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7、“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就在中原野戰軍與契丹侵略軍在賀蘭山川、大漠之間展開著一場長久的拉鋸戰之際,讓我們再磨回頭返觀一下中原列國的人情事故:
前文講到,梁帝朱溫派人訓斥過寇彥卿之後,當時的驕橫跋扈之臣從此開始肅然收斂。這一大好形勢,禦史司憲崔沂可以說起了重要作用。這崔沂,就是崔沆之弟,真乃正直仁義之士。
時至大梁開平四年即庚午910年仲夏五月,吳國左、右牙都指揮使徐溫之母周氏去世,將吏都來祭奠,並且做了木偶人,高有數尺,都穿著的是羅錦綢緞。
徐溫見了說:“這都是來自百姓的財物。為什麽拿來將它們焚燒呢?應當解下送給貧民。”可見一斑,徐溫不失為勤儉節約、厭惡鋪張浪費之人士,此乃中華民族之優良傳統。未過多久,又起用徐溫為內外馬步軍都軍使,兼任潤州觀察使。
岐王李茂貞經常向蜀國求貨,蜀主王建都給予了他。岐王又向他要巴、劍二州,蜀主說:“我供奉李茂貞,勤亦至矣;若與之地,是棄民也,寧願多給他貨物。”於是,王建又以絲、茶、布、帛七萬送給了岐王。
己亥日,梁帝以劉守光之子劉繼威為義昌節度使。
癸醜日,天雄節度使兼中書令鄴貞莊王羅紹威去世。梁帝乃下詔以其子羅周翰為天雄留後。
匡國節度使長樂忠敬王馮行襲病情很重,上表請示替代者。其時許州有牙兵二千,都是秦宗權的餘黨,梁帝深感憂慮。
六月,庚戌日,梁帝命崇政院直學士李廷馳往探望馮行襲病情,說:“善諭朕意(好好明白朕的意思),不要讓別人亂我附近州鎮。”於是,李廷又去許州,對將吏說:“天子握有雄兵百萬,離這隻有數舍罷了。馮公忠信之人,不使皇上有所懷疑。你們也都忠心效命於國,何愁不會富貴!”眾將吏聽後,從此不再敢有異議。馮行襲想讓別人替代受詔,李廷說:“公善自輔養,勿視事,此子孫之福也。”馮行襲哭泣著答謝,解下兩使大印送給李廷,讓他代掌軍府之事。梁帝聽說之後,感歎道:“我本來就知道李廷能辦事,馮族亦不亡矣。”庚辰日,馮行襲去世。甲申日,梁帝以李廷權知匡國留後,全把馮行襲的兵馬分隸諸校,冒充馮姓者都遣還原宗。
楚王馬殷請求做天策上將,於是深帝加封他為天策上將軍。馬殷受封之後,開始開設天策府,以弟馬宗為左相,馬存為右相。隨後馬殷派將進犯荊南,駐軍於油口。高季昌擊破之,斬首五千級,向北追殺到白田而返回。
吳水軍都指揮使驁駢圍吉州刺史彭幹之弟彭鹹於赤石,楚兵營救彭鹹,俘虜驁駢回歸。
秋,七月,戊子朔,初一,蜀門下侍郎兼吏部尚書、同平章事韋莊去世。韋莊字端己,長安杜陵人。乾寧進士,天複元年901年赴蜀,入王建幕府,自是終身仁蜀,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大蜀國左散騎常侍、判中書門下事。著有《浣花集》。韋莊大約出生在836年,卒於910年,享年74歲,高齡矣!一年365日就是52個星期(周)加1天或是閏年要加2天,人若以存活70年來計算,就是365x70+(每4年一閏日,就約是70÷4=17.5天)=25550天+17.5天,或者說人存活70年就是3650個星期零17.5天!那韋莊可以說就是活了25550天+17.5天+(365x4+1)=27028.5天!或者說韋莊活了3650個星期零17.5天加上(4x52周+4天+1天)=3858周+22.5天=3861周+1.5天。
