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攜著皇後的手從鳳儀閣出來,站在台階頂上向下看,隻見一片屋宇層疊,琉璃屋頂,紅牆碧瓦,翠湖青山,從腳下向遠處鋪開,竟是無邊無際的樣子。
“偌大的皇宮,朕卻從未好好遊覽過。咱們去哪裏好?”
“庭院雖深,哪裏比得上陛下的謀略深遠。”皇後今日是鐵了心要嗆出皇帝的火,似笑非笑,字字誅心。
她越是這樣,皇帝就越是安穩下來,微微笑了笑,忽然問:“阿庭,還記得那處桃花林嗎?”
皇後麵色微微一白,飛快地扭過頭避開他的目光。
“走吧,去那裏走走吧。”皇帝說著,握緊了皇後的手,帶著她拾階而下。
鳳儀閣地勢高,要走七八十級台階才能上來,兩人往來鳳儀閣都乘坐步輦,由強壯的內官抬上來。但今日皇帝將所有從人屏退,一意牽著皇後,一階階地走下去。他照顧皇後衣裙累贅,也不著急,還不停囑咐:“小心點兒,側著身子走,你這樣直上直下,怕是膝蓋受不了。”
皇後偏不肯對他示弱,抬頭衝他微微一笑,拎起裙裾,從皇帝手中掙開,手扶在欄杆不急不緩地向下走去,一邊說道:“臣妾手腳還能用,不敢勞動陛下。”
皇帝於是將雙手背負在身後,刻意放緩步伐與她並肩,邊走邊說:“不知今日故地重遊,還能不能見到當日桃花林中那個黃衣女郎?”
皇後今日穿的是一身孔雀藍衣裙,配以淡金色滾邊淺藍色半臂罩衫,發髻上插戴著寶石珠花金步搖,雍容清俊,既有母儀天下的端莊威儀,又顯得清和隨適,卻無論如何與當年那個明璨嫵媚的黃衣女郎再無半分相像。
皇後立住腳步向著腳下宮廷眺望,淡淡道:“陛下也不再是當年風流傾帝都的陳王殿下了。”
皇帝屢次被她頂撞,卻愈加心平氣和,淡淡一笑,仍舊不容置疑地執起她的手,將她帶著走下去。
皇後來時一腔意氣,卻在幾次想要掙脫皇帝鉗製而不果後悄悄消散了。
桃花林在內苑深處,原是惠太妃生前所居長生閣的園內林。惠太妃去世後長生閣逐漸荒廢,這裏便鮮少有人再來。
惠太妃出身範陽盧氏,算來是皇後的表姑。盧家幼女盧青庭就像所有京城名族家中千金一樣,在京城繁花似錦的那幾年裏,被家中長輩通過各種門路送到皇宮中,期冀能尋得機會嫁給皇子。
先帝子息不旺,隻有三位皇子成年。太子伯懷年紀最長,已經娶妃另居東宮;次子仲衍十八歲,剛封陳王不久,將不日就藩。陳王生母是陳寶林,身份低微,連累陳王也不受先帝喜愛。在盧家看來,幼女青庭最好的歸宿,當屬三皇子越王。
越王季霖便是惠太妃所出,比盧青庭小一歲,算是青梅竹馬,又是親上加親,盧青庭因此深得當年還是惠妃的表姑喜愛。以給惠妃作伴的名義將她接入宮中,就是為了讓她能夠學習宮中各種禮儀製度,在先帝麵前留下好印象,以便在討論季霖婚配對象時不至於讓別人搶了先。
大人們的計劃固然周詳,卻誰都沒能料到,在那個桃花盛開的春日,剛在皇帝那裏受了冷言冷語一肚子氣的陳王仲衍漫步來到桃花林,與盧青庭在繽紛落英中相遇,從此改變了所有人的命運。
如今先帝惠妃季霖俱已謝世,原來內定的三皇子妃陰差陽錯成了皇後。桃花林中花信尚遙,倒是蔓草滋長,阻斷了道路。
皇帝看著桃花林中的頹敗模樣有些驚訝,更多的卻是失望,愣了好一會兒才苦笑道:“阿庭,難怪你不願意再來。”
這句話卻激起了皇後的憐惜,因為皇帝的詫異而鬆開的手又悄悄過去握住他,低聲道:“隻是季節不對,再過一個月,花就都開了。”
皇帝仰望著天空,一時不語。
這一日風和日麗,天空湛藍耀眼,流雲飛卷,像是在天空中劃過了一道鳳凰的尾羽。“我時常記起那一日,便也是這樣的天色,也是這樣的雲,我看得出神,卻踩住了你的裙子。”
“是。”皇後微笑起來:“我蹲在地上看野花。”
“我一直沒有問過你,為什麽一個人在那裏?”
