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回到太行山的時候,李明義總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上一次路過太行山之後就是一場大戰,差點讓他丟了性命。這一次迎接他的也會是一次大戰。不過,這一次他可不想再差點丟了性命。
這一次他沒有和王明義一起行動,而是跟著韓流雲先行來到了太行山麵見太行散人。他和王明義約定雙方在太行上下的上黨會合。
當他來到太行山口的時候,太行散人已經在此等候多時了。這一次來的不止是太行派的人,還有太行山的數千盜匪。
跟著太行散人一起和李明義見麵的還有太行山的兩位盜匪統領,焦挺、呂方。李明義表明身份之後,雙方客套了一番。
太行散人搶先問道:“王公子,不知寒衣軍團的援軍什麽時候過來,我等好一盡地主之誼。”
顯然太行散人已經知道了李明義的身份,所以喊他王公子而不是李公子。
李明義說道:“寒衣軍團的援軍會直接前往上黨,諸位不用在此等候了,跟我一起前去上黨會合就是。”
太行山的眾人顯然有些顧慮不好直接說出口,太行散人和兩位盜匪統領互相看了看,還是太行散人開口問道:“不知這次寒衣軍團來了多少人?”
這也不怪太行散人有顧慮,畢竟這次北牧可是傳說來了十幾萬人,這可是能夠征服整個並州的軍隊。這裏可隻有五千多人,如何敢輕易出動迎戰北牧。至於這十幾萬人的數量是從哪裏傳出來的,誰也不知道。傳著傳著也就那麽多了。
李明義不知道他們的顧慮,但是也知道師父一開始的交代。
李明義說道:“這次寒衣軍團出動了三萬大軍,足夠應付北牧。”
這三萬數字一出,顯然太行派的眾人就像有了主心骨一樣。畢竟寒衣軍團的驍勇大家是都知道的。在大明國的眾人看來,三萬寒衣軍團足夠麵對五萬北牧騎兵而不敗。再加上並州當地的守軍,足夠應付十幾萬北牧軍隊了。
於是那焦挺就說道:“三萬!果然關鍵時刻還是要靠寒衣軍團。那三大營號稱三十萬大軍,到現在連個人影都沒有。”
呂方也在一旁問道:“不知王公子,這三萬大軍何時能夠前往上陽城。這上陽城已經被圍困了二十日了,我怕他們要堅持不住了。”
眾人看向李明義,顯然也都對解困上陽很是上心。從呂方的反應來看,李明義明白呂方應該就是李家在太行山支持的勢力,不然他不會這麽上心的。
李明義說道:“諸位不必著急,在下外祖父正在上陽城。我也很想馬上前去解救上陽城,隻是軍隊調動需要時間。我二哥此時正帶著騎兵加速前來。明日就可到達上黨,三日就可到達上陽城。”
呂方大喜,心中的大石放了下來。
太行散人說道:“呂統領這下放心了吧。這西涼王哪有不救李家的道理。這不李公子不來了。”
呂方抱了抱拳,說道:“是我多慮了。”
李明義又和三人商量了一番,就帶著太行山了部眾前往上黨等待王明義前來會合。
上陽城上,此時風聲鶴唳,一片肅殺之氣。守備官李子文又一次帶著兵將們巡視了一遍城防,才回到營地就見到了自己的父親李輔明。李輔明早就在營帳之內等著他了。
不等李子文說話,李輔明就問道:“今日如何?北牧可有攻城?”
李子文搖了搖頭,說道:“除了第一天北牧進攻了一次,這二十多天就再也沒有進攻過。我這幾日巡視城防,遠遠地看過北牧的營地,他們應該沒有攻城的打算。”
李輔明文人出身,不太懂軍事,聞言隻是點了點頭,又說道:“沒有攻城的打算正好。這幾日我們的援軍也該到了。”
李子文以為他說的是聖京城的三大營。算了算時日,他說道:“應該不會這麽快吧。這三人營就算快馬加鞭來到上陽城也至少還需十日。更別說,路上還有可能遇到北牧的狙擊。”
李輔明看了一眼自己的兒子,說道:“我說的不是三大營。王不易恨不得我們李家都被北牧殺了,如何會盡心前來救援。我說的是西麵的那些人。”
李子文以為父親說的是太行群盜,他說道:“太行群盜人數不算多,又毫無紀律,來了也沒什麽作用。父親放心,上陽城中還有三千守軍。我李家和城中各家也能拉出數千家奴,定不會讓北牧人攻破的。”
顯然父子兩人說的不是同一批人。李輔明說道:“我說的不是這群盜匪。我說的是你妹夫的軍隊。”
“寒衣軍團?”李子文回過神來說道,“寒衣軍團被數次裁軍,防守住涼州都困難,哪有餘力支援我們?”
