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長子鴻恪定於臘月初八啟程前往邊郡。消息傳到鳳棲宮,皇後立即哭得不成人形,竇長清等人勸慰不住,正不知該如何是好時,薑貴妃已經聞訊趕來。
“娘娘來得正好,快來勸勸吧,已經哭了一早上,再這麽下去,身子是要吃不消的。”竇長清一麵歎息,一麵將薑貴妃引入皇後的內室。
皇後見了薑貴妃仍是哭,半晌隻說出來一句:“連年都不讓在宮裏過。”
薑貴婦無奈地勸道:“陛下也心疼恪哥兒,想來也是邊郡局勢吃緊,才不得不讓他這個時侯啟程。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兒,身為兒臣的,本就該為君父分憂。陛下即將這麽重大的膽子交與他,便是看重他。娘娘應該高興才是。”
這話在皇後耳中並不中聽,但她心裏也明白,薑貴妃隻能這麽說,她也隻能聽到這些。於是懨懨地收了淚,點點頭:“你說的何嚐不是呢。隻是你沒有生養過,不知道做娘的這份心……唉……畢竟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平日裏又嬌生慣養,捧著怕碎含著怕化了的,如今要讓他小小年紀就去從軍,這可比剁掉我一隻胳膊還要疼啊。”
薑貴妃想起一件舊事來,笑道:“如今去是早了點兒,不過也說得過去。娘娘還記得當年陛下從軍是多大的事兒嗎?”
皇後經她一提醒,也遙遙想起昔年舊事來:“我記得是剛大婚沒多久。當時王府的喜色還沒去,先帝便一紙詔書把陛下送到軍中了。也就不到十六吧。”
“可見陛下還是仁慈的呢。”薑貴妃循循善誘,“一樣是從軍,恪哥兒是點明了天潢貴胄的皇子身份,去邊郡是要做統帥的,再苦,身邊不缺服侍的人,底下人也不敢不小心關照。娘娘想想當年陛下從軍,可是托了化名,真刀實槍從校尉一路拚殺到飛騎將軍,立的都是拿命換來的戰功。當時連邊郡的屠大帥都不知道陛下身份,哪裏還有人照應服侍,那份苦可不是什麽人都能吃的。可見陛下還是心疼恪哥兒,定會安排周詳,娘娘且盡管放心吧。”
皇後聽她這麽說了,心中也略感寬慰,有些不好意思起來:“聽妹妹這麽一說,倒是本宮不懂事兒了。”
“娘娘這說的什麽話。你做娘的,再怎麽舍不得兒子都是應該的。娘娘若這麽想了,倒是我亂嚼舌頭根的罪過了。”薑貴妃一邊說著,一邊半真半假地起身要下跪。
皇後趕緊攔住她:“我不過亂說,你倒當真起來。”
兩人正在謙讓著,突然聽見一陣笑聲從偏院中傳來,緊接著一聲脆響,像是瓷器打了的聲音。
皇後皺眉,揚聲問:“怎麽回事兒?”
一個宮女匆匆跑來跪下:“奴婢失手打了個纏絲琉璃盞,請娘娘降罪。”
“好好的,怎麽會打了?”皇後認得這宮女叫薔薇,平時是最小心穩妥的一個,心中起疑。剛問了這一句,看見外麵人影一閃,似乎是鴻樾,不由臉色一沉,問薔薇:“是不是鴻樾闖了禍,你又替他頂罪呢?”
薔薇臉上一紅:“奴婢不敢。”
皇後見她不說,也不動聲色,“是誰做的,就該誰來承擔這個責罰,你莫要為了些小利受了大責。”
薔薇跪下,連連稱不敢,卻並不改口,皇後也沒有辦法。
薑貴妃一邊看著連連搖頭。皇後為人出了名的慈善寬容,可到底宮裏規矩大,中宮更是後宮表率,因此以往皇後禦下頗嚴,絕不會容忍這樣的事情出現還不追究。想來也是因為鴻恪的事兒導致她心神大亂,這才失了方寸。
想歸想,卻不能在麵上流露出絲毫來。薑貴妃陪著皇後又說了會兒話便告辭出來。遠遠看見竇長清立迎麵過來,看見薑貴妃連忙閃身讓路。
“給娘娘見禮了。”
薑貴妃走到他麵前停下,笑道:“阿翁真客氣,這是從哪兒回來啊?”