皇後低下頭,沒讓他看見她臉上苦澀的笑意,淡淡地說:“陛下帶臣妾到這裏來,隻是為了回憶往事嗎?”
一句話將兩人之間許久不曾有過的溫情打得瞬間煙消雲散。
皇帝的目光瞬間冷了下去,目光落在她的額頭上,輕笑了一聲:“阿庭,是你自己來見朕的,你忘了嗎?”
“怎麽會忘?”皇後飛快地抬起頭來,笑容完美得如同此刻是端坐在鳳棲宮的正殿裏一樣,“是陛下忘記了曾經給臣妾的承諾吧?”
“哦?朕忘記了什麽承諾?”
“當日先帝駕崩,陛下從邊郡趕回來,你我二人在大行皇帝的梓宮前守靈時,陛下曾經說過的話,莫非陛下都不記得了?”
皇帝的眉頭突地一跳。
他當然記得,那日的話這些年來從未有過一刻離開過心頭,像一條蟒蛇一樣緊緊纏繞在心中,越纏越緊,以至於令他時常在半夜驚醒,無法入眠。
皇後看著皇帝額頭上沁出的汗珠,輕聲地重複當年兩人的對話:“當年在梓宮前,臣妾告訴陛下先帝曾密召越王進宮,要越王暗中尋訪先太子的骨血。先帝的用意不言自明,當時先帝病榻前除了越王就隻有臣妾……”
皇帝目光閃動,仿佛刀刃一樣寒氣逼人:“越王卻讓先帝失望了。”
“是啊。越王當夜突染風寒,臥床不起。陛下,尋訪先太子骨血的事情就這樣被拖延了下來。先帝駕崩前不肯閉眼,死死盯著寢宮的大門,他是在等誰呢?”她說到這裏,突然尖銳地笑了一聲:“臣妾總覺得,等的並不是陛下您啊。”
皇帝掩在袖中的拳頭緊緊握住,良久又緩緩鬆開,再開口的時候語氣已經變得溫和:“阿庭,當日你對我說過這些話,我也給過你承諾。這個承諾朕從未忘記過。”
“你答應要冊封鴻恪為太子。說這話時鴻恪十歲,如今他已經十五歲了,不但沒有封太子,如今還遠在邊郡,生死難測。”她目光朗朗,盯著皇帝:“這便是陛下兌現的承諾嗎?”
事情一定會牽扯到鴻恪身上,皇帝毫不意外,卻沒想到她會用當初奪嫡的隱秘來相脅迫,不由自主皺起了眉:“朕也答應過你,等鴻恪回來就會立他為太子。這也是為什麽鴻恪去邊郡之前沒有封他王爵的原因。他本就是太子的不二人選。”
“回來?”皇後冷笑連連:“隻怕陛下從來沒打算讓鴻恪回來吧?”
皇帝變色:“你這是什麽意思?”皇後的目光讓他沒來由地一陣惱怒,冷冷後退一步,才說:“鴻恪這件事情,朕確實是有不得已的苦衷,你不體諒也就罷了,朕知道你心疼兒子,要鬧也由得你去鬧。事情定下來的時候你鬧過,鴻恪走前走後你鬧過,如今過了這麽久,你還要鬧,阿庭,你告訴朕,究竟是誰在對你說些不中聽的話,挑撥你我夫妻之間的情分?”
“苦衷?”皇後冷笑:“什麽樣的苦衷讓陛下連父子情份都不顧,如今卻說別人挑撥你我夫妻情分?”她說到這裏忽而一笑:“你我之間,還有一分一毫的夫妻情分嗎?”
皇帝皺起了眉,眼見要發怒,卻又勉強忍住:“難道朕今日帶你到這裏來是為什麽,你還不明白嗎?”