吳越王鏐表“宦者周延誥等二十五人,唐末避禍至此,非劉、韓之黨,乞原之。”梁帝回複說:“這些人我知道他們無罪,但現如今是革新除弊之初,不想將他們囚禁,暫且留在你那,望你明曉此意。”
岐王與汾、涇二帥各遣使告晉,請合兵攻定難節度使李仁福。晉王李存勖派遣振武節度使周德威領兵與他們會合,合五萬之眾圍攻夏州,李仁福嬰城拒守。
八月,梁帝以劉守光兼任義昌節度使。
鎮、定自帝踐(祚)〖阼〗以來雖不輸常賦,而貢獻甚勤。會趙王容母何氏去世,庚申日,帝派使者前往吊唁,且授起複官。時值鄰道吊客都在館內,使者會見了晉使。使者回去以後,告訴梁帝說:“容暗中與晉通好,鎮、定勢強,終恐難製。”帝深然之。
壬戌日,李仁福來告急。甲子日,以河南尹(發yi
音,
otyi一,伊)兼中書令張宗爽為西京留守。帝唯恐晉兵偷襲西京,以宣化留後李思安為東北麵行營都指揮使(前文曾說,大梁開平三年909年三月,帝以李思安久無功,亡將校四十餘人,士卒以萬計,更閉壁自守,遣使召詣行在。甲午(二十三日),削思安官爵,勒歸本貫充役。斬監押楊思貞。沒想到這李思安非但沒有死,反而高官依舊哉!),將兵萬人屯河陽。丙寅日,帝發洛陽;己巳日,至陝。辛未日,以鎮國節度使楊師厚(原山南東道節度使)為西路行營招討使,會感化節度使康懷貞將兵三萬屯三原。帝擔憂晉兵出澤州逼懷州,既而聞其在綏、銀磧中,說:“無足慮也。”甲申日,遣夾馬指揮使李遇、劉綰自鹿、延趨銀、夏,邀其歸路。
吳越王鏐築捍海石(唐)〖塘〗,廣杭州城,大修台館。由是錢唐富庶盛過東南。
九月,己醜日,上發陝;甲午,至洛陽,疾複作。
李遇等至夏州,岐、晉兵都解散而去。
這便是這段時間以來的中原世事,“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已接近尾聲。文中有不明之詞句,請觀眾翻閱《資治通鑒》白話譯文便會一目了然、迎刃而解。
就在中原野戰軍與契丹侵略軍在賀蘭山川、大漠之間展開著一場長久的拉鋸戰之際,讓我們再磨回頭返觀一下中原列國的人情事故:
前文講到,梁帝朱溫派人訓斥過寇彥卿之後,當時的驕橫跋扈之臣從此開始肅然收斂。這一大好形勢,禦史司憲崔沂可以說起了重要作用。這崔沂,就是崔沆之弟,真乃正直仁義之士。
時至大梁開平四年即庚午910年仲夏五月,吳國左、右牙都指揮使徐溫之母周氏去世,將吏都來祭奠,並且做了木偶人,高有數尺,都穿著的是羅錦綢緞。
徐溫見了說:“這都是來自百姓的財物。為什麽拿來將它們焚燒呢?應當解下送給貧民。”可見一斑,徐溫不失為勤儉節約、厭惡鋪張浪費之人士,此乃中華民族之優良傳統。未過多久,又起用徐溫為內外馬步軍都軍使,兼任潤州觀察使。
岐王李茂貞經常向蜀國求貨,蜀主王建都給予了他。岐王又向他要巴、劍二州,蜀主說:“我供奉李茂貞,勤亦至矣;若與之地,是棄民也,寧願多給他貨物。”於是,王建又以絲、茶、布、帛七萬送給了岐王。
己亥日,梁帝以劉守光之子劉繼威為義昌節度使。
癸醜日,天雄節度使兼中書令鄴貞莊王羅紹威去世。梁帝乃下詔以其子羅周翰為天雄留後。
匡國節度使長樂忠敬王馮行襲病情很重,上表請示替代者。其時許州有牙兵二千,都是秦宗權的餘黨,梁帝深感憂慮。
六月,庚戌日,梁帝命崇政院直學士李廷馳往探望馮行襲病情,說:“善諭朕意(好好明白朕的意思),不要讓別人亂我附近州鎮。”於是,李廷又去許州,對將吏說:“天子握有雄兵百萬,離這隻有數舍罷了。馮公忠信之人,不使皇上有所懷疑。你們也都忠心效命於國,何愁不會富貴!”眾將吏聽後,從此不再敢有異議。馮行襲想讓別人替代受詔,李廷說:“公善自輔養,勿視事,此子孫之福也。”馮行襲哭泣著答謝,解下兩使大印送給李廷,讓他代掌軍府之事。梁帝聽說之後,感歎道:“我本來就知道李廷能辦事,馮族亦不亡矣。”庚辰日,馮行襲去世。甲申日,梁帝以李廷權知匡國留後,全把馮行襲的兵馬分隸諸校,冒充馮姓者都遣還原宗。
