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也怪,可憐的小嬰兒慘死之後,本來病怏怏的王老太竟一夜之間容光煥發,紅光滿麵,精神熠熠。
而且走起路來是健步如飛。
這讓村裏人覺得詫異。
王老太的無心之過導致小孫女慘死,她應該在痛苦自責中更加衰老才對呀,怎麽反而越來越精神了?
而且從那以後,王老太能吃能喝能睡,仿佛換了個人似的。
大家雖然覺得奇怪,但也沒往深處想。
且說王老太的大兒媳婦,也就是張鴻儒的親媽,自從失去了第一個孩子後,對這老太太就有了成見。
但畢竟老太太是她的婆婆,而且孩子慘死,這老太太也不是有心的,她雖然恨,但也不好說什麽。
第二年,失去孩子的痛,漸漸愈合,於是她又懷孕了,準備要第二個孩子。
這個孩子生下來是一個男孩,也就是張鴻儒的大哥。
有了前車之鑒,全家人都不讓王老太碰這個孩子,生怕她一不小心又弄出什麽岔子,要了孩子的命。
王老太也挺自覺,知道家人不想讓她碰孩子,她也就不碰。
就這樣,這個孩子平平安安的長到了三歲。
就在孩子三歲那年,王老太突然生了一場大病,整個人麵色慘白,奄奄一息。
村裏的大夫看了之後搖搖頭說道:“隻怕老太太熬不過這一關了,盡早準備後事吧。”
王老太病入膏肓的躺在床上,眼睛空洞的望著天花板,口中喃喃自語的說道:“我不想死,我還想活,我必須得活。”
幾天之後,王老太就像回光返照似的,突然自己能下床了,還拄著拐杖說要到外麵遛一圈。
家裏人也都覺得這老太太是回光返照,可能快不行了,於是她提什麽要求都盡量滿足。
老太太提出讓自己的小孫子陪自己去外麵逛一圈就回來。
那個孩子畢竟已經三歲了,況且隻是陪著老太太在村裏逛一圈,也不會出什麽事兒。
再說老太太也真的快死了,她最後一個願望不能不滿足她,所以大兒子和大兒媳婦就把那個三歲的孩子叫過來對他說:“寶兒,你扶著你奶奶去外麵逛逛吧,早點回來。”
那個孩子懂事的點點頭,就攙扶著老太太出了門。
可誰知出去還不到十分鍾,就出事兒了。
兩人剛走到村口那條大路上,忽然就開過來一輛拉貨的三輪車。
本來王老太和小孫子已經躲到了路邊,但在三輪車快要衝過來的時候,老太太一把將小孫子推了出去。
結果這場車禍要了那個孩子的命。
車禍現場,看著躺在地上沒了生氣的孩子,王老太的大兒媳和兒子哭的撕心裂肺。
那個三輪車司機跺著腳說道:“我明明看到他倆躲到路邊了,我才沒減速的,可誰知快到他們跟前時,這個孩子突然就撞過來了,不怪我啊,真的不怪我。”
村裏人氣憤填膺要揍這個司機。
這個司機突然想起了什麽,指著王老太說道:“是這個老太太,是這個老太太推了那孩子一把,那孩子才撞過來的。”
可是沒人信他的話,都認為他在推卸責任。
那孩子是王老太的親孫子,她怎麽可能去推孩子呢?
就這樣,司機最後賠了一大筆錢,這事才算完。
可那個孩子沒了,對全家人是個巨大打擊。
而更奇怪的是,本以為這事兒之後王老太會很快死去。
不曾想,第二天本來病入膏肓的老太太,忽然就又活蹦亂跳了,精神頭比年輕人還好。
家人給她準備好的棺材也沒用上。
但是村裏有了閑言碎語。
村民們開始懷疑了。
為啥孫子孫女都是跟王老太在一起的時候才死了呢?
