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都一口氣逃回彭山城,一清點人數發現此仗雖然不甚激烈,卻損失非常慘重。那一千新附軍隻逃回了三百七十人,八百民夫更是隻回來了三十幾人,除了少部分死於炮擊外,大部分做了俘虜。對忽都來說,這些兩腳羊本就作為消耗品和炮灰,死了便死了。但四百名騎兵隻回來了二百九十人,卻讓他心中滴血。其實這死於長秋寨火炮的蒙古騎兵並沒有幾個,他們都死在逃跑的路上。俞三帶著特種營,早就埋伏在蒙軍逃跑的線路上,騎兵因為跑得快不僅享受了地雷的歡迎,也遭到了火槍和手雷的熱情接待。反觀後麵的新附軍和民夫見了前麵的慘狀,要麽翻山越嶺繞道逃跑,要麽索性降了,並沒有太多人死在逃跑路上。
此戰之後蒙軍並沒有再次前往長秋寨報複,主要原因是被打出了心理陰影。忽都此次是帶著必勝信念前往長秋堡。在他眼裏,霹靂軍仍然不過是一群吃草籽的農民,所依仗不過是火器而已。如今堂堂北國男兒不僅有了火炮,也有了轟天雷,再配上天下無敵的騎射,豈有不勝之理?隻是他們不知道漢人有句諺語叫:“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他們的火炮雖然比投石機和床弩威力大多了,但在霹靂軍眼中卻是不合格產品——炮身布滿坑窪、炮膛粗糙、管徑比也不對…….,不僅技術指標不合格,而且也存在嚴重安全隱患。在俞三看來,這些蒙軍千辛萬苦才搗鼓出來的大殺器,還不如那些被炸死的馬匹實惠,馬肉可是極受歡迎。而這些粗製濫造的火炮,在霹靂軍手中隻有一個下場——回爐煉鐵,還得費勁拉回邛州去。
讓蒙軍不來前來報複的另一個原因則是隨著春季的到來。好像是為了彌補冬季的幹旱,時間剛進入三月,便連續下了幾場大雨,正印證了“久旱必有久雨”的說法。俗話說“春雨貴如油”,這幾場雨對霹靂軍尤其如此,不僅解決了旱情讓糧食收成有了保證,更讓南河、金馬河等河水暴漲,也衝走了部分蒙軍布在彭山城的水障。雖然當前水位和河道寬度還不足以讓霹靂軍重型炮船通過,但輕型炮船和輕快護衛船已能在彭山城附近行動自如。樂全安趁著水位上漲,派夏大根夜襲了彭山城的蒙軍水軍,燒毀了敵人二十餘艘戰船。現在蒙軍正全力防止霹靂軍水軍南下彭山,根本沒有心思再去進攻長秋寨。
雖然天氣還是乍暖還寒,但初春的明媚和接踵而至的好消息,讓歐陽軒心情大好。首先是河水上漲讓蒙軍偷渡過河的次數大大減少。安定的環境讓霹靂軍轄區的建設活動又掀起了新的高潮。歐陽軒最關心的大邑兵工廠已經接近竣工,按照邊建設邊生產的要求,李三兒帶著一幫人天天吃睡在廠區,已達到了兵工廠設計產能的四分之一。按照設計產能,如果原材料充足,大邑火炮工廠的每月分別能生產輕型和超輕型火炮一百門左右、中型火炮四十門和重型火炮二十門;炸彈工廠每月能生產地雷二百枚,手雷千枚以上;火槍工廠每月能生產三百枝火槍左右。需要說明的是這些火器都是升級換代後的新產品,質量比老產品提升極大,但對技術的要求高也極耗工時。如炮管並不是鑄造而是用機床鏜銑出來的,槍管也是使用機床在槍管坯料上鑽一條筆直的孔,然後伸進一根車刀,一點點的拉出膛線。霹靂軍現在的原始機床雖然效率並不高,隻能說是勉強達到生產要求,不過這些機床將會不斷改進和迭代升級。
軍事工業的另一個好消息是望遠鏡研製成功。玻璃的製作也比較簡單,就是將石英砂、石灰石、長石、純堿、硼酸等配好的原料經過高溫加熱,形成均勻的無氣泡的玻璃液,再把高溫燒過的玻璃泥放到模具裏麵冷卻。其實之前霹靂軍製作了不少玻璃,但主要是與銅絲一起,用作手雷和地雷的發火裝置,其光學性能並不高。這段時間經過研究院反複試驗,終於製作出了高品質的玻璃,並按歐陽軒指點磨製出凸透鏡,製作出了望遠鏡。首批裝備的曹二狗及偵察營營長吳青等人對此裝備讚不絕口,連聲誇讚軒哥兒又發明了“千裏眼”。