李輔明語重心長的說道:“你啊,還是太小看你這位妹夫了。我敢打賭,寒衣軍團必定會來。而且會在三大營之前趕到。”
雖然心中對寒衣軍團並不感冒,但是李子文也沒有打斷父親的興致。隻是點了點頭表示知道。在他看來,寒衣軍團來了也沒什麽用,城外可是有數萬北牧人。整個軍團隻有兩萬五千人的寒衣軍團來了有何用?
李明義帶著太行山眾人來到上黨縣準備與王明義會合。可是眾人剛到達就發現了北牧騎兵的蹤跡。
這一夥騎兵人數並不算多,隻有五六百人,都隻穿著皮甲。可是就這樣一夥騎兵,居然敢攻擊上黨縣城。上黨縣城城牆並不算高大,城中住著數千戶人家。縣城內沒有駐軍,隻有百餘名捕快、幫閑。縣令帶著臨時拉來的千餘名壯丁正在城牆上奮力抵抗著。
北牧騎兵不知從何處弄來了數架雲梯,用弓箭壓製著城頭,然後數十人攻上了城牆。
李明義到達的時候,上黨城已經岌岌可危了。看到這種情況,李明義想也沒想,就讓太行山的眾人,列成了三個方陣壓了上去。
北牧騎兵見來了援軍,居然沒有撤退,直接在城外列隊朝著太行山的眾人衝了過來。
太行山的群盜哪裏被人如此輕視過,五百人,居然就敢衝擊這邊五千人的方陣。當下也嗷嗷叫地迎了上去。
隻是這群北牧人十分狡猾,他們不與太行山的人接觸,每次到達距離軍陣七十步的距離,就是一陣箭雨射來,直接射到了一片,然後就貼著軍陣遠去。不一會就繞了回來。太行山的眾人沒有護甲,手中也隻有一些獵弓,拿這些騎兵毫無辦法。
這上黨城外也是一片平原,根本無處可躲。這些北牧騎兵這幾日就靠這種方法不知射倒了多少來援的部隊。
李明義也沒料到會這樣,挨了兩輪羽箭才回過味來。這種遊牧部落的戰術最好是組成車牆、人牆,然後用強弓硬弩與對方對射。但現在他手中什麽也沒有。
眼看著對麵再次回轉了馬頭,李明義知道再被對麵射上三五輪,這邊必崩。於是他一咬牙,對太行散人說道:“這樣下去不是辦法,讓大家先退往上黨城。我們帶領一千精銳,看看能不能將這些遊騎騙過來。”
太行散人雖然不懂軍事,但也知道這樣光挨打不還手肯定不是辦法,說了聲好,就帶著眾人退往上黨城。上黨城縣令早就看到了援軍,當下也不敢怠慢,馬上開城接受援軍。
為了防止混亂,李明義和太行散人親自帶著一眾太行派的弟子斷後。那五百北牧遊騎,見城門開了,這援軍又不堪一擊的樣子,見此就想趁亂殺進城來。
李明義等的就是這個時機。太行眾人手中沒有弓弩和甲胄,但是武藝都不凡。於是在這五百遊騎殺上來的時候。李明義直接帶著一百多太行派的親信弟子殺了上去。雙方一交戰,五百遊騎才發現對麵武藝非凡,居然一衝,沒有衝垮。
焦挺和呂方也都是狠人,見到涼王三公子都親自上了,再也沒有逃跑的勇氣,直接帶著親信殺了回去。雙方隊伍瞬間絞殺在了一起。太行眾人畢竟人多,武藝也都精湛,不一會就占回了上風。
北牧遊騎見沒有攻破對方軍陣,就想撤退。可是李明義哪容他們撤走,當下帶著太行眾人死死纏住了他們。
這一戰一直打了一個多時辰,最後北牧遊騎留下了過半的屍體才退走。太行眾人雖然勝利了,也並不好過。回城一清點人數居然死傷近五百人。
“他奶奶的,這群北牧人真是可惡。居然遠遠地射箭,若不是三公子用計,讓對方以為有機可乘。我們多半要糟。”焦挺看著地上兄弟們的屍體罵道。
太行散人也是十分心疼,這次跟著他一起出來的都是太行派的精銳,這一戰死傷了近三百人。見此他隻是黑著臉不說話。
同樣黑著臉的還有李明義。他這時才明白師父那句,不要讓太行派的人輕易送死是什麽意思。在北牧的騎射優勢下,太行派的這些人雖然人多,但是在野外卻毫無用處。要靠這些人去解了上陽城的圍,簡直是天方夜譚。
李明義說道:“大家在此先修整片刻,等我二哥領著寒衣軍團來了,我等再行動。”
太行眾人此時已經認定了李明義,見此也隻是點頭答應。
這一次他沒有和王明義一起行動,而是跟著韓流雲先行來到了太行山麵見太行散人。他和王明義約定雙方在太行上下的上黨會合。
當他來到太行山口的時候,太行散人已經在此等候多時了。這一次來的不止是太行派的人,還有太行山的數千盜匪。
跟著太行散人一起和李明義見麵的還有太行山的兩位盜匪統領,焦挺、呂方。李明義表明身份之後,雙方客套了一番。
太行散人搶先問道:“王公子,不知寒衣軍團的援軍什麽時候過來,我等好一盡地主之誼。”
顯然太行散人已經知道了李明義的身份,所以喊他王公子而不是李公子。
李明義說道:“寒衣軍團的援軍會直接前往上黨,諸位不用在此等候了,跟我一起前去上黨會合就是。”
太行山的眾人顯然有些顧慮不好直接說出口,太行散人和兩位盜匪統領互相看了看,還是太行散人開口問道:“不知這次寒衣軍團來了多少人?”
