“護花使者”所說的話中竟有不可告知之秘!所謂“堅守自盜,家賊難防”,這卻是令人最難防的;更何況,早在驪山野外,“護花使者”曾經仗劍逼向“親熱之中的耶無害和阮曉峰”,也不知他(她)究竟要用劍指向誰?
所以,公主程圓圓在萬花宮內一直為耶無害身遭的一劍而擔心得坐臥不寧。她急切地想知道,耶無害身遭的一劍究竟有多深多長,他究竟流了多少血?他的傷口還會不會愈合?他到底需要不需要讓她去看看他的傷口?……
公主程圓圓最終還是強忍不住內心的翻動,她於今日辰時四刻,悄悄來到耶無害所在的禦使府第,竟發現耶無害正在窗前案邊奮筆疾書。她暗藏在他身後,他更沒有絲毫的發覺。然而,公主心裏知道,耶無害背後有劍傷,但她又怕驚動他。所以,她開始暗運萬向神功,以內氣遠遠而又源源不斷地撫摸著他的傷口,希望能加快耶無害傷口的愈合。
再說耶無害正在案前揮毫疾書,他猛覺脊背熱氣瑩繞,內氣萌萌生動,一陣陣神清氣爽。於是,他急忙丟筆回望,背後卻已空然無人。他不禁心神一動,急忙追出門外。猛然,大內第一太保神太極正與他迎麵走來。
“耶將軍,皇上請你去一趟。”
“神太保來此有失遠迎。不知皇上這麽早叫我會有什麽事?”
神太極聞聽,望著耶無害一副愁眉未展的模樣,不忍笑道:“皇上想與你排憂解難,天大的好事。我想,你不會不去吧?”
“豈敢!豈敢!”耶無害邊走邊說道:“現在我就和神太保一道去見皇上。”
說完,耶無害和神太極便走出禦使府,向大明宮去見皇上。等見到天子程福貴,耶無害才知道天子是在為他的人身安全擔心,為避開有人前來向他挑釁,他在天子眼裏已是“重點保護”人物,所以又特封他為大內“一品帶刀侍衛”,命他日夜守在皇宮,不得擅離天子左右。
耶無害謝過天子之後,他便留在了天子身邊。從今便離開禦史府,和天子吃住在一起,幾乎不再離開大明宮半步。故此,宮外許多密聞他已不得而知。就連他至始至終都發誓要找回的“萬寶玉”,已在世外傳說紛紜,但他已是無從知曉。他一直認為,“萬寶玉”尚在阿裏耶庫爾之手。隻是後來,他才從二太保嘴裏得知一些情況,說“萬寶玉”已不在阿裏耶庫爾之手,又已在江湖上流傳得沸沸揚揚、不知所終!這當然是後話,在此略提一下。
這樣一來,耶無害白日在宮內習武以及陪伴天子,晚間還能在燭光夜下繼續著他的《亂世英魂》化作《三貓流浪記》以及《人生流浪》,還算人身安全,內心平靜。在整個長安城,以及京畿(ji)內外,耶無害就像銷聲匿跡一樣,多少綠林江湖人物已無從尋查到他的一絲蹤影。就是那禦史府,幾乎隔日便有人夜入。但是,那多是有來無回,早有神太保帶領的大內高手暗藏一處,不是將其生擒活拿,就是當場擊斃!不僅如此,“蓬萊十二妹”的“南海十三妹”在驪山、潼關、嵩山、太行山等地也紛紛大獲全勝,已消滅掉一股股、一派派意欲尋殺耶無害的勢力。
然而,有道是“冤冤相報何時了”?雖然公主和皇上派人剿滅了諸多江湖綠林界人物,目的是為了平息“血洗太行”一事從而保護耶無害,希望尋仇人物逐一減少直至消滅;但是,他們卻沒有料到,事與願違,他們這樣做雖然暫時維護了耶無害的人身安全,但江湖綠林界痛恨耶無害的人物卻是與日俱增、怨聲載道。本來他們是一番好心,可是弄巧成拙,不但對耶無害“有害無益”,反而更是害了耶無害。這不能不說,他們已為耶無害日後的“人生旅途”和“江湖生涯”不知不覺地栽種下無窮無盡的禍根。
其實,耶無害雖然深居宮內,外麵的情況他並不是一無所知,而且上麵那種情況他也能預感得到。但是,公主和皇上之所以那樣做,完全是出於對他的一番好意,他又怎好遷怒於他們?更何況,公主的所作所為,他不但過問不了,也許他問及公主,公主還不會當麵承認這樁人情呢!你說怪不怪?為了不再殺害更多的無辜之人,他已勸服皇上命令神太極等大內高手不再輕易傷害尋仇之人,而是將他們盡可能地“生擒活拿”,大加勸誡,然後再作以放生。由此,不但化解了一部分人的心中怨氣和仇恨,而且還籠落了更多尋仇之人的人心,使他們對耶無害又有了新的看法。
