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作監的工匠認為,要造出霹靂軍火器,非得要借助諸神之力。這些年來,蒙元在巴蜀和流求的間諜也在源源不斷發回情報,這些情報聲稱霹靂軍開設了大量工廠和礦洞,還有許多稀奇古怪的東西。因為霹靂軍的保密十分嚴謹,這些間諜隻探得了生產活動的表象,卻對原理所知甚少,傳回的情報也摻雜了諸多主觀判斷。在蒙元高層得到的情報之中,霹靂軍借助了諸多神靈之力,比如礦山和工廠所用的蒸汽機是借用了氣神之力,帶動紡織機的水力發電機是借用了水神之力,熱氣球上天是借用了風神之力。
作為墨子的信徒,匠作監官員不能用這個說法搪塞忽必烈,工部侍郎董文用堅稱隻有與霹靂軍一樣,擁有之類似的器物和工具,才能製造出精巧又威力強大的火器。匠作監官員的話,讓原本興致勃勃的忽心烈變得滿臉陰沉起來。霹靂軍的單兵火器便如此厲害,那水冷機槍和火炮的威力更可想而知。如果沒有與霹靂軍同等的利器,甭說滅掉趙宋奪下巴蜀一統漢地,恐怕連北方漢地都會不保。當下他便下令調集天下能工巧匠,又讓工部侍郎董文用和一眾匠作監的官員立下軍令狀——如若半年之內仿製不出與霹靂軍同等的火器,等待他們的將是抄家滅族。
忽必烈現在相信了也速帶兒、奧魯赤之言,也明白了和禿哥和史格其實死得不冤。這些將領素以勇猛著稱,也並非魯莽之輩,他們的一敗塗地並非無能,而因霹靂軍儼然是一台不可阻擋的戰爭機器。嚴忠範在臨死前曾派人給他送了一封長信,信中詳細描述了京兆城下霹靂軍的火器,聲稱有一挺水冷機槍便可抵成百名士兵,一門重炮發射便可讓數十人當即斃命。更可怕的是僅關中的霹靂軍便有上千門此等利器,非百萬大軍不可抵擋。忽必烈當時還以為嚴忠範是為自己的失敗尋找托詞,現在看來並非言過其實。
嚴忠範還在信中告訴忽必烈,霹靂軍如此威勢,關中必不能守,關隴和河東、河內也會陷於其手,如果應對失當甚至整個北方漢地都芨芨可危,主上應早作打算,憑借騎兵的機動優勢,在草原地帶與其周旋,將其拖疲拖垮再乘機突襲。當初看到嚴忠範竟然如此認為,忽必烈可謂怒火中燒,恨不得派人將他當場格殺。所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眼下重讀此信,忽必烈在膽寒之餘不免心生戚戚。思索片刻之後,他密令豁免嚴忠範的家眷。隻是此時嚴忠範的兒孫皆被閹割,女眷也皆賣入青樓。
忽必烈下令召開秘密禦前會議,商議對付霹靂軍之策。由於丞相伯顏和史天澤等大將率軍攻宋,丞相安童隨四王子北平王那木罕出鎮西域以防海都,參加會議的隻有皇太子真金、負責財稅的中書平章政事阿合馬,以及忽都察兒、耶律鑄、姚樞、老將兀良合台等寥寥數人。兀良合台參加過長子西征,又有坐鎮大理經曆,更因率八千騎兵從大理出發,迂回數千裏殲滅數十萬宋軍,經潭州渡長江安全北返的傳奇經曆,其能力兀庸置疑。但由於在兩汗爭位之戰保持中立,忽必烈讓色目人賽典赤取代其鎮守大理,並讓其賦閑大都。眼下才幹人之均鎮四方,無奈之下忽必烈隻得將兀良合台重新啟用。
此時關中之戰剛結束,霹靂軍兵鋒尚未向潼關以東進發,也未西進北上,但忽必烈深感不安。他決定采納嚴忠範臨終之言,收縮兵力重點防守。在北方要守住大同府,在中原要守住洛陽、開封和唐、鄧、襄陽等地,以免攻宋大軍後路被切斷。奧魯赤的在六盤山則能守則守,不能守則可棄之。至於河西走廊屬於蒙哥第四子昔裏結的地盤,霹靂軍能攻下最好。雖然這樣會切斷蕃區和蒙元政權的聯係,還可以讓霹靂軍獲得河湟等良馬產地,但好處是既可以削弱蒙哥係的勢力,還可以讓海都與霹靂軍接壤,讓這兩個敵人相互攻伐。