這也不怪太行散人有顧慮,畢竟這次北牧可是傳說來了十幾萬人,這可是能夠征服整個並州的軍隊。這裏可隻有五千多人,如何敢輕易出動迎戰北牧。至於這十幾萬人的數量是從哪裏傳出來的,誰也不知道。傳著傳著也就那麽多了。
李明義不知道他們的顧慮,但是也知道師父一開始的交代。
李明義說道:“這次寒衣軍團出動了三萬大軍,足夠應付北牧。”
這三萬數字一出,顯然太行派的眾人就像有了主心骨一樣。畢竟寒衣軍團的驍勇大家是都知道的。在大明國的眾人看來,三萬寒衣軍團足夠麵對五萬北牧騎兵而不敗。再加上並州當地的守軍,足夠應付十幾萬北牧軍隊了。
於是那焦挺就說道:“三萬!果然關鍵時刻還是要靠寒衣軍團。那三大營號稱三十萬大軍,到現在連個人影都沒有。”
呂方也在一旁問道:“不知王公子,這三萬大軍何時能夠前往上陽城。這上陽城已經被圍困了二十日了,我怕他們要堅持不住了。”
眾人看向李明義,顯然也都對解困上陽很是上心。從呂方的反應來看,李明義明白呂方應該就是李家在太行山支持的勢力,不然他不會這麽上心的。
李明義說道:“諸位不必著急,在下外祖父正在上陽城。我也很想馬上前去解救上陽城,隻是軍隊調動需要時間。我二哥此時正帶著騎兵加速前來。明日就可到達上黨,三日就可到達上陽城。”
呂方大喜,心中的大石放了下來。
太行散人說道:“呂統領這下放心了吧。這西涼王哪有不救李家的道理。這不李公子不來了。”
呂方抱了抱拳,說道:“是我多慮了。”
李明義又和三人商量了一番,就帶著太行山了部眾前往上黨等待王明義前來會合。
上陽城上,此時風聲鶴唳,一片肅殺之氣。守備官李子文又一次帶著兵將們巡視了一遍城防,才回到營地就見到了自己的父親李輔明。李輔明早就在營帳之內等著他了。
不等李子文說話,李輔明就問道:“今日如何?北牧可有攻城?”
李子文搖了搖頭,說道:“除了第一天北牧進攻了一次,這二十多天就再也沒有進攻過。我這幾日巡視城防,遠遠地看過北牧的營地,他們應該沒有攻城的打算。”
李輔明文人出身,不太懂軍事,聞言隻是點了點頭,又說道:“沒有攻城的打算正好。這幾日我們的援軍也該到了。”
李子文以為他說的是聖京城的三大營。算了算時日,他說道:“應該不會這麽快吧。這三人營就算快馬加鞭來到上陽城也至少還需十日。更別說,路上還有可能遇到北牧的狙擊。”
李輔明看了一眼自己的兒子,說道:“我說的不是三大營。王不易恨不得我們李家都被北牧殺了,如何會盡心前來救援。我說的是西麵的那些人。”
李子文以為父親說的是太行群盜,他說道:“太行群盜人數不算多,又毫無紀律,來了也沒什麽作用。父親放心,上陽城中還有三千守軍。我李家和城中各家也能拉出數千家奴,定不會讓北牧人攻破的。”
顯然父子兩人說的不是同一批人。李輔明說道:“我說的不是這群盜匪。我說的是你妹夫的軍隊。”
“寒衣軍團?”李子文回過神來說道,“寒衣軍團被數次裁軍,防守住涼州都困難,哪有餘力支援我們?”
