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莫釐山
重生三國:大喬不想當寡婦了 作者:宣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莫釐山中某穀穴中。
孫策眼看著穴外的水勢越漲高,即將漫入穴中,他回頭看向身後已經昏死過去的孫翊,又看向自己已經摔斷了的左腿,疼痛不止。
他望向洞穴之外,並不算很高的崖頂,快航和踏雪追著他們的蹤跡而來,反複徘徊並不願離開崖頂。若換做是平日,不過二十餘丈高的陡坡罷了,他怎麽都能上去,還不至於被這麽一個小小的陡坡困於穀中。
但他在崖上與荊衛搏殺之時,為救孫翊,擲出手中的霸王槍後,雙雙跌下崖坡。孫翊撞到頭後,完全失去了意識,而孫策則摔斷了自己的左腿,身上的傷口也都在汩汩冒血。
但幸運的是,荊衛沒有再繼續追下來,想來是已經被那一槍給射死了。孫策自知已經沒有力氣回崖頂,更擔心的是林中的野獸。孫策沒了霸王槍,手邊也僅有一柄匕首可以防身,夜幕降臨之後,林中的野獸也都會嗅著沿途的血腥之氣而追來。
好在天上降雨,也算是勉強為孫策謀得了一條短暫的生路。
為了避雨,孫策不得不背著孫翊躲在了最近的洞穴之中,而這也已經幾乎耗費掉了他所有的體力。
如今的他也隻能指望府上的人發覺他與孫翊遲遲沒有歸府,能第一時間發覺異常,派人來搜尋他們的蹤跡。
天上藍雷暗閃,時不時爆發出一陣轟鳴,加上雨聲嘈雜,即便孫策置身於洞穴之中,也完全聽不見除了雷聲和雨聲之外的任何聲音。
即便如此,此時的孫策卻依舊發出了一陣苦笑,“當初仲翔多次勸諫孤,‘明府用烏集之眾,驅散附之士,皆得其死力,雖漢高帝不及也。至於輕出微行,從官不暇嚴,吏卒常苦之。
夫君人者不重則不威,故白龍魚服,困於豫且,白蛇自放,劉季害之,願少留意。”策曰:“君言是也。然時有所思,端坐悒悒,有裨諶草創之計,是以行耳。’
孤還覺得他是杞人憂天,如今看來,凡是孤輕率了。悔不聽從仲翔之善言啊!”
但無論此時的孫策如何懊悔,卻都改變不了他如今的困境。
而另一邊,孫權讓幼煣帶上喬瑋帶回來的口信,令搜尋之人往東南山下的位置去找,自己一直守在府門口,遲遲不肯回去休息。
喬瑋隻好帶了一點消夜給他,又給他披上外袍,“要不,你先去睡,明日納彩之禮不能取消,若……若伯兄和叔弼今夜不能歸來,府中諸事,尚需你擔當起來才行。”
孫權知道,他回過身握住喬瑋的手,“今日虧得有你,早早發覺事有不對,又親往徐家求卦。如你所說,明日的納采禮不能出任何差錯,你早些去休息吧,我再等一等。”
孫策和孫翊失蹤的消息必須要封鎖起來,連孫家派出去搜尋的人也都統一了口徑,莫釐山下山民來報,林中有野獸時常傷人,吳侯十分重視,親派都尉朱治和校尉孫靜前往剿殺,以平獸患。
因此,納采禮絕不能有失。或許這對於徐木華來說並不公平,但卻是無奈之舉。
孫策遭遇不測之事一旦傳到北方曹操和袁紹的耳中,曹軍必然會趁亂奪回被孫策所占領的諸城,而江東境內尚未完全臣服的勢力也會借機叛亂。
喬瑋其實是對孫策是有點意見的,明明自知他自己如今身份貴重,牽一發而動全身,居然還會輕率到孤身出獵。
上梁不正下梁歪!
孫翊也是一樣,真的是吃飽了飯沒事兒幹,以為在吳郡自家的地盤就很安全嗎?
