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8、“梁山泊”與北嶽恒山
蜿蜒曲折的黃河東南岸,一座青山周成大澤,廣八百裏,時人稱此為“梁山泊”。在如今的五代亂世之初,已是山賊草寇聚集之地。其勢力可比河北太行山寨及河東呂梁山寨!這一時代的“梁山泊”寨主姓梁,名再興;呂梁山寨主姓呂,名梁(良)違;太行山總寨主姓阮,名南山。但如今的太行山寨已是名存而實亡,已經被進駐朝廷官兵。在此次長安相府操縱的“華山擂”之始,“梁山泊”寨主梁再興和呂梁山寨主呂梁偉當然也接到相府散發的武林貼!
····························································································
恒山,亦名太恒山,又名元嶽、常山,緊接在五台山之北。如今此地為北嶽恒山派的聚集之地,五台山派老掌門“飛雪寒冰五行掌”子車來風和北嶽恒山派掌門弟子呼延山是叔侄關係,呼延山的父親呼延塞北已經故去,與子車來風有八拜之交。其勢力範圍西至雁門關、寧武關、偏關及至呂梁山邊,東南至太行娘子關、龍泉關,東北至冀桑幹河畔!這北嶽恒山派呼延山和五台山派子車來風也已應邀準備進發華山。
這恒山,相傳四千年前舜帝巡狩四方,至此見山勢雄偉,遂封為北嶽。恒山西衡雁門關,東跨河北省,連綿數百裏,橫亙塞上。主峰在山西渾源縣城南,海拔2017米。分東西兩峰,東為天峰嶺,西為翠屏山,雙峰對峙,渾水中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天險。天峰、翠屏山上怪石爭奇,古樹參天,蒼鬆翠柏之間散布著樓台殿宇。古有十八勝景,今尚存朝殿、會仙府、九天宮、懸空寺等十多處。另有琴棋台、出雲洞、紫芝峪等自然景區。峭壁懸崖之上多留有古人題詠。嶽頂鬆濤、夕陽返照、金雞報曉、玉羊遊雲等有特定環境和時間的自然景觀,更為遊人所向往。
北嶽恒山位於渾源、應縣、代縣等地,是我國的五嶽之中的北嶽,主峰海撥高達2017米,是五嶽中最高的一座,自古就有“塞北第一山”之稱。
恒山東西綿延150公裏,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均有獨到之處。山上分布著許多道教廟觀,相傳張果老就是在恒山修行得道的。北嶽廟是山上最宏偉的一座廟觀,它建於明代,背倚恒山主峰天峰嶺。廟宇進深五間,廊前是一座恒山真跡圖,上刻恒山全景,是一座頗具價值的文物。大殿內供著一尊北嶽真君塑像,刻工精細,栩栩如生。大殿前廊內,有數十座石碑,碑文記載了曆代祭山的情況,是研究恒山曆史的寶貴資料。
恒山自然景觀很美,陡峭的北坡遍布莽莽蒼蒼的鬆樹林,林中飛瀑流泉,鳥囀鶯啼,美景奇觀隨處可見,實為一處體味自然的佳地。主要景點有果老嶺、飛石窟、大字灣、虎風口等。
遊覽線路:大字灣→虎風口→舍身崖→飛石窟→北嶽廟→天峰嶺
交通:從大同乘汽車到渾源(車票15元)
門票:進山門票15元
變幻無窮看恒山
恒山,人稱北嶽,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並稱為五嶽。
北嶽恒山,是海河支流桑幹河與滹沱河的分水嶺。恒山,號稱108峰,東西綿延150公裏,橫跨晉、冀兩省。它西銜雁門關、東跨太行山,南障三晉,北瞰雲、代二州,莽莽蒼蒼,橫亙塞上,巍峨聳峙,氣勢雄偉。