竇長清陪著笑歎氣,“奴婢有個不成器的徒弟在內史監當差,也不知怎麽把頭給磕破了,在床上躺了兩日不肯下地,奴婢剛才去罵他,讓他不許偷懶,趕緊起來做事,方不辜負了陛下和娘娘們的信任。”
薑貴妃聽了心中明白,轉身吩咐葵兒:“剛想起來,上回蕉兒給麗妃娘娘送了些涼州蜜餞來,結果倒饒進咱們一個琥珀盤子擱在那兒沒拿回來,你現在去要回來,一會兒往華嬪娘娘那兒找我去。”
葵兒知道這是她有話要跟竇長清說,便答應了一聲去了。
薑貴妃這才笑著將竇長清拉到沒人的地方說話:“這事兒我恍惚聽了一耳朵,那孩子傷勢如何了?”
“皮肉傷,不打緊。”竇長清看了一眼薑貴妃,斟酌著說:“內史監本就是個清淡的衙門,也沒什麽要緊的差事,略將養個一兩天,他們的掌印太監看在奴婢的老臉上也會有什麽說法。說起來這事兒也有奴婢的錯兒,這孩子沒見過什麽世麵,驚擾了貴人,自己還爛頭破相的,鬧得大家都沒意思。”
薑貴妃斜眼瞧著他冷笑:“阿翁這麽說起來,連本宮都是有罪過的,沒把話交代明白,兩下裏起了誤會。阿翁放心,以後本宮不再管這個閑事兒就是。”
“哎喲我的娘娘,您要這麽說奴婢可就是罪無可恕了。這次的事情辦砸了,娘娘沒降罪已經是天大的恩德,奴婢就是再不知好歹的,也明白娘娘您的心意,這麽多年不全賴娘娘裏裏外外的照顧,奴婢手下那群不成器的徒弟才多少有些出息。娘娘要再說這樣的話,老奴幹脆就在這兒找塊石頭撞死算了。”
他這話說得熱鬧,卻笑眯眯全無要找石頭的意思。薑貴妃也就懶得再跟他兜圈子,想了想說:“那孩子也怪不容易的,這樣吧,我那兒正好有個缺,你讓那孩子到我這兒來,總比在什麽內史監要好些。那地方我還是重陽那幾日去過一次,真真能把人冷死,到我跟前來,多少我也能照應些。”
竇長清心中自然不願意,麵上卻不能表現出來,仍是滿臉堆笑:“如此就謝過娘娘了。奴婢下午就把人給您送過去。”
薑貴妃別過竇長清便去了玉階館與薛嬋閑話了幾句。說起鴻恪即將赴邊之事,薛嬋想起了哥哥,不由心中煩亂。薑貴妃見她精神不好,便也不多留,早早告辭離去。
薛嬋送走了薑貴妃,獨自坐在屋中良久,一些事情始終想不明白。那日聽玉鍾所言,似乎早在八月交戰之前,哥哥便已經知道此戰凶險。隻是將玉鍾送到自己身邊究竟是為了什麽,卻無論如何猜不透。其實這裏麵也有許多可疑的地方。皇宮是什麽樣的地方,即便兄長貴為邊郡統帥,畢竟是外臣,玉鍾一個大活人,如何能不引人注意,瞞住她的來曆說送就送進來。她此刻還摸不清薑貴妃將玉階館的人全都清換的目的,但無論出於什麽用意,恰恰能把玉鍾替進來,這樣的手段,即使是薑貴妃本人也未必能做得到。這其中,必定還有別的內情。
如此考慮著,便覺胸口沉甸甸似壓著一塊巨石般。薛嬋望向窗外,隻見飛霜照壁兩個坐在廊下,一個描著花樣子,一個用小泥爐煮著水,姿態神情無不嫻雅溫婉。此前也問過,這幾個宮女俱都是出身殷實之家,自幼教養良好。