直到此時,忽必烈仍不願意召回攻宋大軍,因為成功在即。眼下伯顏和史天澤所率的數十萬攻宋大軍已渡過長江,一路勢如破竹,沿途宋軍或逃或降。在西線的阿裏海牙、宋都帶、李恒已攻陷江西、湖南數十州縣。在東線,伯顏親率主力以三路往臨安進發,其親領中路大軍,自建康、江陰、鎮江出發,直趨臨安;西路軍以參政阿剌罕率步騎十萬由建康出發,趨溧陽、廣德、獨鬆關方向,東路大軍號稱三十萬,由參政董文炳、萬戶張弘範率領,以水軍沿江入海,經上海向臨安出發。伯顏回報稱,隻需再過兩三個月的時間,便可拿下臨安。
忽必烈也不願召回在西域防備海都東侵的騎兵。出於同樣的原因,奧魯赤和原也速帶兒麾下的騎兵仍需駐紮在六盤山和河套。霹靂軍要的隻是土地和人口,而海都不僅要他的命,還會將其家族連根拔起。蒙古人之間的爭鬥極為殘酷,先有長子術赤因血統不明而被成吉思汗排除在汗位繼承人之外,甚至因此與察合台拔刀相向,後來更是不聽詔令,成吉思汗甚至為此興兵討伐,隻是因剛出發便傳來術赤病亡的消息而作罷。窩闊台繼承汗位之後不久,便毒殺了四弟拖雷。蒙哥奪得汗位後,也對窩闊台係宗王痛下殺手,甚至動了殺掉親弟弟忽必烈的念頭。忽必烈在兩汗爭位戰中獲勝之後,將阿裏不哥圈禁起來。兩年之後,阿裏不哥暴卒,死因不明,有傳言說是忽必烈下的毒。
既然南方和西方無法調兵,便唯有從大都所在的河北之地調兵了。蒙元在上都、大都這兩個京畿重地有數萬精騎,另有前段時間從漠南草原的東道諸王處征調的五千騎兵,這兩支騎兵也是其最後的機動兵力。征調東道諸王的五千騎兵原本將由太子真金率領前往遼東,清剿自黑龍江流域南下的生女真人。據屯駐當地的達魯花赤稱,自開春以後,當地的生女真人在霹靂軍武裝商團的鼓動下大舉南下,四處襲擊蒙軍據點。時值五月,正是出兵遼東的好時侯。
忽必烈決定調二萬精騎並東道諸王五千騎兵前去阻擊霹靂軍,對此禦前會議並無異議,但在統軍之帥和進軍方向有些爭議。耶律鑄、姚樞認為兀良合台乃是最佳領軍人選,忽都察兒、兀良合台則認為前往洛陽、開封等平坦之地更宜發揮騎兵機動性。對此阿合馬卻有不同的意見,他認為應由太子真金領軍,進軍地點則應是河東府、解州和太原府。從表麵上看,阿合馬的意見十分充足,太子領軍更能令軍令暢通,三地的糧稅占蒙元政權的四分之一。解州的鹽池和太原府的生產軍械,更是不可或缺,萬萬不可失去。
作為墨子的信徒,匠作監官員不能用這個說法搪塞忽必烈,工部侍郎董文用堅稱隻有與霹靂軍一樣,擁有之類似的器物和工具,才能製造出精巧又威力強大的火器。匠作監官員的話,讓原本興致勃勃的忽心烈變得滿臉陰沉起來。霹靂軍的單兵火器便如此厲害,那水冷機槍和火炮的威力更可想而知。如果沒有與霹靂軍同等的利器,甭說滅掉趙宋奪下巴蜀一統漢地,恐怕連北方漢地都會不保。當下他便下令調集天下能工巧匠,又讓工部侍郎董文用和一眾匠作監的官員立下軍令狀——如若半年之內仿製不出與霹靂軍同等的火器,等待他們的將是抄家滅族。
忽必烈現在相信了也速帶兒、奧魯赤之言,也明白了和禿哥和史格其實死得不冤。這些將領素以勇猛著稱,也並非魯莽之輩,他們的一敗塗地並非無能,而因霹靂軍儼然是一台不可阻擋的戰爭機器。嚴忠範在臨死前曾派人給他送了一封長信,信中詳細描述了京兆城下霹靂軍的火器,聲稱有一挺水冷機槍便可抵成百名士兵,一門重炮發射便可讓數十人當即斃命。更可怕的是僅關中的霹靂軍便有上千門此等利器,非百萬大軍不可抵擋。忽必烈當時還以為嚴忠範是為自己的失敗尋找托詞,現在看來並非言過其實。
嚴忠範還在信中告訴忽必烈,霹靂軍如此威勢,關中必不能守,關隴和河東、河內也會陷於其手,如果應對失當甚至整個北方漢地都芨芨可危,主上應早作打算,憑借騎兵的機動優勢,在草原地帶與其周旋,將其拖疲拖垮再乘機突襲。當初看到嚴忠範竟然如此認為,忽必烈可謂怒火中燒,恨不得派人將他當場格殺。所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眼下重讀此信,忽必烈在膽寒之餘不免心生戚戚。思索片刻之後,他密令豁免嚴忠範的家眷。隻是此時嚴忠範的兒孫皆被閹割,女眷也皆賣入青樓。