恒山主峰,居於渾源縣城南,海撥2016.8米,山高為五嶽之冠。恒山以道教聞,古往今來,以奇險吸引著各方俠客和遊人。
據傳,四千年前,舜帝巡狩四方,來到恒山,看到這裏山勢險峻,峰奇壁立,遂封恒山為北嶽。秦始皇時,朝封天下12名山,恒山被推崇為天下第二山。曆史上,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都曾到恒山巡視、祭奠。以後的曆代帝王,也差不多都差使臣到恒山朝聖。曆代名人、學士,諸如李白、賈島、元好問、徐霞客等人也都遊覽過恒山勝地,並留下吟詠恒山的詩章。
西漢初年,恒山就建有寺廟。現在飛石窟內的主廟,是始建於北魏,又經過唐、金、元代重修的古建築。明、清時恒山已經寺廟群居,規模很大,人們稱之為“三寺四祠九亭閣,七宮八洞十二廟”。可惜後來遭到破壞,所剩不多。
恒山,做為道教的活動場所由來已久。相傳,我國神話中的古代道教八洞神仙之一的張果老就是在恒山隱居潛修。
恒山以自取景色美而著稱,曆來有恒山18景之說。明代旅行家徐霞客遊恒山後,把在恒山的見聞錄入《徐霞客遊記》中。
天峰嶺與翠屏峰,是恒山主峰的東西兩峰。兩峰對望,斷崖綠帶,層次分明,美如畫卷。
金龍峽,居於天峰嶺和翠屏峰之間,峽穀幽深,峭壁側立,石夾青天,最窄處不足三丈。這裏是古往今來的絕塞天險,交通要衝。北魏時,道武帝發兵數萬人,在這裏劈山鑿道,作為進退中原的門戶。宋代時,楊業父子在這裏以險據守,抵抗外族的侵入。
金龍峽內,懸崖中腰有古棧道盤繞,名為“雲閣”。
果老嶺、姑嫂岩、飛石窟、還元洞、虎風口、大字灣等處,充滿了神奇色彩。懸根鬆、紫芝峪、苦甜井更是自然景觀中的奇跡。苦甜井在恒山半腰,兩井相隔一米,水質卻截然不同。一井水甜美清涼,被稱為甜井;另一井水卻苦澀難飲。甜水井井深數尺,卻取之不截竭,可供萬人飲用。唐代時,玄宗李隆基曾賜匾甜井為“龍泉觀”。
恒山鬆,風格別致,形狀奇特。其中,有四株形狀奇特的唐代古鬆,人稱這為“四大夫格”。這四株古鬆,根部懸於石外,緊抓岩石,傲然挺立,氣勢不凡,別具風格。
恒山廟,以北嶽廟為首,穩座於西峰之上,蒼鬆之間,或隱或露。懸空寺,為恒山第一景。民諺有“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的說法。
恒山雲,變幻無窮。出雲洞在後土夫人廟的不遠處山腰,晴日明朗,洞口寂靜,陰雨來臨,洞口便遊出縷縷白雲,引人遐思。
娘子關,原名葦澤關。在山西平定縣城東北45公裏處,是長城著名關隘,出入山西的咽喉。隋開皇時曾置葦澤縣,後廢。不知是什麽原因?相傳唐太宗之妹平陽公主統領娘子軍駐守此地設防,故名。現存關城為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所築,有關門兩座,中為居民區。外城門為磚券門洞,上有平台,似為檢閱兵士和了望敵情之用;內城門下為磚券,上為門樓,築構甚堅固。關城兩翼之長城依山勢蜿蜒,成為晉冀之間的天然屏障。關城北側桃河,水流湍急,南接山嶺,逶迤相連。石太線順山峽蜿蜒鋪設,每當行車至此,臨窗北眺,不遠處關隘聳峙,飛瀑奔瀉,散縷似珠,蔚為壯觀,俗稱水簾洞。明王世貞有“噴玉高從西極下,擘崖雄自巨靈來”句讚譽此景。