試想而知,如若你的愛妻和即將出世的愛子被人慘害,而且是油炸火烹地慘死,你會有怎樣的心情和行動?也許,你會做出比“血洗太行”還要驚天動地的事;也許,你會為之悲痛而絕;也許,你會親手斬殺仇人。總而言之,此事若發生在你身上,你一定會讓仇家見血,讓他們付出應有的代價。可想而知,耶無害為一時一世之仇之怨氣而“血染太行”,於情於理總還算是人之常情。人報殺妻殺子之仇,難道不應該嗎?雖然說此事罪魁禍首應是阮氏父子四人,不應涉及他人;但是,所有的太行山賊都是一夥的,都在為阮氏父子四人幫腔作勢、為虎作倀。他耶無害殺掉他們幾個,殺掉阻礙他尋仇的山兵賊寇,也全在情理之中。更何況,他將太行山寨衝殺得七零八落,不僅為朝廷做了一件“剿滅山賊草寇”的大好之事,也為太行山區的黎民百姓做出一件令人拍手稱快之事,應該說是“有益有利”而“無害”的正義之事,應是有口皆碑,而不是怨聲載道!所以,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有“正反陰陽好壞”之說。關鍵是就在於你怎麽看,或者說,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看法。
自然而然,認為耶無害“罪大惡極”的人物已有不少;同樣,認為耶無害是個“功不可沒、頂天立地”的英雄好漢的人也占有相當大的比例。然而,也許我們還忽略了另一方麵,也就是介於這兩者之間和兩者之外的人。說得再具體一點,也就是認為耶無害“有功也有罪”以及“無所謂其功過”、“功過兩平”之人也是不可輕視的一個數字。
就說耶無害在禦史府身遭的一劍,就代表著這神奇莫測的第三種人!這第三種人,就是“有好有壞”以及“不好不壞”的人,一個“好壞摻雜”的“第三種人物”。至於什麽是第一種人,什麽是第二種人,這裏可略作解說一下——純粹的好人,就是第一種人;純粹的壞人,就是第二種人。但是,必須聲明,這兩種人,在宇宙天地人海之中絕是難找,更可以肯定地說“根本沒有!”所以,剩下的人,或者說“所有的人”都是情理之中的第三種人。這是對人對事的綜合評價。然而,對於具體單獨的一人、一事、一物、一色的評價,這三種人物都存在。不過有時還要認清——有的人物是外表恭順,心裏卻藏著背叛;有的人物是陽奉陰違,嘴上說著美麗的謊言,笑裏藏刀,心底卻滿是陰險狡詐;有的人看不清就認為他很壞,這就是誤解;有的人看不清卻認為他很好,這也是一種誤解。這個世界,本來就是正反、奇偶、陰陽、黑白、真假、美醜、善惡、是非、上下、內外可以互通互變,請君多加留神,切記要看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時至今日,仲秋八月五日,耶無害血洗太行一事剛過十日。可想而知,此事鬧得這麽大的動靜,死傷綠林、武林界人物無數,他耶無害豈能就此輕輕鬆鬆地一走了之?此事又焉能迅速平息?江湖綠林界又豈會與他耶無害善罷甘休?必然會有諸多江湖明暗高手要來尋仇覓恨。此事不光他耶無害心裏明白,皇上、公主以及朝廷野內外上上下下的人物,都能意識到這一點。皇上、公主以及耶無害的同僚們,無不為他的身心安危而擔心。
其他人倒且不說,這事可把公主程圓圓為害不輕。她雖然心底暗戀而又氣恨著耶無害,但又不想屈尊她公主的權威,她不願輕易向耶無害低頭。然而,為了她心戀之人的身心安危,她以不得不為他牽腸掛肚。她一方麵派人在明查暗訪著意欲向耶無害尋仇之人;一方麵在密切注意著耶無害的行蹤,生怕他離開皇城禦史府半步,更怕他身遭不測。連日來,公主暗派的“蓬萊十二妹”以及“南海十三妹”已擊退和剿滅數路欲向耶無害尋仇的綠林人物。但是,無論他怎樣布下天羅在網,總會有漏網之魚。
就說昨夜之事,“鐵手護花使”皇甫梨奇早已在今晨向公主作了匯報。雖然公主得知耶無害身遇刺客並未危及生命,但她還是將皇甫梨奇指責了一頓。說他(她)既是看到有蒙麵刺客去殺耶無害,又為什麽不將刺客生擒活拿?然而,皇甫梨奇卻反駁解釋說,他隻是看到刺客在耶無害背後抵著一劍,而且他們兩人還說了許多話,像是舊曾相識,並無要將耶無害致於死地之意。更何況,公主是要他暗中保護耶無害,他怎好向前現身?護花使這樣向公主一說,公主卻也無話可說,隻好讓他回去繼續執行任務。
但是,令萬花公主萬萬不會想到的是,“護花使者”所說的話中竟有不可告知之秘!所謂“堅守自盜,家賊難防”,這卻是令人最難防的;更何況,早在驪山野外,“護花使者”曾經仗劍逼向“親熱之中的耶無害和阮曉峰”,也不知他(她)究竟要用劍指向誰?
