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2、唐陵王唐立中


    唐陵王唐立中(華山武林大會上被漢陵王劉振漢所敗)所管轄的唐陵——唐朝9個皇帝的陵墓除昭宗李曄葬於河南,其餘都在關中,其中源縣有唐高祖李淵的獻陵,鹹陽有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乾縣有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乾陵等等;


    唐陵(按大小時間排列)——1、獻陵(在陝西省三原縣城東25公裏處的土原上。是唐高祖李淵的陵墓。葬於貞觀九年,即公元635年。封土堆呈覆鬥形,長、寬均約100米,高13米。陵前飾有大型華表、石屋及犀、虎等巨大的動物石刻,雕刻渾厚質樸,健壯粗獷,造型剛毅沉厚,豁達昂揚。除其中一石犀和石虎,已移入陝西省博物館石刻室外,其他仍置墓前。獻陵附近還有不少初唐的功臣貴戚陪葬塚,已發掘和有墓碑者,計有李鳳、李神通、李孝同、臧懷恪、樊興等三十多座。)


    2、昭陵(在陝西省鹹陽市禮泉縣城東北22公裏的九崤山上。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海拔1,188米。東西兩側山巒起伏,溝壑縱橫,更顯得主峰突兀,孤聳回絕。唐貞觀十年,公元636年,葬長孫皇後時開始營建,至貞觀二十三年葬李世民止,曆時十三年。陵園地麵建築均已傾圮。正南麵山下朱雀門的門闕和獻殿,及山北的玄武門、祭壇等牆基尚可辨識。祭壇內列置阿史那社爾、吐蕃讚普弄讚、高昌王菊智勇、焉耆王龍突騎支等十四國君長石刻像,現僅存兩座,兩廡原置六匹石刻駿馬,現已遷陝西省博物館,其中兩匹於1914年被盜運美國。現藏美國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昭陵西南有下宮遺址,俗叫皇城。陵園周匝60公裏,麵積30萬畝。唐太宗在初建昭陵時就詔示“功臣密戚”以及“德業佐時者”予以陪葬。以後允許臣僚申請陪葬,子孫從父祖而葬,因而龐大的陵園內,有墓塚二百多座,已知墓主者一百六十七座,發現墓碑四十餘通,墓誌十六合。從碑誌看,都是初唐時期的諸王、公主和著名臣僚,不少墓塚前尚有石雕人、虎、羊等。1979年建成昭陵博物館,對外開放。)


    3、乾陵(在陝西省乾縣城北梁山上。是唐高宗李治與女皇武則天的合葬墓。海拔1,047.9米。規模宏大,氣勢雄偉。為唐代諸陵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座。乾陵依山修鑿,陵園原有兩重垣牆。四麵均有闕門和巨型石刻,南門地麵石刻基本完整,計有六棱柱華表一對,翼馬和鴕鳥各一對,石馬五對,戴冠著袍持劍的直閣將軍石人十對,兩座高達6.3米的《述聖記》和《無字碑》幢,並有當時曾參加高宗葬禮的國內少數民族首領和外國使者的石刻像六十一尊。內城四門各有大型石獅一對。石刻體型龐大,造型逼真,神態生動。高宗於文明元年,即684年葬於乾陵;武則天則於神龍二年,即706年葬入乾陵內。陵東南陪葬有十七座王公大臣的墓塚。經調查發掘除建築已毀壞外,其他基本相符。現已發掘有永泰公主李仙蕙、章懷太子李賢、懿德太子李重潤、中書令薛元超、右衛將軍燕國公李謹行等五座墓葬,出土有大量壁畫、三彩俑和線刻石廓、石門和墓誌等重要文物。


    1960年,幾個農民放炮炸石頭,一不小心竟炸出了武則天的墓道口。這個墓道口是真正的國家級乃至國際級絕密:盜墓賊們找了1000多年也沒找見,黃巢40萬大軍挖了幾年也沒挖出來。此後,人們在這個墓道口上邊手植了一棵華山油鬆,如今四麵迎風,已成棟梁之材。


    自唐太宗始,唐朝諸帝多以山為陵,以乾陵最典型。眾多的石像和梁山北峰的高大形體,共同構成了乾陵雄偉壯觀的氣勢。遠遠望去,可看見乾陵的形狀恰似一個橫臥的女人。你說邪乎不邪乎?難道說是武則天不成?