被譽為天下第九關的娘子關,位於平定縣城東北45公裏處,原名葦澤關,因唐高祖李淵之女李世民之妹平陽公主統領娘子軍在此設防而得名。唐高祖李淵之女平陽昭公主很是了不起,公主生於戰火紛飛的年代,卻不願深鎖閨中,而是著戎裝,領精兵,佐父兄平定天下。公主薨,高祖葬之甚隆,葬儀中並用樂器鼓吹。當時就有大臣諫阻說,自古以來,婦人死,葬儀中沒有鼓吹之製。高祖不聽,說鼓吹,是軍樂罷了。過去公主身執金鼓,馳騁疆場,千古以來,有如公主的婦人嗎?應當使用鼓吹之儀。
娘子關還以山明水秀的宜人景色聞名遐邇,“娘子關瀑布”懸流百尺,順懸崖峭壁而下,形成了一幅絢麗的“水簾瀑布”,如噴珠散玉直瀉穀底。這裏家家流水,處處湧泉,組成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天然畫卷。成就了“人在水上住,清泉屋下流”的自然風光,頗有些江南水鄉味道。“水上人家”由此得名。沿街而行,右有民居,左有溪流,浩浩溪水時緩時急,叮咚作響,碧草小石,清晰可見,三步一橋,水磨處處。
大寨
大寨離山西省會太原市並不遠,165公裏,且大部分是高速公路。進入大寨,首先看到的是上世紀70年代時建的迎賓館,現為“中國大寨旅行社”的建築,建築麵積約有1.7萬平方米,占地麵積40畝,規模之壯觀實在不一般。據介紹,當年周恩來、。。。、葉劍英等老一輩革命家視察大寨時曾在那裏下榻。
雖然大寨已沒有鼎盛時期的繁華,但來參觀的人仍是絡繹不絕。
位於平定縣城東北45公裏處,是古代的一處關隘,即娘子關,原名葦譯關,世傳為萬裏長城第九關。這一關隘處於山西、河北兩省交界處,是山西、河北的界關。
娘子關攻略一:交通
從北京來這裏,乘火車比較經濟,行車線路如下:
北京西l91次,晚11:40發車,03:20到石家莊北站,票價22元;
06:06乘從唐山開來的4475次列車到娘子關,票價5.5元;
(或淩晨01:27從北京南站乘4441次出發5:16到石家莊,票價22元,6:13換乘從漢口開來2233次列車8:02到娘子關下,票價7元。)
在娘子關遊覽完畢,到娘子關鎮換乘中巴到陽泉市,票價6元;換4路汽車到長途總站,票價1元;乘到昔陽的中巴,票價6.5元,在縣城換1路到大寨,票價1元。
返回車次
在陽泉11:11乘l92次返回北京西,16:21到站。票價28元
或在陽泉14:46乘n278次返回北京西,20:17到站。票價55元
娘子關攻略二:遊覽與住宿
娘子關的景區由三部分組成,分別是,關隘、瀑布、水城。
1、關隘:娘子關票價15元,但你可以繞過南門,沿著公路走到山前,穿小鎮進入東門遊覽。
2、瀑布:娘子關峽穀也是要收費的,主要景點是娘子關瀑布,可從鐵路下行線走到對麵,沿小路一直向北,便可看到瀑布全貌,比在穀底看到的還要壯觀。
3、水城:過下行線鐵路後,是娘子關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有過街樓兩座,戲台一座,這裏的每一座院落,都庭院深深,原生態狀況。這裏被稱為山西的“威尼斯”,房屋坐落於水上,左手水道,右手小路,堪稱“小橋、流水、人家。”
4、“水上人家”票價6元,此票無路可逃,但可講價。對門的老漢做的三麵“抿圪鬥”頗具山西風味,2元一碗,很實惠,並且吃麵後請他幫助講價,很是有效,可降到3元。
5、此處有一遊泳池,泉水供養,不要票。不要票的好!天下為公!
