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開國一百九十二年。
梁帝安平四十三年,二月初八。
這一天正是朝廷春試的日子。亦是大梁立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會試。足足有上萬舉人參加。
往年全國各地,頂多五六千舉人參加會試,廝殺中爭取那三百名的進士名額。
似乎是預感到王朝走向末路,許多舉人都想趁此機會考中進士,獲取一官半職。
因為九州各地負擔太重,僅靠朝廷的力量,平定亂象不太現實。
近來朝廷有吹風,想要恢複上古封建製度。
利用地方的力量,自己平定亂象,不廢朝廷一兵一卒。
否則朝廷稅賦太重,官逼民反的例子隻會屢見不鮮。
隻是這言論一出,梁帝直接斥責為書生之見,吹風的禦史言官,都挨了好多庭杖。
但是地方對權力提升的訴求,那是顯而易見的。
如果中了進士,外放為地方官,肯定權柄上有所提升。
或者留在神都,消息靈通,能第一時間為自己的家族謀取更大的利益。
一旦進入亂世,殺劫一起,消息閉塞的地方勢力,最是容易吃虧。
神都城很大,考場在東華門不遠。
秦川住的地方是城西偏僻的地方,因此出門時極早,東方未白。
如今正是乍暖還寒的時候。
神都乃是帝國北方,春寒料峭,許多房簷上還結著冰霜,若是平常時候,除了那些打更的,收夜香的,以及被迫巡城守夜的兵士,幾乎沒人願意在這時候出門。
可是今天的神都城,路上許多火把照亮。
車如流水馬如龍的盛況,好似在過元宵節一樣。
上萬名舉子紛紛往城東的會試考場貢院靠近。
而前往貢院的天街,一路上有禦林軍維持秩序,其中不乏武道高手,衝天的血氣,滾滾精氣,好似烽煙聚集。
使得任何想要造次的修士異類,都不得不掂量,心生畏懼、忐忑之情。
秦川獨自出門,在人流中穿梭。
他囑咐清清在小院裏照顧好嬰寧,在他考試結束前,不要外出。
秦川還留下青玄劍,在小院中守護。
青玄劍和他心心相印,一旦出事,秦川也能立時知曉。
料來是無事發生的。
秦川想著,母女連心。嬰寧來神都,小伯娘應該是知曉的。他這些日子發現嬰寧,總是不時上房頂,眺望皇城的方向。
嬰寧總是下意識看向那裏,說是想知道裏麵的情況。
問她原因,她也說不出來。
可秦川清楚,大概是母女連心的天性發作。
所以嬰寧大概有她暗中的照看。
秦川想著,若是小伯娘是被泰山娘娘逼迫進宮,本身不想呆在皇宮的話,秦川有實力後,定然是要帶對方走的。算是對死去伯父的一個交代。
在那之前,肯定是要找機會見一見,問明情況。
秦川沒有刻意施展元神之力,僅憑肉身的矯健身法,在車馬川流中前行,頗有種不滯於物的感覺。
火把光到底比不得白日。
竟沒有一個人察覺,在車隊和人流中,竟有一個人不停前行,沒一個車馬或者開道的仆役,妨礙到秦川前進。
秦川行走在這鬧市紅塵裏,片葉不沾身。
頗有種“閑來仗劍鬧市過,無人知我是真仙”的感覺。
紅塵泥濘,半點沒有沾到他身上,他恬然自得前行,不染塵埃,很是有趣。
不知不覺間,秦川來到會試貢院。
上貢給皇帝的物品叫做貢品,參加貢院會試的舉人乃是上貢給皇帝的人才,於是取名為貢院。
這是自天漢以來,君權帶有天命色彩後,帶來的神聖威嚴。
即使讀書人,自認為天之驕子,自命不凡。
可到了貢院,亦得承認自己不過是上貢給皇帝的人才,跟貢品沒有區別,屈服於神聖君權之下。
縱使以往如何安慰自己,學得文武藝,貨賣帝王家。