    對一座帝王陵墓來說,墓道口好比一把鑰匙,若要發掘,相當完成了一半工程量。如今,乾陵地宮的鑰匙已被我們握了40多年,這把鑰匙若是讓曆史上那些盜墓賊拿到手,乾陵早被挖掘一空了。


    在我國曆史上,挖乾陵一事,早已有之。長達1200多年中,梁山上,就沒有斷絕過盜墓者的身影。小毛賊多如牛毛,正史裏不記載,野史裏也懶得寫。曆史上有名有姓的盜乾陵者,就有17次之多,比較大的盜掘活動有三次。但是又都因各種原因中途停止而未盜成功。


    唐末農民起義,黃巢聲勢浩大。他動用40萬起義軍在梁山西側挖山不止。直挖出了一條深40米的“黃巢溝”,挖走了半座大山。因為軍中無飽學之士,不懂乾陵座北朝南的結構特點,結果因為挖錯了方向,終沒得手。


    史載五代耀州刺史溫韜,是個有官銜的大盜墓賊。他率領兵丁一古腦掘開了十幾座唐陵,發了一筆橫財。因為手中有了錢,便驅動數萬人於光天化日之下挖掘乾陵。不料挖掘過程十分不順,遇到的天氣總是狂風暴雨,溫韜受了驚嚇,才絕了發掘乾陵的念頭。


    民國初年,國民黨將領孫連仲親率一團人馬,也想學學孫殿英炸慈禧和乾隆墓的樣子:在梁山上埋鍋造飯安下營寨,用軍事演習作幌子,炸開了墓道旁的三層岩石,最後卻也沒能撈得半點好處。


    目前:許多專家認定乾陵是唐十八陵中惟一未被盜掘的陵墓。理由是乾陵墓道完整,而舍墓道,從石山腹部另鑿新洞入地宮,難度很大,目前尚未發現新的盜洞。至於事實是否像人們希望的那樣,隻有等到打開地宮的那天才能得知了。)


    4、孝敬陵(在河南省洛陽東麵偃師縣滹沱村西南的景山之巔。南依嵩山,北臨洛水,登陵遠望,東南群山聳立,西北崗巒迭起,山下伊洛如帶,平疇似鏡,樹木蔥蘢,山河如畫。陵為唐太子李弘的墳墓,俗稱太子塚。李弘651~675年在世,字宣慈,是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則天的長子。顯慶元年656年正月立為太子,因與武則天政見不合,被賜死,追諡孝敬皇帝。太子代王李弘(宏)或以為武則天鳩zhè


    殺。合歡為其好友、仆人、愛人,要求與李顯合葬,被恩準。陵墓布局嚴整,高50米。東北角有一小塚,是哀皇後的墳墓,俗稱娘娘塚。周圍有十二個小土丘環抱,布成方形。東、北、西門外各有石獅一對,南門有石虎一對。向南分東西布列石人三對,石馬、望柱各一對。陵側有唐高宗撰書的《睿德記》石碑一通,高5.47米。整個陵區占地527畝。好家夥!真夠大的!死了還占這麽大的地方!)


    5、定陵(在陝西省富平縣城北約13公裏的鳳凰山上,是唐中宗李顯的陵墓。為三座東西相連的墨青色石岩組成,正中南麵山梁凸出,恰似鷙鳥奮飛,故名鳳凰山。山梁正中鑿石穴為墓,唐中宗於景龍四年,即公元710年,葬此。並依乾陵製度,鑿石雕造各種石刻。原來石刻共約五十件,但曆經黨項、吐蕃焚燒,又遭後梁開平二年即908年溫韜盜掘以及附近居民盜取石材鑿器,陵園及四門石刻,幾被洗劫一空。現南麵僅有一個石獅、一對石人比較完好,北門東門雖有石獅石馬,但都殘破不堪。這個溫韜真是賽比搬山掘墓大盜黃巢,是掘墓大盜的罪魁禍首,影響惡劣,播及麵廣。後世的林立富,盜掘清東陵慈禧太後墓葬的軍閥孫殿英,都是跟這個小兔崽子學的!“掘墓大盜”林立富,祖籍湖北黃州,現年31歲,在鹹陽、乾縣、鄭州、東京、天水、信陽、洛陽、安陽、南陽、徐州等地都曾盜掘墓地寶藏。據說小說《鬼吹燈》中作者首創曆史上四大盜墓門派——摸金、卸嶺、發丘、搬山,其中摸金是技術含量最高,規矩最多的門派。“人點燭,鬼吹燈”是傳說中摸金派的不傳之秘,意為進入古墓之中先在東南角點燃一支蠟燭才能開棺,如果蠟燭熄滅,須速速退出,不可取一物。相傳這是祖師爺所定的一條活人與死人的契約,千年傳承,不得破例。所以黃巢、溫韜、孫殿英、孫連仲這三個家夥好象是搬山大派的,但是“掘墓大盜”林立富這個小兔崽子卻自成一派,說是“林立派”,你說荒唐不荒唐?)