“我隻知道過去三年,和陛下同床共枕,恩愛情濃的,並不是我這個皇後。”
皇帝的麵色沉了下去:“阿庭,你是後宮之主,這種妒婦口中的話,不是你該說的。”
皇後一怔,背轉身去深深吸氣,也暗中懊惱一不小心失卻了分寸。她今日來,本是要借著何崇善之事改變自己在後宮的處境,如今卻因為事情牽扯到鴻恪而情緒失控,這樣下去隻怕得不償失。
身後腳步聲響起,皇帝來到她的身後。“阿庭,我知道你牽念鴻恪,你們母子情深,原也無可厚非。但鴻恪也是朕的兒子,你以為朕就不心疼他嗎?這個道理朕也是掰開了揉碎了跟你說過無數次,這天下以後都是他的,但邊塞的那些敵人,軍中的將領,朝堂上的大臣,以後也都是他的。朕要交給他的江山,不是隻有錦衣玉食無限榮光,還有帝王的責任和前路荊棘,阿庭,你忍心日後鴻恪登基之時,麵對各處或明或暗的危機和敵人時,毫無準備嗎?”
他歎了口氣,咬咬牙終於說:“何況你大概還不知道,薛珋死後,邊關局勢吃緊,諸位將帥卻又彼此不相臣服,還有翕王的人滲透其間,除了鴻恪之外,旁人無法彈壓,隻怕會出大亂子。”
皇後聽見翕王的名字,不由自主渾身一顫,終於明白了皇帝一定要讓鴻恪去邊郡的用意,瞬間隻覺全身血液盡褪,隻剩下一顆狂跳的心震動整個身軀。皇帝的心腹大患從來不是什麽外敵,而是翕王。薛珋若隻是死於敵手,以國朝兵力,打回去能滅了草原諸部的王庭為他報仇。但如果薛珋之死裏有翕王的影子,那麽也就難怪皇帝會因此疏遠了薛嬋。
皇帝讓鴻恪去邊郡,其實是作為人質令翕王安心的。
一時間皇後腦中思緒紛亂,恐懼猜疑震驚輪番來去,最終還是無可克製的驚慌掌控了她全部的思慮,在她自己能仔細思量之前已經飛快地轉身,雙手揪住皇帝的衣襟,泫然欲泣:“陛下,讓鴻恪回來吧,求求你了。”
皇帝一愣,實在沒有料到一向高高在上的皇後,會突然這樣向他哀求,微微皺了一下眉頭,剛想開口拒絕,卻又被皇後搶了先。
“陛下若是答應讓鴻恪回來,臣妾願意為陛下做任何事……臣妾可以暗中關照華嬪,不讓她受旁人的利用。”
皇帝目光閃動:“你這話什麽意思?”
“你我十五年夫妻,陛下所思所想臣妾還是知道的。陛下疏遠華嬪,親近貴妃,明知貴妃跟那個何崇善做得什麽樣的勾當,卻不肯揭破,一味隻要為難何崇善,卻要百般去全貴妃的臉麵,凡此種種定然都有不得已的苦衷。隻是有人看得到陛下心中的苦,有人卻將這苦當做拜高踩低的機會。陛下放心,臣妾願意替陛下做那些不好做的事。”
皇帝眸色深沉地盯著她半晌,像是在認真考慮她的提議,令皇後在絕望中看到了一絲希望。“陛下,”她的聲音因為看到轉機而微微發顫,試探地問:“陛下是要用貴妃做幌子,將旁人的目光都引到她身上去,本是為了維護華嬪,可若是華嬪卻因此受人欺負,豈不是陛下一片苦心就白費了?”
揣測天心本就是大忌中的大忌,皇後的話一脫口,就看見皇帝臉上變色。她心頭一顫,再想挽回已經來不及了。
皇帝後退了一步,脫離她的雙手,“阿庭,你放心,我一定會保鴻恪的安全,他不會有事的。”
皇後絕望了,“你連薛珋都保不住。”
皇帝壓抑住惱怒轉身要走,卻聽皇後在身後喊:“你以為現在這樣就能保住薛嬋嗎?”
皇帝停住腳步。他本已決意不再理睬皇後任何的挑釁,卻終於還是無法對這句話聽若不聞,“薛嬋……她和這些事情都沒有關係。”
“那麽薔薇呢?”一句話又拖住了皇帝的腳步。皇後再次看到希望:“陛下已經將薔薇掌握在手中了,她肚子裏的孩子是誰的,陛下當然清楚。”
皇帝終於再次轉身麵對她,良久才說:“翕王即將入京,他若安分守己不亂惹事,等他離開京城,朕就把鴻恪召回來冊立太子。”
皇後驚喜之下連忙要跪下謝恩,卻被皇帝虛抬了下手阻止住,“朕還有一句話,你給朕記住。”
皇後倉皇抬頭望向皇帝,聽他居高臨下地說:“若是你看不住翕王,不管是兒子還是孫子,就都不要掛念了。”
“偌大的皇宮,朕卻從未好好遊覽過。咱們去哪裏好?”