到了這一刻,也得承認,這不是買賣,而是主動的臣服。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君臣父子的綱領,在這一刻需得貫徹到底。
來到貢院大門外。秦川曾在高處眺望貢院,知道裏麵布局嚴謹,牆垣高聳,環境陰森。那些在他驚人目力下展現的公堂、衙署,高大森嚴。
而裏麵的考棚則十分簡陋,聽說有九千多間。因為參考的舉人太多,如今大概又臨時擴建了一些。
貢院的外層圍牆三重,有外棘牆、內棘牆、磚牆。
貢院的四角還有瞭望樓,主要起到監視作用。
東、西磚牆各開一磚門,門內有牌坊東為“明經取士”,西為“為國求賢”,南牆外有磚影壁,牆之左右各辟一門,門內正中有“天開文運”牌坊,正中軸線有大門、二門、龍門,亦稱三龍門,取鯉魚躍龍門之意。
等到天亮時分,考生開始陸續進入貢院,要經唱名、搜檢、領卷等極嚴的手續,周圍禦林軍殺氣肅然,對待考生,如同看管囚犯一般。
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
秦川在一眾舉人裏,看起來尤為年輕。
因為他閉門不出,沒有去文館參加文會,很少有人認得他是禹江省的解元。
大抵隻有本省舉人才認得出來,但這種時候也不可能刻意上來攀談,免得引起貢院考官以及四周監察的誤會。
不過秦川身為不滿二十周歲的舉人,雖然引人注目,可在考場裏還不是最年輕的。
一名大約十二三歲的少年沙彌,在進入考場時,極惹人注目。
這個剛剛脫離垂髫童子年紀的少年沙彌,顯然有許多人認識。
有人竊竊私語。
“那是國師的小徒弟,去年剛參加了神都的秋試,文采出眾。沒想到他居然來參加這一科的會試,聽說今年才滿十三歲,當真是神童。”
國師是一位不知來曆的大僧,在神都說法,幾乎從者上萬。近年來,極得梁帝信任,甚至超過了在神都玄都觀內修行的陶真人。
這位真人,來神都前,在終南山修行。梁帝便對其大為傾倒,不時與其通信。
世人曾稱之為山中宰相。
來到神都玄都觀後,梁帝對其寵信更是不減,過去十幾年,許多內閣閣老都要巴結他。
直到四年前,國師橫空出世,在一場求雨的鬥法上,將陶真人擊敗。國師由此大獲梁帝信任。
於是陶真人的寵信才大為衰減。
如今隱居玄都觀,很少和外界聯係了。
國師的小徒弟據說是從災民中選出來的,由國師精心調教,去年神都秋試時,一鳴驚人。
這名法號道衍的小國師展露出的才華,表明國師非是傳言中的妖人,而是有真才實學,不但精通佛學,對儒門學問亦是大為精通。
否則道衍無論如何天才,也不可能在十二歲考中舉人,十三歲來參加會試。
國師派遣他前來參加會試,多半也有顯擺炫耀的意思。
有人暗自感慨,國師遠比陶真人張揚,國家掄才大典,都成了他炫耀的工具。
還有人暗自嘀咕,國師一向出行,排場甚大,遲早會為自己招惹禍端。
現在無事,不過是陛下對其寵信的緣故。
一旦聖眷衰弱,國師及其門徒,豈能有好下場。
可惜這小神童,小小年紀,不知世事險惡,被國師利用,將來難有好下場。
“阿彌佗佛。”道衍進了龍門後,向著四周的人見禮。
梵音波及擴散開,將那些對他的非議、竊竊私語平息下去。
他們聽見梵音後,竟不敢再議論道衍和國師的事。
有種議論就是謗佛,謗佛便是有罪。
有高明的人物,認出這正是國師的一門絕藝——無量梵音。
道衍小小年紀,竟能掌握國師的絕藝,說明他在佛法修行上,亦遠遠不可小覷。
他才多大,打娘胎修行也不可能如此厲害。
難道是鬼仙轉世?
