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說著話,忽見一個少女腳步輕快地湊過來笑道:“華嬪娘娘原來在這裏,母後正問怎麽還不見人呢。”
來的是麗妃所出德瑜公主,過了年剛滿十三歲。德瑜是皇帝的長女,麗妃又頗得寵,她在後宮中地位超然,人又聰慧機敏,皇後也十分喜愛,常召到身邊陪著聊天說笑,薛嬋與她也算熟稔。
德瑜被麗妃教導得十分好,雖然活潑卻不失禮。來到薛嬋麵前規規矩矩行了禮,才向鴻樾笑道:“二哥哥一早從母後那裏出來,卻在這裏閑談,可見不是有什麽了不得的急事。不如跟我們回去聽故事吧。”
鴻樾連忙搖手:“你來了正好,快陪華嬪娘娘進去吧,我就……”他麵上一紅,又有些尷尬:“我就不去討人厭了。”
薛嬋印象中鴻樾本是個開朗的孩子,薔薇之事後他很少露麵,這次對談總覺得他看人時眼神躲閃羞澀,與以前大不一樣。此時聽他這樣說,隻得在心中歎息了一聲,笑道:“樾哥若是讀書累了,以後也可以到我那裏去玩。”
鴻樾麵色更紅,向薛嬋抱拳致意後轉身離去。
德瑜看著他的背影,也幽幽歎了口氣,說:“樾哥哥最近脾氣變了很多,已經很久不願意同我們玩耍了。”
薛嬋安慰她道:“皇子大了確實不好再同姊妹們一起玩耍。”
德瑜不服氣:“若是大哥哥還在,定然不會這樣見外,可見還是欺負二哥哥沒有娘。”薔薇的事情處理的極其隱秘,尤其不會讓德瑜這樣未成年的公主知道,她便私心裏自己給自己一個解釋。
薛嬋失笑,卻也不去多說什麽。好在德瑜很快就將鴻樾之事放過,拉著薛嬋的手笑道:“是母後讓我出來找娘娘的,她催了好幾遍呢。”
薛嬋詫異。她已經聽鴻樾和德瑜說過好幾遍皇後在催,竟像是特意在等她,於是也不敢耽誤,隨著德瑜匆匆往鳳棲宮去。
才到門口便看見吳佛帶著幾個天極殿的內侍守在門口,心頭不禁咯噔一下。還沒來及停下腳步,吳佛等人已經看見她,迎上來行禮。
吳佛在皇帝身邊的時間久了,也學會天極殿那些人的習慣,麵無表情,看不出喜怒來,隻是口中催道:“華嬪娘娘來了,快請進去。”
薛嬋驚駭莫名。這個時間皇帝理應在天極殿接見群臣。即便來了,怎麽無論鴻樾還是德瑜都不曾說過一個字,倒像是相約好了不讓她有退縮的機會。
正驚疑不定的時候,裏麵竇長清已經聞訊迎了出來,身後還跟著秦固原。薛嬋知道這兩人是代表帝後前來迎接,益發不安,不知道自己何德何能,竟能驚動他們二位親自相迎。隻是事已至此,她已經不能轉身離開,然而要與皇帝麵對麵,始終還是她最不願意麵對的情形。
竇長清笑道:“皇後娘娘說隻怕華嬪聽見陛下在不肯來,不讓我們說。”
饒是再大的心結,被這樣赤裸裸地戳破,薛嬋也招架不住,隻得訕笑道:“阿翁說笑了。”
竇長清側身給薛嬋讓路:“今日陛下來是有特殊的緣由,娘娘進去就知道了。”
秦固原順勢為她掀開簾子:“娘娘請。”
薛嬋點了點頭,迎著頭皮跨過門檻。
屋裏人頭湧湧,主位卻隻有三個。帝後各自坐在上首,下麵還有一個繡墩是為薛嬋準備的。除此之外還有帝後各自的親隨侍從,以及三個模樣古怪的人。
薛嬋向帝後行禮叩拜,皇帝麵無表情地點了點頭,轉頭去尋秦固原,在他耳邊輕聲吩咐著什麽,秦固原聽了吩咐便去帶著幾個人給那三個人送上茶果,說:“是陛下賞賜的,你們先用一些,潤潤喉嚨。”
那三人自然感激不敬,連連謝恩。