民用工業的好消息則是燒堿工廠的投產。鹽酸、硫酸、硝酸和燒堿、純堿是化學工業的基礎,能合成許多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燒堿量產之前,霹靂軍能大批量生產的唯有硫酸而已。以歐陽軒大學化工專業的知識,要製作以上化合物並不難,隻是缺乏原材料而已。比如燒堿就很簡單,隻需硫酸鈉與木炭、石灰石在爐中共熱即可。當無根山邊緣的義興鄉的芒硝礦(硫酸鈉)大規模開采之後,燒堿廠的投產便顯得水到渠成。
相較以上好消息,歐陽軒格更看重魯德之帶來的兩個看似不起眼的消息。在歐陽軒看來,這將對霹靂軍未來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第一個消息便是教科書編製。之前歐陽軒到各處授課時,楊秀才便將其記錄並進行了整理成了小冊子。後來歐陽軒又為夜校、縣學和州學等各類學校編寫了教材,但並不成體係。基於這種情況,魯德之便組織了人員,對以上內容進行了再次整理,並結合初級、中級和高級學員的需求,分門別類整理成了數學、物理、化學、常識、政治這五門課,並經歐陽軒再次審定和校核。作為科學研究的基礎學科,數理化十分重要,歐陽軒在這方麵花的時間最多。至於常識課,則包括了醫學、農學、天文學、地理學及其他學科的內容,作為理科生的歐陽軒所學並不深,隻能將自己所知寫出。至於政治則是重點闡述歐陽軒民主、公正的治國理念。
第二個消息則是印刷業的發展。因於戰亂的原因,霹靂軍治下並無多少書籍,更缺少印刷設備。魯德之便命人製造了一套活字印刷設備,其中常用字用銅鑄成,非常用的字則用膠泥燒製而成。這套設備印刷的第一套書籍便是歐陽軒的指導的教科書。要說魯德之在教科書上真下了血本,印刷所用的紙張則是由枸樹纖維製成,這可是用來製作交子的紙張啊!由於教科書製作昂貴,加之知識實在過於先進,故魯德之刻意地控製印製數量,又將每本書都編了號,以確保這些教材夠用的同時,又不至於輕易流失。
此戰之後蒙軍並沒有再次前往長秋寨報複,主要原因是被打出了心理陰影。忽都此次是帶著必勝信念前往長秋堡。在他眼裏,霹靂軍仍然不過是一群吃草籽的農民,所依仗不過是火器而已。如今堂堂北國男兒不僅有了火炮,也有了轟天雷,再配上天下無敵的騎射,豈有不勝之理?隻是他們不知道漢人有句諺語叫:“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他們的火炮雖然比投石機和床弩威力大多了,但在霹靂軍眼中卻是不合格產品——炮身布滿坑窪、炮膛粗糙、管徑比也不對…….,不僅技術指標不合格,而且也存在嚴重安全隱患。在俞三看來,這些蒙軍千辛萬苦才搗鼓出來的大殺器,還不如那些被炸死的馬匹實惠,馬肉可是極受歡迎。而這些粗製濫造的火炮,在霹靂軍手中隻有一個下場——回爐煉鐵,還得費勁拉回邛州去。
讓蒙軍不來前來報複的另一個原因則是隨著春季的到來。好像是為了彌補冬季的幹旱,時間剛進入三月,便連續下了幾場大雨,正印證了“久旱必有久雨”的說法。俗話說“春雨貴如油”,這幾場雨對霹靂軍尤其如此,不僅解決了旱情讓糧食收成有了保證,更讓南河、金馬河等河水暴漲,也衝走了部分蒙軍布在彭山城的水障。雖然當前水位和河道寬度還不足以讓霹靂軍重型炮船通過,但輕型炮船和輕快護衛船已能在彭山城附近行動自如。樂全安趁著水位上漲,派夏大根夜襲了彭山城的蒙軍水軍,燒毀了敵人二十餘艘戰船。現在蒙軍正全力防止霹靂軍水軍南下彭山,根本沒有心思再去進攻長秋寨。