第一個孫女才十九天天的時候,就被燒死在爐子上。
第二個孫子三歲了,跟王老太出去的時候出了車禍。
為啥每次孩子死後,本來要死的王老太就又活蹦亂跳了?
這些議論傳到兒子和兒媳口中,兒媳婦接連失去兩個孩子,對老太太恨之入骨,她覺得這老太太邪門兒,是家裏的克星。
她甚至動了要把老太太趕出家門的念頭,但最終沒能成功。
因為這王老太也是狡猾的很,誰若是懷疑她,她就在地上撒潑打滾,還連扇自己的耳光,委屈巴巴的哭嚎道:“天地良心呀,我怎麽會害自己的孫子和孫女,那都是意外,意外呀。”
又過了兩年,大兒媳婦又懷孕了。
這下兩口子長了教訓,從孩子生下來起,壓根不讓王老太碰。
夫妻倆輪流看著孩子,寸步不離,等孩子長大一點就天天跟在孩子身後,就連上廁所也得跟著,而且沒事就把屋門鎖上,絕不讓王老太進自己屋門。
王老太隻能遠遠的看著自己的這個小孫子。
就這樣,孩子平安的長到了十歲,安然無恙。
但兒子和兒媳不敢放鬆警惕,隻要王老太一天不死,他們就得時刻提防著。
孩子十歲那年,王老太突然又病倒了。
大兒媳婦在心中想,這個老妖婆終於要死了吧?這次,即便她要死了,也絕不讓自己的兒子靠近她一步。
果然王老太躺在病床上,提出讓自己的孫子來見自己的一麵,被大兒媳婦果斷拒絕。
王老太氣的指著兒媳婦的鼻子罵:“我都快死了,你還不讓孫子見我一麵,你不孝啊,你要遭雷劈的。”
大兒媳婦針鋒相對:“就算遭雷劈,也絕不讓孩子靠近你一步,你這個老妖婆還想害我兒子,別想你。”
王老太陰森森的盯著她,說了一句讓人毛骨悚然的話:“這次我死不了,依然死不了,你等著瞧。”
而且走起路來是健步如飛。
這讓村裏人覺得詫異。
王老太的無心之過導致小孫女慘死,她應該在痛苦自責中更加衰老才對呀,怎麽反而越來越精神了?
而且從那以後,王老太能吃能喝能睡,仿佛換了個人似的。
大家雖然覺得奇怪,但也沒往深處想。
且說王老太的大兒媳婦,也就是張鴻儒的親媽,自從失去了第一個孩子後,對這老太太就有了成見。
但畢竟老太太是她的婆婆,而且孩子慘死,這老太太也不是有心的,她雖然恨,但也不好說什麽。
第二年,失去孩子的痛,漸漸愈合,於是她又懷孕了,準備要第二個孩子。
這個孩子生下來是一個男孩,也就是張鴻儒的大哥。
有了前車之鑒,全家人都不讓王老太碰這個孩子,生怕她一不小心又弄出什麽岔子,要了孩子的命。
王老太也挺自覺,知道家人不想讓她碰孩子,她也就不碰。
就這樣,這個孩子平平安安的長到了三歲。
就在孩子三歲那年,王老太突然生了一場大病,整個人麵色慘白,奄奄一息。
村裏的大夫看了之後搖搖頭說道:“隻怕老太太熬不過這一關了,盡早準備後事吧。”
王老太病入膏肓的躺在床上,眼睛空洞的望著天花板,口中喃喃自語的說道:“我不想死,我還想活,我必須得活。”
幾天之後,王老太就像回光返照似的,突然自己能下床了,還拄著拐杖說要到外麵遛一圈。
家裏人也都覺得這老太太是回光返照,可能快不行了,於是她提什麽要求都盡量滿足。
老太太提出讓自己的小孫子陪自己去外麵逛一圈就回來。
那個孩子畢竟已經三歲了,況且隻是陪著老太太在村裏逛一圈,也不會出什麽事兒。