…
…
禮部尚書高震是本次會試的主考,他身邊是禮部侍郎路萬裏,為本次的副主考。
高震和路萬裏站在龍門內的明遠樓上,看著考生們一一入場,高震不禁感慨,“多少年未見如此盛況了。此番為國選才,一定要選出真正的大材,說不得能再造盛世。”
路萬裏微笑:“有大宗伯在,這次會試肯定能選出真正的棟梁之材。”
高震灑然一笑:“橋川莫要拍我馬屁,我的學問在書院不值一哂,當個講師都勉強,如今出來做官,也不過是著書立言不成,退而求其次。若運氣好,為國選出棟梁大材,那也是陛下洪福所致。仰仗天恩,豈能貪天之功。”
路萬裏:“大宗伯胸襟似海,正是仆要學習之處。”
高震似笑非笑道:“聽說這次進京趕考的舉子有個你的得意門生,你和他見過沒有?”
路萬裏搖頭,“那孩子極有主見,仆不算他的老師。反倒是從他身上,學到一些東西。而且他年紀輕輕,養成浩然之氣,要教也得書院來教。仆這點微末學問,隻能耽誤人家。”
高震略帶驚詫,“年紀輕輕,竟然養成浩然之氣,你怎麽不早點跟我說,我可以直接舉薦他進入書院。”
路萬裏笑了笑,“少年人,意氣風發,正當激揚文字,糞土王侯。他早早進了書院,如何一舉成名天下知?陵州一地,禹江一省,連養蛟龍也勉強。正欲使他來神都成名,天下悉聞,少年得意。如此才能經曆浮華洗練,浮雲富貴,做得真正經世致用的大材。”
秦川耳力驚人,沒有運用神通,也聽到路萬裏和高震的談話。
他心裏腹誹,“我可沒說要這些虛名。當我沒經曆過那些事麽?”
他幾世輪回,也不是白輪回的。
少年成名天下知,那確實有數不盡明槍暗箭。
如果可以直接進入書院,確實挺好的。
不過以一甲進士的身份進入,受到的重視自是截然不同,而且更容易接觸到他想要獲取的道韻。
甚至能接近黑山老妖提過的天書。
這也是秦川踏踏實實參加科考的緣由。
高震和路萬裏閑聊時,小國師道衍一聲梵音,平息眾人竊竊私語。
同樣使高震和路萬裏停止閑聊。
高震神情裏有一絲憤怒,“真是好妖僧,教的好弟子。”
路萬裏:“這道衍確實是個神童,可惜被國師早早調教,不適合我們儒門了。”
“事有反常既為妖,這等妖童早晚是個禍害。隻是他既然照規矩參加會試,我等即使認出他的文章,亦得從心持中公允評價,不能以其害了科舉之公。”
“大宗伯說的是。”路萬裏附和一聲。
道衍的無量梵音,著實令路萬裏有些擔憂,此子頗是妖異,莫不是要搶了秦川的風頭。
在他心裏,秦川是要拿會試第一的。
會試第一,那就是連中五元。
皇帝篤信神佛仙道,喜歡祥瑞,知道秦川連中五元,肯定不吝惜給他一個狀元頭名。
全其連中六元的壯舉。
一想到世間絕無僅有的連中六元的盛舉,乃是從他手中誕生,他也可以跟著秦川一起青史留名了。
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間無啊。
而現在突然殺出一個妖童,不免讓路萬裏覺得可能會出意外。
隻希望秦川能穩定發揮,最好超常發揮,再寫出一篇類似物不平則鳴的千古名篇。
會試雖然也考八股文。
可是能走到會試這一步的,八股文都是吃飯喝水的功夫,手到擒來,難以分出高低。
關鍵還是在策論上。
偏偏這次的考題,還頗為宏大。
…
…
經過繁瑣的手續,進入各自的考棚中,考題也終於發放下來。
八股的考題甚是尋常,秦川很快做完。
然後翻開策論的題目。
“封建”。
簡簡單單兩個字,這就是策論的題目了。
這裏的封建不是封建社會的意思,而是“封土建國”之意,乃是先秦前的國家製度,早已被淘汰掉。
這是要考生寫封建論。
秦川微微一笑,腹稿都不用打,直接落筆兩字。
“天地。”
隨後寫出完整的第一段文字,
“天地果無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生人果有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
伴隨其落筆,一時間白紙上文字有青華之氣聚斂,衝霄而起。
凝聚成一隻青鳥的形狀。
青鳥居於仙界,不存在於凡俗。
為通天之使者。
這等異象,一時間讓神都城中許多存在觀察到。
“文筆通天。”
“何人文字,竟能通達天道?”
