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見了紅樓的管事,還得了一筆封口費。秦川覺得錢這個東西就很奇怪,你缺它的時候,它總是躲著你;等到你不缺錢了,它反倒是自己找上門了。


    前些日子,他熬夜寫話本,費了多大力氣,才掙到稿費。現在呢,去給小狐們教書,動動嘴,便拿了一小塊金餅,還附贈一個朱果。


    今天上午更誇張,他昨天去紅樓,走得匆忙,都沒給錢。沒想到今天人家找上門,非得不是來收賬的,還是趕著送錢來。


    大概隻有現實才不用這麽講邏輯。


    到了下午,周知府居然找了過來。秦川一開始還以為昨晚去喝花酒的事,給周知府聽到了,來找他問罪。


    畢竟周知府剛答應秦川可以不用去府學上課,可秦川轉頭便去喝花酒,多少有些不合適吧。


    好在周知府不是為這個事來的。


    他穿了一身便服,身邊隻跟了兩個護衛,一個姓王,一個姓馬。相比起知府大人正常出行的排場,已經十分之低調了。


    秦川想著,若陵州府改成開封府,王護衛該叫王朝,馬護衛該叫馬漢,周知府額頭再來個月牙,那可真是包青天再世。


    其實周知府有些方麵跟包青天是類似的,雖然臉不黑,還有點白,但曆史上的包拯,臉本來也是不黑的。


    秦川想著,下次再出話本,那就是寫三俠五義的故事吧。


    但是周知府不是來跟秦川探討獄案的,他是來吐苦水的。大約是因為秦川有浩然正氣,周知府認為兩人是誌同道合的。


    當然,其中未必沒有周知府想要考較秦川對實務看法的意思。


    大約事情是這樣的。


    月前禹江上遊發了大水,已經有七八個地方被淹。於是那些地方的災民有許多如潮水向陵州府湧來。


    糧價已經開始飛漲,一天高過一天。


    如今是深秋了,再過些日子,天寒地凍,不知要死多少人。


    雖然災情早已傳過來,可是對陵州府城裏人的生活影響暫時還看不出來,勾欄畫舫的生意依舊很好,還有一些消息靈通的官員士子們,這幾日在勾欄畫舫裏靈感迸發,做出了許多憂國憂民的詩句。


    總之不是抨擊時政,便是暗示朝中有奸佞小人,禍亂朝綱。他們不僅發出憤慨,還給出解決災情的辦法。


    大意是隻要眾正盈朝,自然就天下太平了。


    這個想法獲得許多失意士子和官員的讚同,問題是解決不完的,隻要把出問題的人解決了,自然便沒有問題了。


    周知府對於這些士林輿情不屑一顧。


    他早習慣士林的風氣,沒想過跟他們辯論。


    他來找秦川,不但有考較秦川對實務的看法,還有另一個目的。那就是希望利用秦川對王孚的影響力,說動王孚幫忙賑濟災民。


    因為王員外不在家,這事的決定權就在王孚身上。


    周知府心裏甚至猜測,王員外是不是因為不想摻合賑災的事,才出了遠門。


    隻是王員外不止今年去了嶗山,往年也有去的時候,倒是不好說人家是故意的。


    向來賑災這種事,需要本地的大戶牽頭才做得成。


    王家的豪富,不見得差黃家多少。


    如果能說動王家,那麽事情就好辦多了。


    來之前,周知府倒是對王孚提過此事,可是王孚也是一臉愁色,說最近生意難做,王家每年都要花很多錢,養很多人。言裏言外,都是說王家很困難,現在遇見災年,生意更是不好做。


    王孚表示他很憂慮。


    周知府說起這些,秦川心裏清楚,王孚的表情確實沒有作假,任誰遇到昨晚那樣的事,都會很憂慮的。


    周知府倒也不好說什麽,他隻是對秦川吐槽,


    “王孚擔憂的無非是生意好不好做的事,可是災民卻得憂慮能不能熬過這個冬天。”


    秦川:“我看他的擔憂不隻是生意好不好做的事,而是做了這件好事,往後是不是什麽好事都要他們王家去做呢?土豪劣紳不管災民的死活,大家隻會覺得理所當然,可是遠近聞名的大善人,隻要有一件善事不去做,可能大家都會指責他了。王兄雖然不喜文章,可本性還是個好人。他倒不是沒有好心,就怕沒有好報。”


    周知府點了點頭,“這些顧慮,我也理解,隻是官府的存糧也不多,救濟不到那麽多災民,我現在是該說的都說了,該做的都準備去做了。你對此有什麽看法?”


    秦川:“動嘴皮子確實是容易的,學生是有些想法,先生想聽的話,我就說一說。”


    “好,願聞其詳。”


    秦川於是有條不紊說起賑災防疫的事。


    當他簡明扼要,提出賑災防疫時,周知府深為讚許地點頭。如果秦川隻說賑災的事,周知府肯定要失望了。


    因為大災之後,必有大疫,這個時代,災情和疫情是分不開的。


    現代的賑災防疫方略自是不能照搬到大梁朝,古今的組織結構、執行力是有天差地別的。


    秦川更多是提出一些現代總結出的理念。其實那也是曆朝曆代實踐出來的,並非無中生有。


    他洋洋灑灑說了一大堆。


    但周知府聽得一字不漏。


    這年頭,能考中進士的人,都記憶力驚人,何況周知府這樣的幹練官員。


    秦川許多理念,與他心裏所想不謀而合,有不足的地方,那也是確實沒有在衙門曆練過,當然隻能紙上談兵。


    周知府很高興,高興的是這更證明了秦川是一個有抱負的仁人誌士。多年來,周知府認為儒學有一大很難解決的弊端。


    那就是雖然有大儒提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大方向,可是沒有實際救世的辦法。


    這辦法需要他們這些後來人前赴後繼地去思考,去實踐,否則儒學始終是有道而無術。


    秦川當然不是純粹的好心,要救濟災民什麽的。


    他有自己的謀劃。


    因為賑災是一個要做很多動員的大事,上上下下,涉及到本地各階層,方方麵麵。參與這樣的事當中,有利於建立自己的勢力和威信,如此秦川也能借此名正言順地插入陵州城某個行業當中了。


    他要處世久遠,自然得建立起一個屬於自己的勢力來,如此才不用什麽事都親力親為,單打獨鬥,也不會遇到多個難題時顧此失彼。


    而且災民多是無依無靠之輩,更容易從中挑選出親信班底。


    大梁朝如今立國一百八十年,按照曆史周期而論,開始臨近王朝後期。眼下的世道已經開始變亂,剛完結不久的龍王廟會,多半是太平世道最後的餘暉了。


    國之將亡,必有妖孽。


    秦川不得不為此做些準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長生從聊齋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隨緣乘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隨緣乘風並收藏長生從聊齋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