薛嬋在一旁看得清楚,三個人形容焦枯,雖然顯而易見為了麵聖已經換上最好的衣服,卻仍然有一種無端窮苦的窘迫感撲麵而來。其中兩個人在跪拜行禮的時候行動遲緩,顯然是盲人。她看得越發驚詫不已。總覺得似乎這幾個人身上有一種十分熟悉的感覺。
而皇後則愈見可親,親自起身將薛嬋扶起來送到繡墩前,一邊叫著德瑜的乳名說:“這裏人雜,阿琉先回去吧。你大哥哥從邊郡給你捎來了沙洲玫瑰,已經送到你宮裏去了呢。”
德瑜聽說要讓自己離開,本來不大高興地嘟起了嘴,及至聽見沙洲玫瑰的名字,立即又笑了出來,連忙道:“是了,大哥哥早就答應了要送我這個呢。既然父皇母後不待見我,我還是走了好。”她一邊說著,一邊行了禮,趕不及地帶著侍女們離開。
德瑜一走,倒是清靜了不少,皇後這才對薛嬋笑道:“不是我催你,是陛下催。他事情多,難得抽出這麽點工夫來,一會兒聽完了就走,你也不必拘束。”
聽?聽什麽?薛嬋聽得雲裏霧裏,又朝皇帝看去。皇帝卻恰到好處地低頭去喝茶。她隻得問皇後:“薛嬋不明白,請娘娘明示。”
“喏,就是這幾個人。”皇後向那三個人指了指:“他們是從陽關紅柳鎮來的。”
薛嬋耳邊轟然一響,一時間再也控製不住地朝皇帝望去。
好在這一次皇帝沒有再回避,抬起眼迎向她的目光。這是自那個訣別之夜後兩人第一次這樣坦然地互視。一時間薛嬋隻覺心頭血氣翻湧,苦苦壓抑了許久的委屈和苦悶幾乎就要不受控製決堤而下。
皇帝開口時仍然語氣淡漠,仿佛他是萬分無奈才不得不坐在這裏對薛嬋說上一兩句話的:“這是恪哥兒在紅柳鎮遇見的三個牧人。這孩子也真是……”他說著,嗤笑一聲,無奈地搖頭,繼續道:“他專門遣人護送這三個人進京,就是為了給我們唱首歌。”
“唱歌?”薛嬋疑惑地朝那三個人看過去。終於明白那股熟悉感從何而來。
他們的皮膚幹枯粗糙,眼角額頭都有被風蝕的痕跡。那是大漠的痕跡。當年薛珋和蘇子奉的麵容上都帶著這樣的痕跡。所不同的是蘇子奉變成了皇帝,當年邊塞風沙留下的痕跡已經被錦衣玉食愈合,隻在某些不為人知的地方還有些微跡象可循。
皇後按著薛嬋的肩膀,強令她坐下,笑道:“鴻恪小孩子不懂事,做些事情也沒有個章法。但難得他有這份心,陛下也不計較,隨著他胡鬧。你就踏實坐下吧。人家指明了,說是要給陛下,我,還有華嬪你唱歌呢。”
薛嬋坐立不安,連連謙讓。皇帝終於開口道:“你就聽聽他們唱什麽吧。隻當是消遣。”
薛嬋這才不再推讓,低低道了聲“是”,在繡墩上坐下。
一時眾人各自安坐好,那三人拿出各自的樂器,再次向皇帝行禮後坐下開始演奏。
所謂樂器,是一把胡琴,一隻鐵笛,和一副鐵板。鐵板相撞,聲音清越鏗鏘,胡琴與鐵笛同時響起,樂聲中滿是金戈之聲,一時之間明明是春光溫軟的禁苑深宮,卻充滿了一股肅殺之氣。三人幾乎同時開口,唱的歌詞卻是薛嬋聽不懂的邊郡語音。隻是歌聲頓挫沉鬱,蒼涼悲愴,充滿了陽剛之氣,停在薛嬋耳中,仿佛恍惚間能看見大漠孤煙,殘陽如血。
她以前是聽過薛珋唱過類似的歌曲,一時間隻覺得心旌搖動,漸漸有一團暖意從胸口升起。
皇後卻不喜這樣粗糲的樂聲,隻聽了一會兒,便不耐煩起來,轉頭找竇長清剛要吩咐,卻見身邊皇帝已經聽得怔住,手中緊緊握著茶杯,卻全然忘記了要往唇邊送。倒是雙目光芒閃動,另一隻空著的手在膝蓋上輕輕隨著街拍敲叩著。
突然鐵板聲一響,樂聲一轉,變得愈加節奏分明。那些人唱的歌詞雖然聽不明白,卻能聽得懂是四字一句,頓挫有力,字字鏗鏘,不像是歌唱,倒像是在沙場上排兵列陣。