(本章完)
梁帝安平四十三年,二月初八。
這一天正是朝廷春試的日子。亦是大梁立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會試。足足有上萬舉人參加。
往年全國各地,頂多五六千舉人參加會試,廝殺中爭取那三百名的進士名額。
似乎是預感到王朝走向末路,許多舉人都想趁此機會考中進士,獲取一官半職。
因為九州各地負擔太重,僅靠朝廷的力量,平定亂象不太現實。
近來朝廷有吹風,想要恢複上古封建製度。
利用地方的力量,自己平定亂象,不廢朝廷一兵一卒。
否則朝廷稅賦太重,官逼民反的例子隻會屢見不鮮。
隻是這言論一出,梁帝直接斥責為書生之見,吹風的禦史言官,都挨了好多庭杖。
但是地方對權力提升的訴求,那是顯而易見的。
如果中了進士,外放為地方官,肯定權柄上有所提升。
或者留在神都,消息靈通,能第一時間為自己的家族謀取更大的利益。
一旦進入亂世,殺劫一起,消息閉塞的地方勢力,最是容易吃虧。
神都城很大,考場在東華門不遠。
秦川住的地方是城西偏僻的地方,因此出門時極早,東方未白。
如今正是乍暖還寒的時候。
神都乃是帝國北方,春寒料峭,許多房簷上還結著冰霜,若是平常時候,除了那些打更的,收夜香的,以及被迫巡城守夜的兵士,幾乎沒人願意在這時候出門。
可是今天的神都城,路上許多火把照亮。
車如流水馬如龍的盛況,好似在過元宵節一樣。
上萬名舉子紛紛往城東的會試考場貢院靠近。
而前往貢院的天街,一路上有禦林軍維持秩序,其中不乏武道高手,衝天的血氣,滾滾精氣,好似烽煙聚集。
使得任何想要造次的修士異類,都不得不掂量,心生畏懼、忐忑之情。
秦川獨自出門,在人流中穿梭。
他囑咐清清在小院裏照顧好嬰寧,在他考試結束前,不要外出。
秦川還留下青玄劍,在小院中守護。
青玄劍和他心心相印,一旦出事,秦川也能立時知曉。
料來是無事發生的。
秦川想著,母女連心。嬰寧來神都,小伯娘應該是知曉的。他這些日子發現嬰寧,總是不時上房頂,眺望皇城的方向。
嬰寧總是下意識看向那裏,說是想知道裏麵的情況。
問她原因,她也說不出來。
可秦川清楚,大概是母女連心的天性發作。
所以嬰寧大概有她暗中的照看。
秦川想著,若是小伯娘是被泰山娘娘逼迫進宮,本身不想呆在皇宮的話,秦川有實力後,定然是要帶對方走的。算是對死去伯父的一個交代。
在那之前,肯定是要找機會見一見,問明情況。
秦川沒有刻意施展元神之力,僅憑肉身的矯健身法,在車馬川流中前行,頗有種不滯於物的感覺。
火把光到底比不得白日。
竟沒有一個人察覺,在車隊和人流中,竟有一個人不停前行,沒一個車馬或者開道的仆役,妨礙到秦川前進。
秦川行走在這鬧市紅塵裏,片葉不沾身。
頗有種“閑來仗劍鬧市過,無人知我是真仙”的感覺。
紅塵泥濘,半點沒有沾到他身上,他恬然自得前行,不染塵埃,很是有趣。
不知不覺間,秦川來到會試貢院。
上貢給皇帝的物品叫做貢品,參加貢院會試的舉人乃是上貢給皇帝的人才,於是取名為貢院。
這是自天漢以來,君權帶有天命色彩後,帶來的神聖威嚴。
即使讀書人,自認為天之驕子,自命不凡。
可到了貢院,亦得承認自己不過是上貢給皇帝的人才,跟貢品沒有區別,屈服於神聖君權之下。
縱使以往如何安慰自己,學得文武藝,貨賣帝王家。
