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7、身藏不露
話說天子生氣退回行帳,但很快又心平氣和下來,並未把“無極侍衛”耶無害所說的話放在心上。他覺得如今大敵當前,最重要的還是抓緊時間研究戰略戰事,爭取盡快擊潰契丹。於是,程福貴又開始苦心鑽研起了禦案上的兵書——
三、謀攻篇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迫使敵方城邑完整地降服為上策,而通過戰爭交鋒,攻破敵方城邑則稍差一些。);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軍、旅、卒、伍為春秋時軍隊編製單位。12500人為軍,500人為旅,100人為卒,5人為伍。)。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此意是說不經交戰而能使敵人屈服,這才算是最高明的。)
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修櫓賁溫(製造大盾和攻城用的四輪大車。),具器械,三月而後成,距堙(為攻城作準備而堆積的土山。),又三月而後已。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指驅使士兵象螞蟻一般爬梯攻城。),殺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城之災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因此弱小的部隊堅持硬拚,就會被強大的敵人所俘虜。)。
夫將者,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將帥是國君的助手,輔助周密,國家就一定強盛,輔助有缺陷,國家就一定衰弱。)
故君之所以患於軍者三:不知軍之不可以進而謂之進,不知軍之不可以退而謂之退,是謂縻軍(這叫做束縛軍隊。)。不知三軍之事,而同三軍之政者,則軍士惑矣。(不了解軍隊的內部事務,而去幹預軍隊的行政,就會使得將士迷惑。)不知三軍之權,而同三軍之任,則軍士疑矣。三軍既惑且疑,則諸侯之難至矣,是謂亂軍引勝。(這叫做自亂其軍,自取覆亡。)
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自己有準備對付沒有準備之敵則能得勝。);將能而君不禦者勝。(將帥有才能而國君不加掣肘的能夠勝利。)此五者,知勝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既了解敵人,又了解自己,百戰都不會有任何危險。)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十一、九地篇
孫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輕地,有爭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圍地,有死地。諸侯自戰之地,為散地。(諸侯在自己領土上同敵人作戰,遇上危急就容易逃散,這種地域叫做散地。)入人之地而不深者,為輕地。(進入敵地不深,官兵易於輕返的地區叫輕地。)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為爭地。我可以往,彼可以來者,為交地。(指道路縱橫、地勢平坦、交通便利的地區。)諸侯之地三屬,先至而得天下之眾者,為衢地。(誰先到達就可以得到四周諸侯的援助,這樣的地方叫做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為重地。行山林、險阻、沮澤,凡難行之道者,為圮地。所由入者隘,所從歸者迂,彼寡可以擊吾之眾者,為圍地。疾戰則存,不疾戰則亡者,為死地。是故散地則無戰,輕地則無止,爭地則無攻,交地則無絕,衢地則合交,重地則掠,圮地則行,圍地則謀,死地則戰。(軍隊如進入死地,就必須奮勇作戰,死裏逃生。)
所謂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敵人前後不相及,眾寡不相恃,貴賤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離而不集,兵合而不齊。(所以說從前善於指揮作戰的人,能夠使敵人前後部隊不能相互策應,主力和小部隊無法相互依靠,官兵之間不能相互求援,上下之間無法聚集合攏,士卒離散難以集中,遇上交戰,陣形也不整齊。)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敢問:‘敵眾整而將來,待之若何?’曰:‘先奪其所愛,則聽矣。’(先奪取敵人最關鍵的有利條件,這樣它就不得不聽從我們的擺布了。)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用兵之理,貴在神速,乘敵人措手不及的時機,走敵人意料不到的道路,攻擊敵人沒有戒備的地方。)