本朝的體例,選入後宮的女子分為兩種。一種曰宮人,選自官紳之家,必須要體貌端麗,性情賢淑,德容言功俱佳,且能識字的女子。這些人是作為後妃的備選,入宮後由皇帝親自遴選,選中的自然冊封為妃,落選的便送成為有品銜的嬪妃身邊貼身伺候的宮女。一般來說,落選的宮人雖名為宮女,卻不用做粗重的活計,主要工作無非是陪嬪妃們聊天解悶,最多照應一下穿戴衣食。嬪妃們也多半不會太將這些人當下人使喚,隻因這些人隨時都有可能蒙幸。在後宮,決定一個女人地位的,往往是皇帝一念間的動情。一旦得召蒙幸,便是嬪妃。誰也說不清皇帝在這些人中,會寵誰厭誰,也許天上地下僅僅是旦夕間就會翻轉的事情。所以後宮之中,自皇後以降,對這些宮人都還是要禮讓三分的。
另一種選入後宮的女子就是宮婢。這些都人都是平民家的女兒,未必讀過書,也不一定容貌性情上有什麽出眾的地方。她們入宮隻有一個身份,就是各處的奴婢雜役。這些人即使受到皇帝的寵幸,也不過將身份抬為美人夫人之類,並不算皇帝的妻室,可謂身份低賤。
薑貴妃替入玉階館的四個侍女都是宮人,規格之高,即使四妃皇後也不過如此。薛嬋尤其想不明白的人,如果真如玉鍾所說,她哥哥隻是薛珋帳下一名校尉的話,她是沒有資格以宮人的身份入宮的。因為玉鍾手中有那枚玉佛,薛嬋並不懷疑她與薛珋的淵源,因此就隻有一個可能,那就是安排玉鍾入宮的,另有其人。
這個人不但能夠將玉鍾的身份抬為宮人,更掌握著某種權利,能將玉鍾準確地送到她身邊來。有這樣能力的人,並不多。這也是薛嬋心中驚疑不定的地方。
薛家的勢力早已不再,自己入宮最大的身世依憑無非是薛珋。而薛珋所依憑的,也不過是皇帝而已。皇帝雖然給了他無上的榮耀和軍權,卻一直將他安放在邊郡,遠離朝堂上的各派力量,說白了,薛珋就是個武將,最大的後台就是皇帝。
而從玉鍾所說七月間她哥哥秘密回家的情形看,玉鍾自然不是皇帝安排入宮的。這是絕不可能的事。
薛嬋一旦確定了這點,就更覺得周身發冷。
如果一切是背著皇帝進行的,那是不是說明薛珋的戰死跟皇帝有關係呢。想到皇帝迫不及待地安排鴻恪去邊郡赴任,薛嬋隱隱地感覺到有些隱情值得探究。
院子裏傳來說笑的聲音。薛嬋望出去,見玉鍾襟帶當風地從外麵進來,還沒進門便笑道:“娘娘快來看這個,我好不容易才弄到的呢。”
幾個侍女都聚過去看,薛嬋便也迎著她們的笑聲出去。
還沒到跟前,就聽見飛霜罵:“你個也丫頭,咱們這兒沒東西給你吃嗎,卻跑去弄這些來。玉階館的臉都被你丟盡了。”
玉鍾哈哈大笑:“旁人想吃還沒有呢。你看著吧,我要日日弄這些來,過不了幾天,各宮裏的人隻有求咱們分些的,斷沒有笑話的。”
薛嬋走近去看,見玉鍾用衣襟兜了一大兜指甲蓋大白色的野果,看上去倒也新鮮,不由好奇心大起:“這是什麽?”
玉鍾拿起一個遞給薛嬋:“我們老家都把這叫貓尿果,說是千年老貓尿過的地方才會長出來。”
照壁剛放了一個進嘴裏,聽她這麽說,連聲呸出來,苦著臉說:“真惡心。”
薛嬋笑起來:“這又怕什麽山野鄉間總是有這種說法,又不真就是貓尿澆出來的。”一邊說著,吃了一顆。頓時隻覺漿汁甜美,果肉鮮嫩,不由大點起頭:“好吃。”
旁人見她吃了,便也爭相品嚐,果然個個都說好。鎖心拿過一個框子將玉鍾懷中果子收了:“等我洗幹淨了放在屋裏暖著,吃了方不肚子疼。”
薛嬋問玉鍾:“你是哪裏找來的?宮裏怎麽會有這種野果?”