再說老太太也真的快死了,她最後一個願望不能不滿足她,所以大兒子和大兒媳婦就把那個三歲的孩子叫過來對他說:“寶兒,你扶著你奶奶去外麵逛逛吧,早點回來。”
那個孩子懂事的點點頭,就攙扶著老太太出了門。
可誰知出去還不到十分鍾,就出事兒了。
兩人剛走到村口那條大路上,忽然就開過來一輛拉貨的三輪車。
本來王老太和小孫子已經躲到了路邊,但在三輪車快要衝過來的時候,老太太一把將小孫子推了出去。
結果這場車禍要了那個孩子的命。
車禍現場,看著躺在地上沒了生氣的孩子,王老太的大兒媳和兒子哭的撕心裂肺。
那個三輪車司機跺著腳說道:“我明明看到他倆躲到路邊了,我才沒減速的,可誰知快到他們跟前時,這個孩子突然就撞過來了,不怪我啊,真的不怪我。”
村裏人氣憤填膺要揍這個司機。
這個司機突然想起了什麽,指著王老太說道:“是這個老太太,是這個老太太推了那孩子一把,那孩子才撞過來的。”
可是沒人信他的話,都認為他在推卸責任。
那孩子是王老太的親孫子,她怎麽可能去推孩子呢?
就這樣,司機最後賠了一大筆錢,這事才算完。
可那個孩子沒了,對全家人是個巨大打擊。
而更奇怪的是,本以為這事兒之後王老太會很快死去。
不曾想,第二天本來病入膏肓的老太太,忽然就又活蹦亂跳了,精神頭比年輕人還好。
家人給她準備好的棺材也沒用上。
但是村裏有了閑言碎語。
村民們開始懷疑了。
為啥孫子孫女都是跟王老太在一起的時候才死了呢?
第一個孫女才十九天天的時候,就被燒死在爐子上。
第二個孫子三歲了,跟王老太出去的時候出了車禍。
為啥每次孩子死後,本來要死的王老太就又活蹦亂跳了?
這些議論傳到兒子和兒媳口中,兒媳婦接連失去兩個孩子,對老太太恨之入骨,她覺得這老太太邪門兒,是家裏的克星。
她甚至動了要把老太太趕出家門的念頭,但最終沒能成功。
因為這王老太也是狡猾的很,誰若是懷疑她,她就在地上撒潑打滾,還連扇自己的耳光,委屈巴巴的哭嚎道:“天地良心呀,我怎麽會害自己的孫子和孫女,那都是意外,意外呀。”
又過了兩年,大兒媳婦又懷孕了。
這下兩口子長了教訓,從孩子生下來起,壓根不讓王老太碰。
夫妻倆輪流看著孩子,寸步不離,等孩子長大一點就天天跟在孩子身後,就連上廁所也得跟著,而且沒事就把屋門鎖上,絕不讓王老太進自己屋門。
王老太隻能遠遠的看著自己的這個小孫子。
就這樣,孩子平安的長到了十歲,安然無恙。
但兒子和兒媳不敢放鬆警惕,隻要王老太一天不死,他們就得時刻提防著。
孩子十歲那年,王老太突然又病倒了。
大兒媳婦在心中想,這個老妖婆終於要死了吧?這次,即便她要死了,也絕不讓自己的兒子靠近她一步。
果然王老太躺在病床上,提出讓自己的孫子來見自己的一麵,被大兒媳婦果斷拒絕。
王老太氣的指著兒媳婦的鼻子罵:“我都快死了,你還不讓孫子見我一麵,你不孝啊,你要遭雷劈的。”
大兒媳婦針鋒相對:“就算遭雷劈,也絕不讓孩子靠近你一步,你這個老妖婆還想害我兒子,別想你。”
王老太陰森森的盯著她,說了一句讓人毛骨悚然的話:“這次我死不了,依然死不了,你等著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