“庭院雖深,哪裏比得上陛下的謀略深遠。”皇後今日是鐵了心要嗆出皇帝的火,似笑非笑,字字誅心。
她越是這樣,皇帝就越是安穩下來,微微笑了笑,忽然問:“阿庭,還記得那處桃花林嗎?”
皇後麵色微微一白,飛快地扭過頭避開他的目光。
“走吧,去那裏走走吧。”皇帝說著,握緊了皇後的手,帶著她拾階而下。
鳳儀閣地勢高,要走七八十級台階才能上來,兩人往來鳳儀閣都乘坐步輦,由強壯的內官抬上來。但今日皇帝將所有從人屏退,一意牽著皇後,一階階地走下去。他照顧皇後衣裙累贅,也不著急,還不停囑咐:“小心點兒,側著身子走,你這樣直上直下,怕是膝蓋受不了。”
皇後偏不肯對他示弱,抬頭衝他微微一笑,拎起裙裾,從皇帝手中掙開,手扶在欄杆不急不緩地向下走去,一邊說道:“臣妾手腳還能用,不敢勞動陛下。”
皇帝於是將雙手背負在身後,刻意放緩步伐與她並肩,邊走邊說:“不知今日故地重遊,還能不能見到當日桃花林中那個黃衣女郎?”
皇後今日穿的是一身孔雀藍衣裙,配以淡金色滾邊淺藍色半臂罩衫,發髻上插戴著寶石珠花金步搖,雍容清俊,既有母儀天下的端莊威儀,又顯得清和隨適,卻無論如何與當年那個明璨嫵媚的黃衣女郎再無半分相像。
皇後立住腳步向著腳下宮廷眺望,淡淡道:“陛下也不再是當年風流傾帝都的陳王殿下了。”
皇帝屢次被她頂撞,卻愈加心平氣和,淡淡一笑,仍舊不容置疑地執起她的手,將她帶著走下去。
皇後來時一腔意氣,卻在幾次想要掙脫皇帝鉗製而不果後悄悄消散了。
桃花林在內苑深處,原是惠太妃生前所居長生閣的園內林。惠太妃去世後長生閣逐漸荒廢,這裏便鮮少有人再來。
惠太妃出身範陽盧氏,算來是皇後的表姑。盧家幼女盧青庭就像所有京城名族家中千金一樣,在京城繁花似錦的那幾年裏,被家中長輩通過各種門路送到皇宮中,期冀能尋得機會嫁給皇子。
先帝子息不旺,隻有三位皇子成年。太子伯懷年紀最長,已經娶妃另居東宮;次子仲衍十八歲,剛封陳王不久,將不日就藩。陳王生母是陳寶林,身份低微,連累陳王也不受先帝喜愛。在盧家看來,幼女青庭最好的歸宿,當屬三皇子越王。
越王季霖便是惠太妃所出,比盧青庭小一歲,算是青梅竹馬,又是親上加親,盧青庭因此深得當年還是惠妃的表姑喜愛。以給惠妃作伴的名義將她接入宮中,就是為了讓她能夠學習宮中各種禮儀製度,在先帝麵前留下好印象,以便在討論季霖婚配對象時不至於讓別人搶了先。
大人們的計劃固然周詳,卻誰都沒能料到,在那個桃花盛開的春日,剛在皇帝那裏受了冷言冷語一肚子氣的陳王仲衍漫步來到桃花林,與盧青庭在繽紛落英中相遇,從此改變了所有人的命運。
如今先帝惠妃季霖俱已謝世,原來內定的三皇子妃陰差陽錯成了皇後。桃花林中花信尚遙,倒是蔓草滋長,阻斷了道路。
皇帝看著桃花林中的頹敗模樣有些驚訝,更多的卻是失望,愣了好一會兒才苦笑道:“阿庭,難怪你不願意再來。”
這句話卻激起了皇後的憐惜,因為皇帝的詫異而鬆開的手又悄悄過去握住他,低聲道:“隻是季節不對,再過一個月,花就都開了。”
皇帝仰望著天空,一時不語。
這一日風和日麗,天空湛藍耀眼,流雲飛卷,像是在天空中劃過了一道鳳凰的尾羽。“我時常記起那一日,便也是這樣的天色,也是這樣的雲,我看得出神,卻踩住了你的裙子。”
“是。”皇後微笑起來:“我蹲在地上看野花。”
“我一直沒有問過你,為什麽一個人在那裏?”