6、在大寨,可住在梁便良三兒子開的旅館,有洗澡設備,可講價到10元/人,但要在他家用晚餐,不過味道不錯,價錢也公道。
7、虎頭山門票25元,但可從北麵繞進去,這裏的梯田很有氣魄。
8、大寨的民居也很講究,窯洞排列有序,一層一層。
娘子關,關城座落於懸崖山脊上,騎在起伏的綿山山脊上,麵對奔騰流淌的桃河水,形勢極為險要。
娘子關曆史悠久,隋代開皇年間曾在此設葦澤縣,唐太宗李世民的妹妹平陽公主,曾率領娘子軍據守此關,所以後人皆稱之為娘子關。關城,現存南、東兩座關門和長達650米的城牆。城南門書額
“京畿藩屏”四個大字,門洞前是近百米的石鋪古車馬道。城門樓建於門洞之上。關城內,還有關帝廟,真武閣等古建築。城內民宅、街道仍保持原貌,當地居民多為明、清兩代“軍戶”後裔。東門洞門上鐫刻有“直隸娘子關”五個大字。關城西桃河岸邊有點將台。而綿山上的避暑樓,相傳為唐代平陽公主所建。
娘子關瀑布位於娘子關城堡東門附近約300米的妒女祠下。
娘子關瀑布,是澤發水的源頭,人稱水簾洞,由多股泉水匯流而成,沿懸崖峭壁傾瀉而下,懸空如白練懸掛石壁,形成高達十幾丈高的飛流。瀑布旁,有“趵突泉”突突噴湧,並有諸多小“趵突泉”相映襯。一股股水流噴吐冒出,浪花紛飛,日夜不息,常年湧流。
在娘子關城東南方500米處,飛瀑奔瀉,懸流百尺,山坡穀中泉眼累累,形成懸泉。瀑布落差30多米,寬達10多米,“海眼”是最大的泉眼,泉水翻滾,激起層層浪花,響聲震耳。平地湧出的泉水,從“海眼”旁的峭壁上直瀉而下,匯入桃河,形成水簾洞瀑布。
雁門關,又名西陘關。在山西代縣城西北20公裏雁門山腰。與寧武關、偏關合稱三關。《天下郡國利病書》謂:“雁門古句注,西陘之地,重巒迭獻,霞舉雲飛,兩山對峙,其形如門,兩蜚雁出於其間,故名。”附近峰巒錯聳,峭壑陰森,中有路,盤旋幽曲穿城而過,異常險要,為曆代戍守重要關口。現關城為明洪武七年(1374年)所建,萬曆年間複築門樓。今存關門三座,內有戰國時趙國北邊良將李牧祠舊址,尚有碑石數通。其中有明代《武安君廟碑記》,載李牧率兵勝凶奴事,並敘述明代戰亂時雁門關仍為軍事重地。古人稱為“三關衝要無雙地,九塞尊崇第一關”。
由此可見,北嶽恒山派的地盤之廣、勢力之雄厚,可與天公試比高!
·
····································································
蜿蜒曲折的黃河東南岸,一座青山周成大澤,廣八百裏,時人稱此為“梁山泊”。在如今的五代亂世之初,已是山賊草寇聚集之地。其勢力可比河北太行山寨及河東呂梁山寨!這一時代的“梁山泊”寨主姓梁,名再興;呂梁山寨主姓呂,名梁(良)違;太行山總寨主姓阮,名南山。但如今的太行山寨已是名存而實亡,已經被進駐朝廷官兵。在此次長安相府操縱的“華山擂”之始,“梁山泊”寨主梁再興和呂梁山寨主呂梁偉當然也接到相府散發的武林貼!
····························································································
恒山,亦名太恒山,又名元嶽、常山,緊接在五台山之北。如今此地為北嶽恒山派的聚集之地,五台山派老掌門“飛雪寒冰五行掌”子車來風和北嶽恒山派掌門弟子呼延山是叔侄關係,呼延山的父親呼延塞北已經故去,與子車來風有八拜之交。其勢力範圍西至雁門關、寧武關、偏關及至呂梁山邊,東南至太行娘子關、龍泉關,東北至冀桑幹河畔!這北嶽恒山派呼延山和五台山派子車來風也已應邀準備進發華山。
這恒山,相傳四千年前舜帝巡狩四方,至此見山勢雄偉,遂封為北嶽。恒山西衡雁門關,東跨河北省,連綿數百裏,橫亙塞上。主峰在山西渾源縣城南,海拔2017米。分東西兩峰,東為天峰嶺,西為翠屏山,雙峰對峙,渾水中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天險。天峰、翠屏山上怪石爭奇,古樹參天,蒼鬆翠柏之間散布著樓台殿宇。古有十八勝景,今尚存朝殿、會仙府、九天宮、懸空寺等十多處。另有琴棋台、出雲洞、紫芝峪等自然景區。峭壁懸崖之上多留有古人題詠。嶽頂鬆濤、夕陽返照、金雞報曉、玉羊遊雲等有特定環境和時間的自然景觀,更為遊人所向往。