都有了丹楊遇襲的前車之鑒,還敢隻帶幾個侍從就出門遊獵。
一個個都是什麽毛病。
——
幼燁等人按著幼煣帶來的卦象,沿著東南方向分頭探查,最終於天微亮的時辰,在雨勢漸停後有了重大發現。
一個侍從在搜尋的途中,在一處崖坡處看到了與林中景象格格不入的兩匹馬。
幼燁眼尖,遠遠地一眼就認出了那是孫策的快航和孫翊的踏雪。
而在不遠處的樹幹上,還發現了奄奄一息的一具軀體,而他是被孫策的霸王槍貫穿胸口後釘在了樹幹上的。
幼燁連忙吹響哨聲,招呼朱治和孫靜帶人匯合。
“快航和踏雪認主,無人束縛韁繩卻停留在此處,便是一夜冒雨也不肯離開,君侯和三公子定然已經在這附近了。”
幼煣朝著崖坡向下望去,“卦象說是東南下,或許君侯和三公子是滾落崖坡,在下頭呢!”
這崖坡不算高,但也不算矮,幼燁大約估算了一下,隨身帶來的繩子恐不夠長。
幼煣卻道,“綁著我吧,我下,這下頭應該有一段斜坡,我下到中段,滾下去就是了。”
讓幼煣一個人下去,幼燁也幹不出這個事情,“我跟你一塊下去,再多找幾個人,這崖下之地也大,你一個人下去也找不到君侯和三公子。”
孫靜和朱治親自拉繩子,將幼燁等人送下穀去,幼煣還在崖腰間的樹杈上發現了衣物的碎片的,這便更堅定了幼燁他們的猜測,孫策和孫翊定然在崖下。
幼燁連忙吹響哨聲,讓孫靜和朱治帶人去找下崖的山路,接應他們。
下了一夜的暴雨後,崖下的小溪也變得水勢湍急,幼煣望著上頭的崖頂,猜測道,“我們有繩子往下吊了這麽一大段,滾下來的時候,尚且有擦傷和劃傷。
君侯和三公子若是從崖坡滾落下來,這崖下多有石塊,多半身上是有傷的,昨夜暴雨,又被困於崖下,我想應該是走不遠的。”
隻是可恨暴雨連夜,就算孫策留了標記在沿途,也被雨水和溪流衝刷得差不多了。
幼燁深以為然,“雨夜路途泥濘難行,君侯他們應該會找一處可躲避雨之處,重點找一找這附近能避雨的地方,若能找到生火的痕跡便更好。”
無論是為了禦寒、煮食還是報信,若能有煙火痕跡,便證明君侯他們還平安,並且能有行動能力。
(本章完)
孫策眼看著穴外的水勢越漲高,即將漫入穴中,他回頭看向身後已經昏死過去的孫翊,又看向自己已經摔斷了的左腿,疼痛不止。
他望向洞穴之外,並不算很高的崖頂,快航和踏雪追著他們的蹤跡而來,反複徘徊並不願離開崖頂。若換做是平日,不過二十餘丈高的陡坡罷了,他怎麽都能上去,還不至於被這麽一個小小的陡坡困於穀中。
但他在崖上與荊衛搏殺之時,為救孫翊,擲出手中的霸王槍後,雙雙跌下崖坡。孫翊撞到頭後,完全失去了意識,而孫策則摔斷了自己的左腿,身上的傷口也都在汩汩冒血。
但幸運的是,荊衛沒有再繼續追下來,想來是已經被那一槍給射死了。孫策自知已經沒有力氣回崖頂,更擔心的是林中的野獸。孫策沒了霸王槍,手邊也僅有一柄匕首可以防身,夜幕降臨之後,林中的野獸也都會嗅著沿途的血腥之氣而追來。
好在天上降雨,也算是勉強為孫策謀得了一條短暫的生路。
為了避雨,孫策不得不背著孫翊躲在了最近的洞穴之中,而這也已經幾乎耗費掉了他所有的體力。
如今的他也隻能指望府上的人發覺他與孫翊遲遲沒有歸府,能第一時間發覺異常,派人來搜尋他們的蹤跡。
天上藍雷暗閃,時不時爆發出一陣轟鳴,加上雨聲嘈雜,即便孫策置身於洞穴之中,也完全聽不見除了雷聲和雨聲之外的任何聲音。
即便如此,此時的孫策卻依舊發出了一陣苦笑,“當初仲翔多次勸諫孤,‘明府用烏集之眾,驅散附之士,皆得其死力,雖漢高帝不及也。至於輕出微行,從官不暇嚴,吏卒常苦之。
夫君人者不重則不威,故白龍魚服,困於豫且,白蛇自放,劉季害之,願少留意。”策曰:“君言是也。然時有所思,端坐悒悒,有裨諶草創之計,是以行耳。’
孤還覺得他是杞人憂天,如今看來,凡是孤輕率了。悔不聽從仲翔之善言啊!”
