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2、江湖謠傳


    至此,北庭都護使耶天雲經過深入探索和浮想聯翩,大唐政區形勢地圖已深深烙印在他的腦海之中——


    這就是大唐帝國和周邊邦國的形勢地圖。耶天雲眼觀此圖,深知這河西邊關大漠隴右道的重要價值,一旦長安天子奔離出京,必將以此為天險繼續開拓他的程氏江山。天子之所以久已暗派他和劉綱劉大人、翰林學士袁再興分別進駐庭州、安西都護府(龜茲鎮)、西域碎葉,目的就是要今後在中原難以立足便向這西域大漠開拓疆土,求得一個偏安和諧的天邊之國。在那裏,將沒有戰爭、沒有殺戮,百姓安居樂業,人民富足美滿,是勝似“桃花源林”的西方天堂之國。但是,要求得這樣一個無憂無慮的“太平世界”又談何容易呢?所謂“在陽光下站不住腳的時候就隱蔽到黑暗中去”,即使你隱蔽起來了,但誰又能保證他人不再侵擾你呢?要保證你不被他人侵擾,你必須富足強大,必須有足以震懾他人的武力和財富,令人不戰而栗,令人尊重而不敢或是不必相互侵犯!


    所以,耶天雲非常明白他今後所肩負的使命,他一定要在這西北大漠的天山腳下創造出一片輝煌的成績去迎接新的明天!


    然而,所謂羈旅愁懷,耶天雲遠在西域邊疆,豈能不思念故土,豈能不思念家鄉親人?但奈於天命在身,消息閉、密、塞,在他誓為忠君報國之際,中原的很多人情世故他久已是不得而知。不用說他二哥“飛天神龍”耶金風已死在法深惡佛毒鏢之下的消息,就是他三哥耶無害(慕容天水)已駐守在敦煌的消息他竟也是無從得知,更不用說耶無害已假死安葬在驪山腳下等裏裏外外令人傳說紛紜的江湖消息。


    事到如今,由於耶無害曾經奉令護送契丹特使殺手阿裏耶庫爾回歸契丹一事發生,中原武林界久已把耶無害視為武林叛逆而竟相逐殺,更有甚者江湖綠林界竟傳說耶無害本姓耶律,實則是耶律無害,是契丹耶律氏家族的後裔,一條契丹走狗,理應人人得而誅之!


    當然,由於江湖上謠傳此說,耶無害的親兄弟耶天雲必然難逃幹係,早有諸多武林高手已在尋殺耶天雲的同時還在發掘著耶無害死訊的真假,準備要把這兩個能夠為害武林的契丹狗賊從江湖界除名!當然,這種令人怒火中燒的江湖謠傳,耶天雲更無從知曉。


    時至今日,江湖武林界已將矛頭慢慢瞄向他,而他卻還蒙在鼓裏。很難想象,如若他得知這些情況,他的心情將會怎樣。


    日月如梭,光陰似箭,中原的戰火銷煙,依然曆曆可見——


    前文說到,燕王劉守光兵圍滄州,滄州軍民堅守抵抗,無奈已被圍困得彈盡糧絕、軍食人肉!


    為時已至大梁開平四年910年春正月乙未日初四,劉守文之子、滄州元帥劉延祚力盡出城投降。當時劉守光之子劉繼威年齡尚小,劉守光命大將張萬進、周知裕輔佐他鎮守滄州,把劉延祚及其將佐送往幽州,殺滅呂兗全族釋放了孫鶴。呂兗之子呂琦,年僅十五,門下客趙玉向監斬者說:“這是我兄弟,請不要亂殺!”監斬者信以為真,遂放棄讓他們得以逃脫。逃亡途中,呂琦腳疼難以行走,趙玉便背著他,沿途乞討為生,並且更名改姓,僅僅得免一死。呂琦憤感於家門被滅,遂發奮勤學自立。晉王李存勖聞得其名,加封他為代州判官。