雖然天氣還是乍暖還寒,但初春的明媚和接踵而至的好消息,讓歐陽軒心情大好。首先是河水上漲讓蒙軍偷渡過河的次數大大減少。安定的環境讓霹靂軍轄區的建設活動又掀起了新的高潮。歐陽軒最關心的大邑兵工廠已經接近竣工,按照邊建設邊生產的要求,李三兒帶著一幫人天天吃睡在廠區,已達到了兵工廠設計產能的四分之一。按照設計產能,如果原材料充足,大邑火炮工廠的每月分別能生產輕型和超輕型火炮一百門左右、中型火炮四十門和重型火炮二十門;炸彈工廠每月能生產地雷二百枚,手雷千枚以上;火槍工廠每月能生產三百枝火槍左右。需要說明的是這些火器都是升級換代後的新產品,質量比老產品提升極大,但對技術的要求高也極耗工時。如炮管並不是鑄造而是用機床鏜銑出來的,槍管也是使用機床在槍管坯料上鑽一條筆直的孔,然後伸進一根車刀,一點點的拉出膛線。霹靂軍現在的原始機床雖然效率並不高,隻能說是勉強達到生產要求,不過這些機床將會不斷改進和迭代升級。
軍事工業的另一個好消息是望遠鏡研製成功。玻璃的製作也比較簡單,就是將石英砂、石灰石、長石、純堿、硼酸等配好的原料經過高溫加熱,形成均勻的無氣泡的玻璃液,再把高溫燒過的玻璃泥放到模具裏麵冷卻。其實之前霹靂軍製作了不少玻璃,但主要是與銅絲一起,用作手雷和地雷的發火裝置,其光學性能並不高。這段時間經過研究院反複試驗,終於製作出了高品質的玻璃,並按歐陽軒指點磨製出凸透鏡,製作出了望遠鏡。首批裝備的曹二狗及偵察營營長吳青等人對此裝備讚不絕口,連聲誇讚軒哥兒又發明了“千裏眼”。
民用工業的好消息則是燒堿工廠的投產。鹽酸、硫酸、硝酸和燒堿、純堿是化學工業的基礎,能合成許多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燒堿量產之前,霹靂軍能大批量生產的唯有硫酸而已。以歐陽軒大學化工專業的知識,要製作以上化合物並不難,隻是缺乏原材料而已。比如燒堿就很簡單,隻需硫酸鈉與木炭、石灰石在爐中共熱即可。當無根山邊緣的義興鄉的芒硝礦(硫酸鈉)大規模開采之後,燒堿廠的投產便顯得水到渠成。
相較以上好消息,歐陽軒格更看重魯德之帶來的兩個看似不起眼的消息。在歐陽軒看來,這將對霹靂軍未來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第一個消息便是教科書編製。之前歐陽軒到各處授課時,楊秀才便將其記錄並進行了整理成了小冊子。後來歐陽軒又為夜校、縣學和州學等各類學校編寫了教材,但並不成體係。基於這種情況,魯德之便組織了人員,對以上內容進行了再次整理,並結合初級、中級和高級學員的需求,分門別類整理成了數學、物理、化學、常識、政治這五門課,並經歐陽軒再次審定和校核。作為科學研究的基礎學科,數理化十分重要,歐陽軒在這方麵花的時間最多。至於常識課,則包括了醫學、農學、天文學、地理學及其他學科的內容,作為理科生的歐陽軒所學並不深,隻能將自己所知寫出。至於政治則是重點闡述歐陽軒民主、公正的治國理念。
第二個消息則是印刷業的發展。因於戰亂的原因,霹靂軍治下並無多少書籍,更缺少印刷設備。魯德之便命人製造了一套活字印刷設備,其中常用字用銅鑄成,非常用的字則用膠泥燒製而成。這套設備印刷的第一套書籍便是歐陽軒的指導的教科書。要說魯德之在教科書上真下了血本,印刷所用的紙張則是由枸樹纖維製成,這可是用來製作交子的紙張啊!由於教科書製作昂貴,加之知識實在過於先進,故魯德之刻意地控製印製數量,又將每本書都編了號,以確保這些教材夠用的同時,又不至於輕易流失。