北嶽恒山位於渾源、應縣、代縣等地,是我國的五嶽之中的北嶽,主峰海撥高達2017米,是五嶽中最高的一座,自古就有“塞北第一山”之稱。
恒山東西綿延150公裏,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均有獨到之處。山上分布著許多道教廟觀,相傳張果老就是在恒山修行得道的。北嶽廟是山上最宏偉的一座廟觀,它建於明代,背倚恒山主峰天峰嶺。廟宇進深五間,廊前是一座恒山真跡圖,上刻恒山全景,是一座頗具價值的文物。大殿內供著一尊北嶽真君塑像,刻工精細,栩栩如生。大殿前廊內,有數十座石碑,碑文記載了曆代祭山的情況,是研究恒山曆史的寶貴資料。
恒山自然景觀很美,陡峭的北坡遍布莽莽蒼蒼的鬆樹林,林中飛瀑流泉,鳥囀鶯啼,美景奇觀隨處可見,實為一處體味自然的佳地。主要景點有果老嶺、飛石窟、大字灣、虎風口等。
遊覽線路:大字灣→虎風口→舍身崖→飛石窟→北嶽廟→天峰嶺
交通:從大同乘汽車到渾源(車票15元)
門票:進山門票15元
變幻無窮看恒山
恒山,人稱北嶽,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並稱為五嶽。
北嶽恒山,是海河支流桑幹河與滹沱河的分水嶺。恒山,號稱108峰,東西綿延150公裏,橫跨晉、冀兩省。它西銜雁門關、東跨太行山,南障三晉,北瞰雲、代二州,莽莽蒼蒼,橫亙塞上,巍峨聳峙,氣勢雄偉。
恒山主峰,居於渾源縣城南,海撥2016.8米,山高為五嶽之冠。恒山以道教聞,古往今來,以奇險吸引著各方俠客和遊人。
據傳,四千年前,舜帝巡狩四方,來到恒山,看到這裏山勢險峻,峰奇壁立,遂封恒山為北嶽。秦始皇時,朝封天下12名山,恒山被推崇為天下第二山。曆史上,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都曾到恒山巡視、祭奠。以後的曆代帝王,也差不多都差使臣到恒山朝聖。曆代名人、學士,諸如李白、賈島、元好問、徐霞客等人也都遊覽過恒山勝地,並留下吟詠恒山的詩章。
西漢初年,恒山就建有寺廟。現在飛石窟內的主廟,是始建於北魏,又經過唐、金、元代重修的古建築。明、清時恒山已經寺廟群居,規模很大,人們稱之為“三寺四祠九亭閣,七宮八洞十二廟”。可惜後來遭到破壞,所剩不多。
恒山,做為道教的活動場所由來已久。相傳,我國神話中的古代道教八洞神仙之一的張果老就是在恒山隱居潛修。
恒山以自取景色美而著稱,曆來有恒山18景之說。明代旅行家徐霞客遊恒山後,把在恒山的見聞錄入《徐霞客遊記》中。
天峰嶺與翠屏峰,是恒山主峰的東西兩峰。兩峰對望,斷崖綠帶,層次分明,美如畫卷。
金龍峽,居於天峰嶺和翠屏峰之間,峽穀幽深,峭壁側立,石夾青天,最窄處不足三丈。這裏是古往今來的絕塞天險,交通要衝。北魏時,道武帝發兵數萬人,在這裏劈山鑿道,作為進退中原的門戶。宋代時,楊業父子在這裏以險據守,抵抗外族的侵入。
金龍峽內,懸崖中腰有古棧道盤繞,名為“雲閣”。
果老嶺、姑嫂岩、飛石窟、還元洞、虎風口、大字灣等處,充滿了神奇色彩。懸根鬆、紫芝峪、苦甜井更是自然景觀中的奇跡。苦甜井在恒山半腰,兩井相隔一米,水質卻截然不同。一井水甜美清涼,被稱為甜井;另一井水卻苦澀難飲。甜水井井深數尺,卻取之不截竭,可供萬人飲用。唐代時,玄宗李隆基曾賜匾甜井為“龍泉觀”。
恒山鬆,風格別致,形狀奇特。其中,有四株形狀奇特的唐代古鬆,人稱這為“四大夫格”。這四株古鬆,根部懸於石外,緊抓岩石,傲然挺立,氣勢不凡,別具風格。
恒山廟,以北嶽廟為首,穩座於西峰之上,蒼鬆之間,或隱或露。懸空寺,為恒山第一景。民諺有“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的說法。
恒山雲,變幻無窮。出雲洞在後土夫人廟的不遠處山腰,晴日明朗,洞口寂靜,陰雨來臨,洞口便遊出縷縷白雲,引人遐思。