皇後低下頭,沒讓他看見她臉上苦澀的笑意,淡淡地說:“陛下帶臣妾到這裏來,隻是為了回憶往事嗎?”
一句話將兩人之間許久不曾有過的溫情打得瞬間煙消雲散。
皇帝的目光瞬間冷了下去,目光落在她的額頭上,輕笑了一聲:“阿庭,是你自己來見朕的,你忘了嗎?”
“怎麽會忘?”皇後飛快地抬起頭來,笑容完美得如同此刻是端坐在鳳棲宮的正殿裏一樣,“是陛下忘記了曾經給臣妾的承諾吧?”
“哦?朕忘記了什麽承諾?”
“當日先帝駕崩,陛下從邊郡趕回來,你我二人在大行皇帝的梓宮前守靈時,陛下曾經說過的話,莫非陛下都不記得了?”
皇帝的眉頭突地一跳。
他當然記得,那日的話這些年來從未有過一刻離開過心頭,像一條蟒蛇一樣緊緊纏繞在心中,越纏越緊,以至於令他時常在半夜驚醒,無法入眠。
皇後看著皇帝額頭上沁出的汗珠,輕聲地重複當年兩人的對話:“當年在梓宮前,臣妾告訴陛下先帝曾密召越王進宮,要越王暗中尋訪先太子的骨血。先帝的用意不言自明,當時先帝病榻前除了越王就隻有臣妾……”
皇帝目光閃動,仿佛刀刃一樣寒氣逼人:“越王卻讓先帝失望了。”
“是啊。越王當夜突染風寒,臥床不起。陛下,尋訪先太子骨血的事情就這樣被拖延了下來。先帝駕崩前不肯閉眼,死死盯著寢宮的大門,他是在等誰呢?”她說到這裏,突然尖銳地笑了一聲:“臣妾總覺得,等的並不是陛下您啊。”
皇帝掩在袖中的拳頭緊緊握住,良久又緩緩鬆開,再開口的時候語氣已經變得溫和:“阿庭,當日你對我說過這些話,我也給過你承諾。這個承諾朕從未忘記過。”
“你答應要冊封鴻恪為太子。說這話時鴻恪十歲,如今他已經十五歲了,不但沒有封太子,如今還遠在邊郡,生死難測。”她目光朗朗,盯著皇帝:“這便是陛下兌現的承諾嗎?”
事情一定會牽扯到鴻恪身上,皇帝毫不意外,卻沒想到她會用當初奪嫡的隱秘來相脅迫,不由自主皺起了眉:“朕也答應過你,等鴻恪回來就會立他為太子。這也是為什麽鴻恪去邊郡之前沒有封他王爵的原因。他本就是太子的不二人選。”
“回來?”皇後冷笑連連:“隻怕陛下從來沒打算讓鴻恪回來吧?”
皇帝變色:“你這是什麽意思?”皇後的目光讓他沒來由地一陣惱怒,冷冷後退一步,才說:“鴻恪這件事情,朕確實是有不得已的苦衷,你不體諒也就罷了,朕知道你心疼兒子,要鬧也由得你去鬧。事情定下來的時候你鬧過,鴻恪走前走後你鬧過,如今過了這麽久,你還要鬧,阿庭,你告訴朕,究竟是誰在對你說些不中聽的話,挑撥你我夫妻之間的情分?”
“苦衷?”皇後冷笑:“什麽樣的苦衷讓陛下連父子情份都不顧,如今卻說別人挑撥你我夫妻情分?”她說到這裏忽而一笑:“你我之間,還有一分一毫的夫妻情分嗎?”
皇帝皺起了眉,眼見要發怒,卻又勉強忍住:“難道朕今日帶你到這裏來是為什麽,你還不明白嗎?”