皇帝突然將手中茶杯往桌上一頓,起身加入那三個人,與他們一同合唱起來。
他並沒有邊郡的口音,一開口薛嬋就聽懂了。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王於興師,修我毛戈。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
王於興師,修我矛戟。
與子偕作。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薛嬋明白了,這定是薛珋他們在邊關時唱的一首戰歌,不但邊關將士熟悉,就連這幾個牧羊人都張口就能唱。
遙想當年邊郡苦戰的兄長和蘇子奉,薛嬋也聽得心潮澎湃。她目光落在皇帝身上,隻見他從一個人手上接過鐵板,雙手一擊,鏗鏘一聲,震得屋裏人各個精神一振。皇帝的嗓音裏有一種沉厚粗糲的東西,是薛嬋從來沒有聽見過的。
他興致極高,手舞足蹈,聲音壓過那三個人。也許是真刀真槍拚殺過,歌聲裏的殺氣是那三個人所不具備的。薛嬋怔怔看著他,恍惚看見了當年那個銀袍將軍蘇子奉。
她眼眶漸漸發熱。原以為已經被後宮淹沒的蘇子奉,原來還存留在他的身上,隻是隱藏得太深,深得連他自己也察覺不到了。
但這是她的蘇子奉。薛嬋心中驕傲地想。她沒有錯過皇後麵上來不及掩飾的厭惡,也留意到秦固原竇長清等人驚詫的表情。這是他們所沒有見過的蘇子奉,是她早已經熟悉,日夜思念,以為早就失去了的蘇子奉。
終於歌聲漸漸唱落。胡琴尾音悠悠,皇帝手中鐵板相擊,截住了樂音。
一時間屋內極靜,所有人都還在震驚之中。
薛嬋長長地舒氣,要將剛才憋在胸口的那口氣全然吐出去。
然後她聽見了掌聲。
皇後帶頭起身鼓掌,旁人相從,一時間掌聲四起。薛嬋卻坐在原處,目光落在皇帝身上,隻覺一顆心在胸腔裏跳動,仿佛火焰在燃燒,仿佛江水在奔流,仿佛是多年前樂遊原上把臂同遊時與他掌心相扣時的回腸蕩氣。
然而她麵上卻什麽表情都沒有流露,隻是在一片掌聲環繞中,將傾慕的目光重新落在了他的身上。
皇帝看見了。他要用盡自製力,才能不去回應。戴上習慣的麵具,微笑著走向皇後,握住皇後的手笑道:“不過是一時興起而已。”又低頭問皇後:“喜歡嗎?”
皇後含情脈脈看著皇帝微笑:“臣妾能聽到陛下一展歌喉,實在是三生有幸。”
皇帝搖頭笑歎:“當年在邊郡倒是常跟同袍們夜裏圍著篝火唱歌,回到京城就……”他歎息了一下,目光不經意地從薛嬋麵上掠過,“長恨此身非我有啊。”
這樣的感慨,皇帝能發,眾人卻不能符合。若是薑貴妃在,定然能將話題岔開。然而皇後和薛嬋都不是有這樣圓融手段的人,兩人彼此對視一眼,同樣無奈,卻又各自揣著心思,保持著沉默。
還得是皇帝自己打破僵局,轉身一揮手叫來秦固原:“固原,這幾位鄉親,不可怠慢了,要厚賞。”
秦固原是內臣,不同於朝臣。皇帝這樣囑咐,便是要從自己的私庫中賞賜那三個人。這本是天大的恩典,即便是當朝丞相,六部尚書,乃至皇親國戚親王國公,也沒有幾個有這樣的殊榮。
帶著三個人進宮的人立即就向他們解釋了其中的深意,那三人自然千恩萬謝感恩戴德。
本來事情也就這樣了結了,不料那三人叩拜過後起身,為首執胡琴的人卻突然抬頭問了一句:“請問哪位是華嬪?”
