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3、“四麵楚歌”
草木百年新凋零,黃沙萬裏舊江山。勒馬回望無限恨,天涯何處奏凱旋?
浪子回頭尚有時,戰場無涯豈無崖?迷途知返禍自消,陰魂不散鬼不來。
萬裏乘風去複來,隻身東海挾春雷。忍看圖畫移顏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濁酒不銷憂國淚,救時應仗出群才。拚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
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丘。前人田地後人收,說甚龍爭虎鬥?
卜世雖然八百年,半由人事半由天。綿延過曆緣忠厚,陵替隨波為倒顛。
英雄五霸鬧春秋,頃刻興亡過手。總來千古興亡局,盡在朝中用佞賢。
五代紛紛亂離間,一旦雲開複見天。花木千年新雨露,車書萬裏老江山。
尋常巷陌陳羅綺,幾處樓台奏管弦。人樂太平無事日,鶯花無限日高眠。
十年兵火萬民愁,千萬中無一二留。去歲幸逢慈詔下,今春須合冒寒遊。
不辭嶺北三千裏,仍念山東二百州。窮急漏誅殘喘在,早教身命得消憂。
原知死去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扯地連天無限恨,誰信說者胡屌謅?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萬水千山總是情,回首黃沙令人愁。
我自橫刀向天笑,取留肝膽兩昆侖。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回首往事,兩軍相戰最大的悲慘都還要數楚漢相爭之際的項羽項大俠。想當年,項羽是在秦末與叔父項梁一起舉兵反秦。由於其戰功輝煌、勇猛無雙、才能傑出,實際上已成為反秦群雄的領袖,在推翻暴秦皇朝的統治中起了主要作用。但在秦亡以後,曾經是項羽盟軍的另一支反秦部隊的首領劉邦為了統治全國,與項羽之間又展開了激烈殘酷的戰爭。它以項羽的淒慘失敗而告終。在項羽身陷“四麵楚歌”、被漢軍圍困在垓下(在今安徽靈壁縣南沱河北岸)、糧盡援絕之際,他自知敗局已定,無奈之中,他揮筆寫下了淒涼感慨的《垓下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這是西楚霸王項羽在進行必死戰鬥前夕所作的絕命詞,影射出失敗者的悲哀。作詩之後,他率部突圍,雖曾殺傷敵軍多人,終因兵力單薄,寡不敵眾,自刎於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
這詩歌首句,給後人再現著一個舉世無雙的英雄形象。在中國古代,“氣”既源於人的先天稟賦,又有賴於後天的培養;人的品德、能力、風度、學識等等均取決於“氣”。所謂“氣蓋世”,就是說他在這些方麵超過了任何一個人。盡管這是一種極其概括的敘述,但“力拔山”卻給後人一種具體、生動的感受。所以在這一句中,通過虛實結合的手法,他把自己叱吒風雲的氣概生動地顯現了出來。
然而,在接下來的兩句裏,這位蓋世英雄卻突然變得極其蒼白無力。這兩句是說:由於天時不利,他所騎的那匹名馬——烏騅馬不能向前先進了,這使他陷入了失敗的絕境而無法自拔,隻好徒喚“奈何”。但這裏值得注意的是:騅的“不逝”為什麽會引起那樣嚴重的後果?對此恐怕隻能這樣回答:他之所以獲得建立如此偉大的功績,主要的依靠就是這匹名馬;有了它的配合,他就可以所向無敵。換而言之,他幾乎是單人獨騎地打天下的,因此他的最主要的戰友就是騅,至於別人,對他的事業所起的作用實在微乎其微,他們的向背對他的成敗起不了多少作用,所以他隻要注意騅就足夠了。這也就意味著——他的強大使得任何人對他的幫助都沒有多大意義,沒有一個人配作他的主要戰友,這是何等的傲岸,真可謂天地間唯我獨尊!不過,無論他如何英勇無敵,舉世無雙,一旦天時不利,除了滅亡以外,他就沒有別的選擇。在神秘的“天”的麵前,人是多麽渺小;即使是人中間的最了不起的英雄,也經不起“天”的輕微一擊。這裏所說的“天”,在天主教、耶穌基督教來說,就是上帝,就是神;但是,在我來說,則應是一種“天人感應”,或者說是“內在的物質的必然的普遍聯係”,就是這種“普遍聯係”終將搗致項羽的自刎烏江!