娘子關,原名葦澤關。在山西平定縣城東北45公裏處,是長城著名關隘,出入山西的咽喉。隋開皇時曾置葦澤縣,後廢。不知是什麽原因?相傳唐太宗之妹平陽公主統領娘子軍駐守此地設防,故名。現存關城為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所築,有關門兩座,中為居民區。外城門為磚券門洞,上有平台,似為檢閱兵士和了望敵情之用;內城門下為磚券,上為門樓,築構甚堅固。關城兩翼之長城依山勢蜿蜒,成為晉冀之間的天然屏障。關城北側桃河,水流湍急,南接山嶺,逶迤相連。石太線順山峽蜿蜒鋪設,每當行車至此,臨窗北眺,不遠處關隘聳峙,飛瀑奔瀉,散縷似珠,蔚為壯觀,俗稱水簾洞。明王世貞有“噴玉高從西極下,擘崖雄自巨靈來”句讚譽此景。
被譽為天下第九關的娘子關,位於平定縣城東北45公裏處,原名葦澤關,因唐高祖李淵之女李世民之妹平陽公主統領娘子軍在此設防而得名。唐高祖李淵之女平陽昭公主很是了不起,公主生於戰火紛飛的年代,卻不願深鎖閨中,而是著戎裝,領精兵,佐父兄平定天下。公主薨,高祖葬之甚隆,葬儀中並用樂器鼓吹。當時就有大臣諫阻說,自古以來,婦人死,葬儀中沒有鼓吹之製。高祖不聽,說鼓吹,是軍樂罷了。過去公主身執金鼓,馳騁疆場,千古以來,有如公主的婦人嗎?應當使用鼓吹之儀。
娘子關還以山明水秀的宜人景色聞名遐邇,“娘子關瀑布”懸流百尺,順懸崖峭壁而下,形成了一幅絢麗的“水簾瀑布”,如噴珠散玉直瀉穀底。這裏家家流水,處處湧泉,組成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天然畫卷。成就了“人在水上住,清泉屋下流”的自然風光,頗有些江南水鄉味道。“水上人家”由此得名。沿街而行,右有民居,左有溪流,浩浩溪水時緩時急,叮咚作響,碧草小石,清晰可見,三步一橋,水磨處處。
大寨
大寨離山西省會太原市並不遠,165公裏,且大部分是高速公路。進入大寨,首先看到的是上世紀70年代時建的迎賓館,現為“中國大寨旅行社”的建築,建築麵積約有1.7萬平方米,占地麵積40畝,規模之壯觀實在不一般。據介紹,當年周恩來、。。。、葉劍英等老一輩革命家視察大寨時曾在那裏下榻。
雖然大寨已沒有鼎盛時期的繁華,但來參觀的人仍是絡繹不絕。
位於平定縣城東北45公裏處,是古代的一處關隘,即娘子關,原名葦譯關,世傳為萬裏長城第九關。這一關隘處於山西、河北兩省交界處,是山西、河北的界關。
娘子關攻略一:交通
從北京來這裏,乘火車比較經濟,行車線路如下:
北京西l91次,晚11:40發車,03:20到石家莊北站,票價22元;
06:06乘從唐山開來的4475次列車到娘子關,票價5.5元;
(或淩晨01:27從北京南站乘4441次出發5:16到石家莊,票價22元,6:13換乘從漢口開來2233次列車8:02到娘子關下,票價7元。)
在娘子關遊覽完畢,到娘子關鎮換乘中巴到陽泉市,票價6元;換4路汽車到長途總站,票價1元;乘到昔陽的中巴,票價6.5元,在縣城換1路到大寨,票價1元。
返回車次
在陽泉11:11乘l92次返回北京西,16:21到站。票價28元
或在陽泉14:46乘n278次返回北京西,20:17到站。票價55元
娘子關攻略二:遊覽與住宿
娘子關的景區由三部分組成,分別是,關隘、瀑布、水城。
1、關隘:娘子關票價15元,但你可以繞過南門,沿著公路走到山前,穿小鎮進入東門遊覽。
2、瀑布:娘子關峽穀也是要收費的,主要景點是娘子關瀑布,可從鐵路下行線走到對麵,沿小路一直向北,便可看到瀑布全貌,比在穀底看到的還要壯觀。
3、水城:過下行線鐵路後,是娘子關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有過街樓兩座,戲台一座,這裏的每一座院落,都庭院深深,原生態狀況。這裏被稱為山西的“威尼斯”,房屋坐落於水上,左手水道,右手小路,堪稱“小橋、流水、人家。”
4、“水上人家”票價6元,此票無路可逃,但可講價。對門的老漢做的三麵“抿圪鬥”頗具山西風味,2元一碗,很實惠,並且吃麵後請他幫助講價,很是有效,可降到3元。
5、此處有一遊泳池,泉水供養,不要票。不要票的好!天下為公!