李輔明語重心長的說道:“你啊,還是太小看你這位妹夫了。我敢打賭,寒衣軍團必定會來。而且會在三大營之前趕到。”
雖然心中對寒衣軍團並不感冒,但是李子文也沒有打斷父親的興致。隻是點了點頭表示知道。在他看來,寒衣軍團來了也沒什麽用,城外可是有數萬北牧人。整個軍團隻有兩萬五千人的寒衣軍團來了有何用?
李明義帶著太行山眾人來到上黨縣準備與王明義會合。可是眾人剛到達就發現了北牧騎兵的蹤跡。
這一夥騎兵人數並不算多,隻有五六百人,都隻穿著皮甲。可是就這樣一夥騎兵,居然敢攻擊上黨縣城。上黨縣城城牆並不算高大,城中住著數千戶人家。縣城內沒有駐軍,隻有百餘名捕快、幫閑。縣令帶著臨時拉來的千餘名壯丁正在城牆上奮力抵抗著。
北牧騎兵不知從何處弄來了數架雲梯,用弓箭壓製著城頭,然後數十人攻上了城牆。
李明義到達的時候,上黨城已經岌岌可危了。看到這種情況,李明義想也沒想,就讓太行山的眾人,列成了三個方陣壓了上去。
北牧騎兵見來了援軍,居然沒有撤退,直接在城外列隊朝著太行山的眾人衝了過來。
太行山的群盜哪裏被人如此輕視過,五百人,居然就敢衝擊這邊五千人的方陣。當下也嗷嗷叫地迎了上去。
隻是這群北牧人十分狡猾,他們不與太行山的人接觸,每次到達距離軍陣七十步的距離,就是一陣箭雨射來,直接射到了一片,然後就貼著軍陣遠去。不一會就繞了回來。太行山的眾人沒有護甲,手中也隻有一些獵弓,拿這些騎兵毫無辦法。
這上黨城外也是一片平原,根本無處可躲。這些北牧騎兵這幾日就靠這種方法不知射倒了多少來援的部隊。
李明義也沒料到會這樣,挨了兩輪羽箭才回過味來。這種遊牧部落的戰術最好是組成車牆、人牆,然後用強弓硬弩與對方對射。但現在他手中什麽也沒有。
眼看著對麵再次回轉了馬頭,李明義知道再被對麵射上三五輪,這邊必崩。於是他一咬牙,對太行散人說道:“這樣下去不是辦法,讓大家先退往上黨城。我們帶領一千精銳,看看能不能將這些遊騎騙過來。”
太行散人雖然不懂軍事,但也知道這樣光挨打不還手肯定不是辦法,說了聲好,就帶著眾人退往上黨城。上黨城縣令早就看到了援軍,當下也不敢怠慢,馬上開城接受援軍。
為了防止混亂,李明義和太行散人親自帶著一眾太行派的弟子斷後。那五百北牧遊騎,見城門開了,這援軍又不堪一擊的樣子,見此就想趁亂殺進城來。
李明義等的就是這個時機。太行眾人手中沒有弓弩和甲胄,但是武藝都不凡。於是在這五百遊騎殺上來的時候。李明義直接帶著一百多太行派的親信弟子殺了上去。雙方一交戰,五百遊騎才發現對麵武藝非凡,居然一衝,沒有衝垮。
焦挺和呂方也都是狠人,見到涼王三公子都親自上了,再也沒有逃跑的勇氣,直接帶著親信殺了回去。雙方隊伍瞬間絞殺在了一起。太行眾人畢竟人多,武藝也都精湛,不一會就占回了上風。
北牧遊騎見沒有攻破對方軍陣,就想撤退。可是李明義哪容他們撤走,當下帶著太行眾人死死纏住了他們。
這一戰一直打了一個多時辰,最後北牧遊騎留下了過半的屍體才退走。太行眾人雖然勝利了,也並不好過。回城一清點人數居然死傷近五百人。
“他奶奶的,這群北牧人真是可惡。居然遠遠地射箭,若不是三公子用計,讓對方以為有機可乘。我們多半要糟。”焦挺看著地上兄弟們的屍體罵道。
太行散人也是十分心疼,這次跟著他一起出來的都是太行派的精銳,這一戰死傷了近三百人。見此他隻是黑著臉不說話。
同樣黑著臉的還有李明義。他這時才明白師父那句,不要讓太行派的人輕易送死是什麽意思。在北牧的騎射優勢下,太行派的這些人雖然人多,但是在野外卻毫無用處。要靠這些人去解了上陽城的圍,簡直是天方夜譚。
李明義說道:“大家在此先修整片刻,等我二哥領著寒衣軍團來了,我等再行動。”
太行眾人此時已經認定了李明義,見此也隻是點頭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