玉鍾笑道:“今日無聊,就繞著太液池閑逛,走到東北角看見有一片野地,竟像是人跡罕至的樣子,我就過去看看,別的倒沒什麽,沒想到就看見這些果子了。這種果子在我家鄉秋天九十月間才有,一出來就被人采光了。向來宮裏的人不認識,即便認識了也不屑於去采來吃,這才讓我撞見了。倒是沒想到這玩意兒能活這麽久。”
飛霜一邊吃一邊問:“味道比你家鄉如何?”
玉鍾:“大體不差,就是個頭兒小點兒。大概是天太冷了吧。”
照壁問薛嬋:“娘娘,要不要分出點兒給貴妃娘娘送去?”
薛嬋想了想,還是搖頭:“又不是什麽好東西,下回貴妃娘娘來了,先請她嚐嚐,若是喜歡了再送不遲。”她見院子裏熱鬧,竟是幾個月來不曾有過的,便有心讓下麵的人再玩會兒,跟飛霜說:“我出去走走,你們不必跟著我。”
飛霜連忙找來大毛鬥篷給她披上,再三要讓人跟著,都讓薛嬋否了,這才無奈將她送到門口,隻說娘娘一路小心,早點兒回來的話。
薛嬋出了玉階館,照著玉鍾所說的方向沿太液池而行,走了約莫兩盞茶的功夫,才見到了那一大片荒地。太液池的湖麵是東北西南走向的狹長型,此處位於太液池的頂北端,大約是皇城的東北角。據說前朝疫病流行時此處曾是收容染病宮人太監的疫所。那一場大疫連累了當時的皇帝,死了好幾位嬪妃皇子公主,宮人太監們更是死了上百,向來都是死在了這裏。後來為了隔絕疫源,將當時的宮室連帶裏麵死了沒死的幾百宮人太監全都一把火燒了。從此這一片就頻頻傳出鬧鬼的傳聞來,漸漸就荒廢再也沒有人來了。
皇帝曾經對薛嬋說起過這段往事,還提到想將這裏重新平整開出來弄個梅園送給她玩,終究因為此處怨氣太重沒踐行。薛嬋遠遠望著那一帶叢生的雜草,腦中隻有一個疑問:玉鍾到這裏來幹什麽。
“娘娘來得正好,快來勸勸吧,已經哭了一早上,再這麽下去,身子是要吃不消的。”竇長清一麵歎息,一麵將薑貴妃引入皇後的內室。
皇後見了薑貴妃仍是哭,半晌隻說出來一句:“連年都不讓在宮裏過。”
薑貴婦無奈地勸道:“陛下也心疼恪哥兒,想來也是邊郡局勢吃緊,才不得不讓他這個時侯啟程。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兒,身為兒臣的,本就該為君父分憂。陛下即將這麽重大的膽子交與他,便是看重他。娘娘應該高興才是。”
這話在皇後耳中並不中聽,但她心裏也明白,薑貴妃隻能這麽說,她也隻能聽到這些。於是懨懨地收了淚,點點頭:“你說的何嚐不是呢。隻是你沒有生養過,不知道做娘的這份心……唉……畢竟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平日裏又嬌生慣養,捧著怕碎含著怕化了的,如今要讓他小小年紀就去從軍,這可比剁掉我一隻胳膊還要疼啊。”
薑貴妃想起一件舊事來,笑道:“如今去是早了點兒,不過也說得過去。娘娘還記得當年陛下從軍是多大的事兒嗎?”
皇後經她一提醒,也遙遙想起昔年舊事來:“我記得是剛大婚沒多久。當時王府的喜色還沒去,先帝便一紙詔書把陛下送到軍中了。也就不到十六吧。”
“可見陛下還是仁慈的呢。”薑貴妃循循善誘,“一樣是從軍,恪哥兒是點明了天潢貴胄的皇子身份,去邊郡是要做統帥的,再苦,身邊不缺服侍的人,底下人也不敢不小心關照。娘娘想想當年陛下從軍,可是托了化名,真刀實槍從校尉一路拚殺到飛騎將軍,立的都是拿命換來的戰功。當時連邊郡的屠大帥都不知道陛下身份,哪裏還有人照應服侍,那份苦可不是什麽人都能吃的。可見陛下還是心疼恪哥兒,定會安排周詳,娘娘且盡管放心吧。”
皇後聽她這麽說了,心中也略感寬慰,有些不好意思起來:“聽妹妹這麽一說,倒是本宮不懂事兒了。”
“娘娘這說的什麽話。你做娘的,再怎麽舍不得兒子都是應該的。娘娘若這麽想了,倒是我亂嚼舌頭根的罪過了。”薑貴妃一邊說著,一邊半真半假地起身要下跪。
皇後趕緊攔住她:“我不過亂說,你倒當真起來。”
兩人正在謙讓著,突然聽見一陣笑聲從偏院中傳來,緊接著一聲脆響,像是瓷器打了的聲音。
皇後皺眉,揚聲問:“怎麽回事兒?”