“我隻知道過去三年,和陛下同床共枕,恩愛情濃的,並不是我這個皇後。”
皇帝的麵色沉了下去:“阿庭,你是後宮之主,這種妒婦口中的話,不是你該說的。”
皇後一怔,背轉身去深深吸氣,也暗中懊惱一不小心失卻了分寸。她今日來,本是要借著何崇善之事改變自己在後宮的處境,如今卻因為事情牽扯到鴻恪而情緒失控,這樣下去隻怕得不償失。
身後腳步聲響起,皇帝來到她的身後。“阿庭,我知道你牽念鴻恪,你們母子情深,原也無可厚非。但鴻恪也是朕的兒子,你以為朕就不心疼他嗎?這個道理朕也是掰開了揉碎了跟你說過無數次,這天下以後都是他的,但邊塞的那些敵人,軍中的將領,朝堂上的大臣,以後也都是他的。朕要交給他的江山,不是隻有錦衣玉食無限榮光,還有帝王的責任和前路荊棘,阿庭,你忍心日後鴻恪登基之時,麵對各處或明或暗的危機和敵人時,毫無準備嗎?”
他歎了口氣,咬咬牙終於說:“何況你大概還不知道,薛珋死後,邊關局勢吃緊,諸位將帥卻又彼此不相臣服,還有翕王的人滲透其間,除了鴻恪之外,旁人無法彈壓,隻怕會出大亂子。”
皇後聽見翕王的名字,不由自主渾身一顫,終於明白了皇帝一定要讓鴻恪去邊郡的用意,瞬間隻覺全身血液盡褪,隻剩下一顆狂跳的心震動整個身軀。皇帝的心腹大患從來不是什麽外敵,而是翕王。薛珋若隻是死於敵手,以國朝兵力,打回去能滅了草原諸部的王庭為他報仇。但如果薛珋之死裏有翕王的影子,那麽也就難怪皇帝會因此疏遠了薛嬋。
皇帝讓鴻恪去邊郡,其實是作為人質令翕王安心的。
一時間皇後腦中思緒紛亂,恐懼猜疑震驚輪番來去,最終還是無可克製的驚慌掌控了她全部的思慮,在她自己能仔細思量之前已經飛快地轉身,雙手揪住皇帝的衣襟,泫然欲泣:“陛下,讓鴻恪回來吧,求求你了。”
皇帝一愣,實在沒有料到一向高高在上的皇後,會突然這樣向他哀求,微微皺了一下眉頭,剛想開口拒絕,卻又被皇後搶了先。
“陛下若是答應讓鴻恪回來,臣妾願意為陛下做任何事……臣妾可以暗中關照華嬪,不讓她受旁人的利用。”
皇帝目光閃動:“你這話什麽意思?”
“你我十五年夫妻,陛下所思所想臣妾還是知道的。陛下疏遠華嬪,親近貴妃,明知貴妃跟那個何崇善做得什麽樣的勾當,卻不肯揭破,一味隻要為難何崇善,卻要百般去全貴妃的臉麵,凡此種種定然都有不得已的苦衷。隻是有人看得到陛下心中的苦,有人卻將這苦當做拜高踩低的機會。陛下放心,臣妾願意替陛下做那些不好做的事。”
皇帝眸色深沉地盯著她半晌,像是在認真考慮她的提議,令皇後在絕望中看到了一絲希望。“陛下,”她的聲音因為看到轉機而微微發顫,試探地問:“陛下是要用貴妃做幌子,將旁人的目光都引到她身上去,本是為了維護華嬪,可若是華嬪卻因此受人欺負,豈不是陛下一片苦心就白費了?”
揣測天心本就是大忌中的大忌,皇後的話一脫口,就看見皇帝臉上變色。她心頭一顫,再想挽回已經來不及了。
皇帝後退了一步,脫離她的雙手,“阿庭,你放心,我一定會保鴻恪的安全,他不會有事的。”
皇後絕望了,“你連薛珋都保不住。”
皇帝壓抑住惱怒轉身要走,卻聽皇後在身後喊:“你以為現在這樣就能保住薛嬋嗎?”
皇帝停住腳步。他本已決意不再理睬皇後任何的挑釁,卻終於還是無法對這句話聽若不聞,“薛嬋……她和這些事情都沒有關係。”
“那麽薔薇呢?”一句話又拖住了皇帝的腳步。皇後再次看到希望:“陛下已經將薔薇掌握在手中了,她肚子裏的孩子是誰的,陛下當然清楚。”
皇帝終於再次轉身麵對她,良久才說:“翕王即將入京,他若安分守己不亂惹事,等他離開京城,朕就把鴻恪召回來冊立太子。”
皇後驚喜之下連忙要跪下謝恩,卻被皇帝虛抬了下手阻止住,“朕還有一句話,你給朕記住。”
皇後倉皇抬頭望向皇帝,聽他居高臨下地說:“若是你看不住翕王,不管是兒子還是孫子,就都不要掛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