到了這一刻,也得承認,這不是買賣,而是主動的臣服。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君臣父子的綱領,在這一刻需得貫徹到底。
來到貢院大門外。秦川曾在高處眺望貢院,知道裏麵布局嚴謹,牆垣高聳,環境陰森。那些在他驚人目力下展現的公堂、衙署,高大森嚴。
而裏麵的考棚則十分簡陋,聽說有九千多間。因為參考的舉人太多,如今大概又臨時擴建了一些。
貢院的外層圍牆三重,有外棘牆、內棘牆、磚牆。
貢院的四角還有瞭望樓,主要起到監視作用。
東、西磚牆各開一磚門,門內有牌坊東為“明經取士”,西為“為國求賢”,南牆外有磚影壁,牆之左右各辟一門,門內正中有“天開文運”牌坊,正中軸線有大門、二門、龍門,亦稱三龍門,取鯉魚躍龍門之意。
等到天亮時分,考生開始陸續進入貢院,要經唱名、搜檢、領卷等極嚴的手續,周圍禦林軍殺氣肅然,對待考生,如同看管囚犯一般。
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
秦川在一眾舉人裏,看起來尤為年輕。
因為他閉門不出,沒有去文館參加文會,很少有人認得他是禹江省的解元。
大抵隻有本省舉人才認得出來,但這種時候也不可能刻意上來攀談,免得引起貢院考官以及四周監察的誤會。
不過秦川身為不滿二十周歲的舉人,雖然引人注目,可在考場裏還不是最年輕的。
一名大約十二三歲的少年沙彌,在進入考場時,極惹人注目。
這個剛剛脫離垂髫童子年紀的少年沙彌,顯然有許多人認識。
有人竊竊私語。
“那是國師的小徒弟,去年剛參加了神都的秋試,文采出眾。沒想到他居然來參加這一科的會試,聽說今年才滿十三歲,當真是神童。”
國師是一位不知來曆的大僧,在神都說法,幾乎從者上萬。近年來,極得梁帝信任,甚至超過了在神都玄都觀內修行的陶真人。
這位真人,來神都前,在終南山修行。梁帝便對其大為傾倒,不時與其通信。
世人曾稱之為山中宰相。
來到神都玄都觀後,梁帝對其寵信更是不減,過去十幾年,許多內閣閣老都要巴結他。
直到四年前,國師橫空出世,在一場求雨的鬥法上,將陶真人擊敗。國師由此大獲梁帝信任。
於是陶真人的寵信才大為衰減。
如今隱居玄都觀,很少和外界聯係了。
國師的小徒弟據說是從災民中選出來的,由國師精心調教,去年神都秋試時,一鳴驚人。
這名法號道衍的小國師展露出的才華,表明國師非是傳言中的妖人,而是有真才實學,不但精通佛學,對儒門學問亦是大為精通。
否則道衍無論如何天才,也不可能在十二歲考中舉人,十三歲來參加會試。
國師派遣他前來參加會試,多半也有顯擺炫耀的意思。
有人暗自感慨,國師遠比陶真人張揚,國家掄才大典,都成了他炫耀的工具。
還有人暗自嘀咕,國師一向出行,排場甚大,遲早會為自己招惹禍端。
現在無事,不過是陛下對其寵信的緣故。
一旦聖眷衰弱,國師及其門徒,豈能有好下場。
可惜這小神童,小小年紀,不知世事險惡,被國師利用,將來難有好下場。
“阿彌佗佛。”道衍進了龍門後,向著四周的人見禮。
梵音波及擴散開,將那些對他的非議、竊竊私語平息下去。
他們聽見梵音後,竟不敢再議論道衍和國師的事。
有種議論就是謗佛,謗佛便是有罪。
有高明的人物,認出這正是國師的一門絕藝——無量梵音。
道衍小小年紀,竟能掌握國師的絕藝,說明他在佛法修行上,亦遠遠不可小覷。
他才多大,打娘胎修行也不可能如此厲害。
難道是鬼仙轉世?