凡為客之道,深入則專,主人不克;掠於饒野,三軍足食;謹養而勿勞,並氣積力,運兵計謀,為不可測。投之無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盡力。兵士甚陷則不懼,無所往則固,深入則拘,不得已則鬥。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約而親,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無所之。(禁止占卜之類的迷信,消除士卒的疑慮和謠言,他們就至死也不會逃避。)吾士無餘財,非惡貨也;無餘命,非惡壽也。令發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臥者涕交頤。投之無所往者,諸、劌之勇也。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敢問:‘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而濟,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是故方馬埋輪,也未足恃也;齊勇若一,政之道也;剛柔皆得,地之理也。故善用兵者,攜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將軍之事,靜以幽,正以治。(在指揮軍隊這件事情上,要做到考慮謀略沉著冷靜而幽邃莫測,管理部隊公正嚴明而有條不紊。)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無知;易其事,革其謀,使人無識;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慮。帥與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帥與之深入諸侯之地,而發其機,焚舟破釜,若驅群羊,驅而往,驅而來,莫知所之。聚三軍之眾,投之於險,此渭將軍之事也。九地之變,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
凡為客之道,深則專,淺則散。去國境而師者,絕地也;四達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淺者,輕地也;背固前隘,圍地也;無所往者,死地也。是故散地,吾將一其誌;輕地,吾將使之屬;爭地,吾將趨其後;交地,吾將謹其守;衢地,吾將固其結;重地,吾將繼其食;圮地,吾將進其塗;圍地,吾將塞其闕;死地,吾將示之以不活。故兵之情,圍則禦,不得已則鬥,過則從。(所以,士卒的心理狀態是:陷入包圍就會竭力抵抗,形勢逼迫就會拚(拚)死戰鬥,身處絕境就會聽從指揮。)
是故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預交;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不用鄉導者,不能得地利。四五者,不知一,非霸王之兵也。夫霸王之兵,伐大國,則其眾不得聚;威加於敵,則其交不得合。是故不爭天下之交,不養天下之權,信己之私,威加於敵,故其城可拔,其國可隳。施無法之賞,懸無政之令,犯三軍之眾,若使一人。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利,勿告以害。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夫眾陷於害,然後能為勝敗。故為兵之事,在於順詳敵之意,並敵一向,千裏殺將,此謂巧能成事者也。
是故政舉之日,夷關折符,無通其使;厲於廊廟之上,以誅其事。敵人開闔,必亟入之。先其所愛,微與之期。踐墨隨敵,以決戰事。是故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後如脫兔,敵不及拒。(因此,在決定戰爭方略的時候,就要封賞關口,廢除通行符證,不允許敵國使者往來,要在廟堂裏反複秘密謀劃,作出戰略決策。敵人方麵一旦出現間隙,就要迅速地乘機而入。首先奪取敵人的戰略要地,但不要輕易與敵約期決戰,要靈活機動,因敵變化來決定自己的行動。因此,戰鬥打響之前要象處女那樣顯得深靜柔弱,誘使敵人放鬆戒備。戰鬥展開之後,則要象脫逃的野兔一樣行動迅速,使得敵人措手不及,無從抵抗。)
十三、用間篇
孫子曰:凡興師十萬,出征千裏,百姓之費,公家之奉,日費千金;內外騷動,怠於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萬家。相守數年,以爭一日之勝。而愛爵祿百金,不知敵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將也,非主之佐也,非勝之主也。故明君賢將,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於眾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於鬼神,不可象於事,不可驗於度,必取於人,知敵之情者也。
故用間有五:有因間,有內間,有反間,有死間,有生間。五間俱起,莫知其道,是謂神紀,人君之寶也。因間者,因其鄉人而用之。內間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間者,因其敵間而用之。死間者,為誑事於外,令吾間知之,而傳於敵間也。生間者,反報也。
“嗯!孫子兵法十三篇果然名不虛傳!這回我一定要將它派上用場,試試它真正的威力。”天子想到這,遂將《孫子兵法》放在禦案,縱身抽出兵器架上的青龍寶劍,在行帳之內施展開了一套爐火純青的青龍劍法。果然是“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一向身藏不露的程福貴,終於展露出一絲大俠名劍的的影子。