項羽知道自己的滅亡已經無可避免,他的事業就要煙消雲散,但他沒有留戀,沒有悔恨,甚至沒有歎息。他唯一所憂慮的,就是他所摯愛的、經常陪伴他東征西討的一位美人——虞姬——的前途;毫無疑問,在他死後,虞姬的命運將會十分悲慘。於是,尖銳的、難以忍受的痛苦深深地啃齧著他的心,他無限哀傷地唱出了這首歌的最後一句:“虞兮虞兮奈若何?”這譯成白話的意思就是——“虞啊,虞啊,我把你怎麽辦呢?”在這簡短的語句裏包含著何等深沉、何等刻骨銘心的愛!這不能不說是一場“戰爭”給人間“愛情”所帶來的災難!
是的,相對於永恒的自然世界來說,個體的人確實極其脆弱,即使是大俠名劍、英雄豪傑,在奔騰不息的曆史長河裏也不過像一朵大一點的浪花,轉瞬即逝,令人感喟不已。但愛卻是長存的,它一直是人類使自己奮發和純淨的有力精神支柱之一,縱或是殺人不眨眼的老惡魔頭,在愛的麵前也不免有匍伏拜倒的一日,使人歡喜讚歎。此首《垓下歌》雖然篇幅短小,但卻深刻地表現了人生的這兩個方麵。千百年來,它曾經打動過無數讀者的心;也許其魅力就在於此吧!然而,這項羽的《垓下歌》和淒慘自刎,也隻是天地間的一曲哀歌!更淒慘的哀歌,更淒涼的結局,更淒慘的人物,也許就在今後不久!
草木百年新凋零,黃沙萬裏舊江山。勒馬回望無限恨,天涯何處奏凱旋?
浪子回頭尚有時,戰場無涯豈無崖?迷途知返禍自消,陰魂不散鬼不來。
萬裏乘風去複來,隻身東海挾春雷。忍看圖畫移顏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濁酒不銷憂國淚,救時應仗出群才。拚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
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丘。前人田地後人收,說甚龍爭虎鬥?
卜世雖然八百年,半由人事半由天。綿延過曆緣忠厚,陵替隨波為倒顛。
英雄五霸鬧春秋,頃刻興亡過手。總來千古興亡局,盡在朝中用佞賢。
五代紛紛亂離間,一旦雲開複見天。花木千年新雨露,車書萬裏老江山。
尋常巷陌陳羅綺,幾處樓台奏管弦。人樂太平無事日,鶯花無限日高眠。
十年兵火萬民愁,千萬中無一二留。去歲幸逢慈詔下,今春須合冒寒遊。
不辭嶺北三千裏,仍念山東二百州。窮急漏誅殘喘在,早教身命得消憂。
原知死去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扯地連天無限恨,誰信說者胡屌謅?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萬水千山總是情,回首黃沙令人愁。
我自橫刀向天笑,取留肝膽兩昆侖。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回首往事,兩軍相戰最大的悲慘都還要數楚漢相爭之際的項羽項大俠。想當年,項羽是在秦末與叔父項梁一起舉兵反秦。由於其戰功輝煌、勇猛無雙、才能傑出,實際上已成為反秦群雄的領袖,在推翻暴秦皇朝的統治中起了主要作用。但在秦亡以後,曾經是項羽盟軍的另一支反秦部隊的首領劉邦為了統治全國,與項羽之間又展開了激烈殘酷的戰爭。它以項羽的淒慘失敗而告終。在項羽身陷“四麵楚歌”、被漢軍圍困在垓下(在今安徽靈壁縣南沱河北岸)、糧盡援絕之際,他自知敗局已定,無奈之中,他揮筆寫下了淒涼感慨的《垓下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這是西楚霸王項羽在進行必死戰鬥前夕所作的絕命詞,影射出失敗者的悲哀。作詩之後,他率部突圍,雖曾殺傷敵軍多人,終因兵力單薄,寡不敵眾,自刎於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