所以,公主程圓圓在萬花宮內一直為耶無害身遭的一劍而擔心得坐臥不寧。她急切地想知道,耶無害身遭的一劍究竟有多深多長,他究竟流了多少血?他的傷口還會不會愈合?他到底需要不需要讓她去看看他的傷口?……
公主程圓圓最終還是強忍不住內心的翻動,她於今日辰時四刻,悄悄來到耶無害所在的禦使府第,竟發現耶無害正在窗前案邊奮筆疾書。她暗藏在他身後,他更沒有絲毫的發覺。然而,公主心裏知道,耶無害背後有劍傷,但她又怕驚動他。所以,她開始暗運萬向神功,以內氣遠遠而又源源不斷地撫摸著他的傷口,希望能加快耶無害傷口的愈合。
再說耶無害正在案前揮毫疾書,他猛覺脊背熱氣瑩繞,內氣萌萌生動,一陣陣神清氣爽。於是,他急忙丟筆回望,背後卻已空然無人。他不禁心神一動,急忙追出門外。猛然,大內第一太保神太極正與他迎麵走來。
“耶將軍,皇上請你去一趟。”
“神太保來此有失遠迎。不知皇上這麽早叫我會有什麽事?”
神太極聞聽,望著耶無害一副愁眉未展的模樣,不忍笑道:“皇上想與你排憂解難,天大的好事。我想,你不會不去吧?”
“豈敢!豈敢!”耶無害邊走邊說道:“現在我就和神太保一道去見皇上。”
說完,耶無害和神太極便走出禦使府,向大明宮去見皇上。等見到天子程福貴,耶無害才知道天子是在為他的人身安全擔心,為避開有人前來向他挑釁,他在天子眼裏已是“重點保護”人物,所以又特封他為大內“一品帶刀侍衛”,命他日夜守在皇宮,不得擅離天子左右。
耶無害謝過天子之後,他便留在了天子身邊。從今便離開禦史府,和天子吃住在一起,幾乎不再離開大明宮半步。故此,宮外許多密聞他已不得而知。就連他至始至終都發誓要找回的“萬寶玉”,已在世外傳說紛紜,但他已是無從知曉。他一直認為,“萬寶玉”尚在阿裏耶庫爾之手。隻是後來,他才從二太保嘴裏得知一些情況,說“萬寶玉”已不在阿裏耶庫爾之手,又已在江湖上流傳得沸沸揚揚、不知所終!這當然是後話,在此略提一下。
這樣一來,耶無害白日在宮內習武以及陪伴天子,晚間還能在燭光夜下繼續著他的《亂世英魂》化作《三貓流浪記》以及《人生流浪》,還算人身安全,內心平靜。在整個長安城,以及京畿(ji)內外,耶無害就像銷聲匿跡一樣,多少綠林江湖人物已無從尋查到他的一絲蹤影。就是那禦史府,幾乎隔日便有人夜入。但是,那多是有來無回,早有神太保帶領的大內高手暗藏一處,不是將其生擒活拿,就是當場擊斃!不僅如此,“蓬萊十二妹”的“南海十三妹”在驪山、潼關、嵩山、太行山等地也紛紛大獲全勝,已消滅掉一股股、一派派意欲尋殺耶無害的勢力。
然而,有道是“冤冤相報何時了”?雖然公主和皇上派人剿滅了諸多江湖綠林界人物,目的是為了平息“血洗太行”一事從而保護耶無害,希望尋仇人物逐一減少直至消滅;但是,他們卻沒有料到,事與願違,他們這樣做雖然暫時維護了耶無害的人身安全,但江湖綠林界痛恨耶無害的人物卻是與日俱增、怨聲載道。本來他們是一番好心,可是弄巧成拙,不但對耶無害“有害無益”,反而更是害了耶無害。這不能不說,他們已為耶無害日後的“人生旅途”和“江湖生涯”不知不覺地栽種下無窮無盡的禍根。