楚王馬殷請求做天策上將,於是深帝加封他為天策上將軍。馬殷受封之後,開始開設天策府,以弟馬宗為左相,馬存為右相。隨後馬殷派將進犯荊南,駐軍於油口。高季昌擊破之,斬首五千級,向北追殺到白田而返回。
吳水軍都指揮使驁駢圍吉州刺史彭幹之弟彭鹹於赤石,楚兵營救彭鹹,俘虜驁駢回歸。
秋,七月,戊子朔,初一,蜀門下侍郎兼吏部尚書、同平章事韋莊去世。韋莊字端己,長安杜陵人。乾寧進士,天複元年901年赴蜀,入王建幕府,自是終身仁蜀,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大蜀國左散騎常侍、判中書門下事。著有《浣花集》。韋莊大約出生在836年,卒於910年,享年74歲,高齡矣!一年365日就是52個星期(周)加1天或是閏年要加2天,人若以存活70年來計算,就是365x70+(每4年一閏日,就約是70÷4=17.5天)=25550天+17.5天,或者說人存活70年就是3650個星期零17.5天!那韋莊可以說就是活了25550天+17.5天+(365x4+1)=27028.5天!或者說韋莊活了3650個星期零17.5天加上(4x52周+4天+1天)=3858周+22.5天=3861周+1.5天。
吳越王鏐表“宦者周延誥等二十五人,唐末避禍至此,非劉、韓之黨,乞原之。”梁帝回複說:“這些人我知道他們無罪,但現如今是革新除弊之初,不想將他們囚禁,暫且留在你那,望你明曉此意。”
岐王與汾、涇二帥各遣使告晉,請合兵攻定難節度使李仁福。晉王李存勖派遣振武節度使周德威領兵與他們會合,合五萬之眾圍攻夏州,李仁福嬰城拒守。
八月,梁帝以劉守光兼任義昌節度使。
鎮、定自帝踐(祚)〖阼〗以來雖不輸常賦,而貢獻甚勤。會趙王容母何氏去世,庚申日,帝派使者前往吊唁,且授起複官。時值鄰道吊客都在館內,使者會見了晉使。使者回去以後,告訴梁帝說:“容暗中與晉通好,鎮、定勢強,終恐難製。”帝深然之。
壬戌日,李仁福來告急。甲子日,以河南尹(發yi
音,
otyi一,伊)兼中書令張宗爽為西京留守。帝唯恐晉兵偷襲西京,以宣化留後李思安為東北麵行營都指揮使(前文曾說,大梁開平三年909年三月,帝以李思安久無功,亡將校四十餘人,士卒以萬計,更閉壁自守,遣使召詣行在。甲午(二十三日),削思安官爵,勒歸本貫充役。斬監押楊思貞。沒想到這李思安非但沒有死,反而高官依舊哉!),將兵萬人屯河陽。丙寅日,帝發洛陽;己巳日,至陝。辛未日,以鎮國節度使楊師厚(原山南東道節度使)為西路行營招討使,會感化節度使康懷貞將兵三萬屯三原。帝擔憂晉兵出澤州逼懷州,既而聞其在綏、銀磧中,說:“無足慮也。”甲申日,遣夾馬指揮使李遇、劉綰自鹿、延趨銀、夏,邀其歸路。
吳越王鏐築捍海石(唐)〖塘〗,廣杭州城,大修台館。由是錢唐富庶盛過東南。
九月,己醜日,上發陝;甲午,至洛陽,疾複作。
李遇等至夏州,岐、晉兵都解散而去。
這便是這段時間以來的中原世事,“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已接近尾聲。文中有不明之詞句,請觀眾翻閱《資治通鑒》白話譯文便會一目了然、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