來的是麗妃所出德瑜公主,過了年剛滿十三歲。德瑜是皇帝的長女,麗妃又頗得寵,她在後宮中地位超然,人又聰慧機敏,皇後也十分喜愛,常召到身邊陪著聊天說笑,薛嬋與她也算熟稔。
德瑜被麗妃教導得十分好,雖然活潑卻不失禮。來到薛嬋麵前規規矩矩行了禮,才向鴻樾笑道:“二哥哥一早從母後那裏出來,卻在這裏閑談,可見不是有什麽了不得的急事。不如跟我們回去聽故事吧。”
鴻樾連忙搖手:“你來了正好,快陪華嬪娘娘進去吧,我就……”他麵上一紅,又有些尷尬:“我就不去討人厭了。”
薛嬋印象中鴻樾本是個開朗的孩子,薔薇之事後他很少露麵,這次對談總覺得他看人時眼神躲閃羞澀,與以前大不一樣。此時聽他這樣說,隻得在心中歎息了一聲,笑道:“樾哥若是讀書累了,以後也可以到我那裏去玩。”
鴻樾麵色更紅,向薛嬋抱拳致意後轉身離去。
德瑜看著他的背影,也幽幽歎了口氣,說:“樾哥哥最近脾氣變了很多,已經很久不願意同我們玩耍了。”
薛嬋安慰她道:“皇子大了確實不好再同姊妹們一起玩耍。”
德瑜不服氣:“若是大哥哥還在,定然不會這樣見外,可見還是欺負二哥哥沒有娘。”薔薇的事情處理的極其隱秘,尤其不會讓德瑜這樣未成年的公主知道,她便私心裏自己給自己一個解釋。
薛嬋失笑,卻也不去多說什麽。好在德瑜很快就將鴻樾之事放過,拉著薛嬋的手笑道:“是母後讓我出來找娘娘的,她催了好幾遍呢。”
薛嬋詫異。她已經聽鴻樾和德瑜說過好幾遍皇後在催,竟像是特意在等她,於是也不敢耽誤,隨著德瑜匆匆往鳳棲宮去。
才到門口便看見吳佛帶著幾個天極殿的內侍守在門口,心頭不禁咯噔一下。還沒來及停下腳步,吳佛等人已經看見她,迎上來行禮。
吳佛在皇帝身邊的時間久了,也學會天極殿那些人的習慣,麵無表情,看不出喜怒來,隻是口中催道:“華嬪娘娘來了,快請進去。”
薛嬋驚駭莫名。這個時間皇帝理應在天極殿接見群臣。即便來了,怎麽無論鴻樾還是德瑜都不曾說過一個字,倒像是相約好了不讓她有退縮的機會。
正驚疑不定的時候,裏麵竇長清已經聞訊迎了出來,身後還跟著秦固原。薛嬋知道這兩人是代表帝後前來迎接,益發不安,不知道自己何德何能,竟能驚動他們二位親自相迎。隻是事已至此,她已經不能轉身離開,然而要與皇帝麵對麵,始終還是她最不願意麵對的情形。
竇長清笑道:“皇後娘娘說隻怕華嬪聽見陛下在不肯來,不讓我們說。”
饒是再大的心結,被這樣赤裸裸地戳破,薛嬋也招架不住,隻得訕笑道:“阿翁說笑了。”
竇長清側身給薛嬋讓路:“今日陛下來是有特殊的緣由,娘娘進去就知道了。”
秦固原順勢為她掀開簾子:“娘娘請。”
薛嬋點了點頭,迎著頭皮跨過門檻。
屋裏人頭湧湧,主位卻隻有三個。帝後各自坐在上首,下麵還有一個繡墩是為薛嬋準備的。除此之外還有帝後各自的親隨侍從,以及三個模樣古怪的人。
薛嬋向帝後行禮叩拜,皇帝麵無表情地點了點頭,轉頭去尋秦固原,在他耳邊輕聲吩咐著什麽,秦固原聽了吩咐便去帶著幾個人給那三個人送上茶果,說:“是陛下賞賜的,你們先用一些,潤潤喉嚨。”
那三人自然感激不敬,連連謝恩。
薛嬋在一旁看得清楚,三個人形容焦枯,雖然顯而易見為了麵聖已經換上最好的衣服,卻仍然有一種無端窮苦的窘迫感撲麵而來。其中兩個人在跪拜行禮的時候行動遲緩,顯然是盲人。她看得越發驚詫不已。總覺得似乎這幾個人身上有一種十分熟悉的感覺。