一個宮女匆匆跑來跪下:“奴婢失手打了個纏絲琉璃盞,請娘娘降罪。”
“好好的,怎麽會打了?”皇後認得這宮女叫薔薇,平時是最小心穩妥的一個,心中起疑。剛問了這一句,看見外麵人影一閃,似乎是鴻樾,不由臉色一沉,問薔薇:“是不是鴻樾闖了禍,你又替他頂罪呢?”
薔薇臉上一紅:“奴婢不敢。”
皇後見她不說,也不動聲色,“是誰做的,就該誰來承擔這個責罰,你莫要為了些小利受了大責。”
薔薇跪下,連連稱不敢,卻並不改口,皇後也沒有辦法。
薑貴妃一邊看著連連搖頭。皇後為人出了名的慈善寬容,可到底宮裏規矩大,中宮更是後宮表率,因此以往皇後禦下頗嚴,絕不會容忍這樣的事情出現還不追究。想來也是因為鴻恪的事兒導致她心神大亂,這才失了方寸。
想歸想,卻不能在麵上流露出絲毫來。薑貴妃陪著皇後又說了會兒話便告辭出來。遠遠看見竇長清立迎麵過來,看見薑貴妃連忙閃身讓路。
“給娘娘見禮了。”
薑貴妃走到他麵前停下,笑道:“阿翁真客氣,這是從哪兒回來啊?”
竇長清陪著笑歎氣,“奴婢有個不成器的徒弟在內史監當差,也不知怎麽把頭給磕破了,在床上躺了兩日不肯下地,奴婢剛才去罵他,讓他不許偷懶,趕緊起來做事,方不辜負了陛下和娘娘們的信任。”
薑貴妃聽了心中明白,轉身吩咐葵兒:“剛想起來,上回蕉兒給麗妃娘娘送了些涼州蜜餞來,結果倒饒進咱們一個琥珀盤子擱在那兒沒拿回來,你現在去要回來,一會兒往華嬪娘娘那兒找我去。”
葵兒知道這是她有話要跟竇長清說,便答應了一聲去了。
薑貴妃這才笑著將竇長清拉到沒人的地方說話:“這事兒我恍惚聽了一耳朵,那孩子傷勢如何了?”