這詩歌首句,給後人再現著一個舉世無雙的英雄形象。在中國古代,“氣”既源於人的先天稟賦,又有賴於後天的培養;人的品德、能力、風度、學識等等均取決於“氣”。所謂“氣蓋世”,就是說他在這些方麵超過了任何一個人。盡管這是一種極其概括的敘述,但“力拔山”卻給後人一種具體、生動的感受。所以在這一句中,通過虛實結合的手法,他把自己叱吒風雲的氣概生動地顯現了出來。
然而,在接下來的兩句裏,這位蓋世英雄卻突然變得極其蒼白無力。這兩句是說:由於天時不利,他所騎的那匹名馬——烏騅馬不能向前先進了,這使他陷入了失敗的絕境而無法自拔,隻好徒喚“奈何”。但這裏值得注意的是:騅的“不逝”為什麽會引起那樣嚴重的後果?對此恐怕隻能這樣回答:他之所以獲得建立如此偉大的功績,主要的依靠就是這匹名馬;有了它的配合,他就可以所向無敵。換而言之,他幾乎是單人獨騎地打天下的,因此他的最主要的戰友就是騅,至於別人,對他的事業所起的作用實在微乎其微,他們的向背對他的成敗起不了多少作用,所以他隻要注意騅就足夠了。這也就意味著——他的強大使得任何人對他的幫助都沒有多大意義,沒有一個人配作他的主要戰友,這是何等的傲岸,真可謂天地間唯我獨尊!不過,無論他如何英勇無敵,舉世無雙,一旦天時不利,除了滅亡以外,他就沒有別的選擇。在神秘的“天”的麵前,人是多麽渺小;即使是人中間的最了不起的英雄,也經不起“天”的輕微一擊。這裏所說的“天”,在天主教、耶穌基督教來說,就是上帝,就是神;但是,在我來說,則應是一種“天人感應”,或者說是“內在的物質的必然的普遍聯係”,就是這種“普遍聯係”終將搗致項羽的自刎烏江!
項羽知道自己的滅亡已經無可避免,他的事業就要煙消雲散,但他沒有留戀,沒有悔恨,甚至沒有歎息。他唯一所憂慮的,就是他所摯愛的、經常陪伴他東征西討的一位美人——虞姬——的前途;毫無疑問,在他死後,虞姬的命運將會十分悲慘。於是,尖銳的、難以忍受的痛苦深深地啃齧著他的心,他無限哀傷地唱出了這首歌的最後一句:“虞兮虞兮奈若何?”這譯成白話的意思就是——“虞啊,虞啊,我把你怎麽辦呢?”在這簡短的語句裏包含著何等深沉、何等刻骨銘心的愛!這不能不說是一場“戰爭”給人間“愛情”所帶來的災難!
是的,相對於永恒的自然世界來說,個體的人確實極其脆弱,即使是大俠名劍、英雄豪傑,在奔騰不息的曆史長河裏也不過像一朵大一點的浪花,轉瞬即逝,令人感喟不已。但愛卻是長存的,它一直是人類使自己奮發和純淨的有力精神支柱之一,縱或是殺人不眨眼的老惡魔頭,在愛的麵前也不免有匍伏拜倒的一日,使人歡喜讚歎。此首《垓下歌》雖然篇幅短小,但卻深刻地表現了人生的這兩個方麵。千百年來,它曾經打動過無數讀者的心;也許其魅力就在於此吧!然而,這項羽的《垓下歌》和淒慘自刎,也隻是天地間的一曲哀歌!更淒慘的哀歌,更淒涼的結局,更淒慘的人物,也許就在今後不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