忽必烈下令召開秘密禦前會議,商議對付霹靂軍之策。由於丞相伯顏和史天澤等大將率軍攻宋,丞相安童隨四王子北平王那木罕出鎮西域以防海都,參加會議的隻有皇太子真金、負責財稅的中書平章政事阿合馬,以及忽都察兒、耶律鑄、姚樞、老將兀良合台等寥寥數人。兀良合台參加過長子西征,又有坐鎮大理經曆,更因率八千騎兵從大理出發,迂回數千裏殲滅數十萬宋軍,經潭州渡長江安全北返的傳奇經曆,其能力兀庸置疑。但由於在兩汗爭位之戰保持中立,忽必烈讓色目人賽典赤取代其鎮守大理,並讓其賦閑大都。眼下才幹人之均鎮四方,無奈之下忽必烈隻得將兀良合台重新啟用。
此時關中之戰剛結束,霹靂軍兵鋒尚未向潼關以東進發,也未西進北上,但忽必烈深感不安。他決定采納嚴忠範臨終之言,收縮兵力重點防守。在北方要守住大同府,在中原要守住洛陽、開封和唐、鄧、襄陽等地,以免攻宋大軍後路被切斷。奧魯赤的在六盤山則能守則守,不能守則可棄之。至於河西走廊屬於蒙哥第四子昔裏結的地盤,霹靂軍能攻下最好。雖然這樣會切斷蕃區和蒙元政權的聯係,還可以讓霹靂軍獲得河湟等良馬產地,但好處是既可以削弱蒙哥係的勢力,還可以讓海都與霹靂軍接壤,讓這兩個敵人相互攻伐。
直到此時,忽必烈仍不願意召回攻宋大軍,因為成功在即。眼下伯顏和史天澤所率的數十萬攻宋大軍已渡過長江,一路勢如破竹,沿途宋軍或逃或降。在西線的阿裏海牙、宋都帶、李恒已攻陷江西、湖南數十州縣。在東線,伯顏親率主力以三路往臨安進發,其親領中路大軍,自建康、江陰、鎮江出發,直趨臨安;西路軍以參政阿剌罕率步騎十萬由建康出發,趨溧陽、廣德、獨鬆關方向,東路大軍號稱三十萬,由參政董文炳、萬戶張弘範率領,以水軍沿江入海,經上海向臨安出發。伯顏回報稱,隻需再過兩三個月的時間,便可拿下臨安。
忽必烈也不願召回在西域防備海都東侵的騎兵。出於同樣的原因,奧魯赤和原也速帶兒麾下的騎兵仍需駐紮在六盤山和河套。霹靂軍要的隻是土地和人口,而海都不僅要他的命,還會將其家族連根拔起。蒙古人之間的爭鬥極為殘酷,先有長子術赤因血統不明而被成吉思汗排除在汗位繼承人之外,甚至因此與察合台拔刀相向,後來更是不聽詔令,成吉思汗甚至為此興兵討伐,隻是因剛出發便傳來術赤病亡的消息而作罷。窩闊台繼承汗位之後不久,便毒殺了四弟拖雷。蒙哥奪得汗位後,也對窩闊台係宗王痛下殺手,甚至動了殺掉親弟弟忽必烈的念頭。忽必烈在兩汗爭位戰中獲勝之後,將阿裏不哥圈禁起來。兩年之後,阿裏不哥暴卒,死因不明,有傳言說是忽必烈下的毒。
既然南方和西方無法調兵,便唯有從大都所在的河北之地調兵了。蒙元在上都、大都這兩個京畿重地有數萬精騎,另有前段時間從漠南草原的東道諸王處征調的五千騎兵,這兩支騎兵也是其最後的機動兵力。征調東道諸王的五千騎兵原本將由太子真金率領前往遼東,清剿自黑龍江流域南下的生女真人。據屯駐當地的達魯花赤稱,自開春以後,當地的生女真人在霹靂軍武裝商團的鼓動下大舉南下,四處襲擊蒙軍據點。時值五月,正是出兵遼東的好時侯。
忽必烈決定調二萬精騎並東道諸王五千騎兵前去阻擊霹靂軍,對此禦前會議並無異議,但在統軍之帥和進軍方向有些爭議。耶律鑄、姚樞認為兀良合台乃是最佳領軍人選,忽都察兒、兀良合台則認為前往洛陽、開封等平坦之地更宜發揮騎兵機動性。對此阿合馬卻有不同的意見,他認為應由太子真金領軍,進軍地點則應是河東府、解州和太原府。從表麵上看,阿合馬的意見十分充足,太子領軍更能令軍令暢通,三地的糧稅占蒙元政權的四分之一。解州的鹽池和太原府的生產軍械,更是不可或缺,萬萬不可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