其實,耶無害雖然深居宮內,外麵的情況他並不是一無所知,而且上麵那種情況他也能預感得到。但是,公主和皇上之所以那樣做,完全是出於對他的一番好意,他又怎好遷怒於他們?更何況,公主的所作所為,他不但過問不了,也許他問及公主,公主還不會當麵承認這樁人情呢!你說怪不怪?為了不再殺害更多的無辜之人,他已勸服皇上命令神太極等大內高手不再輕易傷害尋仇之人,而是將他們盡可能地“生擒活拿”,大加勸誡,然後再作以放生。由此,不但化解了一部分人的心中怨氣和仇恨,而且還籠落了更多尋仇之人的人心,使他們對耶無害又有了新的看法。
試想而知,如若你的愛妻和即將出世的愛子被人慘害,而且是油炸火烹地慘死,你會有怎樣的心情和行動?也許,你會做出比“血洗太行”還要驚天動地的事;也許,你會為之悲痛而絕;也許,你會親手斬殺仇人。總而言之,此事若發生在你身上,你一定會讓仇家見血,讓他們付出應有的代價。可想而知,耶無害為一時一世之仇之怨氣而“血染太行”,於情於理總還算是人之常情。人報殺妻殺子之仇,難道不應該嗎?雖然說此事罪魁禍首應是阮氏父子四人,不應涉及他人;但是,所有的太行山賊都是一夥的,都在為阮氏父子四人幫腔作勢、為虎作倀。他耶無害殺掉他們幾個,殺掉阻礙他尋仇的山兵賊寇,也全在情理之中。更何況,他將太行山寨衝殺得七零八落,不僅為朝廷做了一件“剿滅山賊草寇”的大好之事,也為太行山區的黎民百姓做出一件令人拍手稱快之事,應該說是“有益有利”而“無害”的正義之事,應是有口皆碑,而不是怨聲載道!所以,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有“正反陰陽好壞”之說。關鍵是就在於你怎麽看,或者說,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看法。
自然而然,認為耶無害“罪大惡極”的人物已有不少;同樣,認為耶無害是個“功不可沒、頂天立地”的英雄好漢的人也占有相當大的比例。然而,也許我們還忽略了另一方麵,也就是介於這兩者之間和兩者之外的人。說得再具體一點,也就是認為耶無害“有功也有罪”以及“無所謂其功過”、“功過兩平”之人也是不可輕視的一個數字。
就說耶無害在禦史府身遭的一劍,就代表著這神奇莫測的第三種人!這第三種人,就是“有好有壞”以及“不好不壞”的人,一個“好壞摻雜”的“第三種人物”。至於什麽是第一種人,什麽是第二種人,這裏可略作解說一下——純粹的好人,就是第一種人;純粹的壞人,就是第二種人。但是,必須聲明,這兩種人,在宇宙天地人海之中絕是難找,更可以肯定地說“根本沒有!”所以,剩下的人,或者說“所有的人”都是情理之中的第三種人。這是對人對事的綜合評價。然而,對於具體單獨的一人、一事、一物、一色的評價,這三種人物都存在。不過有時還要認清——有的人物是外表恭順,心裏卻藏著背叛;有的人物是陽奉陰違,嘴上說著美麗的謊言,笑裏藏刀,心底卻滿是陰險狡詐;有的人看不清就認為他很壞,這就是誤解;有的人看不清卻認為他很好,這也是一種誤解。這個世界,本來就是正反、奇偶、陰陽、黑白、真假、美醜、善惡、是非、上下、內外可以互通互變,請君多加留神,切記要看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