…
…
禮部尚書高震是本次會試的主考,他身邊是禮部侍郎路萬裏,為本次的副主考。
高震和路萬裏站在龍門內的明遠樓上,看著考生們一一入場,高震不禁感慨,“多少年未見如此盛況了。此番為國選才,一定要選出真正的大材,說不得能再造盛世。”
路萬裏微笑:“有大宗伯在,這次會試肯定能選出真正的棟梁之材。”
高震灑然一笑:“橋川莫要拍我馬屁,我的學問在書院不值一哂,當個講師都勉強,如今出來做官,也不過是著書立言不成,退而求其次。若運氣好,為國選出棟梁大材,那也是陛下洪福所致。仰仗天恩,豈能貪天之功。”
路萬裏:“大宗伯胸襟似海,正是仆要學習之處。”
高震似笑非笑道:“聽說這次進京趕考的舉子有個你的得意門生,你和他見過沒有?”
路萬裏搖頭,“那孩子極有主見,仆不算他的老師。反倒是從他身上,學到一些東西。而且他年紀輕輕,養成浩然之氣,要教也得書院來教。仆這點微末學問,隻能耽誤人家。”
高震略帶驚詫,“年紀輕輕,竟然養成浩然之氣,你怎麽不早點跟我說,我可以直接舉薦他進入書院。”
路萬裏笑了笑,“少年人,意氣風發,正當激揚文字,糞土王侯。他早早進了書院,如何一舉成名天下知?陵州一地,禹江一省,連養蛟龍也勉強。正欲使他來神都成名,天下悉聞,少年得意。如此才能經曆浮華洗練,浮雲富貴,做得真正經世致用的大材。”
秦川耳力驚人,沒有運用神通,也聽到路萬裏和高震的談話。
他心裏腹誹,“我可沒說要這些虛名。當我沒經曆過那些事麽?”
他幾世輪回,也不是白輪回的。
少年成名天下知,那確實有數不盡明槍暗箭。
如果可以直接進入書院,確實挺好的。
不過以一甲進士的身份進入,受到的重視自是截然不同,而且更容易接觸到他想要獲取的道韻。
甚至能接近黑山老妖提過的天書。
這也是秦川踏踏實實參加科考的緣由。
高震和路萬裏閑聊時,小國師道衍一聲梵音,平息眾人竊竊私語。
同樣使高震和路萬裏停止閑聊。
高震神情裏有一絲憤怒,“真是好妖僧,教的好弟子。”
路萬裏:“這道衍確實是個神童,可惜被國師早早調教,不適合我們儒門了。”
“事有反常既為妖,這等妖童早晚是個禍害。隻是他既然照規矩參加會試,我等即使認出他的文章,亦得從心持中公允評價,不能以其害了科舉之公。”
“大宗伯說的是。”路萬裏附和一聲。
道衍的無量梵音,著實令路萬裏有些擔憂,此子頗是妖異,莫不是要搶了秦川的風頭。
在他心裏,秦川是要拿會試第一的。
會試第一,那就是連中五元。
皇帝篤信神佛仙道,喜歡祥瑞,知道秦川連中五元,肯定不吝惜給他一個狀元頭名。
全其連中六元的壯舉。
一想到世間絕無僅有的連中六元的盛舉,乃是從他手中誕生,他也可以跟著秦川一起青史留名了。
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間無啊。
而現在突然殺出一個妖童,不免讓路萬裏覺得可能會出意外。
隻希望秦川能穩定發揮,最好超常發揮,再寫出一篇類似物不平則鳴的千古名篇。
會試雖然也考八股文。
可是能走到會試這一步的,八股文都是吃飯喝水的功夫,手到擒來,難以分出高低。
關鍵還是在策論上。
偏偏這次的考題,還頗為宏大。
…
…
經過繁瑣的手續,進入各自的考棚中,考題也終於發放下來。
八股的考題甚是尋常,秦川很快做完。
然後翻開策論的題目。
“封建”。
簡簡單單兩個字,這就是策論的題目了。
這裏的封建不是封建社會的意思,而是“封土建國”之意,乃是先秦前的國家製度,早已被淘汰掉。
這是要考生寫封建論。
秦川微微一笑,腹稿都不用打,直接落筆兩字。
“天地。”
隨後寫出完整的第一段文字,
“天地果無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生人果有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
伴隨其落筆,一時間白紙上文字有青華之氣聚斂,衝霄而起。
凝聚成一隻青鳥的形狀。
青鳥居於仙界,不存在於凡俗。
為通天之使者。
這等異象,一時間讓神都城中許多存在觀察到。
“文筆通天。”
“何人文字,竟能通達天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