    6、橋陵(在陝西省蒲城縣西北15公裏的金熾山上。是唐睿宗李旦的陵墓。橋陵範圍包括整個金熾山,東西2,871米,南北2,836米,略呈一正方形,總麵積達852萬餘平方米。四麵有門,四角有樓。陵前及各門現存地麵石刻五十餘件,大部完好,其雕造手法雖不及乾陵、順陵之巨大精美,但寫實技法較為突出,亦為唐代石刻中的珍品。橋陵內合葬的有肅明劉後、昭成竇後,陪葬的有惠莊太子、惠文太子、惠宣太子、涼國公主、息國公主、金仙公主和彭國公李思訓等。)


    7、惠陵(在陝西省蒲城縣城西北4公裏三合村。為唐睿宗長子李憲的陵墓,因其讓帝位於其弟李隆基即玄宗,故稱讓皇帝。墓曰惠陵,為覆鬥型,高15米,直徑30米,陵前有石碑、石馬及石獅等石刻,是盛唐時期的珍貴文物。當地稱為讓塚。這位大哥做得好,當哥當得夠格!你該多學學他!)


    8、泰陵(在陝西省蒲城縣城東北15公裏金粟山上。是唐玄宗李隆基的陵墓。寶應初年葬此。陵垣內尚存大型石刻三十餘件,大部基本完好,為盛唐雕刻藝術的佳作。)


    9、建陵(在陝西省西省禮泉縣城東北15公裏的武將山上。唐肅宗李亨的陵墓寶應二年,即公元763年,葬於此。其建製如昭、乾、定、橋、泰諸陵,依山鑿石,陵飾亦如之,隻是種各類石刻,體型略小,但雕刻技巧,超過上述諸陵,又因沿山溝壑縱橫,交通不便,遊人較少,為保存陵飾石刻最多、最完整的一座唐陵。)


    10、崇陵(在陝西省涇陽縣雲陽鎮北約10公裏的嵯峨山。是唐德宗李適的陵墓。據舊誌載崇陵封內40裏,可知範圍之大。陵塚高凸於山環水抱的坳中,全用方形和長方形青石塊迭砌,石塊鑿出凹槽,卡有鐵拴板,澆灌生鐵汁,頗為堅固。原來陵園四門,均有石刻,現南門有華表、天馬、鴕鳥、石人、石馬等,多殘破不全。陵墓曾被盜掘,但陵塚山勢、水形和石刻,仍然雄偉壯觀。)


    11、順陵(在陝西省鹹陽市東北18公裏的陳家村南,唐時稱洪瀆原。是唐女皇武則天母楊氏的墓。楊氏死於唐鹹亨元年,公元670年,當時以王禮埋葬,稱墓而未稱陵。武則天即位後,永昌元年,689年,追尊其父為忠孝太皇,母為忠孝太後,改墓為明義陵。天授元年,公元690年,再追尊其父為太祖孝明高皇帝,母為明高皇後,改明義陵為順陵。唐景雲元年(710年)和先天二年(713年),曾經兩次廢除陵的稱號,但後人仍習稱為順陵。陵園占地麵積110萬平方米,即1.1平方公裏,略呈長方形。原有兩層圍牆,均已倒塌,僅存遺址。東西南北各有門,陵墓位置在內城北半部,現高12.6米,底部為方形,占地約3畝。順陵的石刻,有石人、石羊、石馬、石蹲獅、石獨角獸等約三十多件。陵墓南門走獅和獨角獸各一對,不但體型龐大、雄偉,而且雕刻異常生動、有力,是唐代藝術的珍品。原碑高大,為武三思撰文,相王李旦(唐睿宗)書,文字中有許多是用武則天所創造的新字。現存七塊,十分珍貴。今存鹹陽市博物館。)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這麽多的皇陵你竟然沒鑽進去幾個!難道是因為有陵王在把守麽?你有時間還是去看看吧,給錢就讓進!閻王好見,小鬼難纏!噫呼噫!對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生流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yxy110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yxy110並收藏人生流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