    辛醜日初十,梁帝以盧光稠為鎮南留後。


    燕王劉守光為其父劉仁恭請命退休。丙午日十五,梁帝以劉仁恭為太師,致仕,即是退休。隨後劉守光又暗中派人殺掉其兄劉守文,歸罪於凶手而殺之。


    二月,萬全感自岐回到廣陵(揚州),時值岐王已承製加封弘農王楊隆演兼中書令,繼為吳王。於是,吳王在淮南境內大赦天下。


    高澧求救於吳,吳常州刺史李簡等率部接應,湖州將盛師友、沈行思閉城不讓入內,高澧便率部五千人馬投奔了吳。三月,癸已日初三,吳越王錢鏐巡視湖州,以錢鏢為刺史。


    蜀國太子宗懿驕橫殘暴,時常淩傲當朝舊臣。內樞密使唐道襲,乃是蜀主王建的愛臣,太子多次當朝侮辱他,於是他們之間產生怨恨,互相向蜀主訴狀。蜀主恐怕他們仇恨加深,便封唐道襲為山南西道節度使、同平章事。唐道襲則推薦宣徽北院使鄭頊為內樞密使,鄭頊上任之日,即欲查辦唐道襲昆弟盜用內庫金帛一事。唐道襲很害怕,遂上奏蜀主說鄭頊褊急,此人不可大用。丙午十六日,蜀主貶鄭頊為果州刺史,以宣徽南院使潘炕為內樞密使。


    夏州都指揮使高宗益作亂,殺害了節度使李彝昌。將吏共同誅殺了高宗益,推舉彝昌族父蕃漢都指揮使李仁福為帥,癸醜日,二十三日,李仁福得到消息。夏四月,甲子日初五,梁帝以李仁福為定難節度使。


    丁卯日,初八,宋州節度使衡王朱友諒獻瑞麥,一莖三穗,梁帝說:“豐年為上瑞。今宋州大水,安用此為!”遂下詔除掉出產瑞麥之縣的好名聲,遣使斥責朱友諒,以兗海留後惠王朱友能代為宋州留後。朱友諒、朱友能,都是廣王朱全昱之子,而朱全昱則是梁帝朱溫之兄。


    梁帝以晉州刺史下邑華溫琪拒晉兵有功,想要封賞他,又適逢會護國節度使冀王朱友謙上書說晉州、絳州邊臨河東,要求另建節鎮。壬申日,以晉、絳、沁三州為定昌軍,以溫琪為節度使。


    左金吾大將軍寇彥卿入朝,至天津橋,有民不避開道路。彥卿惱怒,命人把他扔到欄外而致死。寇彥卿遂向梁帝自首請罪。


    梁帝念彥卿久在左右,很有才幹,而且立過汗馬功勞,便命他把私自財產送給死者家屬來贖罪。


    禦史司憲崔沂上奏說:“彥卿殺人於闕下,請論如法。”梁帝便命彥卿前來對質。寇彥卿則回答說:“令隨從把他舉至欄外,沒料到將他誤傷致死。”


    梁帝欲以過失論罪,崔沂又上奏說:“在法,以勢力使令為首,下手為從,不得歸罪於從者;不鬥而故意毆打傷人,理當加傷罪一等,不得為過失論。”


    辛巳日,梁帝責授寇彥卿為遊擊將軍、左衛中郎將。


    為此,寇彥卿懷恨在心,當然要打擊報複,揚言說:“有得崔沂首者,賞錢萬緡。”


    於是,崔沂把此事告訴了梁帝。梁帝便派人對寇彥卿說:“崔沂有毫發傷,我當滅你全族!”


    從此之後,驕橫跋扈的功臣開始肅然收斂。這崔沂,乃崔沆之弟,真乃不畏強暴的正人君子者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生流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yxy110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yxy110並收藏人生流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