“皮肉傷,不打緊。”竇長清看了一眼薑貴妃,斟酌著說:“內史監本就是個清淡的衙門,也沒什麽要緊的差事,略將養個一兩天,他們的掌印太監看在奴婢的老臉上也會有什麽說法。說起來這事兒也有奴婢的錯兒,這孩子沒見過什麽世麵,驚擾了貴人,自己還爛頭破相的,鬧得大家都沒意思。”
薑貴妃斜眼瞧著他冷笑:“阿翁這麽說起來,連本宮都是有罪過的,沒把話交代明白,兩下裏起了誤會。阿翁放心,以後本宮不再管這個閑事兒就是。”
“哎喲我的娘娘,您要這麽說奴婢可就是罪無可恕了。這次的事情辦砸了,娘娘沒降罪已經是天大的恩德,奴婢就是再不知好歹的,也明白娘娘您的心意,這麽多年不全賴娘娘裏裏外外的照顧,奴婢手下那群不成器的徒弟才多少有些出息。娘娘要再說這樣的話,老奴幹脆就在這兒找塊石頭撞死算了。”
他這話說得熱鬧,卻笑眯眯全無要找石頭的意思。薑貴妃也就懶得再跟他兜圈子,想了想說:“那孩子也怪不容易的,這樣吧,我那兒正好有個缺,你讓那孩子到我這兒來,總比在什麽內史監要好些。那地方我還是重陽那幾日去過一次,真真能把人冷死,到我跟前來,多少我也能照應些。”
竇長清心中自然不願意,麵上卻不能表現出來,仍是滿臉堆笑:“如此就謝過娘娘了。奴婢下午就把人給您送過去。”
薑貴妃別過竇長清便去了玉階館與薛嬋閑話了幾句。說起鴻恪即將赴邊之事,薛嬋想起了哥哥,不由心中煩亂。薑貴妃見她精神不好,便也不多留,早早告辭離去。
薛嬋送走了薑貴妃,獨自坐在屋中良久,一些事情始終想不明白。那日聽玉鍾所言,似乎早在八月交戰之前,哥哥便已經知道此戰凶險。隻是將玉鍾送到自己身邊究竟是為了什麽,卻無論如何猜不透。其實這裏麵也有許多可疑的地方。皇宮是什麽樣的地方,即便兄長貴為邊郡統帥,畢竟是外臣,玉鍾一個大活人,如何能不引人注意,瞞住她的來曆說送就送進來。她此刻還摸不清薑貴妃將玉階館的人全都清換的目的,但無論出於什麽用意,恰恰能把玉鍾替進來,這樣的手段,即使是薑貴妃本人也未必能做得到。這其中,必定還有別的內情。
如此考慮著,便覺胸口沉甸甸似壓著一塊巨石般。薛嬋望向窗外,隻見飛霜照壁兩個坐在廊下,一個描著花樣子,一個用小泥爐煮著水,姿態神情無不嫻雅溫婉。此前也問過,這幾個宮女俱都是出身殷實之家,自幼教養良好。
本朝的體例,選入後宮的女子分為兩種。一種曰宮人,選自官紳之家,必須要體貌端麗,性情賢淑,德容言功俱佳,且能識字的女子。這些人是作為後妃的備選,入宮後由皇帝親自遴選,選中的自然冊封為妃,落選的便送成為有品銜的嬪妃身邊貼身伺候的宮女。一般來說,落選的宮人雖名為宮女,卻不用做粗重的活計,主要工作無非是陪嬪妃們聊天解悶,最多照應一下穿戴衣食。嬪妃們也多半不會太將這些人當下人使喚,隻因這些人隨時都有可能蒙幸。在後宮,決定一個女人地位的,往往是皇帝一念間的動情。一旦得召蒙幸,便是嬪妃。誰也說不清皇帝在這些人中,會寵誰厭誰,也許天上地下僅僅是旦夕間就會翻轉的事情。所以後宮之中,自皇後以降,對這些宮人都還是要禮讓三分的。
另一種選入後宮的女子就是宮婢。這些都人都是平民家的女兒,未必讀過書,也不一定容貌性情上有什麽出眾的地方。她們入宮隻有一個身份,就是各處的奴婢雜役。這些人即使受到皇帝的寵幸,也不過將身份抬為美人夫人之類,並不算皇帝的妻室,可謂身份低賤。
薑貴妃替入玉階館的四個侍女都是宮人,規格之高,即使四妃皇後也不過如此。薛嬋尤其想不明白的人,如果真如玉鍾所說,她哥哥隻是薛珋帳下一名校尉的話,她是沒有資格以宮人的身份入宮的。因為玉鍾手中有那枚玉佛,薛嬋並不懷疑她與薛珋的淵源,因此就隻有一個可能,那就是安排玉鍾入宮的,另有其人。
這個人不但能夠將玉鍾的身份抬為宮人,更掌握著某種權利,能將玉鍾準確地送到她身邊來。有這樣能力的人,並不多。這也是薛嬋心中驚疑不定的地方。
薛家的勢力早已不再,自己入宮最大的身世依憑無非是薛珋。而薛珋所依憑的,也不過是皇帝而已。皇帝雖然給了他無上的榮耀和軍權,卻一直將他安放在邊郡,遠離朝堂上的各派力量,說白了,薛珋就是個武將,最大的後台就是皇帝。
而從玉鍾所說七月間她哥哥秘密回家的情形看,玉鍾自然不是皇帝安排入宮的。這是絕不可能的事。
薛嬋一旦確定了這點,就更覺得周身發冷。
如果一切是背著皇帝進行的,那是不是說明薛珋的戰死跟皇帝有關係呢。想到皇帝迫不及待地安排鴻恪去邊郡赴任,薛嬋隱隱地感覺到有些隱情值得探究。
院子裏傳來說笑的聲音。薛嬋望出去,見玉鍾襟帶當風地從外麵進來,還沒進門便笑道:“娘娘快來看這個,我好不容易才弄到的呢。”
幾個侍女都聚過去看,薛嬋便也迎著她們的笑聲出去。
還沒到跟前,就聽見飛霜罵:“你個也丫頭,咱們這兒沒東西給你吃嗎,卻跑去弄這些來。玉階館的臉都被你丟盡了。”
玉鍾哈哈大笑:“旁人想吃還沒有呢。你看著吧,我要日日弄這些來,過不了幾天,各宮裏的人隻有求咱們分些的,斷沒有笑話的。”
薛嬋走近去看,見玉鍾用衣襟兜了一大兜指甲蓋大白色的野果,看上去倒也新鮮,不由好奇心大起:“這是什麽?”