但無論此時的孫策如何懊悔,卻都改變不了他如今的困境。
而另一邊,孫權讓幼煣帶上喬瑋帶回來的口信,令搜尋之人往東南山下的位置去找,自己一直守在府門口,遲遲不肯回去休息。
喬瑋隻好帶了一點消夜給他,又給他披上外袍,“要不,你先去睡,明日納彩之禮不能取消,若……若伯兄和叔弼今夜不能歸來,府中諸事,尚需你擔當起來才行。”
孫權知道,他回過身握住喬瑋的手,“今日虧得有你,早早發覺事有不對,又親往徐家求卦。如你所說,明日的納采禮不能出任何差錯,你早些去休息吧,我再等一等。”
孫策和孫翊失蹤的消息必須要封鎖起來,連孫家派出去搜尋的人也都統一了口徑,莫釐山下山民來報,林中有野獸時常傷人,吳侯十分重視,親派都尉朱治和校尉孫靜前往剿殺,以平獸患。
因此,納采禮絕不能有失。或許這對於徐木華來說並不公平,但卻是無奈之舉。
孫策遭遇不測之事一旦傳到北方曹操和袁紹的耳中,曹軍必然會趁亂奪回被孫策所占領的諸城,而江東境內尚未完全臣服的勢力也會借機叛亂。
喬瑋其實是對孫策是有點意見的,明明自知他自己如今身份貴重,牽一發而動全身,居然還會輕率到孤身出獵。
上梁不正下梁歪!
孫翊也是一樣,真的是吃飽了飯沒事兒幹,以為在吳郡自家的地盤就很安全嗎?
都有了丹楊遇襲的前車之鑒,還敢隻帶幾個侍從就出門遊獵。
一個個都是什麽毛病。
——
幼燁等人按著幼煣帶來的卦象,沿著東南方向分頭探查,最終於天微亮的時辰,在雨勢漸停後有了重大發現。
一個侍從在搜尋的途中,在一處崖坡處看到了與林中景象格格不入的兩匹馬。
幼燁眼尖,遠遠地一眼就認出了那是孫策的快航和孫翊的踏雪。
而在不遠處的樹幹上,還發現了奄奄一息的一具軀體,而他是被孫策的霸王槍貫穿胸口後釘在了樹幹上的。
幼燁連忙吹響哨聲,招呼朱治和孫靜帶人匯合。
“快航和踏雪認主,無人束縛韁繩卻停留在此處,便是一夜冒雨也不肯離開,君侯和三公子定然已經在這附近了。”
幼煣朝著崖坡向下望去,“卦象說是東南下,或許君侯和三公子是滾落崖坡,在下頭呢!”
這崖坡不算高,但也不算矮,幼燁大約估算了一下,隨身帶來的繩子恐不夠長。
幼煣卻道,“綁著我吧,我下,這下頭應該有一段斜坡,我下到中段,滾下去就是了。”
讓幼煣一個人下去,幼燁也幹不出這個事情,“我跟你一塊下去,再多找幾個人,這崖下之地也大,你一個人下去也找不到君侯和三公子。”
孫靜和朱治親自拉繩子,將幼燁等人送下穀去,幼煣還在崖腰間的樹杈上發現了衣物的碎片的,這便更堅定了幼燁他們的猜測,孫策和孫翊定然在崖下。
幼燁連忙吹響哨聲,讓孫靜和朱治帶人去找下崖的山路,接應他們。
下了一夜的暴雨後,崖下的小溪也變得水勢湍急,幼煣望著上頭的崖頂,猜測道,“我們有繩子往下吊了這麽一大段,滾下來的時候,尚且有擦傷和劃傷。
君侯和三公子若是從崖坡滾落下來,這崖下多有石塊,多半身上是有傷的,昨夜暴雨,又被困於崖下,我想應該是走不遠的。”
隻是可恨暴雨連夜,就算孫策留了標記在沿途,也被雨水和溪流衝刷得差不多了。
幼燁深以為然,“雨夜路途泥濘難行,君侯他們應該會找一處可躲避雨之處,重點找一找這附近能避雨的地方,若能找到生火的痕跡便更好。”
無論是為了禦寒、煮食還是報信,若能有煙火痕跡,便證明君侯他們還平安,並且能有行動能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