話說天子生氣退回行帳,但很快又心平氣和下來,並未把“無極侍衛”耶無害所說的話放在心上。他覺得如今大敵當前,最重要的還是抓緊時間研究戰略戰事,爭取盡快擊潰契丹。於是,程福貴又開始苦心鑽研起了禦案上的兵書——
三、謀攻篇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迫使敵方城邑完整地降服為上策,而通過戰爭交鋒,攻破敵方城邑則稍差一些。);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軍、旅、卒、伍為春秋時軍隊編製單位。12500人為軍,500人為旅,100人為卒,5人為伍。)。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此意是說不經交戰而能使敵人屈服,這才算是最高明的。)
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修櫓賁溫(製造大盾和攻城用的四輪大車。),具器械,三月而後成,距堙(為攻城作準備而堆積的土山。),又三月而後已。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指驅使士兵象螞蟻一般爬梯攻城。),殺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城之災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因此弱小的部隊堅持硬拚,就會被強大的敵人所俘虜。)。
夫將者,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將帥是國君的助手,輔助周密,國家就一定強盛,輔助有缺陷,國家就一定衰弱。)
故君之所以患於軍者三:不知軍之不可以進而謂之進,不知軍之不可以退而謂之退,是謂縻軍(這叫做束縛軍隊。)。不知三軍之事,而同三軍之政者,則軍士惑矣。(不了解軍隊的內部事務,而去幹預軍隊的行政,就會使得將士迷惑。)不知三軍之權,而同三軍之任,則軍士疑矣。三軍既惑且疑,則諸侯之難至矣,是謂亂軍引勝。(這叫做自亂其軍,自取覆亡。)
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自己有準備對付沒有準備之敵則能得勝。);將能而君不禦者勝。(將帥有才能而國君不加掣肘的能夠勝利。)此五者,知勝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既了解敵人,又了解自己,百戰都不會有任何危險。)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十一、九地篇
孫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輕地,有爭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圍地,有死地。諸侯自戰之地,為散地。(諸侯在自己領土上同敵人作戰,遇上危急就容易逃散,這種地域叫做散地。)入人之地而不深者,為輕地。(進入敵地不深,官兵易於輕返的地區叫輕地。)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為爭地。我可以往,彼可以來者,為交地。(指道路縱橫、地勢平坦、交通便利的地區。)諸侯之地三屬,先至而得天下之眾者,為衢地。(誰先到達就可以得到四周諸侯的援助,這樣的地方叫做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為重地。行山林、險阻、沮澤,凡難行之道者,為圮地。所由入者隘,所從歸者迂,彼寡可以擊吾之眾者,為圍地。疾戰則存,不疾戰則亡者,為死地。是故散地則無戰,輕地則無止,爭地則無攻,交地則無絕,衢地則合交,重地則掠,圮地則行,圍地則謀,死地則戰。(軍隊如進入死地,就必須奮勇作戰,死裏逃生。)
所謂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敵人前後不相及,眾寡不相恃,貴賤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離而不集,兵合而不齊。(所以說從前善於指揮作戰的人,能夠使敵人前後部隊不能相互策應,主力和小部隊無法相互依靠,官兵之間不能相互求援,上下之間無法聚集合攏,士卒離散難以集中,遇上交戰,陣形也不整齊。)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敢問:‘敵眾整而將來,待之若何?’曰:‘先奪其所愛,則聽矣。’(先奪取敵人最關鍵的有利條件,這樣它就不得不聽從我們的擺布了。)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用兵之理,貴在神速,乘敵人措手不及的時機,走敵人意料不到的道路,攻擊敵人沒有戒備的地方。)