玉鍾拿起一個遞給薛嬋:“我們老家都把這叫貓尿果,說是千年老貓尿過的地方才會長出來。”
照壁剛放了一個進嘴裏,聽她這麽說,連聲呸出來,苦著臉說:“真惡心。”
薛嬋笑起來:“這又怕什麽山野鄉間總是有這種說法,又不真就是貓尿澆出來的。”一邊說著,吃了一顆。頓時隻覺漿汁甜美,果肉鮮嫩,不由大點起頭:“好吃。”
旁人見她吃了,便也爭相品嚐,果然個個都說好。鎖心拿過一個框子將玉鍾懷中果子收了:“等我洗幹淨了放在屋裏暖著,吃了方不肚子疼。”
薛嬋問玉鍾:“你是哪裏找來的?宮裏怎麽會有這種野果?”
玉鍾笑道:“今日無聊,就繞著太液池閑逛,走到東北角看見有一片野地,竟像是人跡罕至的樣子,我就過去看看,別的倒沒什麽,沒想到就看見這些果子了。這種果子在我家鄉秋天九十月間才有,一出來就被人采光了。向來宮裏的人不認識,即便認識了也不屑於去采來吃,這才讓我撞見了。倒是沒想到這玩意兒能活這麽久。”
飛霜一邊吃一邊問:“味道比你家鄉如何?”
玉鍾:“大體不差,就是個頭兒小點兒。大概是天太冷了吧。”
照壁問薛嬋:“娘娘,要不要分出點兒給貴妃娘娘送去?”
薛嬋想了想,還是搖頭:“又不是什麽好東西,下回貴妃娘娘來了,先請她嚐嚐,若是喜歡了再送不遲。”她見院子裏熱鬧,竟是幾個月來不曾有過的,便有心讓下麵的人再玩會兒,跟飛霜說:“我出去走走,你們不必跟著我。”
飛霜連忙找來大毛鬥篷給她披上,再三要讓人跟著,都讓薛嬋否了,這才無奈將她送到門口,隻說娘娘一路小心,早點兒回來的話。
薛嬋出了玉階館,照著玉鍾所說的方向沿太液池而行,走了約莫兩盞茶的功夫,才見到了那一大片荒地。太液池的湖麵是東北西南走向的狹長型,此處位於太液池的頂北端,大約是皇城的東北角。據說前朝疫病流行時此處曾是收容染病宮人太監的疫所。那一場大疫連累了當時的皇帝,死了好幾位嬪妃皇子公主,宮人太監們更是死了上百,向來都是死在了這裏。後來為了隔絕疫源,將當時的宮室連帶裏麵死了沒死的幾百宮人太監全都一把火燒了。從此這一片就頻頻傳出鬧鬼的傳聞來,漸漸就荒廢再也沒有人來了。
皇帝曾經對薛嬋說起過這段往事,還提到想將這裏重新平整開出來弄個梅園送給她玩,終究因為此處怨氣太重沒踐行。薛嬋遠遠望著那一帶叢生的雜草,腦中隻有一個疑問:玉鍾到這裏來幹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