而皇後則愈見可親,親自起身將薛嬋扶起來送到繡墩前,一邊叫著德瑜的乳名說:“這裏人雜,阿琉先回去吧。你大哥哥從邊郡給你捎來了沙洲玫瑰,已經送到你宮裏去了呢。”
德瑜聽說要讓自己離開,本來不大高興地嘟起了嘴,及至聽見沙洲玫瑰的名字,立即又笑了出來,連忙道:“是了,大哥哥早就答應了要送我這個呢。既然父皇母後不待見我,我還是走了好。”她一邊說著,一邊行了禮,趕不及地帶著侍女們離開。
德瑜一走,倒是清靜了不少,皇後這才對薛嬋笑道:“不是我催你,是陛下催。他事情多,難得抽出這麽點工夫來,一會兒聽完了就走,你也不必拘束。”
聽?聽什麽?薛嬋聽得雲裏霧裏,又朝皇帝看去。皇帝卻恰到好處地低頭去喝茶。她隻得問皇後:“薛嬋不明白,請娘娘明示。”
“喏,就是這幾個人。”皇後向那三個人指了指:“他們是從陽關紅柳鎮來的。”
薛嬋耳邊轟然一響,一時間再也控製不住地朝皇帝望去。
好在這一次皇帝沒有再回避,抬起眼迎向她的目光。這是自那個訣別之夜後兩人第一次這樣坦然地互視。一時間薛嬋隻覺心頭血氣翻湧,苦苦壓抑了許久的委屈和苦悶幾乎就要不受控製決堤而下。
皇帝開口時仍然語氣淡漠,仿佛他是萬分無奈才不得不坐在這裏對薛嬋說上一兩句話的:“這是恪哥兒在紅柳鎮遇見的三個牧人。這孩子也真是……”他說著,嗤笑一聲,無奈地搖頭,繼續道:“他專門遣人護送這三個人進京,就是為了給我們唱首歌。”
“唱歌?”薛嬋疑惑地朝那三個人看過去。終於明白那股熟悉感從何而來。
他們的皮膚幹枯粗糙,眼角額頭都有被風蝕的痕跡。那是大漠的痕跡。當年薛珋和蘇子奉的麵容上都帶著這樣的痕跡。所不同的是蘇子奉變成了皇帝,當年邊塞風沙留下的痕跡已經被錦衣玉食愈合,隻在某些不為人知的地方還有些微跡象可循。
皇後按著薛嬋的肩膀,強令她坐下,笑道:“鴻恪小孩子不懂事,做些事情也沒有個章法。但難得他有這份心,陛下也不計較,隨著他胡鬧。你就踏實坐下吧。人家指明了,說是要給陛下,我,還有華嬪你唱歌呢。”
薛嬋坐立不安,連連謙讓。皇帝終於開口道:“你就聽聽他們唱什麽吧。隻當是消遣。”
薛嬋這才不再推讓,低低道了聲“是”,在繡墩上坐下。
一時眾人各自安坐好,那三人拿出各自的樂器,再次向皇帝行禮後坐下開始演奏。
所謂樂器,是一把胡琴,一隻鐵笛,和一副鐵板。鐵板相撞,聲音清越鏗鏘,胡琴與鐵笛同時響起,樂聲中滿是金戈之聲,一時之間明明是春光溫軟的禁苑深宮,卻充滿了一股肅殺之氣。三人幾乎同時開口,唱的歌詞卻是薛嬋聽不懂的邊郡語音。隻是歌聲頓挫沉鬱,蒼涼悲愴,充滿了陽剛之氣,停在薛嬋耳中,仿佛恍惚間能看見大漠孤煙,殘陽如血。
她以前是聽過薛珋唱過類似的歌曲,一時間隻覺得心旌搖動,漸漸有一團暖意從胸口升起。
皇後卻不喜這樣粗糲的樂聲,隻聽了一會兒,便不耐煩起來,轉頭找竇長清剛要吩咐,卻見身邊皇帝已經聽得怔住,手中緊緊握著茶杯,卻全然忘記了要往唇邊送。倒是雙目光芒閃動,另一隻空著的手在膝蓋上輕輕隨著街拍敲叩著。
突然鐵板聲一響,樂聲一轉,變得愈加節奏分明。那些人唱的歌詞雖然聽不明白,卻能聽得懂是四字一句,頓挫有力,字字鏗鏘,不像是歌唱,倒像是在沙場上排兵列陣。
皇帝突然將手中茶杯往桌上一頓,起身加入那三個人,與他們一同合唱起來。