凡為客之道,深入則專,主人不克;掠於饒野,三軍足食;謹養而勿勞,並氣積力,運兵計謀,為不可測。投之無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盡力。兵士甚陷則不懼,無所往則固,深入則拘,不得已則鬥。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約而親,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無所之。(禁止占卜之類的迷信,消除士卒的疑慮和謠言,他們就至死也不會逃避。)吾士無餘財,非惡貨也;無餘命,非惡壽也。令發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臥者涕交頤。投之無所往者,諸、劌之勇也。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敢問:‘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而濟,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是故方馬埋輪,也未足恃也;齊勇若一,政之道也;剛柔皆得,地之理也。故善用兵者,攜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將軍之事,靜以幽,正以治。(在指揮軍隊這件事情上,要做到考慮謀略沉著冷靜而幽邃莫測,管理部隊公正嚴明而有條不紊。)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無知;易其事,革其謀,使人無識;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慮。帥與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帥與之深入諸侯之地,而發其機,焚舟破釜,若驅群羊,驅而往,驅而來,莫知所之。聚三軍之眾,投之於險,此渭將軍之事也。九地之變,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
凡為客之道,深則專,淺則散。去國境而師者,絕地也;四達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淺者,輕地也;背固前隘,圍地也;無所往者,死地也。是故散地,吾將一其誌;輕地,吾將使之屬;爭地,吾將趨其後;交地,吾將謹其守;衢地,吾將固其結;重地,吾將繼其食;圮地,吾將進其塗;圍地,吾將塞其闕;死地,吾將示之以不活。故兵之情,圍則禦,不得已則鬥,過則從。(所以,士卒的心理狀態是:陷入包圍就會竭力抵抗,形勢逼迫就會拚(拚)死戰鬥,身處絕境就會聽從指揮。)
是故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預交;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不用鄉導者,不能得地利。四五者,不知一,非霸王之兵也。夫霸王之兵,伐大國,則其眾不得聚;威加於敵,則其交不得合。是故不爭天下之交,不養天下之權,信己之私,威加於敵,故其城可拔,其國可隳。施無法之賞,懸無政之令,犯三軍之眾,若使一人。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利,勿告以害。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夫眾陷於害,然後能為勝敗。故為兵之事,在於順詳敵之意,並敵一向,千裏殺將,此謂巧能成事者也。
是故政舉之日,夷關折符,無通其使;厲於廊廟之上,以誅其事。敵人開闔,必亟入之。先其所愛,微與之期。踐墨隨敵,以決戰事。是故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後如脫兔,敵不及拒。(因此,在決定戰爭方略的時候,就要封賞關口,廢除通行符證,不允許敵國使者往來,要在廟堂裏反複秘密謀劃,作出戰略決策。敵人方麵一旦出現間隙,就要迅速地乘機而入。首先奪取敵人的戰略要地,但不要輕易與敵約期決戰,要靈活機動,因敵變化來決定自己的行動。因此,戰鬥打響之前要象處女那樣顯得深靜柔弱,誘使敵人放鬆戒備。戰鬥展開之後,則要象脫逃的野兔一樣行動迅速,使得敵人措手不及,無從抵抗。)
十三、用間篇
孫子曰:凡興師十萬,出征千裏,百姓之費,公家之奉,日費千金;內外騷動,怠於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萬家。相守數年,以爭一日之勝。而愛爵祿百金,不知敵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將也,非主之佐也,非勝之主也。故明君賢將,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於眾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於鬼神,不可象於事,不可驗於度,必取於人,知敵之情者也。
故用間有五:有因間,有內間,有反間,有死間,有生間。五間俱起,莫知其道,是謂神紀,人君之寶也。因間者,因其鄉人而用之。內間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間者,因其敵間而用之。死間者,為誑事於外,令吾間知之,而傳於敵間也。生間者,反報也。
“嗯!孫子兵法十三篇果然名不虛傳!這回我一定要將它派上用場,試試它真正的威力。”天子想到這,遂將《孫子兵法》放在禦案,縱身抽出兵器架上的青龍寶劍,在行帳之內施展開了一套爐火純青的青龍劍法。果然是“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一向身藏不露的程福貴,終於展露出一絲大俠名劍的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