6、在大寨,可住在梁便良三兒子開的旅館,有洗澡設備,可講價到10元/人,但要在他家用晚餐,不過味道不錯,價錢也公道。
7、虎頭山門票25元,但可從北麵繞進去,這裏的梯田很有氣魄。
8、大寨的民居也很講究,窯洞排列有序,一層一層。
娘子關,關城座落於懸崖山脊上,騎在起伏的綿山山脊上,麵對奔騰流淌的桃河水,形勢極為險要。
娘子關曆史悠久,隋代開皇年間曾在此設葦澤縣,唐太宗李世民的妹妹平陽公主,曾率領娘子軍據守此關,所以後人皆稱之為娘子關。關城,現存南、東兩座關門和長達650米的城牆。城南門書額
“京畿藩屏”四個大字,門洞前是近百米的石鋪古車馬道。城門樓建於門洞之上。關城內,還有關帝廟,真武閣等古建築。城內民宅、街道仍保持原貌,當地居民多為明、清兩代“軍戶”後裔。東門洞門上鐫刻有“直隸娘子關”五個大字。關城西桃河岸邊有點將台。而綿山上的避暑樓,相傳為唐代平陽公主所建。
娘子關瀑布位於娘子關城堡東門附近約300米的妒女祠下。
娘子關瀑布,是澤發水的源頭,人稱水簾洞,由多股泉水匯流而成,沿懸崖峭壁傾瀉而下,懸空如白練懸掛石壁,形成高達十幾丈高的飛流。瀑布旁,有“趵突泉”突突噴湧,並有諸多小“趵突泉”相映襯。一股股水流噴吐冒出,浪花紛飛,日夜不息,常年湧流。
在娘子關城東南方500米處,飛瀑奔瀉,懸流百尺,山坡穀中泉眼累累,形成懸泉。瀑布落差30多米,寬達10多米,“海眼”是最大的泉眼,泉水翻滾,激起層層浪花,響聲震耳。平地湧出的泉水,從“海眼”旁的峭壁上直瀉而下,匯入桃河,形成水簾洞瀑布。
雁門關,又名西陘關。在山西代縣城西北20公裏雁門山腰。與寧武關、偏關合稱三關。《天下郡國利病書》謂:“雁門古句注,西陘之地,重巒迭獻,霞舉雲飛,兩山對峙,其形如門,兩蜚雁出於其間,故名。”附近峰巒錯聳,峭壑陰森,中有路,盤旋幽曲穿城而過,異常險要,為曆代戍守重要關口。現關城為明洪武七年(1374年)所建,萬曆年間複築門樓。今存關門三座,內有戰國時趙國北邊良將李牧祠舊址,尚有碑石數通。其中有明代《武安君廟碑記》,載李牧率兵勝凶奴事,並敘述明代戰亂時雁門關仍為軍事重地。古人稱為“三關衝要無雙地,九塞尊崇第一關”。
由此可見,北嶽恒山派的地盤之廣、勢力之雄厚,可與天公試比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