他並沒有邊郡的口音,一開口薛嬋就聽懂了。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王於興師,修我毛戈。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
王於興師,修我矛戟。
與子偕作。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薛嬋明白了,這定是薛珋他們在邊關時唱的一首戰歌,不但邊關將士熟悉,就連這幾個牧羊人都張口就能唱。
遙想當年邊郡苦戰的兄長和蘇子奉,薛嬋也聽得心潮澎湃。她目光落在皇帝身上,隻見他從一個人手上接過鐵板,雙手一擊,鏗鏘一聲,震得屋裏人各個精神一振。皇帝的嗓音裏有一種沉厚粗糲的東西,是薛嬋從來沒有聽見過的。
他興致極高,手舞足蹈,聲音壓過那三個人。也許是真刀真槍拚殺過,歌聲裏的殺氣是那三個人所不具備的。薛嬋怔怔看著他,恍惚看見了當年那個銀袍將軍蘇子奉。
她眼眶漸漸發熱。原以為已經被後宮淹沒的蘇子奉,原來還存留在他的身上,隻是隱藏得太深,深得連他自己也察覺不到了。
但這是她的蘇子奉。薛嬋心中驕傲地想。她沒有錯過皇後麵上來不及掩飾的厭惡,也留意到秦固原竇長清等人驚詫的表情。這是他們所沒有見過的蘇子奉,是她早已經熟悉,日夜思念,以為早就失去了的蘇子奉。
終於歌聲漸漸唱落。胡琴尾音悠悠,皇帝手中鐵板相擊,截住了樂音。
一時間屋內極靜,所有人都還在震驚之中。
薛嬋長長地舒氣,要將剛才憋在胸口的那口氣全然吐出去。
然後她聽見了掌聲。
皇後帶頭起身鼓掌,旁人相從,一時間掌聲四起。薛嬋卻坐在原處,目光落在皇帝身上,隻覺一顆心在胸腔裏跳動,仿佛火焰在燃燒,仿佛江水在奔流,仿佛是多年前樂遊原上把臂同遊時與他掌心相扣時的回腸蕩氣。
然而她麵上卻什麽表情都沒有流露,隻是在一片掌聲環繞中,將傾慕的目光重新落在了他的身上。
皇帝看見了。他要用盡自製力,才能不去回應。戴上習慣的麵具,微笑著走向皇後,握住皇後的手笑道:“不過是一時興起而已。”又低頭問皇後:“喜歡嗎?”
皇後含情脈脈看著皇帝微笑:“臣妾能聽到陛下一展歌喉,實在是三生有幸。”
皇帝搖頭笑歎:“當年在邊郡倒是常跟同袍們夜裏圍著篝火唱歌,回到京城就……”他歎息了一下,目光不經意地從薛嬋麵上掠過,“長恨此身非我有啊。”
這樣的感慨,皇帝能發,眾人卻不能符合。若是薑貴妃在,定然能將話題岔開。然而皇後和薛嬋都不是有這樣圓融手段的人,兩人彼此對視一眼,同樣無奈,卻又各自揣著心思,保持著沉默。
還得是皇帝自己打破僵局,轉身一揮手叫來秦固原:“固原,這幾位鄉親,不可怠慢了,要厚賞。”
秦固原是內臣,不同於朝臣。皇帝這樣囑咐,便是要從自己的私庫中賞賜那三個人。這本是天大的恩典,即便是當朝丞相,六部尚書,乃至皇親國戚親王國公,也沒有幾個有這樣的殊榮。
帶著三個人進宮的人立即就向他們解釋了其中的深意,那三人自然千恩萬謝感恩戴德。
本來事情也就這樣了結了,不料那三人叩拜過後起身,為首執胡琴的人卻突然抬頭問了一句:“請問哪位是華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